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毒妃狠绝色 > 祸事不单行(三七)6事000+

底色 字色 字号

祸事不单行(三七)6事000+

    穆王萧乾上朝了。
    坐着轮椅,身披重裘,手握暖手炉,脚下左右各搁一只炭盆,膝上盖着轻软的羊毛毯。
    金殿上文武百官,早已练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本领,见了这种异状,也不禁露出吃惊之态。
    年轻一辈的,绝大多数根本不认识萧老爷子,纷纷交头接耳,向身边同僚打听他的来历。
    向来眼高于顶,傲视群臣的内阁首辅,中极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郁雪窗,郁阁老满眼讶异,主动上前拱手为礼:“穆王爷,别来无恙?轹”
    萧乾只微微点头:“托福,暂时还苟活于世。”
    众人这才知道,眼前这位骨瘦如柴,看似行就将就木的老人,就是赫赫威名的铁帽子王,穆王萧乾!
    说起这位穆王爷,在大齐王朝可谓是家喻户晓箢。
    据说他的先祖萧云跟太祖爷自小一起长大,因志趣相投,结拜为异姓兄弟。后来太祖起兵,他追随太祖,立下无数战功,并且曾经两次在战场上救了太祖的命。
    太祖称帝后,论功行赏。萧云从龙有功,被封为铁帽子穆王,掌天下兵马,世袭罔替,并赐丹书铁劵一枚,圣眷之隆可见一斑。
    萧云也是个人物,从龙有功却不居功自傲,权倾一时却未曾被权利冲昏头脑。
    太祖打天下时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天下大定之后,他能当机立断,急流勇退,不待太祖发难,即主动交还兵权,做个隐居山林的闲人。
    没了兵权的穆王爷,不但避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悲惨下场,反而越发受到太祖器重,甚至病重弥留之际还对其念念不忘。并交代太宗,穆王重情重义,杀伐果断,又善审时度势,遇事多与穆王商议。
    得太祖临终托孤,成太宗顾命大臣,穆王在太祖心中地位,无人可及其项背。
    当然,以穆王之睿智,自然不会去做那倚老卖老,挟恩自重的蠢事,终其一生未曾出山,成了名符其实地逍遥闲散王爷。
    唯其如此,他亦活到了八十岁的高龄。
    自萧云之后,历代穆王都颇受皇帝赏识,其子侄遍布军中,家学渊缘,大多精研兵法。其中不乏姣姣者,历代穆王更先后三次于危急关头出任元帅,执掌天下兵马,为帝王排忧解难。
    萧乾二十五岁接掌穆王府,二十八岁领兵南征北讨。
    南宫逸一岁即被确立为太子,到三十三岁登基,做了三十二年太子。
    储君之位屹立不倒,却也因此成为众矢之的,无数次遭遇生死大劫。而每次皆能逢凶化吉,萧乾居功至伟。
    最危险的一次,是先帝病重弥留,随时有驾崩之险。彼时南宫逸恰在北疆巡边,接密信后星夜兼程飞驰回京,最终仍没能在先帝驾崩时及时赶回京师。
    彼时,晋王蠢蠢欲动,欲抢在南宫逸回京之前,拥兵自重乘虚而入,攥改诏书,自立为帝。
    晋王领兵欲杀入宫门,萧乾身披重甲,骑赤兔,挎银枪,威风凛凛驰疾而来,于宫墙上挽雕弓,一箭将晋王射杀于马下!
    群贼慑于穆王威势,无人敢撄其锋,竟弃晋王尸首于宫门,四散而逃……
    萧乾衣不解甲,手不释枪,在朱雀门守了二天二夜,才终于将千里疾驰回京的南宫逸迎入宫中,顺利登上大宝。
    这才有了后来的一代明君太康帝,迎来了史上著名的太康盛世。
    而太康登基称帝,帝位稳固后,萧乾便效仿先祖,以体弱多病为由,主动释出兵权,退隐山林,颐养天年。
    南宫逸苦苦挽留,这张请辞的奏折始终在御书房的案头留中不发,一拖就是五年。
    五年间萧乾始终不改其志,南宫逸无奈,只得准奏。
    并颁下特旨一道:萧乾之功,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特准其有入宫免查,见帝不跪,先斩后奏之特权!
    至此,萧乾不朝已有十五年。
    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朝中重臣,国之传奇人物,十五年后会以这样诡异离奇的姿态,出现在朝堂之上!
    对于这位传说中阴狠嗜杀,性情古怪的王爷,百官中可没有几个敢上前与之套近乎。
    于是乎,在最初的***乱之后,大殿上呈现出一种诡异的沉默,如同暴风雨的前的宁静,有种惊心动魄的紧窒感。
    而始做蛹者萧乾,却浑然不觉,在与几位朝中耆老打过招呼之后,径自闭目养起了神。
    南宫逸见了他,也不禁大吃一惊,竟然连声追问:“健之,何事上朝?”
    健之,是萧乾的表字。皇上在大殿上不以官职,竟以表字相称,可见君臣关系亲密到何等地步,也足证其心中之讶异。
    萧乾接下来的举止,让百官再次跌破了眼镜。
    他安适地靠在轮椅上,只随意地点了点头:“也没什么事,就是在家里闲得无聊,来看看你~”
    你说,你好歹是个臣子,人家皇帝虽然给了你“见帝不跪”特权,你起码也自谦一句:“老臣身体欠佳,不能给皇上行君臣之礼云云”,然后,再意思意思地侧一侧身子,做做表面文章,尽下臣子之礼,全全皇帝的体面吧?
    他倒好,一句解释没有,甚至连侧一下身子都懒!
    实在是,狂妄至极!
    皇上也是,不但不怪,反而走下龙椅,走到他身旁,关爱有加:“我前次送去的那两枝千年人参,你到底吃了没有?”
    好家伙,连“朕”都不用了,直接你我相称!
    这,这让底下这帮旁观的百官,情何以堪!
    有那心思活络的,就开始揣摩了:嗯,瞧穆王爷这装扮,这模样,就是一副行将就木的样子。皇上赐了千年人参,还亲自询问是否服用,搞不好还真是病入膏肓了。
    听说,穆王爷年轻时沙场征战太多,伤了身子,子嗣上一直不太理想。年近不惑才得了一个宝贝儿子,却在三岁那年不幸走失,一直沓无音信。
    看穆王的样子,的确是一副不久于人世的样子。
    穆王府后继无人,听说萧氏几支旁支都想把嫡子过继到穆王膝下,为此想尽办法,花样百如,争得头破血流。
    要知道,穆王府是钦定的铁帽子王,世袭罔替,一经定下,后世就有数不尽的荣华富贵。
    萧乾却迟迟没有做出决定,亦不知皇上心里,有何想法?
    自己要不要去打听一下,看看哪支的胜算大些,提前走动走动呢?
    要知道,每一代的穆王爷在军中都拥有牢不可破的地位。
    而穆王府,曾出过好几个兵马大元帅。
    这就注定了,军权无论如何变更,都免不了有受萧家提携之恩,手握重兵的大将。
    而军中,是最讲究资历和辈份的。
    不论你军功如何响亮,就算累功至兵马大元帅,也摆脱不了上一辈带给你的恩惠和影响……
    跟萧家套上关系,就算萧家不能重掌兵权,有穆王爷一句话,也胜过你在军中孤军奋战二十年!
    有那多愁善感的,就在感叹了:瞧瞧,听说穆王爷比万岁也就大三岁,如今一个望之如风烛残年,一个却是人到中年,魄力十足,精力旺盛。
    可见,为人臣子虽说为皇上尽忠是本份,可也还得顾着自个的身体。
    要不然你看,穆王爷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为皇上鞠躬尽瘁了一辈子,临了,连个送终的人都没有!
    实在令人唏嘘……
    这边百官各怀心思,那边君臣已闲话完毕,进入正题。
    “听说,皇上下旨,要封那丫头郡主之衔?”萧乾满眼阴霾。
    南宫逸一怔:“你不同意?”
    他暗中临控杜家二十年,萧乾一直冷眼旁观,今日突然跑到金殿上发表意见,莫非是有什么重大发现不成?
    郡主?
    百官精神一振,各个都竖起了耳朵。
    “臣的确觉得不妥。”萧乾直言不讳:“女有四行,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她以未嫁之身,于大庭广众之下,抛头露面已是极为不妥;自古婚姻凭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为达退婚目的,竟求到御前,陷君王为两难之境,是为不忠。其生父在世,竟然未得父亲允许,擅自与夫家解除婚约,此举已大大违反人伦之礼!是大不孝之举!”
    “她早年在乡下,未婚夫对其不离不弃,如今搬迁入京,父亲入朝,她又封了县主,便妄想攀高枝,为满足一己之私,不惜陷未婚夫于尴尬境地,此为不仁;两家是百家通家之好,因她的退婚,至两家关系破裂。背弃双方祖上盟约,是为不义。”
    “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离经叛道,不知羞耻之女子,岂能册封为郡主,成为天下女子之表率?万一到时群起而效之,至道德败坏,风气为之糜乱,岂非天下大乱?请皇上三思。”
    萧乾一口气说了一堆,听得百官云山雾罩,两眼茫然。
    偏偏又是在金殿之上,当着皇上和那煞星的面,谁也不敢交头接耳。
    只是两两相顾,以眼神示意相互探询。
    什么情况?穆王到底在说谁?皇上要做主,帮谁解除婚约?
    没有人知道,一连串的问号,自众人的心里冒出,浮在各人的头顶上。
    夏风起初也是莫名其妙,及至听到擅自入宫面见圣上,求退婚,隐约生出不妙之感,待听到受封为县主,已是确定无疑,当即面色惨白,冷汗涔涔而下。
    后面那一长串的指责,再听不进只字片语。
    脑子里,反复回响着一句话——阿蘅与他退婚之事,已是天下皆知,再也无法挽回了……
    事不关己,南宫宸向来是漠然以对。
    然而,越听越觉不对头,待得省悟过来,萧乾嘴里那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配为天下女子之表率”的女人,居然是杜蘅,不禁大吃一惊。
    他禁不住向夏风投向讶然的一瞥。
    杜蘅竟然求父皇做主,跟夏风解除婚约?
    什么时候,自己怎么一点风声也没听到?
    夏风面白如纸,紧紧地咬着下唇,仿佛不如此,心里的惨痛绝望之情就要破堤而出,一泄千里了!
    这么说,穆王所说并无一字虚言了?
    阿蘅真的跟夏风解除婚约了?
    南宫宸极度震惊之余,心底竟隐隐生出一丝兴奋之感。
    不错,这消息乍一听,确实匪夷所思,有天方夜谭之感。
    然而细一思索,的确很象阿蘅的行事风格!
    那丫头,从来不走寻常路,最喜欢出人意表!
    同时,也再一次证明了,他对她的感觉没有出错。
    阿蘅,的确从未将夏风放在心上。
    否则,她不会如此不留余地,竟然想到求父皇出面帮她解除婚约!
    可见,她急于摆脱夏家,摆脱夏风,摆脱这桩婚约给她的束缚的决心之强烈!
    心里,却又有些替阿蘅鸣不平,忍不住出言辩驳:“穆王爷此言恐怕有失偏颇。据我所知,她之所以以未嫁之身抛头露面,是为了救人。这种为大义而牺牲名节之义举,就算不提倡,但最起码不该予以抨击。否则,岂非令天下人大义之士齿冷心寒?”
    萧乾望着他,露齿,意味深长一笑:“正因为如此,本王才没有对她的行为加以鞭笞,只斥为不妥。本王也并不反对她行义举,只是认为她不足以成天下女子表率,反对皇上册封其为郡主而已。”
    南宫宸不由大为懊恼,暗叱他一声:老狐狸!
    这老贼,避其长,击其短,果然老谋深算!
    这段对话一出,那些原本还在云雾之中的百官,立时恍然大悟。
    原来穆王口中,那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女子,就是近段时间在临安城,风头无两的杜太医嫡女;
    一根金针救恭亲王侧妃母子平安,恭亲王亲自手书法炙神针,赞其医术高超;
    祭蝗台倒塌,以女子之身,挺身而出,义救十数位重伤患者,百姓口中的女华陀,活菩萨;
    燕王亲自登门请教,献计灭蝗,功不可没的舞阳县主杜蘅!
    但是,她竟然求皇上出面,为她做主退亲?
    她跟谁订了亲,为什么要退?
    知情的满怀同情,不知情的忙着打听。
    “啊,怎么是他?”
    “哦,原来是他?”
    “小侯爷文武双全,俊美文雅,实在是人中龙凤,为何要退亲?”
    “听说,杜家大小姐与小侯爷……”
    吧啦吧啦,一时间金殿之上,群臣议论纷纷,嗡嗡之声不绝于耳。
    无数或同情,或讶异,或嘲讽,或讪笑,或幸灾乐祸……的眼神,如飞蝗般纷纷射向夏风所站的角落。
    夏风如芒刺在背,恨不得地上突然裂个大洞,直接钻进去算了!
    偏,这是在金殿之上,他不能逃。
    不止不能逃,还不能失态。
    心已千疮百孔,痛到麻木,人却依然要挺直了背脊,双手拢在袖中,紧握成拳,强装无事!
    唯有那苍白得毫无一点血色的薄唇,以及那双黑似点漆,隐隐透着绝望的光芒的眸子,隐约泄露出一丝此刻,他真实的感情!
    “咳,”饶是南宫逸心坚似铁,也不禁生了不忍,轻咳一声,把话题岔开:“对萧爱卿的言词,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一片嗡嗡之声后,大殿一片寂然。
    一个是掌握生杀大权,升迁荣辱的皇上;一个是虽不在朝堂,却仍是跺一跺脚,大齐也要震三震的铁帽子王爷。
    为一个不知名的丫头,得罪了哪一个,都不划算。
    “咳咳~”萧乾唇边浮起一丝似笑非笑的笑容,低头干咳了两声。
    南宫逸立刻眼现关切:“是否久坐不适,可要宣太医?”
    “多谢皇上关怀,不必。”萧乾含笑道谢。
    一问一答,已令无数人在顷刻间做了决定。
    “皇上,臣以为穆王所言极是。”第一个出列的,是内阁首辅郁雪窗:“那位小姐虽是灭蝗有功,其情可悯,其义高洁,然其行终是不妥。论功行赏,不一定非要册为郡主,亦可赐其金银。”
    有人做了领头羊,后面的人跟着走自然不费吹灰之力。
    后面的形式,已经变成了一边倒。
    好好的一个早朝,演变成了对“那位小姐”的功过评论发表会。
    说是讨论会,然而意见却惊人的统一。
    所有人都是先赞其“善行可嘉,然行为失当,不足以为天下女子之表率,应赏其金银……”
    因为萧乾自始自终没有指名道姓,百官也都心知肚明,乐得揣着明白装糊涂,人人口称“那位小姐”,绝口不提杜蘅二字。
    算是,给夏风,给平昌侯府,维系了那丝薄如蝉翼的面子……
    朝堂上讨论得热火朝天,百官人人争先,个个发言,然而却没有一个人具体提及讨论的对象。
    一切,皆因萧乾的刻意模糊,皇帝的默默维护,如此而已!
    这,也可算是千年难得一见之怪现象!
    给萧乾这么一搅和,杜蘅册立郡之一事,自然不了了之。
    消息象长了翅膀一样在临安城里疯传,不到半个时辰。
    杜蘅的大名再一次传遍了临安城的大街小巷,成了街知巷闻,家喻户晓的人物。
    只不过这一回,她成了众人口耳相传的“那位小姐”。
    听着白前绘影绘色地描绘着金殿之上的事情,末了气恨难平:“你说,小姐封不封郡主,关他穆王爷屁事?犯得着拖着要死的身子,跑到金殿上胡说八道,坏人好事?”
    杜蘅哂然一笑:“嘴长在别人身上,要怎么说,由得他去。”
    她本来,对郡主之位就没什么想法。
    否则,当日在御书房,就不会拒绝皇上的提议,坚持退婚了。
    只不过,她以为皇上已息了心思,没想到还会旧事重题。
    更想不到的是,反对的不是代表平昌侯府的夏风,而是跟她八竿子打不着的铁帽子穆王萧乾。
    前一世,她与萧乾并无交集。
    因为萧乾在太康二十二年三月末死了。
    听说是:“沉疴已久,遭逢突变,急怒攻心,吐血而亡。”
    她知道这个名字,还不是因为萧乾如何功在社稷,而是因为萧乾死后,穆王府后来经历了数次家变,几位子侄为争继承权,几次闹上金殿,皇上大为恼火。
    南宫宸因此感叹:好好一个显贵世家,因为没有子嗣承继,在短短十年间,由鼎盛走向了衰败没落。可悲可叹!
    那个时候,她还没有孩子,自然是感同身受,暗自警惕。
    想不到,这一世,老狐狸临死竟还踹了她一脚。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