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兵家大争 > 第40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0节

    苻坚高坐帅台,面目沉毅,望着形势时刻都在变化的战局,对于公孙策的到来只是点点头,继续对帅台一旁的亲卫传达作战指令。
    帅台旁边还有一个木制高台,一个旗将挥舞着各色旗帜,将苻坚的命令传达的给战场上的秦军军官。
    “唉!”苻坚看到秦军一名校尉的旗帜被唐军砍倒,知道那名校尉已经战死。即使不死,这名校尉部下估计也被打残废了,失去了战术效果。
    苻坚随即将面前沙盘上的一杆代表该校尉的旗子拔除,公孙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古代将军指挥军队的作战方式,他也静心学习。
    “君上!武威城上打出收兵旗号,询问我军是否还需再战?”秦军一名将军在帅台下高声询问。
    “告诉高仙芝,说孤已经领教了他安西军的兵威。明日再战一场,今日收兵!”
    “遵令!”台下将军径自跑到旗将那里,让他将苻坚的意思传达给高仙芝。旗将换了旗帜,对着武威城上的安西军旗将打出旗语。
    公孙策再看城楼,城楼上那位金甲武将起身大笑,对着自己方向摇了摇手,苻坚见了苦笑一声:“孤与安西军这是第二次在这武威城下交战了,昨日折兵三千,今日早有准备,估计也要折损两千多。”
    随即交战中的两军各自退开,带着自家伤兵返回营地。原地留下了一地的枯灰,在惨白的日光下,飘扬着。
    “武都君,这安西军倒地怎么回事?反叛唐朝的意图很明显,又不归顺我大秦。难道那高仙芝想要行螳臂当车之事?”公孙策很不了解高仙芝,但看到高仙芝的将旗比唐旗要高要大,自然也看出高仙芝反唐意图。
    “很简单,高仙芝此人也想投我大秦。现在和孤交战,只是想卖一个好价钱罢了!”苻坚生前怎么说也是一统北方的牛人,高仙芝的那点心思,他自然看的通透。
    “那这两日交战是怎么一回事?”公孙策对此很不理解,攻城就攻城,守城就守城。两军还想玩篮球一样,各自甩出一万人在城下的空地对砍,这叫什么回事?
    军魂再多,也有折损完的时候。在公孙策看来,拿着军魂的性命玩游戏,实在是手笔大的有些神经。
    “孤和高仙芝有约定,与他战三场。若孤胜一场,他当即就降。若三场皆是他安西军胜,孤就向咸阳举荐他,必须要有一县封君之位!否则孤的武都君,就要传给他高仙芝。”苻坚语气有些不甘心,明天他还有一次机会。如果败了,他向大秦举荐高仙芝,大秦若没有封高仙芝为伯爵县君,他可就没地方哭去了。
    “封君是大事,一来一去最少十日!可能今年下雪,这时还确定不下来,所以这事拖不得!明日之战,由孤的横野军来战一场!武都君以为如何?”公孙策恨不得今天就打破武威城,后天就挥兵西出玉门关。
    “那明日,就拜托泾阳君了!”苻坚知道公孙策帐下猛将如云,万人级别的堂堂正正之战,一群猛将完全可以直突敌阵主将之所在,斩将夺旗不在话下。
    其后苻坚又询问了一下自己的次子苻晖,公孙策告别苻坚之后就回到自己所在的右大营,今天算是涨了见识,不过让他奇怪的是,他没有看到王猛。
    为了确保横野军能以最佳状态上战场,这一夜休息的很早。
    公孙策大帐里,他说出了明日正午与安西军阵战的事情,商讨明日的战术,同时在向楚萌萌了解高仙芝这个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楚萌萌想了想说道:“高仙芝是唐朝中期众多名将中的佼佼者,他父亲高舍鸡本是大唐攻灭高句丽时当作奴隶移民到内地,继而被迁往安西都护府去戍边的高句丽王室遗族。”
    “西域当时因为吐蕃在背后挑拨,战事极多。在大唐那个开放的时代里,高舍鸡屡立战功,以一个奴隶之身,因战功升官升到四镇十将,诸卫将军。高仙芝因为其父立有大功,被大唐封为游击将军。与父亲同为大唐将军,成为一时美谈。”
    后来二十多岁的高仙芝以游击将军的身份从军,他的虚职将军才正式转为实职。先后被划归安西都护府任职,转战天山南北。后来被安西大都护赏识,才真正从底层将军之中脱颖而出。
    楚萌萌说到高仙芝,就不能不说封常清。
    高仙芝任都知兵马使时,每次出军时,身边的随从就有三十多人,而且衣服鲜明。安西大都护门下的封常清见高仙芝很有才能,姿容威仪俱是无双。也想成为高仙芝的随从,便慷慨激昂向高仙芝投书一封,毛遂自荐。
    但封常清的形象却非常差,不但身材细瘦,而且还斜眼、脚短跛足。高仙芝见到封常清后,嫌他相貌丑陋,不愿接受。
    第一天失败后,封常清没有灰心,于第二天再次投书。高仙芝不胜其烦:“我已将你丑陋的话说的够多了,为什么你又来烦我?”
    封常清听后大怒,说道:“常清仰慕公之高义,愿意跟在你身边,牵马执蹬也可以。上一次因为没有推荐人,你又何必那样的拒绝我?公若以才能取人,则士大夫则会仰望你;若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矣!”
    尽管如此,高仙芝还是没收留他。从此,封常清就早晚不离高府之门,等他出入,如此数十日。高仙芝迫不得已,只好收留了他。
    后来高仙芝又立大功,不知道怎么写奏功表章,等他问帐下诸将幕僚谁能写一副好一点的奏功章。毕竟一副精彩的奏功章可以对军功起不少的增幅,君不见曾国藩奏章里一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多出名?
    结果讨论半天没人能接下任务,殊不知正在干杂活的封常清已经将奏功章写好,托人早早发出去了。结果高仙芝率军返回,被上司一顿猛夸,搞的不明所以。
    等他知道是封常清干的之后,先是道歉,又给封常清换了一套光鲜衣服,介绍给帐下众将。众将闻后皆惊,便求高仙芝请封常清入座,并互相谈话,谈得很投机,好像旧相识似的。从此,封常清闻名一方。此后,经高仙芝不断提拔,先后授镇将、果毅、折冲。
    后来高仙芝在西域成为安西都护府的实际老大,犯了不少的错误,特别是杀了往来于神州与欧洲的胡人商队后,被唐玄宗念在往日功劳很大,就没有追究,想将高仙芝弄到朝廷,收他军权。
    结果西域胡商们一致认为大唐处置不公,胡商的背景就是西域诸胡的贵族,于是他们就暗中联合大食国欲共攻安西四镇。大食遂以此为借口,实施其扩张计划。
    高仙芝获知此事后,心中不安,遂决定先发制人。四月,高仙芝亲率蕃、汉兵3万攻打大食。唐军深入大食国境700余里,到怛罗斯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江布尔城),与大食军遭遇。
    唐军虽在兵力上居于劣势,但因高仙芝指挥有方,所以双方激战五日,未见胜负。但在双方相持的重要时刻,唐军中的葛罗禄部众突然叛变,与大食前后夹击唐军,高仙芝大败,乘夜间逃跑。
    由于道路阻隘,前面还有其他助战的胡人挡住去路,人马壅塞道路,幸亏右威卫将军李嗣业奋起大棒,为他杀开一条血路,才得以逃脱。这次战役,士卒死亡略尽,高仙芝仅率数千人逃回。
    从军事角度上讲,怛罗斯之战在中国战争史上只是一次普通的作战,但它对当时的世界格局却影响重大。
    唐军的失败,使唐在中亚设置的府州沦丧殆尽。安西都护府属下的精兵死伤惨重,所剩至几,在以后的日子里,对于入侵之敌,仅有招架之功,再无反击之力。唐朝的号令也不再西出伊犁河。
    不久,安史之乱爆发,唐再也无暇顾及中亚。不仅如此,唐朝还征发西域精兵入关勤王,北庭和安西又抽调了7000人,只剩一些老弱病残守卫西边,以致不得不依附于新兴的回纥国,勉强支撑残局。
    后来吐蕃与葛逻禄相联合,首先攻陷了北庭都护府;不久,吐蕃又独力攻陷了安西,唐朝彻底退出西域。
    怛罗斯一战对大食的影响也很大。大食取得了中亚诸国后,重征赋税,经济实力大为增长,为其继续扩张打下了基础。同时被俘的唐军中有造纸工匠,造纸术也从此传入西方。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封常清被派往洛阳募兵,结果从军者多是市井之徒。封常清虽然会用兵,但驱使这样的部下怎么能和精锐的叛军作战?于是封常清丢失洛阳,退往潼关坚守。
    这时唐玄宗以高仙芝为主将,边城令为监军,率军赶到潼关。
    边城令在安西军中与高仙芝一起工作过,职位依旧是监军参谋一类。向高仙芝提了几次建议,高仙芝没有采纳,于是怀恨于心,向唐玄宗告了黑状。唐玄宗这时候的神经很受刺激,当即让边城令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
    边令诚得到指示,乘高仙芝出潼关巡视军营时,先把封常清叫来,向他宣示了敕书,将其斩首,暴尸于芦苇之上。
    高仙芝回到官署后,边令诚带着100名陌刀手,对高仙芝说:“皇帝给你也有圣旨。”
    高仙芝听后立刻下厅,边令诚遂宣示敕书。高仙芝说:“我退军不与叛军战,罪也,死不辞;然以我为减截兵粮及赐物等,则诬我也。”
    又对边令诚说:“上是天,下是地,兵士皆在,足下岂不知乎!”这时被招募的新兵皆排列在外,对高仙芝非常信认。
    高仙芝大声说:“我于京中召儿郎辈,虽得少许物,装束亦未能足,方与君辈破贼,然后取高官重赏。不谓贼势凭陵,引军至此,亦欲固守潼关故也。我若实有此,君辈即言实;我若实无之,君辈当言枉。”
    士兵皆呼:“枉。”声音震天。但边令诚不听。
    高仙芝又看了看死去的封常清,叹息道:“封二,你跟随我从微末至高官厚禄,我封你做帐下判官开始,到你全权代替我为节度使,可谓一路肝胆相照。今日又与子同死于此,这就是命!”言毕被杀。
    高仙芝与封常清是当时名将,他们的被冤杀引起了军心的动摇,也使唐廷丧失了两员具有作战经验的大将,对平定安史之乱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最后楚萌萌说道:“所以高仙芝率领安西军反唐是很正常的,不过明日之战,要小心安西军李嗣业一部,那大唐重甲陌刀可以说是冷兵器时代的寡妇制造者!”
    陌刀兵公孙策却不担心,因为高仙芝打算投入大秦,就不敢把大秦阵营里的将军得罪太狠。同样的,明天只要自己能打赢就成,没必要赶尽杀绝。
    第七十八章 战!
    十月初九的清晨,横野军上下宰牛烹食,主管随军壮丁的刘威手里少了二百头随军的耕牛,却多了二百张牛皮。
    中午,饱食一顿的横野军士气旺盛,披甲执兵,来到了武威城下。
    “这一战完全可以避免,但战场上只论敌我,所以留手不得!”公孙策担心郭亮因为将来要和安西军同殿为臣,心存顾虑。
    “知道了,我们哪些部队出战?”郭亮摩拳擦掌,有些急不可耐。
    “横野军五部五千人,符兵四千人,你五百飞熊士,再加上谢艾的五百白牦兵。前后就这些,你觉得怎么样?”
    “李子祁那一部战力有限,把我的那一千西凉重甲拉上去。安西军有弓弩,枪兵上去就是箭靶子!”
    “好,你负责左翼,一会苻坚会派旗号兵给你,战场上务必要听旗号军令。这一战事关重要,我不管他高仙芝想干什么,我只想带着我的人通过武威!”公孙策这一战也会上战场,他不想看着手下神将天兵为了他私情而流血,就是要流血,也要一起流。
    苻坚带着两万秦军压阵,在左右立下阵脚。随即开始擂鼓,鼓声震天。
    高仙芝出现在武威城楼,望着城下的军队皱眉不已。因为秦国属于水德之国,故秦军尚黑,部队都是黑衣黑甲。可城下这股军队除了三四千人是黑衣黑甲外,其他都是白袍白甲,而且多是重甲。
    “泾阳君公孙策?这个家伙怎么来了?”看到了公孙策的旗号,高仙芝很疑惑。
    苻坚曾经邀请他一起依附大秦,他那时候还没下定心思,又不想跟着苻坚一起依附。但公孙策在金城待了近十日,公孙策的名头自然赶在公孙策来之前就被高仙芝获悉了。
    他当初先是听闻公孙策一日破金城,生擒凉主张重华。深深感触到大秦兵锋之犀利,心中已经有些后悔没有跟着苻坚一起投靠大秦,又不想折了面子,没有主动去联系大秦。
    反正大秦军队早晚要来武威,到时候好好打上几场,让秦军知道自己安西军也不是纸糊的。这样即使晚苻坚一步投靠大秦,他高仙芝获得的地位也不会低太多。
    后来又听说公孙策被秦王封为泾阳君,高仙芝还对部下说羡慕公孙策一路杀伐,官拜横野将军,又被大秦封为泾阳君。更羡慕公孙策的年少得意。
    要知道马上封侯,是多少武人穷极一生的夙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更何况秦国的制度里,封君的权利和荣耀,可不是后来的朝代可以比拟的!
    本以为公孙策受封泾阳君会返回封地,一心扑到封地上。可没想到公孙策再次出现在武威城下,这令高仙芝如何不惊讶呢?
    “李嗣业!”高仙芝可不想输掉这关键的最后一战,所以他必须要出动自己的王牌军队!
    “末将在!”李嗣业身高将近两米,一身加厚的大号明光铠,手里一把陌刀,当即从高仙芝手下武将队列里迈步而出,很是豪迈。
    “加上本部,自己点齐一万兵马,下去和那公孙策较量较量,给本都护试试公孙策的水份!”李嗣业是一头猛虎,放他出去,那公孙策还不是要灰溜溜回去?
    “且叫都护大人看我安西军之威武!”李嗣业憋了两天,接了命令随即挑选了五名步军校尉,三名骑军校尉带着本部三千陌刀兵就杀出城来。
    两军之间是一块很开阔的平地,见安西军出城,公孙策身旁亲随吹响了铜号,坐在地上休息的横野军纷纷起身列队。
    “横野军内步骑参杂,孤欲以鱼鳞阵破敌!”公孙策昨夜就计划好了,鱼鳞阵只是几个候选计划之一,他见安西军出城的军队步骑比例与自己差不多,所以打算摆鱼鳞阵用猛烈如波浪的攻势,一举瓦解对方。
    鱼鳞阵: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
    战术思想:“中央突破”。集中兵力对敌阵中央发起猛攻,己方优势时使用,阵形的弱点在于尾侧。
    李嗣业虽然在高仙芝那里说的豪迈,尽管他作战风格猛烈,可不代表他的指挥能力就弱。他摆出了偃月阵,这是一个攻守兼备的战阵,指挥能力越高的人,这阵法的威力也就越高。
    “擂鼓,为泾阳君助威!”苻坚难得的轻松了一把,武威附近三百里最强的军事实力都在这里,这一战更倾向于内部的一场实弹演习,所以他现在磕磕瓜子也是无关大局。
    “擂鼓,为我安西军儿郎助威!”几乎同时,高仙芝也是下令安西军擂鼓,城墙上两排大鼓敲响。这一战关系到他高仙芝能不能在秦国获得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位置,所以高仙芝很关注,没有苻坚那样的闲情逸致。
    随着两军鼓声大作,战场上的两军也逐渐靠近。
    公孙策一方先是三千符兵打头阵,三个千人队脚步齐整,大声呼喊:“风!风!大风!!”
    横野军第二梯队,中列的马岱的西羌重甲;左列华雄亲自统率的西凉重甲,还有谢艾的五百白牦天兵;右列是高顺一部,除了陷阵营外还有三百重甲刀盾兵。
    最后一列最中间是公孙策的二百并州亲骑,诸葛爽的河西精骑以及一千符骑;左列是郭亮五百飞熊,右列是马超的西凉铁骑。
    李嗣业的偃月阵则简单的多,自己前方五支千人队步兵一字排开,自己带着三千陌刀兵跟在后面,左翼两千骑兵,右翼一千骑兵。所有的安西军也喊着军号:“安西威武!安西无敌!”
    “泾阳君这一战,可能会吃些苦头!”苻坚对左右武将说道。麾下众将不理解,在他们看来这一仗,公孙策手下士兵除了符兵,基本上都是重甲,还有将近两千的重甲骑兵,怎么可能会吃苦头?
    “泾阳君太心急了,安西军这一战即使全军覆没也无所谓,只要手下将校还在,随时可以凝聚战魂,征召天兵。而泾阳君麾下多是天兵部队,据说都是百里挑一挑出来的好苗子,死伤一些,够泾阳君心疼半天的了!”
    “射!”安西军在相距戈兵还有百米的时候有弓的军士纷纷张弓,顿时近千支长箭被射出,箭雨落到戈兵队伍里并没有产生多大伤亡。
    因为公孙策吸取了以往战斗的教训,给戈兵配上的大盾,而且在金城时给戈兵人人锻造了铁剑,让戈兵的战斗能力产生了质的变化。从此不再畏惧近距离的混战,尽管铁剑的质量不是很好。但交给符兵用来消耗敌人,最好不过了。
    安西军连射三轮,杀伤效果不是很好,只杀伤了二百左右的戈兵,随即五千安西步军一拥而上,和三个符兵千人队开始对砍。
    安西军也配有大盾,两军前列盾牌猛地撞在一起,盾兵持剑顺着盾阵的隙缝就往外直刺。安西军后列的军卒手持步槊或者枪矛隔着盾牌也是一顿乱捅,相比枪矛而言戈兵的长戈就占了些便宜,一杆杆长戈越过两军大盾,戈刃从安西军头顶狠狠啄下,一时间正面的安西军吃了大亏,死伤不少。
    三支秦军千人队之间的缝隙被安西军突破,安西军从侧翼围攻戈兵战阵,戈兵陷入苦战,开始与安西军陷入僵持。战场上除了这里在交战外,他们之后的其他部队各自站在不远处,勒军不前。
    “成申!符骑出动,主攻正面安西军!”公孙策见符兵黑色的身影越来越少,三杆秦军符兵校尉旗帜已经有两杆被安西军剁倒。知道三千符兵即将被消灭干净,不由出动了自己此战的大杀器。
    “吹号!”号声中,符骑策马奔腾,从各阵缝隙里穿过,眨眼间就来到交战的第一线。
    看到横野军出动骑兵,李嗣业打算一口气先把这一千骑吃掉,当即命令左右翼各出一千骑兵,绕过正在交战的战团,夹击这股黑色衣甲的骑兵。并打算击破这股秦骑后,对兵力薄弱,已经陷入苦战的戈兵发动背冲。
    看到李嗣业派出左右翼骑兵,公孙策当即命令:“马超、诸葛爽出击,攻敌左翼!将对方剩下的那一千骑兵给孤吃掉!没有骑兵,你可就输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