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宦海(科举) > 第144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44章

    徐景虽然行事张狂狠辣,但总归也是在朝多年的礼部左侍郎, 有如何会如此天真到以为死谏能逼迫到元化帝?
    “师祖, 难道此事真乃徐景所为?”
    想了想,顾云浩还是问道。
    毕竟师祖孙惟德与杜允文同为宰相多年,两人打了数年的交道, 对于徐景此人也是比他了解的更多。
    闻言, 孙惟德点了点头:“应当差不离。”
    还真是徐景!
    顾云浩自然是相信师祖的判断, 但却仍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难道此事左相不知晓?”
    思来想去, 顾云浩还是有些不相信左相会允准徐景这般行事。
    元化帝即使再年轻, 再重视名声, 但好歹也是顺德帝看重培养的帝王,怎么可能轻易被人裹挟。
    杜允文即便如今式微,但入阁多年,心思城府绝对不浅,怎会做如此不智之事。
    不仅是杜允文,就连徐景,应当也不至于张狂至此吧……
    “此事关系重大,徐景即便是再大胆,也不敢越过杜允文自作主张。”孙惟德却是说道。
    听了这话,顾云浩亦是心里一震,沉默下来。
    他觉得好似有什么东西被忽略了。
    见他陷入沉思,孙惟德只是含笑吃了口茶,也不去提点他。
    虽然顾云浩乃是他看重之人,心思城府也够用,但总归是年轻稚嫩了些。
    加上又没有真的经历过什么事,有许多事情还是想得简单了点。
    要知道在朝为官比不得地方,京中形势多变,人际复杂,一个不小心便会落入别人的计算之中。
    更何况顾云浩这个他最为看重的弟子,还为着新政之事为人所记恨。
    现在有他这个右相的师祖在还好,但若是有一日他辞官回乡了,便不会有人再护着顾云浩、江清华等人。
    因而,孙惟德亦是觉得,在他退出内阁之前,还是应当让顾云浩等人尽快能独当一面。
    故此,在顾云浩进入官场之后,孙惟德便经常找了他过来论及朝中诸事,有时从旁提点一二。
    眼下见顾云浩在思及今次朝会上郭槐死谏一事,孙惟德便也先不多言。
    “师祖,圣上已然决心改制税赋,又有何人敢拂逆龙鳞。”
    顾云浩皱了皱眉,只觉此事实不简单:“莫不是左相并非是想以此阻挠陛下改制税赋,而是借着死谏这一由头,引起士族不满之心?”
    这倒是极有可能的。
    毕竟税改损害的士族的利益。
    而且这些士族们大多手中有些权势,原本即便真的税改,一众士族们即便心怀不满,但也多半只能放在心里。
    再加上元化帝跟户部行事之间,又留有余地,并不去计较士族瞒报兼并田地之事。
    因而若无其它事由,即便税改了,士族们也不至于有什么动作。
    但是现在却是有些不同了。
    太和殿大朝会,有官员因着税改之事直言进谏,哪晓得元化帝圣意坚决,最后只得以死进谏。
    最后惹得龙颜大怒,下令株连九族。
    此事一出,只怕士族们便要开始慌了。
    新政一派能从此看到元化帝新政的决心,而守旧派的士族们,自然也是看得到。
    而更可怕的是,元化帝对那死谏的郭槐如此憎恶,最后竟然九族同诛!
    因着这个结果,只怕士族们都开始变得不安起来。
    毕竟以元化帝如此行径可以看出,这位少年帝王对现在的税赋制度、对户部如今的税入是何等的不满。
    而士族手中的权势,却是造成如今户部税入减少,国库空虚的源头。
    如今元化帝大张旗鼓的新政改革,谁知道后面还会有什么旁的想法?
    而且,郭槐一力奏言本朝旧制,却引来了元化帝的不满。
    士族们自然开始担心,害怕自己的权势利益能不能继续维系下去。
    如此一来,倒是借着今次朝会之事,激起了士族们的不满之心。
    想到这里,顾云浩却是心惊异常,道:“难道这左相等人还有旁的心思?”
    用这么多手段,激起士族对元化帝的不满之心,这很显然并不是单单是冲着新政之事去的。
    “说不准,杜允文一向行事诡秘,寻常人很难看得出他到底所为何事。”
    孙惟德亦是有些担忧,声音也低沉了几分:“只是如今太上皇健在,谅他们也不敢有多余的想法。”
    现在元化帝即位三年,帝位渐稳。
    而且顺德帝迁居大明宫后,修身养性,身体康健。
    有着顺德帝的威压在,杜允文等人即便想要有什么小动作,也是不敢的。
    毕竟在位几十年的帝王,即便退位了,那也绝对不是简单的角色。
    顾云浩不由松了口气。
    不论是作为老百姓,还是作为当朝官员,顾云浩都是希望天下太平,帝位稳固。
    毕竟若是出现什么祸端,到头来不仅百姓受苦,他们这些官员也会如履薄冰。
    “陛下处置了郭槐,且还诛连九族,虽那郭槐乃是自找的,只怕此事仍是在旁人的算计之中。”
    想起郭槐的下场,顾云浩忍不住一叹。
    在顾云浩看来,郭槐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在大朝会时候罔顾百姓利益,一力阻挠税改之事,最后还裹挟君王,死其实并无什么可惜之处。
    至于株连九族之事,顾云浩却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立场去评论此事。
    身为现代人‘芯子’的他,其实从心底来说,还是不认同这种连坐之法。
    毕竟一人做事一人当嘛。
    只是郭槐死谏之事,却是关系到百姓利益,以及国家社稷的安稳。
    两者相较取其大,自然是社稷安慰和天下百姓更为重要一些。
    而且郭槐选择如此行事,就应当思虑此事的后果。
    也不知是到这个时代生活久了,还是入官场后,受师祖孙惟德的影响,顾云浩只觉自己的心肠比之曾经冷了不少。
    难道这便是身为上位者的思维?
    “陛下虽然年轻,然亦非寻常之辈,杜允文这点心思,圣上又哪里会看不破。”
    孙惟德说起今日朝会之事,仍是忍不住感叹:“只是陛下乃明君圣主,自是雄心勃勃,即便看破,也是不能容忍得了旁人如此裹挟逼迫。”
    “难道这便是帝王之威么?”
    顾云浩亦是一叹。
    元化帝身为帝王,乃是整个华朝的最高的存在,岂会受此胁迫?
    想来元化帝即便是看出来杜允文等人的目的,也仍会作出这样的抉择。
    毕竟若是在当时退让一步,便失了天子的威严,今后也难以再让臣下百姓惧怕敬畏。
    因而,朝会上的龙颜大怒,是必然的结果。
    即使元化帝心底并非很在意死谏之事,言语行动上也必然会‘大发雷霆’。
    既然为王,他萧穆言就必须得给文武百官、天下臣民一个态度,那便是——天子之尊,帝王之威,容不得任何人有丝毫冒犯。
    “想必今日陛下的反应,亦是在左相的预料之中吧。”
    说出自己心底所想,顾云浩只觉得整个人都是沉甸甸的。
    原本以为张狂又行事果决的徐景,已经是极难对付的存在,是他们新政之事的重大阻碍。
    现在看来,他是将事情想得简单了。
    左相杜允文,方才是那个最需要防备之人。
    仅仅从朝会郭槐死谏之事而言,便可见杜允文此人,不光是擅于筹谋、行事缜密,更是极会揣度人心,城府心机之深,简直让人防不胜防。
    难怪此人能入内阁,成为权倾半朝的左相。
    即便有孙惟德这个右相的师祖,顾云浩还是对这些阁臣相辅们的手段行事所知不多,毕竟孙惟德乃是师祖,又待他一向宽厚。
    只有到了今日,看到了杜允文如此行事,顾云浩方才算是真的见识到了这些相辅重臣们的城府手段。
    原来,到了位极人臣的时候,君臣之间其实并非是自己想象的那般。
    只有低层次的官员,面对皇帝的时候才是心存敬意,言听计从,丝毫不敢逾越。
    而到了左相杜允文这里,虽然面上敬畏帝王,然而却还是存了算计之心。
    君臣之间甚至还有些暗暗较劲的意思。
    难怪自古以来,历代都有君权与相权之争。
    难怪,华朝立朝以来,并未一如前朝仅一丞相,而是分设三位宰相互相制衡。
    此刻,顾云浩只觉心中似有一扇门瞬间打开了,整个人豁然开朗,以前许多想不明白、看不透的事情,现在也明悟不少。
    他,总归还是将这个官场想得简单了……
    第148章 第148章:升官
    ******
    于大朝会时, 在太和殿死谏的郭槐,最终落得个株连九族的下场。
    在此之后。元化帝一连数日皆是脾气大变, 处置了不少官员, 朝中众人皆是战战兢兢,生怕行差踏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