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公主 > 第247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47节

    名单上的名字,有几个是相王府的属臣,所以裴英娘觉得眼熟。
    “娘子……”阿福看不懂纸上写了什么,但看裴英娘的神情,觉得应该很重要,暗暗松口气,幸好他特地绕路去为马娘子扫墓,“我、我觉得我好想看到四郎了。”
    裴英娘收敛神色,卷起纸笺,“在哪儿?”
    “在洛阳。”阿福缓缓道,“上个月宜州刺史率领名下州、县起兵,响应李敬业,叛军浩浩荡荡,据说有十万之众。当地守军不敢应战,望风而逃。然而叛军才刚走出二十里路,宜州刺史的义子周四郎手刃义父,屠尽周家满门,除掉周刺史的同盟数十人,十多万叛军的首领和上层将官硬是被周四郎一个人杀得干干净净,剩下的部将全跑了,叛军烟消云散。周四郎进京进献周刺史的人头,太后大喜,赐他武姓,封他为扬州道总管,领兵南下平叛……我在码头上看到军队启程,他身穿锦袍,腰挎宝刀,从长街那边走过来,瘦瘦高高的,真的很像!”
    那种阴森沉郁的气质,阿福只在蔡净尘身上看到过。
    武总管长得并不凶恶,面貌偏于清秀,一言不发,慢慢从码头走过去,脚步声很轻,但沿途军士噤若寒蝉,没人敢吭声。
    阿福躲在很远的地方,也能感受到武总管身上的杀气。
    而且听别人描述,周刺史的义子不论是俊秀的样貌,能说好几种方言,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寡言少语的性子,下手毫不留情的狠辣,还是其他特征,都和蔡净尘相差无几!
    可是武四郎脸上没有刀疤……
    别说一道长长的刀疤,连个麻点都没有,武总管是出了名的玉面修罗,长相清秀,听说洛阳不少世家想招他为婿。他现在是武太后的族人了,又深受太后倚重,不知多少人争着抢着同他结亲。
    “武四郎脸上没有疤?”裴英娘听阿福说完,沉吟片刻,巧合太多,她基本可以确认武四郎就是蔡净尘,他杀死周刺史的方式,和蔡净尘当年闯进山匪窝杀死山匪头目的方法一模一样。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蔡净尘喜欢单枪匹马潜入敌人身边,然后来一个出其不意,杀光所有头领,至于底下的喽啰,他不屑一顾,丝毫不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
    “他叫什么名字?”
    阿福回道,“我打听过了,周四郎自称无名无姓,太后为他取名承新,赐武姓。”
    蔡净尘现在和武承嗣是同辈兄弟。
    武太后一边打压宗室,一边收揽人心,执失云渐要防备突厥挥刀南下,必须驻守草原。南边的叛军声势浩大,武太后正犯难,刚好一个无依无靠的蔡净尘跳出来,成为她手中的一把刀。
    扬州道大总管是丘神勣,蔡净尘负责指挥其中一道行军。
    裴英娘之前听说有一道南下的行军由武家四郎领兵,她以为这个武四郎是武承嗣从老家接来的武家子弟,没想到竟然是蔡净尘……
    她叮嘱阿福,“最近不要去打听武四郎的事,明里暗里都不行。”
    阿福一个激灵,“娘子怕他的身份暴露?”
    裴英娘笑了笑,“太后已经赐他武姓,他的身份不会暴露。”
    以前蔡净尘跟在她身边,其实见过很多朝中大臣。但他只是个身份低微的奴仆,永远低着头,态度恭敬,很少引起别人的注意。
    别说那些大臣,就连永安观长史也没有留意过蔡净尘的长相,对他们来说,蔡净尘只是一个脸上有疤的护卫。
    没了那道刀疤和奴仆的身份,蔡净尘以功臣的身份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一般人不会轻易把他和蔡四郎联想到一块。
    连阿福都不敢确认武承新是不是蔡净尘。
    阿福叹口气,“他真是不要命!要是太后知道他的身份……他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裴英娘捏紧手中的信,“那倒不至于,太后用人,素来不管出身,只看能不能为她所用。”
    太后掌握所有人的生死,所以根本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反正都得听她指派。只要老实听话,有能利用的地方,她就会大胆启用。
    不听话的,杀,不老实的,杀,没用处了,杀。
    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初,杀了一批宗室。
    高宗李治为了巩固皇权,削弱权臣世家,也杀了一批宗室。
    武太后想以女子身份称帝,天下为之侧目,自然也要杀一批人,才能震慑人心。
    说到底,蔡净尘只是太后手中一枚棋子,帮她排除异己,屠戮反抗者。
    等到武太后觉得时机成熟,朝政稳定,必然会抛弃蔡净尘这些人。
    阿福不知就里,听裴英娘说蔡净尘不会暴露,心里好过了一点,他担心蔡净尘无法脱身。
    裴英娘知道阿福在想什么,没有多说,蔡净尘现在没有危险……不代表以后能一直安然无恙。
    她打发走阿福,带着书信去找李旦。
    别院里既有佛寺,也有道观。佛寺中的阁楼修建在山坡上,适合望远,她过来晒太阳赏花,李旦待在正堂和幕僚们议事。
    听到她有要事找李旦,幕僚们赶紧告退,郎君身边只有娘子一个正妃,娘子不需要邀宠,不会轻易打断他们,她说有要事,那就一定是要事!
    等其他人都走了,裴英娘才从另一边回廊走进书室。
    “阿兄,我……”
    她的话还没说完,李旦拉住她的手,让她坐到自己身边,指指书案上一张摊开的帛书,“你看看。”
    裴英娘莫名所以,扫一眼帛书,瞪大眼睛,神色震惊。
    这是废帝诏书!
    武太后要废黜李显了?
    “七兄怕武家的人,朝中大事,后宫诸务,什么都听韦氏和韦玄贞的,韦氏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他想册封韦氏为后,破格提拔韦玄贞,母亲坚决反对,七兄那日气不过了,说了一句糊涂话,说他是皇帝,把天下送给韦玄贞,也不干别人的事……”李旦挽袖,斟了一杯热茶,递到裴英娘手里,“母亲准备废黜七兄,立我为皇帝。”
    裴英娘喝口茶,压下心头震动,一切都提前了……
    “母亲不会让我掌握实权,她立我为皇帝的前提是能彻底压制住我,再过几日,我会去洛阳……”
    裴英娘听到这里,猛地抬起头,茶杯翻倒在地。
    武太后肯定要幽静李旦。
    “别怕。”李旦轻轻笑了一下,揽裴英娘入怀,“这是我们早就商量好的,太后不会杀我。”
    武太后自始至终都打着圣母的旗号临朝听制,她是皇帝的妻子,然后是皇帝的母亲,这一点无法更改。她是个聪明人,深知物极必反,不可能把整个李唐皇室都赶尽杀绝,凡事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李显和李旦是她的护身符。
    李旦不会死,但必然会被囚禁。
    “我很快就能回来。”李旦抬起裴英娘的下巴,轻抚她的鬓发,刚从阁楼回来,她鬓边落满杏花花瓣,“我向你保证,不出三个月,母亲会把我送回梁山。”
    他心意已决。
    裴英娘镇定下来,反握住他的手,“阿兄,我等你。”
    李旦笑着吻她,“十七乖。”
    小十七已经跳出相王妃的束缚。如果事情一切顺利,他定能安然离开洛阳。如果不幸出了意外,会有人接走小十七,送她去南方。她这些年偷偷摸摸布置了那么多藏身的地方,没有他的带累,她也能过得很好。
    她是安全的,他便没有顾虑,无所畏惧。
    他一手揽着裴英娘,柔声安慰她,一手挪走书案上的废帝诏书,翻出底下的书卷,手指轻轻划过细滑的锦帛。
    册封皇后的敕书一般以玉简写就,这一份书卷是他亲笔写的,等武太后认可后,交由中书省拟定正式的诏书,他才会动身前往洛阳。
    这是他答应接受皇位的条件。
    皇妃武氏,毓秀名门……聪敏贤淑,德冠后庭……可册为皇后。
    这个武氏,自然不是武太后,而是小十七。
    他没有要求小十七改回原来的姓氏,武太后以为十七已经不在人世,果断答应他“追封”小十七为皇后。
    这个皇后虽然有名无实,但先把名分定下来,他心里才踏实。
    终有一日,他会把他的皇后接回长安。
    第204章
    商量完去洛阳的事, 裴英娘取出蔡净尘的信。
    李旦立刻皱起眉头,“他怎么知道你在梁山?”
    裴英娘连忙把来龙去脉解释清楚, 末了问他:“信是阿福带回来的, 阿兄,这信上的人, 真的不规矩么?”
    她念出几个名字。
    李旦脸色微沉。
    那几个人确实有问题, 他一直放着他们不动, 由着他们给母亲传递消息,反正他们接触不到内部机密, 正好可以加以利用。
    但是他现在暂时不想管那几个内应的事, “蔡净尘猜出你没事……还用这种办法写信给你……你很信任他?”
    他手指微曲, 攥紧帛书。
    裴英娘点点头,又摇摇头, “事到如今, 谈不上信任不信任。我的死讯已经昭告天下,他知道我还活着,或者把我活着的事捅出去也不要紧。至于他能不能信任……阿兄, 防人之心不可无,你要面对的是太后, 我固然是信他的, 可他现在成了太后的鹰犬爪牙,谁知他会不会改变?他不会害我,不代表对阿兄你也忠心耿耿。”
    书案上笔墨文具齐备,她坐起身, 挽袖提笔,把信上的符号对应的名字一一写下,吹干纸上墨迹,交给李旦,“四郎给我的信应该是真的,但阿兄你不必全信。到了洛阳以后,记得让郭文泰他们仔细对照着名单一一排查,每一个都要查,不要掉以轻心。”
    她始终是偏心他的,这么好,好到让他一次次庆幸,李旦松开手,低头轻吻裴英娘的发顶,心里那种窒息的感觉好了点。
    三天后,郭文泰快马加鞭,从洛阳赶到别院,带回正式的封后敕书。
    敕书送到,李旦也要走了。
    他匆匆扫一遍敕书,中书省的官员很识趣,没有添加其他字眼。按理追封和册封是不一样的,他写下的敕书完全是照着册封的口吻写的,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敢多嘴。
    敕书送到裴英娘手上,她瞪大眼睛,呆了一呆,“册封皇后?”
    李旦点点头,“敕书你先收着,以后有用。”
    册书不止一份,裴英娘接到怀里捧着,觉得颇为烫手,她都“仙逝”了,要册后诏书做什么?
    而且李旦这次去洛阳,绝不会老老实实继任皇位,他一直在暗中动作,加快武太后登基称帝的进程。
    武太后临朝听政多年,李治一死,没有人能够撼动她。
    号称有数十万人马,气势汹汹的叛军,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而已。宜州刺史已经身亡,李敬业等人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至于那些号召所有就藩的宗室王亲共赴神都的亲王们——根本就是一盘散沙,他们起兵的目的本就不单纯。
    李旦此去洛阳,一定会让位于武太后。
    武太后越快登基,越有利于他日后的计划。
    那这份册后诏书,好像有点多余呀……
    李旦没有多做解释,手指轻轻摩挲裴英娘的樱唇,“就算这次我只当一天过场的皇帝,皇后也必须是你。”
    裴英娘哭笑不得,忽然很想知道韦沉香听说她封后的消息以后会作何感想。
    ※
    洛阳,皇城。
    韦沉香快气疯了。
    她处心积虑想当皇后。之前李显要追封赵观音,不能立马册立第二位皇后,中间拖延了一段时日,然后李治去世,武太后弄权,她册后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