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33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38节

    第727章 惨补身故
    你说陶氏虽表面巴结我,暗地里却笑话我厚颜无耻?”张氏一双眉头扬成了个大八字,爱搭不理的态度也终于有了变化。
    “那时候我在太子府,也得了一段儿的宠幸,虽然陶氏靠着讨好太子妃有协佐内务的权力,我还能收买几个耳目为我办事,这话是那耳目探得,陶氏有回是和她身边的心腹婢女淑绢嘀咕,说七娘你……”
    “支支吾吾干什么?还不快给我说清楚!”
    “说七娘你厚颜无耻,甄家根本看不上七娘,甄六郎更是对七娘深恶厌绝,七娘却纠缠着非要嫁给甄六郎,可笑的是还自以为与公主郡主一般尊贵,又愚蠢,两三句好话一听,得了件破嫁衣,就把陶氏她当作知交好友了,更可笑的是七娘还毫无自知之明,反对陶氏指指点点,让她不用搭理太子妃,横竖有圣慈太后撑腰呢。”张氏硬着头皮说完了这番话,果然便见张七娘操起茶盏就往地上摔,她浑身一个激零,闭眼侧身一躲。
    张氏还记得自己的确告诫过陶氏,让她切莫一山看着一山高,也说过沈皇后和六皇子谁也不是陶氏靠山的话,强调陶氏唯只有对圣慈太后言听计从一条路。
    “这话你从前怎么不跟我说?”张氏又问。
    “那时妾身可没有凭证,便是告诉了太后及七娘,只要淑绢不作证,妾身岂不反而会被陶氏反咬一口?可妾身一时糊涂差点连累了太后娘娘惹出祸事来,这些时日琢磨了又琢磨,就有些怀疑莫不是中了陶氏的圈套?为了证实这点,请家中长辈想了不少办法,才打听出淑绢竟然和陶氏已经反目,多得太子殿下庇护,没遭陶氏算计,而今已经改名换姓嫁了个普通人家,七娘若是不信,大可向淑绢求证。”
    张氏也自然是要求证的。
    而她也自然能够轻易找到淑绢。
    “设计乔氏的事确然是陶才人的主意,打算的是一石二鸟陶才人自己又能完全不担风险,与废妃江氏的同谋接头人正是妾身,这件事,妾身已经如实告诉太子殿下了,单凭这一件殿下都不会再容陶才人,就更别说……陶才人还打算利用圣慈太后替她争取母仪天下之位!”
    张氏目光闪烁。
    宫里圣德太后强压圣慈太后一头,宫外宁国公府也一直强压曹国公府一头,而东宫位定,在曹公府看来横竖是再无悬念了,他们着眼长远,的确不希望太子妃日后母仪天下,东宫嫡长子顺理成章再次被定为继位的皇储,所以圣慈太后才将陶氏接去寿康宫,如果陶氏生子,圣慈太后再提出将陶氏之子留在寿康宫教养,日后才有希望占得上风,曹国公府到那时,才能称为真正的尊荣无限。
    陶氏的计划,是获得张太后默许,而张氏可谓就是那个搭桥人。
    “但陶才人的想法,从来都是过河拆桥!她已经布局暗害太子妃母子性命,当得张娘娘支持母仪天下后,怎会让长子受教于寿康宫?才人说过国戚唯有陶姓一门理应再无外姓,秦、陶二姓之下,皆为臣子奴仆。”
    “好个贱人,竟敢口出狂言如此跋扈!!!”张氏终于忍无可忍了。
    立马就回了娘家商量诸位亲长,把陶
    氏恨得咬牙切齿恨不能立时五马分尸才好,曹国公也是怒火焚胸:“我说这一段儿,怎么姓陶的上蹿下跳可劲的在笼络人心,手都伸到我曹国公府门中来了,哈,原来他家女儿竟然有这样的野心!”
    “祖父当立即告之姑祖母,不能养虎为患!”张氏道。
    “这事虽让人气恼,不过陶氏毕竟将要临盆,这个时候,太子殿下怕也不会让陶氏出现任何闪失,再者讲,陶氏若是在寿康宫出事……真难保圣德太后会否借题发挥啊。”张氏的亲爹张由鹄问过了幕僚的意见,按抚一家老老小小的怒火。
    “这事在你看来究竟应当如何?”曹国公还是听得进儿子们的劝言的。
    “殿下既已不容陶氏,咱们应当与殿下商量个对策,听凭殿下决断的话……总归娘娘和咱们都不至于受到牵连。”张由鹄完全是把僚客的主张一字不漏照搬。
    曹国公抬脚便走。
    太子现已正式迁居慈庆宫,故而倒也不用宫里宫外两头跑,而今弘复帝已经将多半的政务移交太子处断,慈庆宫不乏接踵而至的官员,曹国公等了足有一个时辰,太子才抽出空闲见他。
    听曹国公赌咒发誓一番,太子才凉凉说到:“这么说来,阴谋诡计都是陶氏在那儿一厢情愿?张公是直到今日才明白再次被陶氏利用了?”
    “太后娘娘是担心与殿下从来不曾亲近过,祖孙之间因为小人居中离间越发疏远,本有想法接了皇孙殿下去寿康宫教养一段儿,可也想到殿下必定重视嫡长子,且太子妃的才德,也足够教养皇孙殿下成材。又兼……陶氏花言巧语,偏说在太子府存在被人暗算之忧,难以安心养胎,娘娘以保全皇嗣血脉为重,才决定让陶氏在寿康宫产子,当然……陶氏既说了愿意让她的子女承欢太后娘娘膝下的话,娘娘更感欣慰,可不曾有别的念头啊……说句大实话,陶氏生子生女尚且未知呢,娘娘哪能想到这么长远。”
    生子生女的确未知,但这和想没想如此长远可并不存在因果关联,太子当然不会相信曹国公的辩解,不过,他当然会“接受”辩解。
    于是曹国公夫人第二日就去了一趟寿康宫。
    陶芳林已经将近临产,这时候自然不会仍与圣慈太后寸步不离,且听说来者是曹国公夫人,就更不觉有去“监看”的必要了,此时,她正靠在炕床上,半闭着眼养神。
    苦心设置的珍珑杀局,竟然仍未将春归置之死地,不甘倒是其次,陶芳林更在意的是这局杀着究竟是怎么被化解于无形?
    心里存在无数狐疑,却又不能露出端倪,就更不说直接询问圣慈太后了。
    但陶芳林却并不心虚。
    顾氏纵便是侥幸破局,却没有任何凭据证实此局乃她所布,顾氏不是个蠢货,当然不至于“血口喷人”,唯一担心的事就是——圣慈太后把这事泄露出去,让太子知闻这起风波原来是她“间接”造成。
    陶芳林深深吸一口气。
    太子对顾氏,过于执迷,这样的认知好比一盘馊臭的烂肉,摆在她的眼前,让她恶心犯呕,让她恨不能将烂肉一般的顾氏丢去猪圈狗舍。
    还有更重要的是,顾济沧!
    那一世太子就是因为顾济沧才中圈套,明明眼看就将登极九五,最终却落得死于伏杀的下场!
    不过应当还赶得及,待她产子之后,回到慈庆宫还来得及阻止阴谋,并建议太子将计就计把所有隐患都斩草除根,如此就能立下大功,虽说有董妃在,晋国公府未曾势颓,一时间还无法母仪天下,不过这原本就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做不到速战速决。
    只要争得夫人的名号,有朝一日太子克承大统,她就必然会据贵妃甚至皇贵妃之位!
    若她这回一举得子,身后还有寿康宫支持,就能在三宫六院有和董明珠平分秋色的资本,而唯一糟心的就是,怎么才能把顾春归这个贱人杀之而后快。
    这个问题还没有答案。
    陶芳林就已经临盆。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这是妇人最幸福也是最痛苦的时刻,陶芳林具备生子的经验,但她仍然会心存忧惧,好在一切顺利,她仍和前世一样并没有经受太大的险难,成功的……当宫人道出“恭喜才人喜得千金”那一刻……
    “贱人休得胡言乱语!”
    陶氏竟然起身抢过刚刚被襁褓包好的孩子,亲自过目。
    怎么会是个女儿?怎么能是个女儿?上一世她明明生的是个男孩儿,这一世为何变成了一个陪钱货!!!
    还没有缓过神来。
    就听又有人睁着眼说瞎话:“不好了,陶才人血崩不止!”
    陶氏这时还站在地上,固然周身的狼狈,但莫说血崩不止,她现在甚至能立时不用掺扶的步出产房,早已择定的乳母,用力才能从她怀中夺走刚刚出生的婴儿。
    整片天地,摇摇欲坠。
    她就快要“被死亡”,没有日后没有将来,巨大的恐慌此时才突然的笼罩下来。
    但没有让她喊冤的机会了。
    捂嘴,缚手,绑足,塞上车與,陶氏就这样被送出了皇城,她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恍恍惚惚,似乎又回到了上一世生命最终结束的前夕。
    但她现在两眼不盲。
    她把向她走来的人看得清清楚楚,玉冠黄带,气宇轩昂。
    “殿下……殿下终于来救妾身了……”
    一声悲哭才至一半,又看清了太子唇角的冷笑。
    “陶才人已经死了,死于产后血崩,不过你倒还不是完全没有生机,我要知道你的所谓‘梦卜’,陶氏,那么也许你还能和淑绢一样,改姓更名的苟活。”
    “殿下,你怎能……”
    “我怎么不能?”太子逆着这日的秋光,越是接近仿佛面貌越是黯沉,直到陶芳林跟前。
    “珍珑杀局,太妙了,你以为还能瞒住我?你早知皇上和圣慈太后会去珍珑妙处吧,因为你有梦卜之异,陶氏,你知道什么是我逆鳞,可是你却偏要触我逆鳞,你这是在自寻死路。”
    太子伸手,搭在陶氏的肩头:“是死是活,看你识不识趣,我给你考虑的时间,但……”
    太子转身而去,入内的是两个臂圆腰粗的太监,他们面无表情,却目露阴森。
    ------------
    第728章 有熊出没
    当陶芳林从踌躇满志沦为身陷“囹圄”这段时间,皇城内外已相继发生了几件事故。
    先是关于樊二曝尸农郊一案,兰庭及顺天府仍然未曾审明,不曾断言幕后真凶即便秦王,自然也没有公开洗清秦王的嫌疑,弘复帝本身对此案件并不十分热忱——毕竟高琼满门已经获罪伏诛,皇长孙业已被夺储位幽禁南台,两件大案已然是盖棺定论,而今却忽然因为樊二之死,使得尘埃落定的案情又再生枝节,似乎还有漏网之鱼,一步步的将皇长孙及高玉引入陷井,弘复帝当然明白漏网之鱼就那么有限数条,他打心里并不愿意正视。
    之所以要察,是为防万一,为了巩固储君之位,但弘复帝并不愿意真相公布朝野。
    另外那位暗中和英国公世子程敏相交匪浅,此时却公然成为万忱山入幕之宾的孙崇葆,也终于有了动作。
    近一月以来,京城四郊突然发生了好几起命案。
    都是夜间发生,遇害的百姓无一不是壮年男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孤身夜行,结果却死于猛兽袭击,有一个目击证人,是一更夫,夜间巡更时亲眼目睹了有黑熊出没镇街,且遇害者陈尸之地也的确发现有黑熊遗留的毛发,故而京郊有黑熊出没且常常伤人的消息不迳而走,引得人心惶惶。
    兰庭趁着仍在察办樊二命案的便利,对黑熊伤人案也十分关注。
    据仵作勘验尸身,遇害者的确死于猛兽袭击,致命伤并非人力所能造成,不过兰庭也察觉了蹊跷之处,那就是遇害者伏尸之处并不见猛兽的爪印,连遇害者奔逃的脚印都没有遗留,且遇害者明明都是陈尸荒郊,何故那更夫却能在镇集上亲眼目睹黑熊出没?
    他不动声色,暗察更夫,果然发觉更夫近日有突发横财的迹象。
    紧跟着孙崇葆就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里,他通过“占卜”,预言京郊即将发生大火,建议各处镇集小心防范火患,征调水车民夫,以备祸患抢救人命。
    据孙崇葆言,熊之下部灬,古义即为火,又说匕字古义为汤勺,月字位于中部,是以通过测字,断定月中某日,一场大火会从经营锅碗瓢盆等器用店铺烧起,若无防范必定造成邻里死伤,殃及众多。
    “疯了,真是疯了!”春归在得知此事后异常气愤:“孙崇葆为了引起朝堂君王重视,如愿涉足官场,成为天子近臣,竟然不惜用这么多无辜百姓的性命做为他的垫脚石!”
    “但现在还没有证据将孙崇葆逮拿归案,只无论他会不会在意百姓性命,我以为的确应当让城郊各大镇集加强防范,天灾也好人祸也罢,不能让更多无辜百姓受殃于此场大火。”兰庭无疑笃定大火必定会发生,在他看来最重要的就是免于百姓为此场纵火殃及。
    他这些天,固然紧盯着临淄王及成国公府,无奈并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应当此回黑熊伤人以及即将发生的火患殃民案,并不是临淄王府及成国公府亲手主导,想来也是,孙崇葆本是默默无闻的一
    介儒生,光凭献计可不能受到临淄王的看重,他绝无可能直言黑熊伤人需要人为,这事件,怕是连临淄王及成国公都瞒在了鼓里,当真以为孙崇葆能够未卜先知,他们行为的事,无非是用力鼓吹给孙崇葆造势,让孙崇葆凭借这回事件能够天下闻名,受到弘复帝的重用——与丹阳子形成抗衡。
    “好在是我期待的把柄终于已经收集齐全,而今,是时候与丹阳真人摊牌了。”兰庭道:“丹阳真人必定知悉发生火患的具体地点,如果我们能逼得他开口,不但能将殃难化为无形,而且还能将纵火者一网打尽,把孙崇葆逮拿归案,不怕问不出魏国公的全盘阴谋。”
    这是在皇城之外逐渐酝酿的一件事故,而皇城之内,同样发生了一件事故。
    永宁宫,郑贵妃。
    她仍在禁足,但她并不心甘情愿服从禁足。
    这日傍晚,夕霞灿艳,珍味佳肴已经送来永宁宫,四名宫人默立着等着服侍贵妃用膳,钱昭仪同样也踩着饭点过来,她倒不是为了蹭饭,这么些年来,贵妃的一日三餐多半都不会少了她也来服侍。
    可眼看着汤菜都已经半凉了,贵妃仍然不见人影,钱昭仪都有些坐不住了,打算去亲自去探问贵妃是否玉体不适,但她却被拦在了寝卧之外,一贯嚣张跋扈的钱昭仪却不敢擅闯贵妃的寝卧,她只能满腹疑惑一步一回头的离开。
    她曾经是贵妃的心腹,但又早已不是了,她知道贵妃必定瞒着她不少事,但她没有胆子探问,那葵钏是怎么死的?是因为太不识相,永宁宫里有毒沼,谁入谁死。
    真正的心腹之一吴宫令此时正焦头烂额。
    “娘娘,千万忍着些,这个时候,千万忍着些啊。”
    郑贵妃身着中单而已,且衣襟大敞,露出香肩及半边儿桃红色抹胸,双目迷乱,胸口起伏不停,她俨然是神智不清,只抓着吴宫令的手不放,往腰下……
    “为何我就要被关禁在深宫里,我恨死我那心狠的父亲,当年兄长和我怎么求他的,父亲偏偏仍要把我送入东宫,我和寡妇有什么区别,和寡妇有什么区别!我难受,阿吴,你知道我有多难受……如今我被关在这里,连那该死的杀千刀的……我也见不到,阿天,我不该这么命苦不该这么命苦。
    那顾氏生得貌美,我年轻时候比她哪里就差了姿色,我的出身还远非顾氏能比,为什么她就能嫁个良人,这世上多少人都能嫁个良人,唯有我该受这无穷无尽的痛苦。”
    “娘娘……”吴宫令脸涨得通红,却不知应当如何安抚自家主人。
    贵妃却忽而作呕,恶主感让她几欲昏厥。
    又渐渐的眼底终于清明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