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美娱]超级巨星 > 时代周刊

底色 字色 字号

时代周刊

    热闹非凡的夏季, 几乎每个明星都出洞。
    不管是逛街购物,还是旅游度假,几乎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新闻。
    大部分狗仔盯了伊芙几天之后都不得不放弃, 因为这家伙实在太能宅了, 偶尔能看到基努遛狗、健身,但从来拍不到伊芙出门。
    于是乎,守在大门外扛□□短炮的狗仔少了很多,只有极少数锲而不舍。
    主要伊芙的私人生活保护得非常好, 同时没有拉帮结伙, 没有在好莱坞拥有一个小团伙,跟其余演员都只能算是普通的朋友,距离好朋友还差了一截。
    风头正盛,她显然不愿意去给狗仔们提供素材。
    中间其实也有悄悄出门,都不是自己开车,而是坐在车的后面。
    有时候还故布疑阵,让助理曼迪用雨伞或者外套伪装成自己, 把狗仔们引开之后才低调的出门。
    只是这样的举动最初一两次有效,狗仔们被骗了过去自然非常不甘心。
    不管怎么说, 她都顺利跟环球影业达成协议,等电影票房达到一个瓶颈之后再公布不出演续集的消息,借此来吸引话题刺激票房。
    到了那个时候,不管是正面新闻还是负面新闻, 都会让已经疲惫的市场重新焕发一丝生机,从而引起媒体们的好奇, 会关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如此火爆的当下, 对伊芙感兴趣的媒体自然也就多了一些。
    只不过caa这边关于采访的标准提高了很多, 不是顶级媒体, 根本就采访不到,更别说是拍摄封面了。
    只是这一次有例外,因为给伊芙发来邀请函的是大名鼎鼎的《时代周刊》!
    实际而言,这并非是娱乐圈、影视圈的杂志,而是一份面向全球的综合性时事周刊,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对世界各种问题以及现象都有独到、真实、详尽的报道。
    除了美国版跟国际版之外,还有亚洲版、拉丁美洲版等多个版本,影响力在全世界的周刊当中都算首屈一指。
    各国政要、经济大鳄、商业巨子、影视巨星都以登上时代周刊为荣,更别说是跟伊芙这样被邀请去拍摄封面。
    最近几期的《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几乎都是世界名人,有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还有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以及号称十七岁就成为美国梦的小甜甜布兰妮-斯皮尔斯。
    这本杂志的所有内容都不是写给专家看的,而是写给所有忙碌的读者们,让他们可以去了解世界的动态,可以找到自己最关切的内容。
    躲过狗仔的追踪后,伊芙才在基努助理的护送下来到了预订好的摄影棚,此时她的两名经纪人都已经抵达现场。
    美版时代周刊一年基本上是52期杂志,意味着至少会有52个封面。只是每一期的封面不一定会是真人,有时候会是漫画有时候会是一个事物或者一个景象图。
    因为每一期的杂志都会选择一个主题,当然是以当下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人物、焦点事件为中心。
    当然,有时候也会有百大人物这种评选,每个百大人物的分类都不一样,今年《时代周刊》就透露了伊芙将会成为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中的一员,所以才邀请她担任封面人物。
    这并不是说伊芙就一定是百大里面的第一名,只是说最近热度高,在榜单之余还有一个深度访谈,而且本人也很适合拍摄硬照,毕竟她也算是一个新鲜面孔。
    “我们这次的任务不仅仅是拍照,等会儿记者的访谈里面肯定会涉及到你的新片以及未来职业道路、人生道路等规划。在回答的时候你做自己就行,有些偏激的观点记得换个柔和点的说法。”
    罗伯特并没有给伊芙安排什么人设,而是想要让她表达真实的自己。
    毕竟伪装只不过一时,装不了一辈子。
    整个好莱坞以及北美都在全部强调做自己。
    伊芙点点头,她笑着说道:“放心吧,时代周刊可不是娱乐八卦杂志,太八卦的东西肯定不会问。同时他们也不会傻乎乎的询问我关于时事政治的感看法,应该都是针对我本人进行询问。”
    既然是包罗万象的主题,那么有影视行业、音乐行业的人非常正常。
    每年《时代周刊》评选出来的百大人物都有不少娱乐行业的明星,这些人不一定会是顶级大咖,但绝对是当年最叱咤风云的弄潮儿,有现象级的歌曲或者角色诞生。
    “顺便问一句,你们知道我排在第几吗?”伊芙现在像是被幸运之神击中一般,整个六月都太过于顺利,仿佛预支了今年所有的好运。
    就在刚刚公布的周末票房榜上面,《谍影重重》在被压制了一星期之后终于抢回了冠军。《珍珠港》没有辜负伊芙的期待,果然在影评人跟观众眼中都拿到了差评,将还没有焐热的周末冠军拱手相让。
    这样一来,《谍影重重》就拥有了第三个周末冠军,而下一个冠军就要跟伊芙另外的电影《恋恋笔记本》正面碰撞。
    很多人都觉得本周的票房榜会非常有意思,因为新上映的电影其实竞争力不太够,没有重量级的影片登场。
    之前各个影视公司在排电影上映档期的时候,都不想跟《珍珠港》撞在一起,免得后劲太强势把排片跟关注都占用完,所以推迟了一些。
    本周五要上映的影片几乎都是中小成本投资的作品,关注度最高的当然是《恋恋笔记本》。
    明明才两三千万美元的投资,奈何拥有了一个bug级别的演员,那就是伊芙。
    最直接的竞争对手妮可-基德曼的《小岛惊魂》。
    此时的妮可还是阿汤嫂,自己本身也拥有很大的名气,只是距离一姐位置很远,也没有拿到奥斯卡。
    伊芙跟妮可的对决,并不仅仅是两部电影之争,一些好事者甚至把它看成是阿汤哥跟基努两人的间接对决,毕竟那两人都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天王嫂。
    还有一部影片不容小觑,迪士尼出品,安妮-海瑟薇跟《音乐之声》、《欢乐满人间》演员朱莉-安德鲁斯合作的电影《公主日记》很符合年轻观众的审美,尤其是青少年。
    惊悚片《惊心食人族》、搞笑片《白烂贱客》都算是小炮灰。
    周末票房冠军能不能被她把持住就成为悬念,如果能成功的话,她将会在电影史上留下自己的纪录,头一个三部电影交替夺冠的演员,也是头一个出演电影必定票房夺冠的演员!
    在这样的高关注度下,《时代周刊》自然也会想要扩大影响力,将其作为二十一世纪涌现出来的新演员标杆。
    ……
    “抱歉让你们久等了,我们摄影师出现了车祸,正在等警-察处理。不如这样吧,我们先开始访谈,等鲍勃到了再开始拍摄。”
    《时代周刊》的现场负责人一脸歉意站在伊芙等人面前,所有事情都准备就绪,谁会想到这样的意外呢。
    鲍勃是《时代周刊》的签约摄影师,在业界圈子非常有名,极其擅长拍摄人像,就连《纽约客》、《人物》、《名利场》等杂志都要找他。
    伊芙本身没有多在意先后顺序,站起身来说道:“没问题,我们访谈在哪里?就在这里吗?”
    她觉得访谈还是要有点仪式感,不然就太像是在日常聊天。
    “就在摄影棚旁边的花园吧,我们的记者已经在那边等候。”
    “好,那我们就过去吧。”
    《时代周刊》的新闻报道或者专访都不会给作者署名,一方面是保护作者,另外一方面则是要表示公平。不会因为某个撰稿人名气大,就刊登他的作品,而是要看跟内容符不符合。
    伊芙跟着负责人来到了花园中,此时阳光正好,大树底下的斑驳绿荫可以省去一部分热量。
    采访者是一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看起来分外儒雅。他起身跟伊芙握了握手,然后指着旁边的录音笔还有摄像机说道:“很高兴认识你,坎贝尔小姐。你可以叫我乔治,今天我将会代表时代周刊对你进行一些采访。”
    “上午好,乔治。”伊芙整理裙子坐下来,“很荣幸能接受时代的采访,最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你知道的,这个杂志意味着很多很多。”
    她看起来很开朗跟兴奋,开玩笑说道:“我还以为是经纪人们迟到的愚人节玩笑。”
    如果是vogue或者elle、芭莎的话,绝对不会有任何惊讶。
    事实上,罗伯特跟埃文-斯托夫两人已经在运作伊芙金九银十的时尚杂志封面了,这需要跟品牌方精密结合,还要跟出版方洽谈。
    乔治摇摇头:“现在我们坐在了摄影棚外,应该不是专门为了捉弄你。首先恭喜你拿到奥斯卡,而且还在近期的电影市场中拿到了好几个票房冠军,大家都说你成了掌管票房冠军的大祭司,你觉得呢?”
    “显然那只是大家开玩笑而已,说不定下一部电影就可能跟票房冠军失之交臂。能有今天这个局面显然是意外。”
    “怎么说?”
    “一部电影的成功来源于多方面因素,缺了任何一方面都不行。本次暑期档只是因为每部电影制作进度不同,才会集中起来上映,给大家形成这样的错觉。”
    乔治点点头,他看得出来伊芙的确是这么想,并不是谦虚,整体并没有变得浮躁或者膨胀。有些演员成功一部或者两部电影之后就只会仰着脑袋出气,根本不愿意脚踏实地,所以红不了几天。
    “你票房这么成功,是特意选择这样容易出现高票房的电影吗?”
    这不仅仅是他的问题,也是一些网友跟影评人的想法。会不会是伊芙在挑选电影的时候全选择了商业片,所以才有如此出色的票房成绩,多少成名的影星都无法达到这种水平。
    伊芙掰着手指头认真计算起来:“那么多电影项目就跟大海里的鱼一样多,我肯定是会选择其中的一两部进行拍摄。但是我并没有盯着商业片拍摄,你看我其实有很多电影都不是主打票房,票房收益只是意外而已。”
    “《移魂女郎》、《几近成名》还有《迷失东京》都算是文艺向的。只能说明观众眼睛是雪亮的,能分清楚什么是好电影跟烂电影,市场不会让认真拍摄电影的人失望。”
    她一边述说自己的想法,一边夸了夸现在的市场环境。
    不管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只要是好电影,那的确不愁票房。
    可惜再过几年,文艺片或者说剧情片的票房就会逐年缩小,再也看不到类似于《阿甘正传》、《几近成名》这样的剧情佳作成为年度票房冠军的机会。
    那时候的年度冠军没有例外,都会是大成本的商业巨制。
    电影艺术就会不断被削弱跟边缘化!
    其实在采访之前了解人物背景的时候,乔治就已经知道了问题的答案。他之所以问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给伊芙机会向一些比较偏激或者接受信息较慢的人解释。
    “大家都觉得你太忙碌了,整天都在拍电影,几乎每年都有好几部电影上映,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拍戏冲动呢?难道不想休息休息吗?”
    “其实我一直都有休息,每年休息时间可能比正常上班族还要多。只是大家整天看见我的新闻,就觉得我三百六十五天一直在工作。其实有很多新闻都是在关注我的私生活,请大家更多关注我的影片吧。”
    伊芙喝了口红茶,笑着说道:“当然,我的拍片数量的确比基努他们多一些。因为我实在舍不得错过手中的好本子,这些故事都太好了,几乎没有什么重复的地方。每拍摄一部电影,我就感觉度过了一段别样的人生。”
    正如同她所说的那样,其实每年正儿八经拍摄的时间只有几个月,但是拍戏之前有新闻,拍戏的时候有新闻,电影上映有报道,下映之后也会被拎出来。
    所以大家一看才会发现她似乎整体都有电影拍,都有影片在上映。
    或许是采访的氛围很轻松,伊芙滔滔不绝聊了很多话题,直到那名出车祸的摄影师赶来为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