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34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42节

    第734章 再见陶氏
    春归刚从四夫人的院子回来,心里还带着几分对兰珎小妹依依不舍的情绪,正遇见萎靡不振的尹小妹一边吃着她大早上起来烹制的茶点,一边在那儿唉声叹气,不由愤愤不平:“晓丫头也越来越得陇望蜀了啊,蹭吃蹭喝着还黯然销魂的模样,这秋意还不深呢,你就伫我家院子里来施放愁云惨淡来。”
    “大奶奶,我可等了你不短时间了。”尹晓低马马虎虎把精神一振,上前挽了春归的胳膊:“大奶奶也听说了我在别人家里喝得烂醉的糗事了吧?我倒不怕出丑,只自从饮了知秋姑娘的千日醉,再喝其他的酒可就没了劲头,我哥就那点薪酬,我也没多少积蓄,着实买不起好酒解馋,拜托大奶奶把珍藏的佳酿舍给我一些,好歹让我熬过去这段儿,当然大奶奶若肯和知秋姑娘言语一声儿,替我讨上一壶千日醉来更加再好不过。”
    “你是想要人家的酒方子吧?”春归毫不留情揭发了尹晓低的小心思。
    “当然授我以鱼不如授我以渔。”
    “我可不认识知秋姑娘,晓丫头你到底才和人家有一面之缘呢,怎么你自己不去讨,反倒支使起我来?”
    “我哥不让我再去叨扰知秋姑娘。”尹晓低长叹一声。
    她家兄长等闲鲜少限制她的行为,不过偶尔张口限制,尹晓低可是不问缘故就听从教令的,也绝对不敢违反,要不今日怎么跑斥鷃园里来游说春归呢?
    春归当然明白尹寄余不让晓低再与知秋接触的原因,她自己又怎会主动前往“攀交”:“我虽没有饮过千日醉,但听闻那酒烈性,两盏便能令寻常海量如晓丫头你都昏睡不醒,这样的酒再是醇香,既不能多饮,岂非少了把酒长谈的意趣?罢了,我这里的确有不少好酒,嘴馋了你尽管来取。”
    “大奶奶今日不陪我一起饮谈了?”尹小妹可怜兮兮的问道。
    春归不是嫌弃尹小妹,但她已经看见了娇杏在此,说明有重要事宜禀报,着实是没那多空闲陪着尹小妹饮谈:“今日大爷休沐,虽这时在外院,却早交待了过午后就会回来……”
    话没说完,尹晓低便连忙告辞:“改日,改日,我可不敢给赵都御碍眼,大奶奶我先和阿菊去拿酒,拿了就走,先道谢了哈。”
    春归眼瞅着尹晓低须臾便跑得不见了影儿,摇头笑了两声,便交待青萍:“请大爷先回斥鷃园来吧。”
    龚望早就怀疑知秋的来历不寻常,为防打草惊蛇,便没惊动锦衣卫的人手盯看,可知秋既然极有可能是锦衣卫训练培教的耳目,普通亲卫盯梢怕是会被她甩脱,且更加可能打草惊蛇,唯有动用娇杏才不怕露出破绽,又能达到监视目的。
    而龚望那日和莫问“密谈”之后,知秋立时和申长英私下碰头,娇杏便转移了目标继续盯梢申长英接下来的动作,这回复命,理应是终于有了结果。
    兰庭很快便回了斥鷃园。
    春归才问娇杏:“申长英是否去见了魏国公?”
    “大奶奶再次料中了。”
    要说来郑秀和申长英一直便有接触,两人居然合伙注资在京城经营一家酒
    肆,这要是搁先帝时,勋贵与锦衣卫来往如此密切必然犯忌,可眼下弘复帝却并非仅靠厂卫断狱,再兼弘复帝信任的人一直是陶啸深,连梁师砦都成了个摆设,更何况一直游手好闲的申长英?郑秀也并不是弘复帝小心提防的人,所以这二人搭伴经营商事的行为竟然半点没有触动弘复帝的警觉。
    太子的人手也无法深入郑秀左近,要不是而今还有娇杏,想要探听清楚郑秀和申长英谈话的详细内容简直就是一件绝无可能的事。
    当九五之尊多忌多疑,只要碰面便能入罪,但此时俨然已经不是这样的情况了,没有真凭实据难以说服弘复帝相信郑秀暗怀不臣之心。
    春归继续听娇杏说道:“申长英果然为魏国公心腹,这回访见魏国公,压根就不是为了其余闲事,禀报的正是知秋打听得来的消息,且申长英明知那孙崇葆是魏国公利用英国公网络的党徒,申长英的意思是,既然丹阳道长已经卜算得知火患将发生于密云县下阮林镇集,太子殿下定会安排亲卫逮拿纵火之人,提议魏国公需要改变计划,横竖火灾只要发生于京城左近,目的便能达到。
    但魏国公却认为就算改换纵火之地,丹阳道长也能通过卜算察实,如此一来反而让申长英及知秋暴露,所以唯今之计不能更改原定计划。且魏国公还说,孙崇葆并非纵火之人,太子无法将孙崇葆定罪,如此便不能够追究这件事端后的始作俑者,逮拿纵火者乃无用功,所以魏国公笃定太子目的只是为了防止百姓受这场火灾殃及,非但不至于打草惊蛇,甚至还企图放长线钓大鱼。
    而且魏国公又道,孙崇葆无非一步死棋,不怕他会暴露,且从孙崇葆身上顺藤摸瓜,最终罪责难逃的将是临淄王以及成国公。”
    兰庭听春归重复这番话后,问:“郑秀可曾和申长英提起接下来的计划,便即岳丈一案已经惊动皇上之事?”
    “大爷也真是料事如神,太子殿下将顾公一案交给锦衣卫察证之事的确大出魏国公意料之外,魏国公直言他完全没有预料太子竟然会不顾顾公安危先把此案上禀天听,这样一来临淄王伏杀太子殿下的计划便大有可能夭折,临淄王党虽然必定罪责难逃,但太子殿下却毫发无伤,于魏国公的大计当然不利。
    且魏国公还担心顾公一旦被救,申适父子便即暴露,更会牵连靖海侯温骁乃至鲍文翰,所以魏国公决断,这件事不能完全指望临淄王党,他希望申长英能在这回事件中发挥作用,主要是将顾公证死为东瀛细作,误导太子不得不私下营救,那么还有可能继续推进计划。”
    太子动用锦衣卫察证顾父一案,必定会让郑秀察觉,兰庭的计划原本也是彻底引出郑秀在锦衣卫部安排的暗线,而今也算得手,必定乃申长英无疑了。
    但顾父之危仍然难解,这让春归着实觉得忧心似焚。
    “会不会,郑秀抢先将父亲灭口?”这是她最为担忧的事。
    “岳丈而今已经不再为郑秀控制,甚至不再为温骁控制了,郑秀若想将岳丈灭口,也只能通过在临淄王及成国公府安排的暗线游说唆使,但临淄王党一心利用岳丈引太子入
    伏,并且将轩翥堂也一并置之死地,不会听信唆使改变计划,除非郑秀泄露太子已经有了警觉一事,可连临淄王与成国公都无能在锦衣卫中安插人手,又怎会轻信区区僚客的话?这事一旦泄露,反而会触发临淄王的警觉,所以郑秀才会交待申长英想尽办法证实岳丈的罪凿,逼得太子不得不暗中营救。”兰庭却一直保持清醒。
    但他却还是伸手一揽春归的肩膀,温言安慰:“这一局棋,郑秀在明我们在暗,且申长英打算出手,我们一定会先一步察获岳丈现在何处,辉辉放心,解救岳丈一事上我有十成把握。”
    但兰庭也知道春归一日不见父亲脱离险境,便一日难以心安,这样的安抚作用有限,可这件事又的确不能着急,因为郑秀一旦意识到局势已经完全不由他所掌控,才有可能狗急跳墙。
    太子也在暗暗心急。
    这天他还是忍不住去“看望”了一趟陶氏。
    皇城之外的这处居宅,其实并不像囹圄囚室,虽然朴素,既不漏风更不渗雨,说起来要远比陶氏那一世最后栖居之地安逸许多了,而陶氏虽然日日都要经受盘问,难免会遭鞭笞,不过这点刑罚连皮肉之苦都造成有限,重要的无非是摧毁她的心态,也多少还算有些效用的。
    鞭笞责打其实并未造成遍体鳞伤,唯只有肩膀小腿有几道红痕,可不会再有仆婢照料陶芳林的起居梳洗,顶多提供给她饮食,陶芳林而今也意识到自己再次成为弃妇,甚至比那一世的情况还要凄惨。
    她还活着,在世人认知里却已经死亡,活着无非只是苟延残喘,当被榨取最后一点价值,等着她的绝对不会再有柳暗花明。
    太子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披头散发满身污垢,甚至已经开始散发恶臭的女人。
    这个房间是待不下去了,太子转身往院子里去,交待被他留在这里审问陶氏的东宫宦官:“把她给孤架出来。”
    陶芳林是当真被两个宦官“架出”,人家一松手,她也就顺势跌坐在地上,兀自冷笑着:“我劝太子就别白废力气了,太子想要知道什么,我是一个字都不会吐露。”
    除非太子仍然允她回慈庆宫,让陶才人“死而复生”,并休了董氏立她为太子妃。
    但连陶芳林自己都知道这绝无可能。
    她为何会落到这般田地?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男人弃之如履,甚至当她明明还有利用价值的时候都不肯恩络,为何秦询和赵兰庭只肯对顾氏全心全意?这些疑问相比那些鞭笞,更加折磨她的身心,深陷绝望之境,心魔但得仇恨饲养,已经吞噬了七情六欲。
    如果自己难逃一死,所有人陪葬可谓理所当然。
    陶芳林尚且以为自己是唯一的救世主。
    “太子手上不是有淑绢么?多少疑问为何不让淑绢解答?是了,淑绢只知道在那一世,太子是为顾春归这红颜祸水牵连不得善终,可谁才是太子的真敌?太子要怎么避开劫难?淑绢她无法给太子解惑,这就是太子为何还要留我一命的原因,可怎么办呢?我并不怕死,我是死过一回的人了,我什么都不怕!太子又拿我奈何?”
    ------------
    第735章 请你死心
    院子里唯有太子立在阳光下,还有陶氏瘫坐尘泥里。
    偶尔有莺鸟,在眼前比翼双飞。
    秦询这一刻的心境,又满溢着怨恶与戾气。
    冷眼睥睨,却偏又笑出声来:“感情陶氏你还觉得自己有多大价值呢?当我不知尊统帝是秦王,当我不知是秦王的第一谋臣郑秀设计,借临淄王之手,利用顾公为饵伏杀我得手?你觉得我这回还会踩中他们圈套么?”
    “太子你怎么知道这些!”忽然尖锐的声嗓,惊走了那双比翼齐飞的莺鸟。
    陶芳林原本也有双清丽的眉眼,可这时柔眉厉竖,秀目突涨,像心底那个被仇恨饲养长成的恶魔终于连她的美人皮也吞噬,彻底露出了狰狞的真容。
    秦询越发鄙恶懊恼了。
    “时月回流至弘复年间,一切殃劫并未发生之前,你明知我会死于非命,而你会被迳勿休弃,你想保全你的性命,你甚至意欲贪图荣华富贵,为何不干脆设计献媚于日后的尊统帝,毕竟提醒尊统帝提防迳勿将他刺杀,要简单得多。”
    这样一来,他和兰庭都不至于被陶氏给恶心到了。
    “太子究竟是,究竟是……”陶芳林确定自己并未告诉淑绢这多详细。
    “我那三皇兄至少还算一表人才,形容不至于被陶氏你恶鄙,且三嫂出身普通,才智更无可取之处,你将三嫂取而代之岂不更加容易?怎么就纠缠上我来?还真是让我,懊恼不已。”秦询偏不回答陶氏的疑问。
    “是顾氏?顾春归难道也是重生之人?”陶氏“哈哈”大笑,狰狞之色也随之消褪了,又终于从地上站起,逼近一步。
    秦询强忍着才没有捂住自己的鼻子,退后一大步,三尺长剑出鞘,剑尖直指陶氏:“站在那里别靠近,否则我可不敢保证会不会因为恶臭扑鼻干脆杀了你这毒妇,可千万别说你不怕死,没人拦着你自尽,你不也没寻死?”
    “顾春归若是重生之人,却宁择赵兰庭也不择太子,太子难道就不觉寒心?那一世太子可是为救顾春归性命不惜亲赴险境,结果换来了什么?太子何尝不是痴心错付,太子怎忍再伤妾身真心?”
    “她不是重生之人,她根本不记得前生之事!”秦询说出这句话来,立时醒悟自己被陶氏套问出实情,冷笑道:“真心?你可真够真心的,明知我会中伏,死劫就在眼前,也不愿意给我提声醒,你这样的真心,要来何用?”
    “太子可曾给妾身开口提醒的时机了?!”
    “你又不是真死,有多少机会开口?罢了,陶氏,你现在恨不得我死我心里明白,我既然已经厌弃你到如此田地,也不埋怨你对我如此绝情,我只问你一件事,春归之父顾公被临淄王关押何处。”
    “如果我不说,殿下意欲何为?”
    “那你就是自讨苦吃。”
    秦询剑尖一送,速度放得极缓,陶芳林慌忙避开,秦询便冷笑着收剑归鞘:“看来你不仅怕死,也怕皮肉之苦,你大约也明白我是不像迳勿那样慈悲心肠的,且我固然怜香惜玉,也不把你当香玉看待,鞭笞逼问无非警告而已,你若还要执迷不悟……那些宦官虽然并非隶属东厂,可耳濡目染也谙习不少酷刑,稍使手段,担保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我要见顾氏,殿下若让我与她一见,我会亲口告诉她顾济
    沧现在何处。”
    这样的答案俨然出乎太子意料之外,但他不曾犹豫便一口答应。
    他也想见那人,想听她的真情实意,当她知道当时月回流之前,他们才是情投意合甚至同生共死,会不会心存遗憾,会不会设想命运如果并无更移……
    我们不应错过的,不应。
    兰庭对于陶芳林提出的条件,并没有自作主张一口否决。
    他也料到春归不会拒绝和陶芳林一见。
    只是当商量何时去见陶芳林时,太子却意有所指:“迳勿若是一同前往,未免就太显眼了,毕竟迳勿有公职在身,各路人马可都十分关注迳勿的动静。”
    “有殿下在场,相信足够担保内子安全,我原本就无意同行。”兰庭并不介意太子会借机与春归私话。
    而所谓的“同行”,也只不过是太子先乔装前往关押陶氏的居处,春归是从太师府直接出发,去柴婶家经过乔装后再去那地方。
    “仍在院子里说话吧,陶氏那房间……着实是恶臭扑鼻。”太子让春归在小院里稍候一阵儿。
    他已经多时不见春归男装打扮的模样,此时再见,未免想起了那时在江南私巡的时光,有时候春归也会语含讥谏,但而今的她,却显然刻意疏远了。
    “殿下请先回避,陶氏伤不了我。”春归眼见着陶芳林从房间被宦官带出,才说了今日除礼见之外的第二句话。
    太子颇有些无奈,不过眼看着陶氏那样,根本无法暴起伤人,他也没有借口留在这里“护卫”春归的安全。
    披头散发的陶氏,而今身上连件利器都没有。
    能伤人的无非就是恶言恶语。
    “看我这副凄凉情状,顾氏你是否觉得兴灾乐祸?可惜的是你到底还是要在我跟前低声下气,否则……你那投靠倭寇才保住小命的阿爹,来不及见你一眼就又有杀身之祸了,他势必会死不瞑目。”
    “陶娘子何故认为我一定会兴灾乐祸?我与陶娘子,原本论不上仇怨不是么?”春归也很嫌弃陶氏现在的狼狈和蓬垢,她一直信奉着人固然可以穿着简朴,但无论何时都要注意仪容整洁,如果身陷囹圄那是逼于无奈,但陶氏而今的处境俨然还没到那无奈的境地。
    她强忍着才没露出嫌恶的神色。
    却不想而今便是“陶娘子”这一称谓,对陶芳林而言都成了一记致命的重击。
    “是,陶才人已死,你当然会觉扬眉吐气,可顾氏,我纵便是已经为太子所弃,你今生今世也休想再成为太子名正言顺的枕边人,你又有什么好洋洋自得的?”
    春归蹙了蹙眉头:“今日我来这里,可无意与陶娘子进行濠梁之辩、鱼乐之争。”
    “太子而今又不在此处,你又何必佯作大度豁达?顾春归,我不妨告你一件会让你更加得意之事,那日太子竟然问我既知前生后事,何故不献媚于秦王,太子对我可谓深恶痛绝!你是不知前生,那时你虽只是太子身边小妾,却比太子妃更加引人羡慕,你相伴太子前往江南,助太子竞得储位,太子破例为你请封夫人品阶,我那时也是万千羡慕你的众人之一。可当时我并不曾觉察,原来你一边献媚邀宠于太子,一边还对赵兰庭暗送秋波,你就是个水性杨花不守妇道的贱货!
    那一世盼顾为赵兰庭宠妾,正因她与你几分肖似才导致赵
    兰庭对她移情!
    我们两之间从无仇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