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十二年,故人戏 > 第77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7节

    纠缠的生死债,人命债,困着她。
    寂寂的空间里,她从天将亮,坐到了日头高照。
    因为昨夜雨停了,窗户也开了半扇,日光顺着窗落在地面上。扇形的白光影里,还有雨潲进来的痕迹,将将干涸,水印子还在。
    沈奚怕那扇门打开,怕他问自己,该怎么办。她不知道。
    门缝下,能瞧见透进来的光。她看着看着,眼睛发酸,稍许闭目,就听得脚步声来回走。“三爷!”突然的惊呼入耳。
    随之而来是纷乱脚步声。
    是心病犯了?沈奚慌张立身,脚背撞到矮桌上,撞翻了茶壶茶盏。她顾不及这些,把茶杯也扔掉,跑到门前,猛推那扇门。
    门外的日光,刺得她眼睛睁不开,她脚下发虚着,跑出去两步,见着他的影子,一下子扑上去:“你要不要紧?药呢?在哪里?”
    艳阳下,傅侗文因为亲自伺候她一日两夜,人很憔悴,可他站在这里好好的,并没有犯心病的模样,只是咳得厉害。他从昨夜里开始咳嗽,怕吵醒她,才到门外楼梯口坐着。不留神坐久了,起身时眼前发黑,险些摔下去。
    没想到,沈奚竟已经醒了,还听到这动静。
    他低头,看着她红肿的眼睛,看她眼泪和过去一般毫不掩饰的焦急,突然失去了语言能力。何为劫后余生,就是如此了。
    “药呢?快说啊!”沈奚昏头昏脑地在他身上所有口袋里翻找着,完全失去判断力。
    眼前水雾模糊着,她找不到。
    她因为惧怕手不住颤抖着,直到被他抱到怀里,还在他心脏病发的假想里沉浸着。傅侗文把她的头,按在自己的胸前,心脏在的那个位置,沙哑着声音说:“我没事,央央,三哥没事。央央……”
    他下巴压着她的头顶,轻轻蹭着她的发丝。
    这一日两夜,他怕自己推开这扇门,更怕她来推开它。他怕她病好了,想明白了,告诉自己夫妻缘分到此止步。
    沈奚失声痛哭,哭湿了他的衬衫前襟。
    傅侗文抱着她,陪着她,时不时压抑着低咳两声。
    他正巧面朝的是东方,上午日头猛烈,照得他睁不开眼。凌乱的黑短发,邋遢的衬衫,还有下巴上生长出来的胡须,都在阳光里暴露无遗。
    听她哭声弱了,他用脸摩挲她头顶的发丝,玩笑说:“三哥这身子,再等两年,也就到头了。”
    沈奚心中一凛,推他,埋怨地盯着他。
    他反而笑,两手捧她的脸,为她擦泪,再将黏在脸边的发丝一根根理到她耳后去。最后,他用掌心抹去额头的汗,望着她眼睛,望到那张黑白相片里去。
    “不要走了,三哥舍不得。”他低声说。
    沈奚像要在这刺目的阳光里,把后半辈子的眼泪也流干净,双眸再次湿润,因为哭得太多,眼眶都有了沙疼感。
    “怎么又哭了?”他笑了,静了会儿,又一次说:“是真舍不得。”
    这就是在胭脂巷,他在雪地里点燃那三百响后想说的话。
    第62章 第六十章 勿忘三途苦(5)
    日光一点点渗入皮肤,到血液里去,滚沸了她的五脏六腑。沈奚学着他,把他额前滑落的几缕发理到他眉后。她指间到处,现出数根白发,若隐若现,过去从未见过。
    竟是时催少年老,一朝鬓霜白……
    她看着他的白发出神,他并未察觉,仍在等着她的答复。
    沈奚突然低头,这里能望见楼下的戏池子,本想借此忍泪,却直接掉在了他的鞋面上。
    傅侗文想替她再擦眼泪,被她躲开。
    “我不走……”
    说完,再道:“我早说了,你就算是赶我走,我也不会走。千错万错,都不该是你的错。假若我父亲还活着……”沈奚提到父亲,无法继续。
    她胸口闷堵,再摇头:“沈家没有糊涂人,三哥,我也不糊涂。”
    她只是被沈家的过往魇住了。
    傅侗文看着她。
    从沈奚在他怀里哭着找药起,他就知道她不会走。只是心有愧,不能强留,不能多说。两人互相望着彼此。像曾经的每一回,四目相对。
    “有话我们回家说……不然谭先生又要啰嗦,”沈奚不想让傅侗文知道,自己已经看到了他眼中的泪,她装作是看楼下的戏池子,继续说,“万安麻烦得很。”
    许久后,她听到傅侗文说:“好,回家。”
    我们回家。
    霞飞路上,礼和里的小公寓就是他们的家。
    那里还有三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在等他们。那里的二楼是他们的卧房,像极了傅家老宅的暖阁,陈设布置,摆件,连床帐都如此相似。唯独在屋檐下多了个燕巢。
    傅侗文让人去准备轿车。
    徐园没有让轿车驶入园子的规矩,但因为考虑到傅三爷的女人刚才大病过,破例让轿车开了进来。沈奚从下楼,到坐上轿车后排座椅,驶离这里,都是不言不语的。
    车到弄堂口,沈奚刚下车,就见培德笑着从小板凳里跳起来,用生疏的中文说:“你们回来了!”她一手握着没剥干净的小葱,另一只手对沈奚兴奋地挥着,“回家去,回家去。”
    原来是傅侗文回来前,让人给公寓挂了个电话。
    谭庆项立刻准备起午饭,把剥葱的任务交给培德。小姑娘虽不知这两日傅侗文他们去做什么了,但看谭庆项在家里阴沉着脸,连觉都不睡地在天台干坐着,就晓得是大事。于是听说沈奚他们要回来,培德比谭庆项还要开心,在家中坐不住,搬着板凳到弄堂口,边干活边等着他们回家。
    培德把装垃圾的报纸卷起来,抱着板凳和葱,跑到最前头。
    等沈奚和傅侗文进公寓,谭庆项已经擦干净手,亲自迎了出来。他是万语千言,望着他们两个,最后视线落到沈奚的脸上:“我是真怕……”怕她要走。
    他忽而一笑,畅快道:“好!如此最好,最好!”
    沈奚是傅侗文的一块心病,何尝不是他谭庆项的心病?从游轮上发现两人互生情愫,他就在担心这一日,当时他不了解沈奚,怕她迁怒,怕她想报仇,坏了傅侗文多年的安排和革命事业。后来他和沈奚熟悉,成为互相欣赏的朋友,他更怕她知道,太残忍了,面对着仇人在世,还是自己所爱人的父兄,该何去何从?
    而今,是老天厚待。
    最好的时机,也得到了最好的结果。
    谭庆项笑,培德笑,万安也笑。
    沈奚哭了好几日,乍一见三人的笑脸,反应慢了不少,但也很快笑了。
    “你们上楼去,快去冲洗冲洗,”谭庆项吩咐万安,“不要笑了,伺候你家三爷和三少奶奶去,还想不想要工钱了。”
    在谭庆项的催促里,沈奚跟着傅侗文回到卧房。
    傅侗文关上房门后,打开书桌第二层抽屉,那里有一摞书信。不管是在昔日傅家,还是在这间公寓里,随处可见各种捆扎好的书信。沈奚在傅家书房好奇翻看过信封,都是他资助过的学生来信,在这间公寓里也曾见到辜幼薇的信,早对这种东西见怪不怪。
    眼下他翻出这个是?
    “这是你父亲和我之间的书信。”他道。
    傅侗文想解,可捆扎了十几年的丝绳,早结成死扣。
    沈奚盯着那信封上的字迹,怔了几秒后,拿了拆信刀,递给他。傅侗文接了刀,割断绳子。他把最上边的信封打开,将里面的四张相片放到书桌上。
    第一张就是十岁生辰照。
    第二张和第三张没有她,第四张上边有许多的年轻男人,是沈家这一代的男丁——
    她手指滑过去,都忘了,许多连名字和排行都记不清了。最后,指尖落到众人后头,第三排角落里,找到了他。他单手斜插在裤袋里,恰巧偏头,在和身边的大哥说笑,没有正脸,可从这笑容里,就好似能听到他的笑声。
    沈奚一下子就哭了。
    还是有的。二哥你看,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还是给我留了东西……
    傅侗文想帮她擦眼泪,她摇头,轻声喃喃:“没事,我没事。”
    既然要哭,就在今日把该流完的泪都流尽。
    她凝注相片里的二哥,还有自己的那张,总想要说点什么。
    “这张黑白相片,是我十岁生辰时,二哥请一位日本相师到家里照的,”她道,“我二哥那个人,你若见到他,定会引为知己。他在日本陆军军官学校学习过,读书时同期的中国同学都受到日本人的歧视,绝大多数都退学了。最后那批人里,只有两人毕业,其中一个就是我二哥。”
    从军校毕业后,沈家二公子没从军,反倒跟随父亲学做了生意。
    “他是做革命的,一定是,”沈奚倾尽全力回忆所有的细节,“他有一把刀,刀上雕着花,还刻着‘共和’。那把刀只有我见过……是被我无意间翻到的。”
    清朝末年,追求“共和”的都是革命党。
    不会有错。
    二哥不喜女色,所以不像其它留洋的人,总要在婚事上和家人抗争一番。他在日本留学时,就已经给父亲来信,表示听从家里人安排婚姻。后来和那位小姐初相见,是在媒人和长辈安排下,在沈家见的,约会三次,两家下人们都跟着。
    三次后,定了亲事,只等着成亲。
    她曾私下问二哥对那位小姐的喜爱有多深,他笑着说:二哥是不谈感情的人。
    当时她不不懂,现在想来——
    杀人的刀上,雕着花。
    是刀的主人心中还有温柔意,只是一腔温柔都给了民族。
    窗边的竹帘子被秋风吹着,啪嗒、啪嗒地敲着窗台。
    沈奚把相片一张张塞回到棕色信封里,摺好封口,再拆第二封信。
    信纸拿出,她迟迟不敢打开。信纸在手里握了许久,手指沿信纸的折痕,一遍遍地捋过,最后还是展开了。其实她对父亲的笔迹并不熟悉,若不是傅侗文说,她一定猜不到这是父亲所写的信。哪怕是措辞用句,她都觉得陌生。
    侗文小友:
    俗事缠身,久疏音敬。
    小友来信,稍快人意。今局势阔远,但国力孱弱,生气销沉,吾惜小友之英才,不能为革命所用。吾与小友之往来非虚伪……
    她读着信,仿佛置身于沈家书房。
    画眉鸟在笼子里扑棱着,啄一口水,啄一口食。下人在喂鸟、研磨,煮茶,老父提笔,立身书桌旁,给远在北京的小友回信。
    心中讨论的是当时的亚洲局势。在回信里看得出,那时的傅侗文深受在英国留洋时所见所闻的影响,更希望未来的中国效法英国,保住皇族,以“君主立宪”治国。
    父亲却不认同,他在信中尝试要说服傅侗文。
    她读完,再去看下一封。
    傅侗文收藏信笺很有心,是按时间排序的。
    她一封封地取出,逐字逐句地品读,旁观父亲和傅侗文之间你来我往的争论。
    傅侗文见她看得无法分心,便让谭庆项送饭到卧房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