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340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40节

    从柴婶家出来,兰庭自是忙着安排布局有针对性的防范即将在某日夜间烧起的一场大火,春归先回了太师府,她于是知闻了娇杏今日察获的另一惊人事实。
    “和魏国公密会的人是秦王?”
    “可不是秦王,我虽想到了这个结果,不过听了他们两个之间的交谈着实是……葵钏无疑是被秦王杀害的了,且郑贵妃……应当早便和秦王……谁能想到郑贵妃表面上恨毒了秦王,暗中却与秦王行为苟且之事!魏国公这回不得不与秦王见面,便是商量怎么处理郑贵妃腹中胎儿,这个孩子无论男女,身世都绝对不能曝光,魏国公在这件事上根本不顾利害得失,他只想满足郑贵妃的宿愿,所以……希望姜才人能够‘有孕’,这个孩子日后虽是记于姜才人名下,但却能养育在郑贵妃这‘祖母’膝下。”
    春归冷笑一声:“郑贵妃与秦王通奸,郑秀与长媳永嘉公主通奸,这一伙人,当真是不顾人伦。”
    娇杏上回盯梢,同样在那处民宅,与永嘉公
    主私会的人正是郑秀。
    而这件事,秦王妃或许被瞒在鼓里,但秦王与姜晚溪却必定是知情人。
    可是在原本的天命事轨里,姜晚溪嫁的人是甄怀永,他们两个夫妻恩爱生死不弃彼此,毁了他们幸福美满的人正是秦王,那么姜晚溪的确不应像陶氏一样有“梦卜”之异,否则她怎会和秦王同流合污?
    但又该如何解释姜晚溪的行为,她为什么在时光回流之后做出与命定截然不同的选择?
    若然是为了报复摧毁秦王,怎至于这么长久以来毫无迹象,而且姜晚溪也从不奇异除她之外,还有另两个人命运相易。
    春归在脑子里默默呼吁:玉阳真君,咱们应当聊聊了,否则我可有的是办法先让姜才人死于非命,这应当不是真君乐见的吧?
    而后她推开房门,站在廊庑底,大约过了十余息,她便看见玉阳真君出现在了庭院,这一瞬时,大不同于以往,风静声消,连展翅的翠鸟都停滞在了半空,一切都已静止,至少是在斥鷃园里。
    春归抬了抬手,有点惊奇的晃了晃自己的手指。
    玉阳真君如此神通广大,足见上回被太子“窥见”他的身形,不是一件意外而是有心为之了,他当然已经知道了自己早已觉察,所以这回,干脆连装模作样都一并省却。
    “你想聊什么?”神通广大的某位逼近,瞳仁赤金却连赤金都变得深晦冷沉。
    “暴君,是秦王。谜底已经解开,玉阳真君是无法再行误导了,但真君若然执迷不悟,动手干预,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当然不敌真君覆掌之力,所以虽然知道劝服玉阳真君极其艰难,我也唯有迎难而上。”
    “你想怎么说服我?”玉阳冷笑:“我倒是想听听凡夫俗子的巧舌如簧。”
    “我未知的真实还有不少,着实也不知如何说服,唯只有一点,玉阳真君之所以干预凡尘之事,应当是为了姜才人,准确而言是姜晚溪吧?”
    “你以为你能用我的软肋加以威胁?”
    “真君起初不是为了改变命定,才赋予我能与亡魂沟通的异能么?虽说真君后来不知什么缘故又改变了主意,不过一直不曾收回赋予,所以真君必然也心存犹豫,真君虽然为天庭神灵,看来也有参不透心结的时候,倘若真君能够告之前因后果,或许我的见解能助真君笃定心意呢?横竖事到如今,真君除非甘冒天谴擅改命轨,应当无法阻止凡夫俗子挽救世间劫厄了,真君可甘心与我等凡夫俗子,同归于尽?”
    春归也往前一步,微仰着头直视玉阳真君眼底的冷沉:“年光回流,亡者重生,究竟是谁在逆改天道?当然不是凡夫俗人能够做到,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凡夫俗子的死死生生无法打动天地,玉阳真君既为天庭神灵,当然知道事出何因。这不是真君的作为,但真君却打算助力,是什么打动了真君,让真君起初动了这一念之仁?”
    “告诉你倒也无妨。”玉阳微微眯起眼角:“是我的小师妹。”
    ------------
    第731章 越显峥嵘
    春归洗耳恭听,不再打断玉阳真君的叙述。
    “她本是入世历情劫,成功则能位及上神,灵识入人胎而暂时丧知,为尊统帝残害与甄怀永同归幽冥本是命中注定,可当她灵识复苏归于天庭之后,目睹下世,历劫时所有亲朋均遭尊统帝毒手,更甚至无数性命因为秦姓社稷崩亡而惨遭杀戮,她无法释怀,是她施法扰乱红尘照,使人间岁月回流,而我们虽为天庭之神,实则也无力点醒关键之人,小师妹应是认为太子询是为你所连累,故而复苏了陶氏的记忆,以为你两命运相易,就能阻止人间厄劫。
    小师妹因此遭受天谴,被打入凡世永不得天赦,且罚其生生世世不能再与甄怀永结缘,如此严重之惩诫,可谓前所未有。我为小师妹不值,却不忍见她付出如此惨痛代价仍然不能挽回人世劫厄,据我观察,陶氏心胸狭隘且行事恶毒,狂愚无知根本难以承担挽回世间劫厄之重任,我曾经尝试过点醒更关键者即太子询,无奈,连我也没有这大能力。
    所以,我只能赋予你异术,引导你一步步察知暴君面目,将浩劫制止于萌芽。你可别冲我翻白眼,埋怨我有话不直讲,要不是为了小师妹一片苦心不至于白费,当我真要搭理你们这些横竖都要经历生老病死一群凡夫俗子的破事?怎么才能规避天谴我心里有数,我只能做于我毫无损害的事。”
    春归听到这里,实在忍不住打断了:“多谢真君不惜泄露天机,告之小民天庭之事。”
    “是,我是被你说服了。”玉阳真君难得有些无可奈何:“我原本以为而今的姜晚溪已经不再是小师妹,我也无法追察小师妹是否已入轮回,直到,我偶然间发觉姜晚溪有些小动作,与小师妹一模一样,我开始怀疑姜晚溪仍然为小师妹转世,她此生选择与甄怀永陌路,却助秦王成事,是因冥冥之中天降谴责,那一刻我心生犹豫,我不知姜晚溪如果能够扳正天道,使世事仍然不至更移,或许小师妹还有机会能得宽敕。”
    春归垂了眼睑:“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看来神灵虽然高高在上,也难以断绝七情六欲,正如玉阳真君,对待令师妹,看来也远远超逾了同门兄妹之情。”
    “哼,别拿本神君与你等凡夫俗子相提并论。”
    但玉阳真君的眼睛里到底是闪烁了,从一开始自保之余有限度的干预,至如今他自己何尝不明白自己已经过度?泄露天庭之事于他而言虽然不至于遭受天道的严惩,可毕竟有损修为,他原本已经不需再历天劫,可经此一事后,恐怕会受追责入世历劫了,历劫可谁也不敢担保能得平安,即便他贵为太清境神君之子,亦存在难厄。
    这根本不是他应为之事。
    “真君之所以犹豫,应当也想到令师妹即便享获天赦,重归天庭仙位,也绝对不会乐见她不惜用神灵亡丧一博,结果仍然不能挽救她曾经友爱的亲朋惨遭迫害吧,那么遇赦可有任何意义?而今的姜晚溪,虽然可能为令师妹轮回入体,不过姜晚溪的意愿却与令师妹的意愿背道而驰,小民没有如簧巧舌,不敢自大是小民说服真君,真君应当已经开悟,所以今日才愿意泄露天机。”春归毫不犹豫拍了个
    神仙屁。
    “罢了,犯不着吹捧本神君,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也再不干涉你们的行为,你们和秦王各凭手段吧,顾氏,倘若姜晚溪死后妄执不消……”
    “放心,就凭令师妹不惜舍己相救天下人于水火的恩义,我必会竭力相助姜才人往渡溟沧,不受魂魄飞散之劫。”这一件事春归答应得极其爽快。
    玉阳真君转身便走,斥鷃园一切又恢复了正常,莺鸟扇动双翅,丫鬟忙忙碌碌,桂子仍旧飘香,阳光照常明媚。
    于春归而言,一切疑惑都已解开了。
    也不再担心对付秦王党之余,还存在玉阳真君这么一位难以战胜的强敌。
    这晚兰庭回来得有些晚,又是披着满身的星光月色,他看见春归仍等在游廊里,备下小菜清酒,安安静静的坐在一盏风灯昏黄的灯影下,不知把庭院里恬然盛开的芳朵赏了多久一阵儿,也极快发觉了他的归来,莞尔之时,眸光如水。
    他们酒饮得不急,话也说得不急。
    当听完玉阳真君泄露的天机,兰庭心情也并没有泛起多大的波澜。
    对他而言无论当时光回流之前,遭遇过多少险难,这些无一在他的记忆,那些憾痛他此时感受不到,所以悲痛无从谈起,他只是侥幸,万分的侥幸一切都已经更易,阴差阳错之间让他成为天底下最幸运的人。
    “我应当感激玉阳真君那位小师妹。”
    兰庭觉得自己最大的悲剧,无疑便是当初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错娶了陶芳林,他当时所思所想都是与陶家联姻不至于干系到轩翥堂的立场,纵然两人间也许做不到同心协力,可只要彼此敬重,未必不能相敬如宾,怎料到原来根本并非同路人,或许是陶氏欲求的太多,而他又着实不能给予太多,最终是反目为仇,于是各自都觉抱憾终生。
    陶氏厌鄙他,兰庭深觉厌鄙有理,所以陶氏放过了他,于是他才有缘得遇春归。
    “阿爹如若当真还在世……”这是春归现在最关心的事。
    “岳丈应当仍然在世,不过估计受控于人手,而今辉辉与陶氏虽则姻缘互易,不过魏国公应当知闻了珍珑杀局的事故,所以,他仍然会利用岳丈。”兰庭展开分析:“如果岳丈在世,多年前遭遇倭乱不幸罹难一事必定存伪,这和申翃必定相关,而申、温二姓交好,靖海侯温骁表面上辅佐临淄王,暗下里温守初却与郑秀交结。
    丹阳道长说他事后打听的消息,是临淄王以岳丈为饵伏杀太子,后事露,临淄王及太子先且两败俱伤,连我,起初也受了误导,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岳丈应当的确受控于临淄王,临淄王这回仍然会被郑秀利用,郑秀的人应当已经泄露了珍珑杀局一事,临淄王情知太子心悦辉辉,所以他还会故意泄露岳丈的行踪,引诱太子入伏。”
    “陶氏现今如何?”春归当然知道陶氏并未如官方说法一般“血崩身亡”。
    “我怀疑殿下已经察知陶氏有‘梦卜’异能,所以不会急着将陶氏置之死地,应当是关禁在某处逼问陶氏某些隐情。”
    “陶氏应当也知道阿爹的行踪。”春归道。
    “不知她会
    否开口,不过这件事我们必须向太子坦言。”
    兰庭偏向于太子这时已经知闻了一些风声,可却瞒着他这件要事,无非还是因为心里的执念未消,打算先救人,好让春归对他心怀感激。
    “明日我便会与太子一谈,商量如何营救岳丈,辉辉放心,我们既然已经知悉了对方的种种阴谋,这回绝对不会再受对方诱骗,也一定能成功营救岳丈脱险。”
    当年究竟发生了何事,顾公为何会被申家造谣已经死于倭乱,这些年顾公身在何处,遭遇了什么,等等诸多谜题,只有当顾公得救,和春归父女团聚后才能大白于天下。
    “我曾经好些回,也有过一些断续的梦境。”说起那些不愉快的梦境,春归微微蹙着眉头:“梦境里我似乎着急去见于我而言十分重要的人,应当是在城郊某处,我是孤身,先入了陷井,而后太子赶到……这时想这梦境,应当就是太子入伏遇害的情境,但我当时并未丧命,仿佛后来……落在了温守初手里。”
    风灯一晃,烛影落兰庭眼中攸忽有如杀气。
    他这时已经听春归提起过温守初对她的暗中觑觎,如果说申文秀的“旧情难忘”还不至于让兰庭心生戾气的话,温守初此时在兰庭心目中无异于缩在暗处的毒蛇,让他恶寒之余激生了除之后快的杀意。
    追溯到江南之时,元亥遇害案,袁箕、钱柏坡等等虽为罪魁之一,但真正的设计者确定乃郑秀,而温守初的出现,说明他是知情人,他与郑秀断非泛泛之交,也绝对不会是靖海侯府留下的一条“后路”。
    靖海侯真正的谋主,当为郑秀。
    “有一件事,辉辉为何孤身去见岳丈?辉辉那时应当无意让太子涉险,但为何不知会太子,倘若太子动用亲兵护侍,不至于轻易让临淄王得逞,临淄王于京城伏杀太子,不可能胆大妄为动用亲卫,只能是死士,又或者私兵,可临淄王哪里来的这些人手还能瞒得密不透风?”
    而这些疑点,次日当兰庭与太子摊牌时,终于有了解答。
    当然太子被迫承认自己早知顾父也许在世的消息后一直隐瞒,难免有几分尴尬,更多是不甘心的复杂情绪,不过这时连春归都已经知情了,他再坚持要靠一己之力解救顾父,恐怕非但不会让春归领情,反而会引起春归的反感,惊喜已经不能成为惊喜了,拒绝兰庭这名正言顺的女婿插手简直可谓荒唐可笑。
    也只能讪讪解释几句:“我虽听闻了风声,但还未得到证实,先知会迳勿及……春归,到头来却是假讯,尤其会让春归空欢喜一场岂不糟心?”
    兰庭没有计较太子这时直呼春归闺名的执拗行为,待听说太子察知的消息后,眉头才蹙:“倭国细作?”
    “是,温骁的确是放出了这样的风声,而今倭寇屡屡骚扰我国沿海州县,劫财害命,对于倭国细作朝廷一直严剿慎防……”
    “所以殿下就想着先不惊动朝廷官兵,只带少数心腹亲卫救人?”兰庭问。
    太子默认了。
    他也是想最大限度的保证顾父的安全,起码得等到先把顾父解救之后,再察明究竟替顾父洗清罪名。
    ------------
    第732章 上报天子
    不得不说太子也真够用心良苦,但却没想到这样以身涉险会踩中死亡陷井。
    “我猜当孙崇葆的‘卜言’得以实证后,临淄王才会透露准确的消息为殿下‘察实’。”兰庭道。
    “可那时咱们再想营救之策,会否太晚,而今最重要的是保证顾公的安全。”太子也蹙起了眉头:“我倒是可以再逼一逼陶氏。”
    “陶氏落得如今下场,恐怕不会再期望殿下能予她荣华富贵了,殿下用刑,或许能逼她开口,但万一陶氏随口胡诌,极有可以打草惊蛇,反而会让岳丈陷于危险。且临淄王既然有意污篾岳丈为东瀛细作,恐怕不仅仅是打算诱害殿下入伏而已,甚至想将臣及轩翥堂也一网打尽,所以……岳丈暂时还无性命之忧。
    臣有一建议,而今皇上既然已将锦衣卫交给殿下节制,此事莫如动用锦衣卫暗察,臣与内子,均不相信岳丈真为东瀛细作,负叛国大罪,不惧锦衣卫察实。”
    也就是说这一件事兰庭的打算是公察而非暗究。
    “迳勿应当明白,父皇虽已将锦衣卫交我节制,可我若然真要动用锦衣卫,理当上禀父皇知悉。”太子缓缓的用手指轻叩几案:“我是亲眼目睹过玉阳真君的存在,所以不会怀疑春归的话,但时光回流这等悚人听闻的事体可无法说服父皇也信之不疑,便是有丹阳老道旁证,父皇相信的也仅限丹阳老道的医术,对测卜方术之说,一直是心怀警慎的。”
    兰庭明白太子的言下之意。
    “殿下是担心事涉临淄王,会触动皇上的疑忌,以为殿下急着将手足兄弟斩尽杀绝。”
    “若非父皇一直深忌祸起萧墙,多少事体我们也不会这般束手束脚。”太子点明了这个事实。
    “但而今是该让皇上明白,杜绝祸起萧墙并非殿下单方面宽容就能做到了,而且,此回事件关系到岳丈及内子,殿下倘若暗察,岂不让皇上怀疑包庇徇私,珍珑杀局尚且过去不久,殿下察知这一件事件后禀明皇上,方为合情合理之事。”
    太子飞快扫了一眼兰庭,手指停止叩击:“迳勿是想说我这回自作主张,险些又将春归置于险境?”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臣不过是提醒殿下规避风险。”
    “迳勿,而今你们都知道了……”话刚说半句,太子便就顿住,忽而摇头一笑:“罢了,现今不是说这些的时候,你的建议我会慎重考虑。”
    说是慎重考虑,但太子其实也就只和如今俨然已经被他当作心腹客僚的龚望商量了商量,龚望一听这建议是兰庭亲口提出,便拒绝思考了:“赵都御的法子,那必然是最妥当的,且皇上而今连国政几乎都已经交给了殿下,足见殿下日后克承大统已经成为必然,不管是临淄王还是秦王,只要野心不死,理当会趁尘埃落定之前兴风作浪,皇上忌讳的是手足相残,殿下防范的同样是阖墙之争,可争乱眼看不能避免,不是闭起眼来就能平息了,殿下也确实应当提醒皇上警防不臣挑生逆乱,否则便不是皇家一
    姓之祸,而为天下朝野之劫。”
    太子抬起眼睑来:“小龚你可真是实打实的赵都御铁头拥趸。”
    “我对赵都御,那确实越是了解越是心折。”龚望嘻嘻一笑。
    “梁师砦不是要给你做媒么?这段儿怎么也没听你再说有无下文。”太子轻哼一声,摁下拈酸吃醋的心思,问起另一件事。
    原来弘复帝将锦衣卫交给太子节制后,指挥使梁师砦便开始频频向太子殿下秋波暗送,大约认为“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准则会给他的仕途带来可能的转机,让他摆脱被陶啸深架空的尴尬局面吧。不过太子殿下的高枝儿不那么易攀,并没有与梁师砦眉来眼去,于是乎梁师砦就盯上了东宫“近臣”龚望,他是再没有女儿适合用来联姻了,竟把主意打在了女婿的家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