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公主 > 第10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8节

    武氏趁她身怀有孕的时候,妄图爬上她丈夫的床。
    武皇后流产了,那是她当上皇后以后怀的第一个孩子。
    事发之后,武氏跪在她面前痛哭流涕,母亲杨氏代姐姐求情,口口声声道:“媚娘,你睁开眼睛看一看,这是你一母同胞的亲姐姐呀!”
    武皇后刚喝了药,躺在床上,听着殿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心想,这世上果然只有权势才是最可靠的,姐妹情深,也不过如此。
    她再没有开口和武氏说过一句话。
    几天之后,武氏吊死在自己的房间。宫里很快传出流言,说武皇后毒死了自己的亲姐姐。
    杨氏惶惶不安,找武皇后哭诉,试探着问她准备怎么处置武氏留下的一双儿女。
    武皇后对母亲的迂回不屑一顾,直接戳破她委曲求全背后的意图,“母亲放心,他们会健康长大的。”
    她没有否认姐姐的死因和她有关,姐姐很聪明,知道她不会手下留情,干脆几尺白绫了结自己,还能落一个体面干净。
    不管武氏自尽而死是出于畏惧和愧疚,又或者是为了保护武敏之和贺兰氏,武皇后永远不会原谅武氏。
    从武氏假借她的名头接近李治的那一刻起,她没有姐姐了。
    紫宸殿后殿。
    “阿父怎么晓得我今天进宫来了?”裴英娘收好上官璎珞交给她的敕书,低头看看身上穿的道装,刚才出门走得急,这一身家常道袍颜色素净,李治看了可能会不高兴。其他时候也就罢了,今天是她出家以后头一次进宫,李治必然格外注意她的衣着打扮。
    李治喜欢看到她和李令月每天装扮得漂漂亮亮、精神奕奕的,不爱看她们穿清淡的颜色。
    每年剑南进贡大批蜀锦,匹匹光彩鲜明,花纹绚烂,李治几乎是一车一车往东阁送。裴英娘每季裁的衣裙要特意空出几间库房来薰香,得亏她年纪小,皮肤娇嫩,什么颜色的衣裳都能压得住,几种颜色同时穿上身也不俗气,只有富丽柔媚。
    侍者笑道:“刚才大家接见执失将军和秦校尉,秦校尉顺口提起来的。”
    李治急着见裴英娘,侍者怕耽搁久了李治责怪,带着她绕道一条青石铺设的小路,顺着逼仄的夹墙,很快赶到含凉殿后殿。
    后殿阶前遍植海棠花树,树冠笼在廊檐前,绿意盎然,枝叶繁茂,层层叠叠的绿中探出一朵朵朱红花朵,缤纷灿烂。
    裴英娘心里一动,走到花树下,示意侍者:“帮我摘两朵花。”
    侍者们踮起脚,伸手抓住树枝,摘下几朵海棠花。
    裴英娘挑挑拣拣一番,侍者们摘的是低处的花朵,不是颜色淡了,就是碰伤花瓣了,都不够艳丽。
    她低头挑来挑去,没看到喜欢的,忽然听到廊下静了一静,周围的人都不说话了。
    沉重的脚步声慢慢靠近她,一双大手伸到她面前,掌心几朵海棠花,朵朵娇艳。
    粗粝的手掌上布满愈合的疤痕,这是一双执刀的手,久经风霜,饱饮敌血。
    裴英娘抬起头,看到一双颜色浅淡的眸子。
    她犹豫了一会儿,接过海棠花,“多谢。”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武皇后流产,查过的资料里有很多记载了这一次流产,刚好是韩国夫人和李治传出绯闻的时期,但是只是野史如此,然后我放飞了一下下,胡诌一通,真实史实具体如何,不敢保证……
    第86章
    执失云渐眼眸低垂,视线落在裴英娘头顶的笼纱黄冠上。
    黑鸦鸦的发丝从此以后要藏在头巾下, 有些可惜。她的头发又黑又亮, 本该挽成各式漂亮精致的发髻,用璀璨的花朵金玉来装饰的。或是什么也不戴, 松松挽着, 漆黑柔亮, 胜过波斯国最精美的缎子。
    裴英娘晃晃脑袋, 道装打扮就是这点不好, 太引人注目了,每个人看到她, 都会盯着她看一会儿。宫人们不敢明目张胆打量她,当着她的面老老实实忙活自己的差事,等她转身, 立刻抬起头,时不时偷偷瞥她几眼。
    裴英娘进宫才一两个时辰, 已经被各种躲躲闪闪的眼神看得没脾气了。
    “很古怪吗?”她不禁自言自语。
    执失云渐没说话, 抬脚走开。
    在裴英娘看不到的角度, 他眼帘微抬, 嘴角勾起一个细微的弧度, 笑意像寒夜里掠过的星子, 稍纵即逝,很快恢复成平时的面无表情。
    裴英娘蹙眉,虽然看不到执失云渐的脸,但她总觉得他肯定在笑话自己。
    有那么好笑吗?
    她摇摇头, 对着宫人取来的钿螺八角铜镜,把海棠花簪在黄冠前,头巾微微后拢,露出光洁的面庞。
    光线从淡青色竹帘一点点滤进长廊,罩在怒放的花朵上,犹如画龙点睛,在她头上点燃两簇燃烧的火焰,衬得她的肤色愈显皎洁莹润,一双点漆黑瞳,闪动着狡黠灵动的神采。
    映衬之下,她身上的道装顿时多了几分清艳,没那么朴素了。
    李治看到她时,第一眼也被她鬓边簪的海棠夺去注意力,“海棠花什么时候开得这么好了?”
    “海棠早就开啦,阿父没留意罢了。”裴英娘没坐宫人为她预备的席褥,挤到李治身边坐下,撒娇道,“阿父这几天想不想我?”
    李治笑了笑,笑容宠溺,接过侍者送上来的鎏金蔓草花鸟纹银壶,给裴英娘斟了杯蔗浆,看她饮下,也给自己倒了一盏。
    裴英娘喝下一大杯甘甜蔗浆,心里略觉松快了些,和武皇后说话时得小心翼翼,每个字、每句话都要斟酌再斟酌,不能触犯她的忌讳,太耗费精力。从紫宸殿出来时,她都快累虚脱了。
    还是和李治待在一块轻松闲适。
    不过想到武承嗣刚才气得龇牙咧嘴的样子,裴英娘忍不住翘起嘴角笑了笑:既然改姓了武,认了武士彟当祖父,当然不能浪费这个姓氏。武承嗣作威作福好几年,也该吃点苦头了。
    侍者跪坐在簟席旁布置食案,茶食、糕点摞在高足金花银盘里,堆成小山包一般,小几上摆得满满当当的,刻花三足盘放不下,宫人们另挪了张小几过来,并排拼在一起,接着陆陆续续往内殿送吃食。
    看她们两眼放光,源源不断往里送食盘的架势,像是要把膳房搬空。
    内侍挽起袖子,手执长筷,亲自为裴英娘拣点心,“真师不在,大家的胃口都变差了。”
    裴英娘挑眉,今天的朝食她只吃了一碗羊肉馎饦,肠胃正空虚,“茶点撤了,预备膳食吧。”
    糕点再好吃,终究是饭后茶点,饭点前后,还是大鱼大肉更符合她的口味。
    李治也道:“直接摆膳。”
    内侍喜笑颜开,忙不迭应喏,公主还没吃呢,大家就馋了,果然不愧是传说中能让人胃口大开的永安公主!
    宫婢们鱼贯而入,佳肴珍味很快摆满食案。
    咸甜毕罗,玉露团,绣球丸子,腌的醋芹、野菌,葱醋鸡,清炖牛犊,烤鹅,炙斑鸠,鲜乳炖鹧鸪,鱼脍,凉拌菠薐菜,旋鲜瓜姜,清凉臛碎,鳜鱼臛,蛤蜊汤……
    因天气热,主食备了除了黄米肉羹、汉宫棋、羊肉汤饼,还备了清风饭。
    淘洗过的水晶饭拌上酥酪、龙脑香、石蜜粉,用海棠花金缸盛放,垂入深井,等金缸冷透,清风饭便做好了。清风饭和酥山一样,虽然解暑,但吃多了伤胃,宫中多女眷,受不得阴寒,一般只有大暑时节才做它。
    裴英娘体虚,平时不敢多吃冷饮,前一阵因为小日子闹头疼,忍冬连冰碗、六月雪都不许她碰,这会子看到晶莹雪白的水晶饭,不由食指大动,点点摩羯纹银盘,她要吃这个。
    大暑节气早过了,不知道膳房的仆役怎么会想到做这个,刚好她好久没吃了。
    内侍忙执起八棱壶,往水晶饭上淋一层薄薄的牛酪浆,双手平举至眉间,送到裴英娘的食案前。
    宫人为裴英娘挽起袖子,她高高兴兴拈起忍冬纹银筷,迫不及待伸向银盘。
    李治轻笑一声,按住她的手,示意内侍挪走银盘,改用小碗盛,“别淘气。”
    裴英娘眼睁睁看着银盘离自己的筷子越来越远,恋恋不舍地叹口气。
    宫人们都笑了。
    这时,窗外也传来一阵欢快的笑声,水精帘被人劈手掀开,李令月疾步奔进内殿,“英娘来了?”
    过了好一会儿,气喘吁吁的宫人们才跟在她身后小跑进来。
    裴英娘看她未梳高髻,穿藕荷色对襟上襦,红黑间色裙,衣着简单,未饰簪环,料想是刚听说自己在含凉殿就赶紧过来了,来不及换衣梳妆,心里一热,起身迎上前,“阿姊。”
    李令月走到裴英娘跟前,按着她坐下,不许她起来,上上下下打量她几眼,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缓口气,忍着笑道:“英娘,你打扮成女道士,像小孩子偷穿大人衣裳,看起来更像娃娃了!”
    裴英娘心中的感动不翼而飞,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取笑她的道装!她都拉下脸皮顶着两朵大红花来吸引注意了,李令月就不能放过她吗?
    她轻哼一声,扭过头和李治说话。
    李令月扯扯她的衣袖,她爱答不理。李令月再接再厉,揪揪她的头巾,她依旧不回头。
    李令月怕她生气,围着她讨饶,“好妹妹,你理一理我呀。”
    裴英娘听她说得可怜,瞥她一眼,纡尊降贵般,缓缓道,“我像娃娃吗?”
    李令月眼珠一转,笑嘻嘻道:“我错了,英娘不像娃娃,更像是菩萨跟前的仙童!给你戴上花冠,就更像了!”
    说完打趣的话,怕裴英娘不依,飞快挤到另一边,和李治一起笑成一团。
    裴英娘看着笑得红光满面的父女俩,算了,难得回一次宫,不和他们计较了。
    仙童也好,娃娃也罢,至少不难看不是?
    热热闹闹吃完一顿饭,有两个女儿相伴,李治果然吃得香甜,比平时多用了一碗肉粥。
    饭后,李治惦念着刚才提起的海棠花,裴英娘让宫人们在海棠树下铺设簟席香案,供香炉,设棋盘,父女几人围坐庭前,一边下棋,一边赏花。
    正正经经下棋,裴英娘可谓盘盘皆输。
    李令月坐在旁边围观,一边看,一边吃醍醐饼,一边饮茶,一边叹气。
    叹得裴英娘眉头紧皱,想一把掀了棋桌:观棋不语真君子,阿姊你再叹气,再用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我,我要打人了!
    “阿姊,你来执棋吧。”又输了一盘后,裴英娘拍拍手,不由分说,把仿佛成竹在胸的李令月拖到棋桌前,按在李治对面,“让妹妹看看阿姊的棋艺如何。”
    李令月干巴巴笑了两声。
    李治笑而不语。
    这回轮到裴英娘一边看,一边啃醍醐饼,一边饮茶,一边叹气了。她有些纳闷,李令月到底是哪里来的底气嘲笑她不会下棋?
    李令月蔫头耷脑,暗暗瞪李治一眼,阿父太无情了!这种时候也不晓得让她几局,好歹得让她在妹妹面前赢一盘挣点面子吧?
    日光西斜时,尚药局奉御在殿外求见,亲自催促李治服药。
    待李治吃过药睡下,裴英娘和李令月告辞出来。
    裴英娘要赶在日落前回永安观,李令月拉着她说了好一会儿的私房话,才舍得放她走。
    蔡四郎等人身份低微,不能进内宫,只能在宫门前守候。
    等到裴英娘出宫门,蔡四郎立刻套车,“贵主,纸匠、工匠还要送进宫吗?”
    “不必,带他们回醴泉坊。”
    裴英娘带纸匠进宫只是为了向武皇后展示出她绝无私心的姿态,她料定以武皇后的处事风格,不会真的扣下纸匠。
    其实武皇后扣不扣人,结果都是一样的。宫中有擅长雕版印刷术的匠人,醴泉坊的工匠只是改进了造纸和雕版而已。刊印书籍费时费力,但基本工艺简单易懂,不像火药之类的绝密技术有严格的配料方子,裴英娘的第一批线装书一旦问世,不出两个月,别人就能仿制出一模一样的来,甚至比她的做得更好。
    与其到时候陷于被动,不如她主动向武皇后献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