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玄幻魔法 > 大奉打更人 > 大奉打更人 第90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大奉打更人 第903节

    痛,撕心裂肺的痛……
    超越人类所能极限的痛苦将他淹没,仅仅一个瞬间,就让他意识丧失大半。
    “嗬嗬……”
    姬玄口中流出血水,眼眶、鼻子、耳朵也沁出鲜血。
    皮肤大面积开裂,血肉从内到外被撕裂。
    再这样下去,肉身崩溃将势不可挡。
    许平峰漠然的看着。
    “要死了吗,这就是死亡?我的肉身已经崩溃,五脏六受损,生机在迅速湮灭,国师为何还不救我……”
    迷迷糊糊中,姬玄残留的意志还在思考,他想求救,却发不出声音。
    因为声带也被摧毁了。
    血丹的力量太过霸道,凡人的肉身根本无法承受。
    “难以想象,许七安是如何撑过来的……是啊,他都能撑过来,我凭什么不行?”
    这个念头浮现的刹那,姬玄的执念便再难平息。
    许七安可以,我为什么不行?
    你甘心就这样逝去吗?
    甘心看着他光芒万丈吗?
    甘心未来的王图霸业一场空吗?
    “嗬,嗬嗬……”
    他嘴里发出无意义的嘶吼,仿佛是愤怒和不甘的咆哮。
    他的眼睛里流出大量的血水,眼球已经溶化。
    姬玄没有看到,一条条金色的龙影将他身体缠绕,也没看到,他崩溃的肉身出现愈合倾向。
    血肉崩溃,愈合,崩溃,愈合……循环往复。
    不知过了多久,姬玄濒临崩溃的意识渐渐恢复,神智变的清明。
    耳边,传来国师含笑声:
    “恭喜踏入超凡领域。”
    姬玄睁开眼,重新看见了光。
    新生的曙光!
    ……
    南疆,天蛊部。
    天蛊婆婆走出有天井的宅子,一步登上屋顶,眺望天空。
    “紫薇帝星动,中原的正统之争开始了。老头子,你预言的一切都已成真。蛊神,离复苏不远了……”
    天蛊婆婆叹息一声,沉默片刻,喃喃自语:
    “大乱将至,看门人会是谁呢?”
    ……
    靖山城。
    荒芜的山脊上,萨伦阿古抱着一只羊羔,目光眺望西南方。
    靖山城周边的山脉,因为当初那一战,被他抽干了灵气,化作一片废土。
    尽管靖山城已经重建,但此地却不再适合住人。
    “魏渊,你为中原续的这口气,快要到头了。”
    萨伦阿古抽出腰间挂着的,一根新的赶羊鞭,轻轻敲击脚边。
    下一刻,一道人影应召而来。
    正是伊尔布。
    “两件事,把玄鸣金石给许七安送去;到大奉聚拢流民,带回来,填补靖康炎三国的人口。”
    阿伦阿古吩咐道。
    “是!”
    伊尔布躬身应诺,御风而去。
    ……
    永兴一年,十一月底,姬氏后裔于云州称帝,国号“复兴”,云州正式脱离大奉。
    进一步把王朝推向覆灭的深渊。
    许七安收到怀庆的传书,了解此事时,已经在南疆与大奉的边境。
    第646章 夜姬长老
    该来的还是来了,监正说的一点都没错,一切的变数都在这个冬天……许七安心里叹息一声。
    对于这个结果,他是一点都不意外,毕竟早有心里准备,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
    云州迟早要反,且就在这个冬天,所以这个消息对许七安来说,简直如日月交替般的顺其自然。
    “赶紧完成与九尾狐的约定,尽可能的拔除封魔钉,我才能恢复实力,应对更多的变化。嗯,不知道浮香的真身是什么样子,美不美?”
    许七安从地书碎片里,取出一份计划书,上面清晰的规划着他的目标。
    “复活魏公的事要往后放一放了,先解封神殊吧。反正鸣金石我现在也找不到,而没有鸣金石,招魂幡的主杆就无法炼制……”
    他把计划做了适当的调整,接着,朝慕南栀招招手:
    “把《大奉地理志》给我看看。”
    大奉地理志是慕南栀自己买的,就像一个要外出旅游的女人,兴致勃勃的买了一份地理志,走到哪里就放开看一眼相关的民俗、特产等。
    “南疆又在大奉版图内。”
    慕南栀不解的嘀咕一声,从自己的小包裹里翻出皱巴巴的书,丢了过去。
    一点都不爱惜书本……许七安伸手接住,翻开《大奉地理志》,他之所以要看这本书,是因为上面绘制了非常简略的中原地图。
    简略到大奉十三洲成了一个个不规则的方块。
    “云州临海,往北的地域,大部分与青州接壤。许平峰想要以云州做根基,北伐京城,就一定要吃下青州。
    “而朝廷想要争取喘息的时间,最好的应对之策,就是把逆党死死按在云州。
    “所以接下来,风云聚会于青州。”
    ……
    御书房。
    永兴帝挺直腰背,听着堂内群臣的争吵。
    五百年前那一脉的皇族,在云州称帝的消息传回京城后,朝野上下震荡。
    诸公的情绪倒是很稳定,毕竟早有心里准备,若非寒灾汹涌,朝廷自顾不暇,早就主动南下出击了。
    但对整个官场,乃至民间来说,却是当头棒喝。
    自京察之年结束,大奉经历了一件件让人咋舌的大事,其中包括征讨巫神教大军的覆灭、先帝的驾崩、寒灾,现在云州又叛乱了。
    哪怕是市井百姓也意识到世道很不太平,大乱将至,因而产生了极大的恐慌。
    至于读书人,以及职位不高的京官,他们的恐慌和愤慨情绪更加高涨。
    连日来,京中学子举办文会的次数频繁,广邀友人讨论云州逆党之事,讨论中原局势。
    “陛下,云州逆党称帝,震动朝野。然,对佛门扶持逆党之事,知者甚少,但纸包不住火,此乃极大隐患。”
    兵部都给事中沉声道。
    诸公脸色凝重,昔日的盟友倒戈相向,变成敌人,这无疑会加剧恐慌情绪。
    佛门的强大是普通百姓也能深刻认识到的事实。
    一支自称五百年前皇室遗脉的叛军在云州称帝,并获得了佛门的支持,此事传扬出去,会让天下人对朝廷和大奉皇室产生质疑。
    尽管这样的质疑暂时不会带来什么问题,顶多是市井、乡野间出现非议。可一旦局势不利,这些非议和质疑就会发酵。
    百姓投敌起来,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毕竟他们仍就是大奉的子民,甚至投的是正统。
    将来逆党真的推翻了现在的朝廷,民间可能连光复大奉的旗帜都打不出来。
    自古以来,凡起事者、挑起战争者,都非常注重师出有名。
    原因就在此。
    刑部尚书沉声道:
    “唯有遏制流言扩散,凡制造恐慌、散布流言、谈论此事者,入狱问罪。”
    这样的办法治标不治本,流言是必须要压制的。
    史上无数例子证明,谣言是最好的攻心利器,放任不管,就是把刀子主动递给敌人。
    诸公虽然觉得刑部尚书的办法属于下策,但也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永兴帝闻言,笑了笑,道:
    “倒也不必如此,堵不如疏,既然纸包不住火,那便主动将此事公之于众,这样能彰显朝廷的底气。让朕的子民知道,朕不怕佛门,朝廷不怕西域。”
    这……诸公面面相觑,心说这不符合陛下稳健保守的行事风格。
    刑部尚书眉头紧皱,忍不住看一眼神色平静的王首辅,心里一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