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将明 > 第17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72节

    庞震闪开第二杆长矛,一刀刺了出去正中那高丽士兵咽喉,那人捂着脖子却叫喊不出来,向后翻倒了下去。庞震单手抓着垛口往上一蹿,身子还在半空却被一个高丽士兵用盾牌撞了下来。
    眼看着他身子直直的摔了下去,半空中竟然单手抓着云梯挂在那里。此时,庞震也杀出了血腥,啊的一声暴喝,顺着云梯再次向上爬去。眼看着又快到了城头,三四个高丽兵用挠钩将云梯推了起来,高高的梯子缓缓的离开城墙就向后倒了下去。
    庞震双脚猛地一蹬,竟然高高跃起一手抓着垛口,悬空挂在城墙上!
    他左手抓着垛口,右手握刀一顿乱砍,逼退了靠近的高丽兵,然后向前一蹿杀上了城头!
    杨广从宽大的座椅上站了起来,大声喝彩道:“好!你们看,这便是朕大隋之英豪!击鼓!给那壮士助威!”
    通通通的战鼓擂响,为庞震的勇武而喝彩。
    庞震一刀抹了一名高丽兵的脖子,再一刀斩断了几只挠钩,护住一架云梯,他竟然以一己之力,生生的在城墙上杀出了一小片区域。有他相护,那架云梯上的亲兵快速的冲了上去。庞震接连杀了四五个高丽兵,从云梯上爬上了的左武卫亲兵也有三四个人,他们背靠着背相护策应,靠着个人勇武竟然真的在城墙上站住了脚跟。
    王仁恭大喜,指着城头喊道:“冲上去,别让兄弟们孤立无援!”
    杨广拍手笑道:“朕有此勇士,何愁高丽不破?”
    正说着,只见城墙上忽然一乱,上百名高丽重甲步兵迈着整齐的步伐挤了上来,他们身披重甲,手握环首大刀,将庞震等人团团围住。庞震挥刀砍在一名高丽重甲步兵的肩膀上,那刀竟然卡在铁甲里难以抽出。那高丽兵疼得面sè狰狞,猛的抱住庞震向前挤,他身后的几十个高丽重甲齐声呐喊,也不用兵器竟然硬生生的靠人多将勉强杀上城头的几个左武卫亲兵从城墙上往下挤!
    庞震被那高丽重甲步兵抱着向后退,忽然脚下一空,两个人抱在一起从数丈高的城墙上直直的摔了下去!
    噗!
    一声闷响,两个人同时摔成了肉饼!
    通!
    大隋的战鼓声戛然而止,王仁恭挥舞的手臂僵硬在半空,大业皇帝杨广的笑容缓缓的在脸上凝固。
    三次被逼退的庞震,终究还是摔死在了辽东城下。
    这一刻,数万大军,全场皆寂。
    -------------------【第一百一十三章 算计(一)】-------------------
    (由衷感谢旺财的表哥的捧场,今天有急事突然回了老家,下午六点多才回来,所以更新晚了,我尽力在十二点之前再码出一章,求收藏)
    左武卫收拢回军,士兵们抬着已经摔得不chéng rén形的庞震回到大营中,大业皇帝杨广感其勇武,追封别将,乡伯,食邑百户。
    次ri再战,尚书右丞刘士龙对杨广说,渡河数战皆是府兵jing锐冲锋在前,各地良家子弟组成的新军一直没有参战,攻打辽东城,府兵已经疲倦,不如换上新兵生力军攻城,新兵虽然战力不如府兵,但士气旺盛斗志昂扬,或许可一战而毕全功。
    杨广手里当时拿着一份望海顿官员呈上来的表章,说是望海顿又有祥瑞出现。天空有一对大鸟,七彩羽毛,长尾缤纷,在望海顿上空久久盘旋不曾离去,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凤凰。
    杨广大喜,随口便允了刘士龙的提议,他当ri便带着文武百官在天子六军的护卫下赶赴望海顿,以宇文述为行军总管总督攻打辽东城之事,以刘士龙为监军,专权招降之事,加紧攻城不可懈怠。
    于是乎,御驾亲征的大业皇帝带着萧皇后和一众官员以及各国随军观战的使节排场隆重的向望海顿出发了,这一走,就是数月。
    刘士龙的建议,宇文述等府兵的将军们自然是赞成的。府兵jing锐,训练不易,死伤一人便少一人,他们才不愿意自己手下使得顺手的老兵大量战死。于是派出新兵攻城,连续不断。
    大业皇帝杨广的銮驾一路往望海顿缓缓而行,沿路官员顿时忙做了一团。
    自从望海顿传出有祥瑞出现之后,这一路上的州县居然各地皆有祥瑞发生,或者是有巨鲸搁浅而死,象征高句丽不ri即亡。或者是有仙鹤叼着自己的羽毛丢在官府门前,象征着我大隋皇帝陛下长寿无疆。诸如此类,每ri几乎都有人报上来,杨广越看越喜,更觉得此次征伐高丽乃是顺应天意民心,不ri即可大获全胜。
    只是他一高兴,可苦了沿途的州县官员百姓。每一处报有祥瑞发生之地,杨广必亲自前去观看。当地官员立刻组织百姓夹道欢迎,然后紧张的安排人将谎报的祥瑞做的真实一些。沿路各县劳民伤财苦不堪言官员惶惶不可终ri,多半倒也是那些虚报祥瑞的家伙自作自受。由于杨广的御辇实在过于宽大,比沿途所过之处的城门还要宽,这一路上,也不知道拆了多少城门,也不知道看了多少祥瑞。总之,皇帝陛下这一路倒是玩得格外顺心畅然。
    ……
    ……
    杨广走了,李闲没有走。
    十八骑选了一处隐秘的地方将战马藏了,然后riri藏身暗处观战。大隋军队的每一次进攻,如何布置,各种攻城器械的运用,李闲都仔仔细细的记下来。有铁獠狼他们这些血骑出身的人给他讲解,李闲掌握起来速度也是极快。
    他手下飞虎军的三十名密谍,分别藏身在辽东城外观战。按照李闲的吩咐,他们详细记下来每一次攻城战的经过。隋军使用了什么攻城器械,高丽人如何应对,隋军各兵种之间的配合,还有高丽军守城的各种防御手段。李闲要求他们尽量多,尽量详细的记录下来。有胆子大的密谍,竟然混入了隋军大营,查看个兵营的兵力配备,粮草补给,甚至各营的指挥者是谁都是他们要查清楚的事。
    三十个人,混进两百多万人的大营中,就好像在大湖中滴入三十滴水一样,杨广带走了天子六军,辽东城外算上民夫还有两百多万人。尤其是民夫营,管理上不可能做到细致入微,三十个人融入进去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而飞虎军密谍另外二十个人进入了高句丽疆域内,则好像在辽阔大海中融进二十滴水一样,更加的难以辨别踪迹。他们行走于山川大河之间,寻找从辽东城到平壤的最佳路程,并且要将路线和地理手绘出来。
    李闲这次来辽东,又怎么可能真的仅仅是来看看大隋的第一次东征?
    李闲不记得谁谁谁说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绝对是一句至理名言,正如李闲经常说自己的运气不错,实则是因为他准备的远比其他人要多得多,这个世界上当真没有谁运气会好一辈子,想保持一个好运气就更要勤奋刻苦始终如一。当你将所有的功课做足的时候,前进的路上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咦,这个机会不就是给我准备的吗?那个东西不正是自己之前想到过的吗?
    当燕山上的血流得太多太浓的那一刻,李闲的人生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或许这变化别人很难一下子发现,李闲自己却知道的清清楚楚。如果说从草原回到燕山之前,李闲最大的理想是好好的活下去的话,那,燕山上铁浮屠和血骑兄长们的血,则将他的眼睛涂抹上了一片隐藏起来的赤红。是的,从燕山上的逆袭开始,李闲的目标就在活下去的后面加上了一句话。
    活下去,将别人今ri加之于我身之苦痛,明ri千百倍偿还。
    yu杀我者,我必杀之。
    yu护我者,我必报之。
    既然到了这个时代就注定要走一条坎坷到有可能万劫不复的峭壁侧羊肠小道,那我便将这条小道走成阳光大道!将我逼上独木桥的人们啊,我将一个一个把你们从桥上丢下去,摔个稀巴烂。
    五十个人虽然不多,但收获将是巨大的。这,是李闲为未来做的准备。
    李闲riri观察两军交战,融合贺若弼的行军笔记加以辩证,头脑中本来模糊不清的线条越发的清晰起来。
    他就好像一颗艰难生长在干裂土地上的顽强小草,在大雨滂沱之际,他拼了命的吸取吸取再吸取,为以后的生活存储下必须的水分。
    ……
    ……
    塞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