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殿下慈悲 > 第2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3节

    长春宫中。
    银烛高烧,烛影摇红,玉殿珠帘尽卷。永泰帝将将要起身,一条玉臂从腰上将他环住,再看时,淑妃已从他身后倚靠在了他的肩头。
    她身段娇小,罗袖迎风,三千青丝凌乱披散,娇媚勾人的眸光流转,更增添了一丝温柔诱惑,风姿动人。
    “朕要去早朝了,你多睡会儿。”虽然已经年过不惑,近年来永泰帝倒是比往年留在后宫的时候还多些,自从淑妃入宫,他便十之八九留宿在长春宫。
    “那,陛下今夜还来吗?”淑妃吐气如兰,粉色的小舌又到他耳廓边轻轻撩拨了一下,温言软语,让人不忍拒绝。
    “瞧瞧,昨夜折腾了一宿还不知足?朕都把你惯成了小馋猫了。”淑妃的举动和撩拨直让他心中一酥,听着这情话,更觉得通体舒畅。皇帝语气似是嗔怪,却宠溺地用指头刮了刮她的鼻尖。
    “臣妾在这宫中所仰赖的,无非陛下天恩而已。”她又与他撒娇一番,粉唇微张,星眸璀璨。
    淑妃这样的姿色,的确是这后宫中数一数二的。她二十几岁的年纪,正如山野中含苞待放的蔷薇花,需要汲取清晨的每一滴露珠,傍晚的每一滴雨水,才能越发娇艳怒放。
    年轻就是好啊,每次与淑妃在一块儿处着,永泰帝自己都觉得自己龙精虎猛,仿佛年轻了二十岁似的。
    更何况她所言非虚,与其他宫妃们出身官宦世家,仰仗身后的家族才得以在这宫中封妃受宠不同。淑妃原本只是宫中一个小小的绣女,机缘巧合入了皇帝的眼。
    正是因为她孤身无依,所仰赖的只是皇帝一人,反而让皇帝更加可以不必左右权衡,轻松许多。自淑妃承宠以来,可谓专房之宠,从此六宫粉黛无颜色。
    听的里头人已经起了身,外头伺候的宫女们也有了动静。只听叮铃的几声,珠帘微动,帷幔轻启,一排宫女便鱼贯而入,静候着皇帝出来洗漱更衣。另有几个端着同样制式的剔红彩绘镂空雕刻餐盘,到那边的餐桌处给皇帝布上早膳。
    “臣妾伺候陛下洗漱更衣。”淑妃随手将长发甩到了脑后,拢了拢亵衣,赤足下地,娇弱无骨。
    “她们总怪朕偏宠,可这阖宫之中,只有云儿最懂得讨朕的欢心。”他伸出胳膊重新将她搂了过来,温香软玉在怀,可怜君王真是不想去早朝了。
    “莫说陛下是明君,从来矜矜业业,以朝政为重。便是臣妾,也不敢担那媚主祸国的罪名。”
    虽然此话说得口无遮拦,有些恃宠而骄,任性无理了些,但在永泰帝眼中,反而觉得淑妃有一说一,性情直率,因此也对她越加宠爱。
    自从她盛宠以来,惹得这后宫之中人人眼红嫉恨,如今,竟无一人与她交好的。这便也罢了,反正她也不喜与她们虚与委蛇,白费精神。
    只是朝中并不乏大臣上书劝谏,更有御史将她与当年杨贵妃作比,劝皇帝要在后宫雨露均沾的。皇帝弹压一次,这样的言论便会稍稍熄灭,可是每隔一段时日便又有奏议,谁都希望自己的姐妹女儿在皇帝面前得宠啊。好在皇帝有心维护,也并不曾真的因为宠幸宫妃而有误国事的。因此,这些朝臣的话便都被他挡在了宫墙之外。
    “谁没事到你面前来嚼舌根子?你这话说与朕还好,若是让皇后听见,怕是要依宫规治你了。”羲国祖训,后宫不得干政,也不得妄议朝臣。
    安皇后驾驭后宫的手段了得,皇帝向来夸她贤德,对她内御宫闱也十分支持。若是她要以此来惩治淑妃,皇帝也不会回护徇私。帝王无情,宠爱归宠爱,那也是有限度的,面对大是大非,他不会为了一个宫妃坏了规矩。
    “便是陛下这般宠爱,臣妾才敢说与陛下。如若是陛下都不肯听臣妾说了,到皇后面前哪里还有我说话的份?”说话间,淑妃已替永泰帝穿戴整齐。
    皇帝每天要去早朝前,都是先吃一点东西垫垫。他坐到桌前端起一碗清粥,还没吃上几口,只见福康步伐匆匆,面带忧虑进来禀报:“陛下,太子殿下他……在御书房求见。”
    “太子不是在修筑堤坝?可是治理水患之事出了什么变故?”羲国例制,皇子未奉诏不得离京,若无十万紧急非常之事,在外办差的皇子未奉诏也不得私自返京。
    “殿下说……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回京并非为修筑堤坝事。”知道皇帝有此一问,福康本意也是为了帮太子殿下一把,因此方才已经问过他了。奈何,太子此次似乎并不准备顺着这个台阶下去。
    听了福康之言,永泰帝心中已经大体知道是因为什么事了,不由得心头一怒。他重重放下手上的汤匙粥碗:“愚蠢!太子做事,竟然如此莽撞冲动!”
    一旁的淑妃也已猜出个大概,虽然她在朝中无人,但是消息却十分灵通。见情形不对,赶紧安慰道:“太子殿下主持兴修水利,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贸然回京,想必是有要事,陛下何必动怒。”
    “淑妃!”皇帝眼中哪里还有方才的温柔缱绻,眸中一片冷然,言语中也无半点温度:“你失言了!”
    淑妃一怔,如突然被闪电击中般心内悚然,慌忙低头下跪,不敢再轻言半句。
    御书房。
    “太子擅自返京,所为何事?”还未来得及坐下,永泰帝明知故问。放着前面治理河道水患的正事不管,擅自返京已是一重罪。
    楚更自知此次必定惹来皇帝之怒,因此方才侯在御书房时便一直跪着。此时他双膝酸胀,匍匐下拜:“儿臣为东宫之婢状告安斯业一事返京。”
    让人失望的回答。愚蠢!
    “你舅舅给你的信,可曾收到?”永泰帝刚刚落座却又站起身来,失望和愤怒让他无法安坐。
    “收到了。舅舅信中劝我不要回来,是儿臣执意,连夜赶回。”楚更不敢抬头,他能感觉到,现在皇帝的眼神犹如针芒一般射在他身上。
    “太子意欲何为?”既然收到了信还一意孤行?简直是刚愎自用,不堪重用。皇帝恨铁不成钢,双目赤红,脖颈上青筋暴起,重重地拍了一掌桌子!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其主。”对于帝王的震怒,楚更倒吸了一口凉气,但这次心中却并未有太多惊惧。他抬眼逼视,神色清明。
    “嗯?太子是想来教朕为君之道?”永泰帝眉间微动,怒气却消散了一小半。至少,太子专程回来倒并不是单为一个女子。
    只是,如何为君,这样的道理难道皇帝不懂?
    “儿臣,不敢。”不敢,不是不想。
    “太子调查朝臣,都查到了朕的头上,你还有什么不敢的?”想要暗中调查辅国公府的罪证,却又自己露了马脚,被对方抓住了把柄。真的是,十分愚蠢!
    “儿臣请陛下,今日将安斯业一案在朝会上公议,是非曲直,儿臣自会申辩。”
    “太子这是自视自己为储君,想要得寸进尺了?”明知是计,还要往坑里跳,不听劝谏,不信君父,真是,愚蠢至极!
    “陛下……,京兆府尹和辅国公,在殿外求见。”福康躬身说道。
    “宣!”永泰帝知道,辅国公定然会要趁着太子返京发难,只不过,皇帝也没预料到,他竟然能够与太子前后脚入宫。由此看来,他可是紧紧盯着东宫的一举一动。
    “陛下!老臣有罪!老臣,惶恐!”一只脚刚刚踏进御书房的大门,安耀扬就已经开始做出一番悔恨自责的样子,呜呜咽咽,痛哭流涕。
    “辅国公,不好好的在外面等候朝会,这是怎么了?”于公于私,皇帝只好陪他演出这场戏,犀利的眼神却狠狠地剜了跪在地上的楚更一眼。
    “陛下,臣未能约束好家人,臣自己脸上无光,也丢了陛下的脸面,因此,特来请罪!”安耀扬扑通一声跪了下去,态度别提有多么诚恳真诚了。
    “哦?京兆尹好像前几日是专门给朕念叨过这个案子,嗯,才这么两三日,京兆尹就将案子查清了?”
    “呃......下官无能!方才,镇国公拿着御赐的金牌,到我京兆府的大牢里把秦婉婉接走了。下官,一时之间不敢揣测圣意,只好前来请示。谁料刚才,在宫门外遇到了安大人。”
    京兆尹李昆平已经满头大汗。他今日早上已经被镇国公陈明省手上的那块御赐金牌吓得不轻。其实这个案子倒是并不复杂,可是这后头的勾心斗角,权力倾轧,一时之间,更叫他看不真实。如今,他是既不敢得罪安耀扬,又不能判断今上的态度。
    “哦?”看来此时,还不仅仅是太子在任性胡为,就连一向都装糊涂的陈明省,都掺和了进来?那只病老虎,这回,连镇国公府手上那块御赐的金牌都舍得拿出来了,他倒是肯为了太子赴汤蹈火,乐得做好好舅舅。
    皇帝微眯着眼睛,又看了一眼楚更。太子此次,是决计要破釜沉舟撕破脸了。
    作者有话要说:  啊啊啊,假期余额已用完,为了存稿今天狗了一天图书馆
    拼啦!!
    ☆、豪赌
    “陛下,老臣惭愧,臣有罪!前几日听李大人跟老臣提到过此案,当时,臣以为陛下和京兆尹自会依律处理,便,不敢再多言什么。没想到,此事竟然惊动了太子殿下。”安耀扬三言两语便将此事圆了过来,此时点名提到了太子,便是逼得皇帝给个态度了。
    “朕听京兆尹说,呈堂的那几本账册,是真的?”皇帝最不喜欢被人逼迫。安耀扬想要拿太子私自调查朝臣一事到他面前来讨说法,他就偏要剑走偏锋。毕竟,在这一次的博弈之中,太子也并非没有拿到他们的短处。
    “是......老臣昨日细细盘问过府里的管家,今天一早,就已经亲自将他扭送到京兆府的大牢里了。老臣,御下不严,实在无颜面对陛下。”安斯业早已成了一个弃子。
    若是光论许诺之案,辅国公府赔进去一个左膀右臂实在是血亏;但若是论到与太子之间的攻讦争斗,牺牲一个小小的管家性命,能将太子废黜,那可是一本万利。
    “京兆尹,你说,那个秦婉婉供述,太子的两封手书是伪造的?”皇帝不得不盘问起这个案件的细节。
    此案并非毫无破绽可言,仅仅凭借一个证人所提供的几本安斯业贪腐的账册,以及一个证人自述此账册为东宫之中寻得,就想要将私自调查朝臣的罪名扣在太子头上,也是不容易的。
    最为关键的证据,反而是楚更的那两份手书。既然秦婉婉所供述的,信是伪造的理由如此充分,那么,只要楚更也认可秦婉婉的说法,此事便攻守相异了。
    若能如此,且不说有了足够的理由怀疑有人指使许莹莹,嫁祸太子;至少,不能坐实太子之罪。
    “是的,陛下。秦婉婉说,殿下此次离京匆忙,并未携带上用的松烟墨。之前殿下寄回来的书信,也都只是用普通墨汁写的。”皇帝亲自问询,李昆平不敢有丝毫隐瞒偏颇。
    “那提供这账本的证人,如今何在?”
    “这......”李昆平瞟了一眼楚更,略有些喏喏道:“本是还家了,后来不知怎么,有人看见那个证人被带入了东宫之中.......”。
    有人看见,那就是并不确实;带入东宫,那便是指向太子。他这话说得模棱两可,意有所指,却又意有不明。
    “不错,人,的确是在东宫。约莫着,还剩一口气。”岂止是只剩一口气,许莹莹那只会模仿他笔迹的手也已经废了,此时,便是让她再到御前来翻供,也是不可能的了。
    楚更倒是毫不避讳,他嘲讽的看向安耀扬,牵动了一下嘴角。安耀扬倒是面色如常,全当没有感觉到楚更那灼人的目光。
    皇帝心中气急败坏。这个扶不起的阿斗啊,简直是烂泥扶不上墙!他到底是要闹哪样?
    他给侍立在一旁的福康递来一个眼神,福康会意,将李昆平呈上来的那两封书信递到了楚更面前:“此两封信是否为太子殿下所书,还请殿下过目......”。
    “不必了。”楚更只略略抚上来一眼,便直起身子来,道:“父皇,此两封信,的确是儿臣手笔!”
    旁人可能认不得,可是皇帝日日看太子递上来的折子和课业,他当时拿到这些信的时候,就知道这并不是太子的字迹。皇帝递给他一个询问的眼神。
    “嗯?那,那个秦婉婉是在撒谎?”皇帝当然知道,秦婉婉没有撒谎。与她所说的一样,太子在离京之后,给他递的折子,也都只是用普通的墨汁撰写,何曾有过一滴松烟墨的影子?
    既然这个臭小子一味地跟自己唱反调,那他也戳一戳他的痛处。那天他就看出来了,太子对这个叫秦婉婉的女子,与别个不同。
    “也并非秦婉婉撒谎。那日离京,父皇命儿臣轻车简从。因走得的确匆忙,所以,儿臣并未吩咐秦婉婉打包行李,所带之物品,都是儿臣命竹青收拾的。父皇知道,儿臣向来行事讲究,因此,便特意命竹青将松烟墨带上了。”
    他说有就是有,既然他都承认了,难道还能有人站出来推翻他的说辞不成?
    皇帝气得差点背过气去!无知竖子,自己圆起慌来,理由还一套一套的。看来这狼崽子不仅是学会了咬人,心,也越来越大了。
    “呜呜呜呜。”安耀扬心内一阵狂喜,即便他已是十分之沉稳镇定,此时也实在是无法做到面不改色,大概只有以这种喜极而泣的方式,才能稍稍遮掩他此时的欣喜若狂。于是,他在面上突然嚎啕大哭起来。
    “陛下!老臣死罪!殿下乃国之储君,全都怪老臣,才将储君逼至如此境地!老臣辅佐陛下二十年,没想到,天家竟然如此不信任老臣。老臣实在没有脸再忝居高位。还请陛下将臣去职,彻查此事!”
    “辅国公,朕知道,此时,让你受委屈了。赐座。”皇帝只得好言相劝,又亲自起身上前将他扶起。
    安耀扬这个老匹夫,这是以退为进啊。说得好听是请皇帝去职,其实就是以撂挑子像要挟。能将储君逼至如此境地,他倒的确是手段了得。
    “陛下,是时候,该上朝了。”福康出言提醒,心里跟明镜一般。
    这个辅国公啊,哭嚷着到御书房的时间都是掐准算好了的。无论是太子还是辅国公,都在逼着皇帝将此事拿到朝堂上公议,如此一来,皇帝就只能给一个明确的态度,不能如现在这般含糊其辞了。
    “太子,你还有什么可说的?”这个固执到不可一世家伙,倒是像极了自己当年为太子的时候,最后再给他一次机会。
    “辅国公!身为外戚,恃宠而骄,此其罪一。纵容家人,草菅人命,此其罪二。结党弄权,意在夺嫡,此其罪三。贪赃枉法,簠簋不饬,此其罪四。儿臣手上,还有更多的证据。请陛下,廷议辅国公府贪腐案!”
    楚更再拜,额头重重磕到金砖之上。
    “陛下!太子殿下此言,实乃诛心之论哪!”安耀扬又抹了抹眼泪,腾地从座位上起来伏地跪倒,态度上却更加咄咄逼人,针锋相对。
    “臣自知为外戚,能有今时今日,所赖的是陛下隆恩,皇后娘娘也一直关怀备至。辅国公府上下感佩在心,未曾有一日敢忘。老臣虽力有不逮,但从来没有懈怠过。太子殿下又何来恃宠而骄一说?
    殿下说臣纵容家人,臣的确惭愧难当。只是,臣已将草菅人命者亲自绑了送官,交有司审处。
    殿下说臣贪赃枉法,扪心自问,臣这些年所主理漕运之事,本就繁琐非常,其中牵涉各层级的官员不计其数,臣的确亦不敢拍着胸脯说,全然没有贪赃枉法之事。莫说是漕运,便是三省六部、各府州道,若有此等,自有御史监察,大理寺和刑部管辖。若有查实臣属下的,臣绝不包庇姑息。
    至于夺嫡,太子殿下如今安坐于储位之上,晋王殿下在太子面前也只敢以君臣相称,未敢有丝毫僭越之心。太子殿下,距至尊之位只有一步之遥,难道只有登上这一步,才能安心?”巧舌如簧,言之凿凿。
    既然他和太子已撕破了脸,彼此都想一招毙敌,将对方置于死地,那么,就不能放弃每一个攻讦对方的机会。
    叮啷一声脆响,福康刚刚端上来的热茶被永泰帝连杯带盏地泼了楚更身上。
    帝,震怒!
    他对楚更怒气不争,其实对安耀扬更加恨得牙痒痒。他此时浑身颤抖、大声呵斥道:“太子!此事难道还需到朝堂之上公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