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宦海(科举) > 第50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0章

    顾云浩越发觉得,实在没有必要,把所有的钱全部换成银子放在家里,不安全不说,也实在是除了特殊的情况,家里寻常也花不了多少银子。
    与其守着银子过日子,不如多置办些产业,总归还能多点收入。
    特别是对于女儿家,存着一大笔压箱银真心没有太大的必要。
    若是遇到一个良善的人家还罢了,若是遇到难缠的婆家,说不定哪天就被人算计了去。
    这个时代最保值、最实惠的产业便是田地了,一般人家不到关键时刻,是绝对不会打卖田卖地的念头。
    虽然当初大妞出嫁之时,他也曾有过这样的建议,但那时候年岁还小,在家里还说不上什么话,而且家里条件也有限,就算有心也是无力。
    不过如今二妞也在说亲了,顾云浩自然想他二姐今后过得好,便又再次提了出来。
    “不行!”
    哪晓得话才说出口,便被卫氏摇头否定道:“且不说咱们家新买的地那么好,就说你二姐现在都还没说定人家,到时候若是离得远了,即便咱们给陪嫁了田地,也不方便照料。”
    “娘你这话倒是,只是即便有了田地,但今后也未必亲自耕种啊,只租给佃户就是了,每年二姐还能收点银子做零花。”顾云浩继续劝道。
    这话乃是实话。
    比如他们家才买了四十亩地,加上先前的七亩,一共四十七亩,现在家里就顾长光一个壮劳力,是怎么也种不过来的。
    而且顾明良跟李氏二老的六亩养老田,以及顾长荣家现在也多了二十亩地,他们一大家子现在一共是整整有了八十亩地。
    这些田地又分别在两个村子,即便是请短工帮忙种,也是忙不过来。
    所以众人商议之后,还是决定将隔壁村子里,大房跟二房新置办的六十亩地全部租给了佃农耕种,而青坪村的二十亩地,也租出去了十亩。
    拢共只留下十亩地自己种,够一大家人吃饭也就是了。
    因而,顾云浩便想着即便是二姐到时候嫁的远了点,在陪嫁妆奁田这个事情上,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那你说给多少?”
    “要不十亩?”
    “太多了,你可是不知道现在田地有多值钱,咱们家先前能用一百五十两买到四十亩好地,是走了多大的运气。”
    听了这话,卫氏又是连连摇头:“现在的十亩地,少说也值将近六十两银子,哪有陪嫁这么多的,咱们又不是那富贵人家。”
    见他娘坚持,顾云浩也不好再提。
    天底下有哪个母亲不心疼自己的儿女,即便心里偏疼他一些,但顾云浩心里清楚,卫氏跟顾长光也是真的心疼三个姐姐。
    哪家父母不想自己的女儿风光出嫁,不盼着女儿嫁人之后能过得舒心顺畅,只是大多是为现实所迫,只得尽力而为罢了。
    在他爹娘的心里面,也巴不得多给三个姐姐一些陪嫁,让她们嫁人之后更有底气,但却又怕花的银子多了,到时候没了银子给他念书赶考。
    说到底,即便现在家里条件好一些了,但还是还没有到能他们能行事随心的程度。
    明白这一点,顾云浩也并不再逼迫他娘。
    最后只商议决定到时候以二十五两银子为限,看情况给二妞置办田地,或是直接从先前买来的地里面,划出五亩给二妞做妆奁田。
    当然,三妞出嫁之时,也是如此。
    顾云浩也知道这已经是卫氏的极限了。
    “娘,我想着,今后要在陵江书院念书,学业上还是得时常要老师点拨,倒是还要经常往府城跑,不如咱们在府城买个房子吧?”
    想了想,顾云浩又与卫氏商议道。
    虽然说这个时代都是男人当家,这么多年以来,顾云浩也算看明白了。
    他爹虽然是当家人,但家里什么事都拿主意的都还是他娘,凡事只要卫氏赞同了,顾长光也基本是没什么意见。
    赶巧他爹今天不在,所以顾云浩便打算先跟卫氏提一下。
    卫氏是万没想到儿子会提出这个,立马脑子里就开始算起账来。
    他们家先前分家得了二百一十两银子,顾云浩又领回了一年的禀膳银,拢共得了二百二十二两。
    这些年顾长光干木匠活,以及卫氏带着二妞、三妞一起织布、打络子、养鸡养鸭赚的钱,除了开销顾云浩念书每年二两银子的束脩之外,也都是全部攒了起来。
    几年下来,他们二房也攒了二十三两。
    还加上之前顾云浩救人,季老爷送来的谢礼里面,只开销了大妞那十两银子的压箱银,也还剩了五十两,卫氏一直小心的收着。
    这样算下来,他们二房还是有二百九十五两,即便前面花去了一百五十两买地,还余下了一百四十五两。
    现在又得留出五十两,到时候给二妞跟三妞置办妆奁田,所以家里能动用的钱也只剩下九十五两。
    算清了现在家里的余钱,卫氏问道:“在府城买房?那得多少银子?”
    第54章 第54章:买房
    淮江流域一带, 素来都有“粮仓”之称,原因无他, 只是因为这里沃土千里, 生产的粮食供应了大半个皇朝。
    淮安府位居淮江下游,更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但好在本朝才立朝不到六十年, 大部分百姓都刚从几十年前的王朝更迭中缓过气来不久, 即便一些有点余钱的人家,也都是先置办田地, 还没有开始往城里迁移。
    因着这个, 目前城里的房价还算便宜, 在顾云浩他们家能够接受的范围。
    卫氏原本有些犹疑, 但想到儿子今后念书,要往来于府城跟陵江书院之间,总归是在府城有个歇息的地方要好些。
    毕竟这城里都是有宵禁的, 又不好总是去府衙打扰江程云。
    虽然现在家里可支配的钱不多了,但好在有了那四十多亩田地,因放在顾云浩名下免税, 所以租给佃农们的租金就高一些,每年也能有个二十两银子的收入。
    有了这一个进项,卫氏的底气也足了一些, 加上又心疼儿子, 最后也是同意先去府城看看, 若是果真价格并不贵, 买下一个住处倒也是可以的。
    打定主意之后, 母子两人跟顾长光商议了一番。
    最后还是决定,待顾云浩回府城的那一天,一家人都跟着一起去看看。
    原本卫氏并无此打算,只让顾长光跟着一道去了,到时候办好了买房文书拿回家来就是了,结果顾云浩想着他娘多年没到过府城,两个姐姐更是甚少出门,不如就此机会一起去府城转转,也算见见世面。
    二妞、三妞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欢喜的很。
    毕竟都还只是十几岁的小姑娘,听闻能出门,哪里有不兴奋的。
    看着他二姐跟三姐这几日都在憧憬着去府城的事情,顾云浩不由跟着高兴,但随即想着两个姐姐也都快要嫁人,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到了出行这日,一家人早早的就收拾妥帖,又拿上头天晚上准备好的干粮。
    顾长光觉得还是应当早些出门,便早早地就跟吴老头说好,索性给了二十文钱,让吴老头天刚亮就赶牛车出发。
    毕竟若是走的晚了,一天之内是到不了府城的,那么就得要在县城住一晚,这样得多花些钱,他们都节俭惯了,是断然不愿意浪费这个钱的。
    一家人到了县城,才刚到巳正时分,见着天色还早,全家人又在小食铺子吃了点东西,待到午时的时候,方才坐上了去淮安府的船。
    “二姐,你看那艘船好大。”
    “哎呀,那里还有人划船钓鱼呢,这里能钓到鱼么?”
    “这水看着好像很深啊,小浩,你之前来考试,也是这样坐船的么?”
    ……
    一上了船,二妞、三妞两姐妹便来了兴致,像是对着淮江上的一切都很好奇的样子,姐妹两个唧唧咋咋地说个不停。
    这也难怪,两个姐姐连县城都没去过两次,更何况是第一次坐船了。
    “二姐、三姐,你们还是先坐下来吧,这还有两三个时辰才到呢。”
    顾云浩笑着劝道:“三姐,你别一直看那水,不然很容易晕船的。”
    闻言,二妞也定了定心思,拉着三妞坐下,不许她再到处乱跑,一家人时而看看江上的风光,时而说说笑笑,时间倒是过得也快。
    及至淮安府,差不过已经申末时分。
    因着三妞跟卫氏有点晕船,一家人刚进了城,就直接去找客栈号房子。
    待到次日,一家人休息好了,就找了房牙子,说起准备买房之事。
    那房牙子在府城待得日子久了,见着顾云浩一身秀才的生员衫,当下就不敢大意,忙笑着招呼几人,一面奉茶一面问顾云浩:“不知秀才老爷是准备买什么样的房子?”
    “也不用太大,只一个小院即可,最好是四下环境安静点的。”顾云浩道。
    “刚巧这里有几处一进的小院子,不如我带几位去瞧瞧?”
    “这倒先是不急,你且先说说,这买一处院子,得要多少钱。”
    卫氏最为关心价格,忙问道。
    见状,那房牙子仍是面色不改,一脸笑意地回道:“这得要看夫人准备买哪里的房子了,咱们淮安府的房子,即便是房子看着一样,但若是放在不同的位置,那价钱也是不一样的。”
    “那你且细细说来听听,我们再做决断。”顾云浩亦是点头道。
    “秀才公这样的年岁,想来是今科新高中的吧?不知先前来府城,可听过此间百姓流传的一句俗话,叫‘东贵西贱,北贫南富’?”
    说到这里,房牙子又笑着解释道:“咱们府城,城东一片,那乃是府台衙门及各处官衙所在,多数官家都是住在城东,因而房子价钱倒是要贵一些。至于城南,因着离府学近,则是读书人居多,还有本地的乡绅也多数聚集在此,房子也不便宜。”
    听了这话,顾云浩心里大概有了个底,看来这城南就是前世的学区房了。
    “那城北跟城西呢?”卫氏问道。
    “城北住的大多是寻常百姓,而城西则是因聚集了一些戏班子跟卖杂耍的,所以这两处房子倒是要便宜许多。”房牙子解释道。
    听了这话,顾云浩想了想,还是道:“一般城北的院子是得多少钱?城东的又得多少?”
    “小的手里现在到还有几处房子,有一处城北的小院,倒是宽敞的很,只是因着临街,可能白日里要闹腾些,但价钱便宜,只要四十两银子。”
    闻言,顾云浩摇了摇头,他还时不时地在此地温书,太过吵闹的地方,确实不好。
    “还有别的么?”顾长光也觉得不妥,便继续问道。
    “城东也有一处,只是要贵一些,得要六十五两银子。”
    听了这话,卫氏有些动心了,毕竟城东离府台衙门近,儿子去寻江程云也方便,即使贵一点,但为了儿子,她也是能接受的。
    “城南呢?”顾云浩却是觉得六十五两还是太贵了,便继续问道。
    “也有呢,听说先前还有位秀才公住着,后面考中了举人,是个风水挺旺的院子。”那房牙子忙笑着说道:“加上离府学又近,最是适合读书人住了,价格也很公道,只要五十两银子。另外,还有城西……”
    “不看城西的!”
    那房牙子话还未说出口,便被卫氏跟顾长光双双打断了。
    只先前听闻了那房牙子说的话,两口子便都猜到城西住了许多戏子优伶之流,是怎么也不会同意让儿子住在城西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