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梦回槐城 > 第三十六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三十六章

    宽广的广场,他全副武装,穿的象是太空人。后面跟随着四个人做助手,听他指挥。
    先是一车一车的从冰封的大河里采运回大大的冰块。等待再切割。
    动手冰雕就是难了,要有电钻,等专业工具。切割,打磨。他专注的忘记了噪音隆隆。
    四个助手一切听他指挥,在他们的眼里他俨然是雕刻家。
    第二天第三天先后来了三个景仰的人,来帮助他工作。
    五天后,领导视察工作来了,看到他的部分杰作甚是满意,许诺说是发一千奖金。他专注在作品上,浑然没有在意领导说了什么。
    李涛苦中作乐陶醉在忘我的境界里。总结下来,累,苦,冷,他却乐在其中,第一不用遵守工作时间,第二不用每天面对同事蜚长流短,第三大脑终于空下来,回到家里吃饭,他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他的第一意识就是,这几天他居然没有失眠。可能他需要劳其筋骨了。
    奋战了一周,眼前让人一亮,哇,新春吉祥气象迎面而来,真是壮观。
    单位同事来看他的大作,说他拍摄的作品也开始受人关注。
    怪不得这么卖力气呢,原来还给奖金啊。总有人好事私下流传。
    他做出了一组滑梯,多工作了五天,李涛多想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他是玩着滑雪长大的。他深知滑雪为童年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仪式上,领导看到了滑梯,症住了,李涛急中生智说,“领导特意交代一定雕筑滑梯,是为了可爱的孩子们玩乐,赏灯,为他们的童年增添欢乐。领导想的真是周到细致。亲民。”
    掌声响起。领导满意的笑了。李涛这么一说,可谓锦上添花。
    “下面有请领导讲话。”
    面色红光的领导致辞,大家热烈鼓掌。再后来再后来进行到最后,他听不下去了。
    流光溢彩,美轮美奂,人们纷纷围绕冰灯,广场喜庆祥和,也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夜色下,大红灯笼映红了脸,排开的冰灯,气势恢宏,正中的吉祥物笑眯眯,全身冰冷的他感冒了。摇摇摆摆的他打车回了家。
    李涛躺下两天发烧,脸红红的,吃不下去饭,慌乱的母亲领来了护士,静点一周,花了八百多元。
    母亲听到发烧的他,反复念着一个名字,晓风。
    怪不得他不喜欢这个姑娘,那个姑娘,原来他有心上人。
    送走了护士,母亲抱怨,“我听见你梦里总念一个姑娘的名字,你是想念哪个姑娘啊,既然喜欢,你怎么不去追呢?”
    “妈,不要说了。都过去了。”
    “好,我不说,大领导不是说奖励一千吗,怎么没有呢?”
    “妈,不要说了。”
    “好不说了,咱为工作累病了,是不是还得自己花钱,哪有这个道理?”母亲为他报不平。
    “这是我的工作。没想奖金。”
    “天这么冷感冒了点滴不及时。你可是危险。想想后怕。你何必强出头,做的再好,风光还不是领导的?”
    “领导都是好大喜功,就算是逼我向前送死,我能说不字吗?妈,你不要抱怨了,婆婆丁,苦涩如我。”
    他摇摇头。他回想那天在台上领导慷慨陈词,只字不提资金,人们个个面带神圣,是啊,在艺术和荣耀面前,提钱是多么的俗。
    最后的结果是,领导满意,他得到的表彰是,一个鲜红耀眼的文字记录下来先进个人奖励书。那是至高无上的光荣。
    同事吴姐婉转的对他说,“工因为你人品好,我提醒你,你呢工作努力再忙累,也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反招顾忌,怕能力超越了领导,在人手下,不要锋芒毕露,我们承认,工作能力为人品质各方面很优秀,现在谁还看重这些啊?你应该私下活动活动,要不到了退休也就这样了。”
    “谢谢吴姐的指点。”李涛听得云里雾里。他根本无意邀功。
    据消息灵通的内部人说,三日内每人会发一箱啤酒和一袋面粉。直到回家过年。也没有见到传说中的福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副科奖金二千正科三千,至于副处五千,正处不用说了,奖金翻倍。奖金和他们不带长的小科员一点关系也没有。去他奶奶的。
    春节到了,烟花璀璨于夜空,有人失落有人得意,人们忘记了他的荣耀,他的作品光芒早就抛忘脑后。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繁花玉树闪亮在夜幕下,人们欢笑,跑跳。处处热情洋溢。
    滑梯下肃然等待的李涛戴着口罩,怕人认出。
    人们带着孩子们跑上跑下,打滑出溜。
    孩子们撒欢的笑声飘传在空中。他的心里升起暖意。欣慰涌上心头。
    等到孩子们散去了,他还在守望着他的期待。
    寂然无声中,李涛在默默的等待。不愿离开,不想离开。
    直到路边的夜灯寂灭,他转过身来。
    晓风,我一直期待你回来。晓风,你说喜欢滑雪,我是为你制作,滑梯在我的手上完成,现在四望茫茫,冷风凄凄,你不在。
    李涛感慨万千。晓风,我一直期待你回来,晓风,潜意识里总以为春节你会回来,你会回来,可是我狠失望。
    …………
    “王盈盈现在哪个城市?”张帆想起一个人。
    “昆山。去年我打过电话,她进了邮政,抱怨说,每天存储工作枯燥,有一次为储户办理存款,错了一笔,五千元,幸好有监控和记录,找回钱,当时很紧张,心想两个月的工资没了,因为是正式入编,女孩子这份稳定的工资也可以了。稳定,安全。”林轩回想。
    “也是。”
    “从那以后,联系不上了,她换了电话。”
    “你放不下她,人家可不这样想。”
    “为什么这么说?”
    “你不明白,你们的友情是长远不了的,大学时,你的文章写得好,她当然对你是敬而远之。”
    “是吗?这我没有想过。”
    “女生不喜欢比自己优秀的人在一起,没有优越感也就自惭形秽,还有诸如妒忌什么的。”
    “啊?这么复杂?”
    “世故了,见风使舵了,你对世事艰险一点不通,单纯,要是在社会混,危险了。”
    “看你的眼神,是不是要说,我,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了?”
    “哈哈,我有这么说吗?总之你不会钩心斗角。”
    “钩心斗角多伤脑筋。”林轩皱眉。
    “你本来是心地单纯,有一些时间没来了,你的精神气色不错啊,你好,我就放心了。”张帆察言观色。
    “是吗?”林轩摸下脸。
    “当然了。小桥流水,面若桃花。”
    “发现你喜欢赞美。”
    “我的赞美很吝惜的。你知道。”
    “我很幸运了。你一向是坦诚的。”
    “看看我带来什么了?”张帆一见到林轩就无由的心情好。
    “看你精神焕发的样子,象是献宝来了。”
    “再版的诗集,月下晚窗,书名,《蓝色的河》,看好吧?”
    “听起来就沁人心脾,好,贴切,封面特别。这都是你的匠心了?”
    “这本是散文集,全篇有62篇,你提供的散文有52篇,我把你大一时写的十篇加入进去,没有经过你的同意,不会怪我吧。”
    “不会,不过,十篇?难为你还记得。真是有心人。写过的文字我都忘记了。”林轩心里萌生感动。
    “只要是你写的文字,我都有保留。文字有行云流水,我欣赏。柴可夫斯基说,只有从艺术家灵魂深处倾泄出来的音乐,而又被灵魂所感动的音乐,才能感动听者,占有听者。我要说,文字亦如是。”
    “比不上你的才气,还赞我呢,谦谦君子之风不改。”林轩笑。每次和张帆交谈,都让人心情愉快。
    “还有这本诗集,收集的都是自由诗。我大致整理出来,34首,你那里还有多少,交给我。”
    “好,我整理一下,发给你。正午十二点了,饿了吧,请你喝茶。”
    “就等你这句话呢,我也很想吃,红豆点心了。上次你装回的抹茶点心,细致,美味足可回味到今天了。”张帆坐直了身体。
    “好啊,你喜欢吃,就带回,慢慢吃。”
    “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那当然,你是有功之臣。你不会是吃了茶点就感动了?”走入茶舍的林轩与张帆坐下来。室内很明亮。
    张帆的出现,每次都似这眼前的明亮阳光,她的心可以不设防,在她的心里的位置很珍贵,多年友情的温暖,她安之若素的享用着。张帆习惯的称呼,她已经习以为常了。
    张帆读到的好文章,句子,都会发给她,向她推荐,林轩无有不欣赏的,无形之中,潜移默化,林轩分不清楚,张帆亦师亦友了。
    “悠然,想什么呢?”张帆专注的眼神落在林轩的眼睛。
    “记得大一,我对学校的冷热不适应,请了假,因为你心软,跑过来,嘘寒问暖,帮我补落下的功课,你记的笔记,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们相处的象是铁哥们,想想很温馨。”
    “呵呵,良师益友,还有吗?”
    “还有什么?”林轩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