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宦海(科举) > 第127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27章

    要知道金子那可比银子值钱多了,一百金大略能换到一千两银子。
    原本顾云浩已经跟赵妍商议好了,用这一笔钱在京中买一处院子,只是因为要祭祖,所以还没来得急罢了。
    “即便有皇上的恩典,但多带银子在身上总归是没错的。”
    卫氏坚持道:“这钱放在家里,我跟你爹也没什么花销,不如你们带在身边,也让我们安心一些。”
    见他娘这般坚持,顾云浩索性直接说道:“这样吧,若是您跟爹觉得花不了这么许多,便将多余的钱置办成田地就是了,只是咱们家现在条件好了,你们二老跟爷爷奶奶都万不可亏待了自己。”
    进士名下有两千亩的免税额,他们家现在田地才两百多亩,自然是可以置办产业的。
    见着儿子这般说,又想到顾云浩手头有皇帝赐下的赏银,卫氏也不再强求,亦是觉得置办成田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银子是死的,买了田地还可以多一些收入。
    “那便依了你的,只是若是你们在京城缺了银子,可是要带信回来。”
    卫氏先是再三要求了两句,而后又道:“至于你爷爷奶奶那边,那便尽管放心。”
    其实,自顾云浩考中举人之后,他们二房的收入水平就明显要高出许多,而大房的日子也过得不错。
    因着日子越来越好,家底越来越厚,大家更是不会为那么一些小事计较,一大家人都相处的颇为和气。
    两房的人又都不是小气的,除了顾明良跟李氏的养老田收入之外,大房跟二房都时常另有孝敬。
    家里子孙出息,妯娌又相处和睦,顾明良跟李氏也是高兴不已,除了思念两个孙子和重孙们,老两口也不必操心别的,日子过得很是舒心。
    看着家里越来越好,顾云浩只觉整个人都轻松不少。
    他们这一家子,总算是活出个样子来了……
    第128章 第128章:返京
    因着回京的日子越来越近, 顾云浩跟家里人在经历了相聚的欢喜之后, 众人的情绪又开始低落了下来。
    加上此次上京,今后顾云浩更是难以再定归期,大家都很是不舍。
    “哎哟, 我的小重孙哟。”
    这些天来, 奶奶李氏更是抱着顾远舟和顾澜不撒手。
    “来,澜儿到曾祖这里来。”顾明良看着眼热,又是从顾长光的怀里,将顾澜夺了过来。
    虽然只才半岁左右,但两个孩子都生的健康, 只抱过两回, 两个孩子好似都记得住一般, 也不怕生, 当下便在李氏跟顾明良的怀里笑着挥动小手。
    见着孙子孙女自己抱不上, 卫氏自然是有些遗憾的,但也不至于跟公婆去抢孩子, 索性便安心帮着儿子媳妇收拾行李。
    待到临行之前,顾云浩看着家里收拾的满满当当的行李, 也不由呆住了。
    看着堆在那似一座小山一般的行李,顾云浩只觉上次进京赶考之时,简直不要太轻松了。
    “娘, 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啊。”
    看着妻子赵妍亦是一脸无奈的笑意, 顾云浩只得硬着头皮问卫氏:“我记得我们就带了些随身的衣物和细软啊。”
    “你这孩子, 东西多一点又怎么了, 你不是说了嘛,今次回京,还是跟你那好友一起包船,那到时候找个马车运到船上也就是了,又不费什么功夫。”
    卫氏一面打着包袱,一面故作埋怨地说道:“再则,这里面好些都是你奶奶让准备的,她老人家也是一番好意。”
    闻言,顾云浩细细看了看那堆行李,当下更是哭笑不得。
    这简直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除了衣物鞋袜之外,还有卫氏跟李氏做的各色小食,甚至连家里的腌菜、晾晒的菜干等都包了好些。
    “娘,这些东西京城都能买到的。”
    顾云浩叹了口气,说道:“何必费这么多功夫,不如好生在家休息。”
    “胡说什么呢,外面买的能跟家里做的一个味道嘛?”卫氏不悦地道:“料着你要回来,我跟你奶奶早早地便开始准备,偏生你还不知好歹不领情。”
    看着他娘有些不高兴,顾云浩忙笑着解释道:“我真不是怕您跟奶奶累着么。”
    “这又不下田又不挖地的,有什么可累的。”
    卫氏没好气地埋怨了儿子一句,又似突然想起一事,忙起身道:“差点忘了,你奶奶说你喜欢吃家里的辣椒酱,先前准备了好大一坛子密封着,说等你回来好带上。”
    言罢,就见卫氏急匆匆地走了出去。
    见着这个情景,顾云浩只得跟赵妍无奈地相视一笑。
    这样的关怀,即便会有诸多不便,让人颇觉无奈,但却是最为让人心暖。
    特别是对于顾云浩而言,他原本就经历过孤苦一人的日子,眼下能有家里人如此为他操持,这种感觉,简直令他有些沉醉其中。
    这边是‘家’的感觉……
    虽然也觉得行李太多累赘,但一想到是家里人的关怀和心意,就觉得心里甜甜的。
    特别是在上次离家之后,天知道他内心对这个远在乡下的小院有多么的思念。
    罢了,行李多便多吧,大不了路上多费些事而已。
    他简直是不愿放开这一股温情。
    在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少了,顾云浩亦是满面的愁容和不舍。
    他实在是舍不得家,舍不下家中的亲人。
    即便现在他们家里日子过得不错,并不一定需要他在官场上去拼搏,但人活一世,总归是要有些理想和目标。
    从前顾云浩的目标仅仅是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但随着年岁的增长,随着读书越来越多,他更是觉得抵挡不住内心的那股激潮的涌动。
    顶着前世的记忆,穿越到了这个时代,自然是不愿平庸一生,既然选择了读书科考的道路,那便要竭尽全力,成为那朝堂中心的人物。
    而且经此殿试一文,他仍是被元化帝点为状元。
    作为一名臣下,能得遇一个有着共同追求的明主,实在不容易。
    即便是为了元化帝的知遇大恩,顾云浩也决定要放手去做一些事情。
    好男儿志在四方,即便心中牵挂家人,但亦要胸怀天下。
    ****
    离别的日子总是格外伤情。
    这一次顾云浩提前了几天离家,一则是要到府城辞别恩师,二则也是因着还要陪赵妍回一趟洛省。
    由于他们的行李太多,在头一天,巴九便去了县上租回两辆马车。
    家里人又是好一通忙活,才七手八脚的将东西拾掇好。
    待到离家这天,众人都是满面的心事和愁绪。
    “爷爷,奶奶,朝廷官员每三年可于除夕前后轮休一次,到时候我就又可以回家了。”
    看着家里人的愁容,顾云浩强打起精神,笑着安慰道傲。
    “三年啊……”
    奶奶李氏一听到三年,又是感叹三年能回家一次好,但又叹息三年见不到孙子,一时间竟是也说不出悲喜,只是满面的复杂之色。
    “你到京城一定要谨慎小心,那里大人物多,咱们家又没什么背膀,可别得罪了人。”顾明良抽了两口水烟,想了想,还是一脸不放心地嘱咐道。
    知晓他爷爷这乃是关心之言,顾云浩当下也只是点头应下。
    他自然不会说自己现在的处境,免得家里人担心。
    “爷爷奶奶,爹、娘,大伯、大娘,你们一定要好生保重身体。”
    临行在即,顾云浩一个一个的唤了一遍。
    “放心吧,咱们身子都硬朗着呢。”卫氏点了点头,又是一脸担忧地看着儿子,却是说不出一句话来。
    “好儿子。”顾长光也是个不擅言辞的,当下红着眼眶,只拿手不住地拍顾云浩的肩膀。
    最后还是大伯顾长荣稳得住情绪,上前说道:“小浩,进京之后,就托镖局送一封信回来,也让你爷爷奶奶安心。家里的事情你不必操心,有我跟你爹在呢,而且云涛也在府城离得不远,完全能照顾过来。”
    “好的,大伯,您在衙门亦要谨慎行事。”
    听了顾长荣的话,顾云浩又想起一事来,便当下又道:“现在咱们家开始慢慢起来了,说不定族里就有一些人容易得意,若是惹出祸端,那就麻烦了,大伯,您跟爹在家里,平时也要留意着些,免得让人抓到了把柄。”
    顾长荣在衙门当差这么多年,自然晓得其中的利害。
    “放心吧,有我们看着,必不会让族里出什么乱子。”只见他当下便拍着胸脯应承道。
    现在他们家好不容易出个状元郎,全华朝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侄子身上呢,这个时候万不可让族里出事,扯了侄子的后腿。
    “浩哥,都收拾的差不多了,上车吧,船应该已经在县上码头等着了。”巴九将最后那个装辣椒酱的坛子抱上了马车,便上前说道。
    在家人的殷殷嘱咐之下,顾云浩恋恋不舍的上了马车,一路往县城而去。
    一路上,他并不敢掀那马车的车帘,也不敢回头去看。
    直到走了许久,同车的顾云涛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小浩,咱们已经离开青坪村了。”
    顾云涛原本就是陪着顾云浩一起回家的,此次自然又是跟着他一起前往淮安府。
    “大哥,家里要你多费心了。”
    感受到堂兄的关心,顾云浩此刻也收拾了下心情,说道:“我看林儿是个聪明孩子,在过两年便要开蒙了吧?”
    “这孩子就是有些坐不住,我也准备早些让他开蒙,约束着些他的性子,免得后面怎么得了。”
    说起儿子,顾云涛也不由无奈地摇了摇头:“只是我亦是要准备乡试,到时候未免心力不足。”
    闻言,顾云浩也明白了堂兄的纠结。
    因着去年元化帝即位之后开了恩科 ,下一科乡试自然就要再隔三年。
    算算时间,那也是在元化四年。而现在才是元化二年,那便要再等两年了。
    待到乡试之年,顾云涛自然是要全心备考的,所以一时倒是不能为儿子顾远林开蒙。
    自古生养个孩子确实是要费太多的心思。
    两人又闲话一阵,顾云涛便问及今科会试跟殿试的试题之事,顾云浩自然是一一答了。
    顾云涛乃是以《礼记》为本经,顾云浩也是特意为了他留意记录下了今科礼记一经的考题。
    毕竟现在闱墨的集录还没有印制出来,他也只能用这个法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