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33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32节

    “太子妃休要血口喷人,葵钏确然是投井……”
    “钱昭仪是在场目睹?”
    钱昭仪被哽得双目直瞪,她当然不是亲眼目睹,她要是亲眼目睹能不阻止葵钏投井吗?虽则区区宫人的性命无关要紧,可永宁宫里死了人也毕竟晦气啊,别的不说,就说那好好一口井,日后恐怕是得填弃了,谁还敢喝泡过尸体的井水,想想都觉恶心。
    “我可没有在场目睹。”钱昭仪轻哼一声,下撇的唇角不尽嫌弃之情。
    “那钱昭仪为何肯定葵钏是投井身亡?”
    “这可是贵妃娘娘的话,太子妃难道要说贵妃说谎?”
    “贵妃娘娘想来也并未在场目睹,否则就不会不加阻拦了,我要问的是,究竟是谁先发现葵钏投井的?”
    “这我可不知道。”钱昭仪的态度十分蛮横。
    “永宁宫里,就没人知道么?”太子妃又再扫视众人。
    终于有一位宫人颤颤兢兢出列,垂着头几乎让人担心她要将脖项折了,那声音更是细若蚊吟,导致明珠问了好些遍,才终于是听清了她的供诉。
    ------------
    第716章 指控谋杀
    宫人名唤梅钿,和葵钏是住同一间值舍,她虽胆怯,但供诉经数回盘问竟然一字不改,熟悉的就像把这篇供诉先诵记了千百遍。
    她说葵钏昨日原本应当值夜,亥初时却哭哭啼啼回来了值舍,问葵钏,葵钏只道是打翻了贵妃的粉盒,被训斥不提,恐怕得罚回浣衣局去做苦役了,她安慰了葵钏一番,后来两人就吹灯安歇了。
    今早她一睁眼,不见葵钏,心里十分疑惑。
    因为她是当早值,葵钏是当夜值,葵钏怎么可能比她还要早起?她心里隐隐不安,想到葵钏昨儿夜里说与其终生服苦役,还不如死了的好,就越发忐忑了,便四处找了一遍,就在贵妃娘娘寝卧东侧的一口井边儿,找到了葵钏的鞋子,这才连忙通知了吴宫令,是吴宫令带人察看,才在井底发现了葵钏的尸身。
    春归据这番供诉,得出两个单纯的结论:第一,葵钏确有寻死的念头;第二,葵钏至少在昨夜亥初时还活着。
    当然要若梅钿这番供诉不实,结论也可能完全相反:第一,葵钏没有寻死的念头;第二,葵钏亥初前已经丧命。
    明珠拿不准梅钿的供诉是否符实,她问起葵钏被贵妃训斥一事,这就有了更多的人证——除吴宫令外,昨晚还有三名宫人与葵钏一同值夜。
    她们都垂着眼睑,克守着宫规不敢直视太子妃,同样也让太子妃无法从她们的目光中窥出是否存在躲闪心虚。但春归却留意见在场者中,有一宫女和太监的神色似乎与众不同,她便提醒明珠,让将那两个以及梅钿还有另三人证,一同带往宫正司进行更加仔细的审问。
    这事自然遭受到钱昭仪的拒绝。
    “太子妃问了这多人,可曾有一个证实葵钏是被谋害的?却仍要将永宁宫的人带去宫正司,你这是想要屈打成招陷谤贵妃?”
    而这时吴氏也在安顿好神智不清的郑贵妃后返回现场,自然得与钱昭仪一同“御敌”:“贵妃娘娘因着葵钏的事故,玉体不安,太子妃若再扣问这多人手,岂非无益于侍奉娘娘起居饮食?”
    “人手不足,自然有敬妃娘娘安排弥补,至于娘娘及宫正司如何审断此桩命案,莫说钱
    昭仪与吴宫令,便连贵妃娘娘也无权干预,钱昭仪空口白牙便指控本宫欲行屈打成招谤害贵妃,已然触犯宫规礼律,本宫是最后一次警诫,钱昭仪若再无理取闹阻止娘娘及宫正司问案,本宫便有理由怀疑钱昭仪是作贼心虚了,为了整治内宫安定,连钱昭仪都怕得移步宫正司受审。”
    “我行端坐正,不惧太子妃血口喷人!”钱昭仪并没有这么容易被威胁。
    “太子妃殿下,奴婢可以作证!”出头的正是起先那神色迟疑的宦官:“奴婢徐岛,乃永宁宫内官,与葵钏为同乡,葵钏正是因奴婢所荐才入永宁宫服侍贵妃娘娘,葵钏若真被娘娘训斥,不会忘了奴婢,请托奴婢替她向娘娘求情,绝不至于只对梅钿倾诉便想不开投井。”
    永宁宫内部人竟跳出来个主张葵钏死因有疑的,钱昭仪和吴宫令彻底哑口无言。
    于是一行人到了宫正司,仍是太子妃作为主审,春归只在旁负责“拾遗补漏”,最先询问的,就是永宁宫里神色闪烁的另一个宫人。
    她名唤桂佩。
    在宫正司,桂佩也像是下定了决心,知无不言:“奴婢本是皇后娘娘布置在永宁宫的耳目,虽这些年来并未被贵妃察觉,不过贵妃重用的也就只有吴宫令几个亲信,奴婢及葵钏等等根本不得贵妃信重,便是身边服侍,也只是端茶递水罢了,只昨日,虽然葵钏的确应当夜值,奴婢却在下昼时便见她顶替了梅钿当值。奴婢是和梅钿一同当值,因见葵钏,心里尚觉疑惑,问起时葵钏说梅钿身体有些不适,所以她主动替了梅钿当值。但梅钿今日却不曾将这件事禀知太子妃,所以奴婢心里觉得疑惑。”
    “昨日下昼你们当值时,可曾发生事端?”太子妃问。
    “并不曾,只不过……下昼时秦王殿下来了永宁宫拜问贵妃安康,贵妃照旧摒退了闲杂,从那时直到下值,奴婢并未再见过葵钏,更不知道夜间贵妃的寝居发生了何事。”
    “只有秦王殿下拜问贵妃安康?”春归问。
    “是,贵妃因恶秦王,故而对秦王妃也一直不存好感,秦王与王妃大婚后,起初每逢旬日,王妃都会入宫拜问贵妃安康,但却被贵妃喝斥刁难……秦王怜
    惜王妃,故而求了圣上恩许,旬日便只有秦王入宫问安了。”
    “回回秦王入见,贵妃都不许闲杂在侧?”春归又问。
    “是吴宫令的意思,因为贵妃……会喝斥秦王,不许秦王落座,秦王回回拜安都得跪足一个时辰,吴宫令认为多少有损秦王颜面,所以才摒退闲杂,并告诫奴婢们不能声张秦王受到责难的‘谣言’。”
    桂佩并不知道葵钏的死因,她的供诉,只能证明梅钿有所隐瞒而已。
    接下来询问的就是徐岛,他在永宁宫里当值已经有三年,倒并非他人耳目,是属人事正常调派进了的永宁宫,不过郑贵妃素来不喜宦官贴身服侍,徐岛三年以来都没混成贵妃亲信,在永宁宫里之所以还算得脸,是因他楚心积虑讨好得吴宫令几分看重。
    他和葵钏是同乡,私下里两人也有对食的情份,因不忍见葵钏长在浣衣局干粗重活儿,所以荐了葵钏进永宁宫,不过葵钏却并不甘于现状,一门心思地想要受到郑贵妃青眼有加,有朝一日也能享享吴宫令的风光,这就需要更多的在贵妃面前抛头露面,据徐岛的说法,葵钏自愿顶替梅钿当值不是第一回 了。
    春归因此便发觉了桂佩的供诉,仍有不实之处。
    于是太子妃再度盘问桂佩:“你说你和梅钿是同值,那么从前应当便知晓葵钏时常顶替梅钿,昨日你又为何生疑?还专门问葵钏为何顶替梅钿?”
    桂佩不曾料到这么小的漏洞竟然都被太子妃察觉,只好彻底说了实话。
    “不瞒太子妃,奴婢虽曾听令于皇后娘娘,然则……起初并未发觉永宁宫里存在任何蹊跷,以至于被皇后娘娘完全置之脑后再也想不起还有奴婢这么个人,更兼……听闻皇后娘娘凤体染恙,奴婢越发不安今后没了倚靠。虽前不久,因为葵钏的试探让奴婢也起了疑心,但这事……关系甚大,奴婢着实不敢莽撞出口这些猜测之说。”
    她原本打算的是道出一二线索,借机先从永宁宫脱身,最好是得到太子妃抑或敬妃的重用,不担一点风险就能收益好处,怎知太子妃偏要追根究底。
    桂佩一咬牙,笃定道:“奴婢怀疑葵钏根本就是被贵妃灭口!”
    ------------
    第717章 重拳一记
    大约是在一月前,某回秦王趁旬日入永宁宫拜安时,当日葵钏恰巧又顶替了梅钿当值,被摒退偏殿之外,她于是寻桂佩试探:“殿下虽为娘娘养子,毕竟已然大婚及冠,这回回入宫拜安都与娘娘私/处……”
    “大胆,哪里是私/处,没见吴宫令等几位女使都在殿内!”
    “桂姐姐提醒得是,是我措辞不妥,我疑惑的是仅仅只是罚跪而已,我们见着了会伤秦王殿下的颜面,难道吴宫令她们见着就无关要紧了?这话说出去恐怕十人之中,有九人都不会相信。”
    “那你认为什么才是实情?”作为耳目的桂佩当时心中就是一动。
    “我哪有那么机灵啊,再说我和桂姐姐比起来,就是初来乍到,哪能体察娘娘的心意?我就是听说啊,魏国公支持的是殿下获储,娘娘又与本家兄嫂处得亲近,哪至于当真厌恶殿下呢?说不定啊,娘娘是有心想让吴宫令抑或是另哪位心腹女使笼络安抚秦王殿下呢,要真这样,可不得制造机会让殿下和她们先亲近,我不知桂姐姐怎么想,我可是羡慕得很,咱们就算这会儿子不能和吴宫令她们相争,今后若得娘娘青睐到底也有了盼头,不至于在这深宫里熬成个白头灯娥。”
    葵钏的想法,应当是怂恿桂佩做那探密者,但桂佩哪里至于被她轻易唆使?于是葵钏便只好自己做那窥听之事了。
    “这几回旬日,葵钏都顶替了梅钿当值,奴婢原本一直留意着她有无偷窥,结果葵钏并未行动,直到昨日……奴婢其实没打算再留意葵钏了,是听汪内官念叨一句“秦王今日出宫倒快”,奴婢才又留了心眼,昨晚还寻了借口想入贵妃娘娘寝居寻吴宫令说话,但却被拦在了门外,吴宫令出来相见奴婢,奴婢虽不得贵妃信重,但这也算是前所未有之事,毕竟娘娘的寝居,还从未禁止过永宁宫的宫人进入,所以奴婢怀疑,那时葵钏便……已经殒命,为了造成葵钏今日才投井,吴宫令不能让奴婢目睹葵钏昨晚便不在贵妃娘娘的寝居。”
    为了让自己的判断更有说服力,桂佩补充:“今日那三位人证,其中一位昨晚并不当值,应当是贵妃为了掩盖罪行,特意让心腹顶替了本该当值的宫人。”
    据桂佩的最新供诉,葵钏心存窥听贵妃秘辛的念头,打算以此作为“晋升”捷径,这也许才是她的真正死因。
    又经春归建议,太子妃分别询问了贵妃的另三位人证,第一个就是“顶替”的人。
    她果然没说自己昨晚本不应当值夜的事,被针对盘问后,才加以解释:“奴婢并无别的长处,只一手按摩推拿还算擅长,娘娘每常觉得腰骨酸痛都会召奴婢服侍,昨晚也是如此。”
    春归看这宫人也算机灵了,是觉得太子妃再是如何也不能够去盘问郑贵妃,她的谎话便不至于被揭穿,不过……郑贵妃腰骨酸痛,多传一个宫人入寝居推拿按摩就是,怎会这般细致非得让她顶替另一宫人当值?宫里可没有限制值夜婢女不可超过四人的规纪。
    于是春归便问宫人之一:“葵钏打翻香粉的时候你可在场?”
    “奴婢在场?”
    “那香粉有多珍贵才
    导致贵妃大发雷霆?”
    “香粉倒不要紧,只是装盛香粉的松石绿粉盒是娘娘一直珍爱的物件。”
    “这件松石绿盒是银作局官制?”
    “是。”
    “那么是哪一年制出,出自哪位名匠之手?”
    宫人之一哑了。
    宫人之二及宫人之三也无一回答得出这些细节。
    春归便对太子妃说道自己的判断:“那粉盒若真是贵妃珍爱之物,永宁宫里这些贵妃的亲信怎会道不出何年所制,出自何人雕工?她们必定明白贵妃为何珍爱,且会告诫其余宫人千万不能损坏,她们说不出究竟,无非是因根本就没有粉盒被砸毁的事,又以为这件事会轻松掩盖过去,所以也没有串供的必要,胡编乱造信口胡言,怕和其余人证的口供对应不上。”
    “也就是说,贵妃根本没有斥责过葵钏,葵钏也不是投井自尽。”
    太子妃神情凝重:“虽然我并不赞成严刑逼供,可为了彻察此案,少不得用非常手段了。”
    “明妹妹还是先与太后娘娘商量后再作决断吧。”春归暗暗叹息一声:“还得等仵作验尸后的结果呢,不用急于一时。”
    春归看来,明珠正直公允,依法断案这本身并无任何不对,可权夺场上的事并不能这么简单的依法断案,背后牵扯的利益和阴暗太多,最关键的是极大可能触及弘复帝担心阖墙之乱的逆鳞。
    但当着宫正司这么多人的面,春归是不便提醒明珠这些隐患的。
    几乎是明珠与春归刚回慈宁宫,验尸结果就已经送抵——虽说葵钏的确是被淹死井中,但太阳穴上有伤,仵作认为即便死者抱有必死的决心,也不大可能在投井时一头栽进井中,且井中有水,几小可能会造成死者颅部因触壁形成创伤,更何况葵钏太阳穴的创伤,竟是用重拳袭击才能形成。
    仵作判断,葵钏是被重拳击中要害,造成昏厥而失神智,后被抛入井中,死者因呛水,有短暂清醒,不过未得及时施救,最终造成溺亡。
    明珠这时也品出些不对味来:“论来无论是贵妃,还是吴宫令诸多贵妃的亲信,都是女子,恐怕不能够一拳击晕葵钏让她完全无法再挣扎甚至呼救吧?难道说……”
    “难以察实的话,不要轻易出口。”王太后目如冷电,但这冷电自然是针对明珠。
    “把这验尸结果自己拍给郑贵妃,看她如何解释。”
    郑贵妃未及做出解释,王太后又问明珠:“明儿看来,郑贵妃会如何解释?”
    “铁证如山……不过贵妃仍然会狡辩,咬定仵作是被我们买通,意图中伤构陷。”
    王太后又问春归:“小顾是何看法?”
    “丢车保帅。”
    王太后笑而不语。
    结果很快就证实了春归的未卜先知。
    郑贵妃甚至都懒得来慈宁宫叩罪求饶,打发了吴宫令来,说葵钏和宫人之一起了争执,宫人之一一时气愤错手打死了葵钏,慌乱之余将葵钏推至井中,郑贵妃是为了庇护宫人,才咬定葵钏是投井而亡,贵妃知错了,自请在永宁可宫禁足,太后娘娘何时消气
    何时解了贵妃的禁足,贵妃才敢踏入永宁宫。
    明珠大怒:“葵钏已经是无辜丧命,结果贵妃又要推出一个无辜来为葵钏陪葬!”
    “明儿,这三宫六院,原本就是世间最无情最无公允的地方,我知道你心性正直,不愿伤及无辜,不过甘愿替贵妃顶罪那位,她怕也算不得什么无辜了,只是这件事,虽然只能由咱们察到这一地步,倒并不一定当真就能尘埃落定,只是察与不察,罚与不罚,我们是做不得主的。”
    王太后的决断,无疑是将这摊子交给弘复帝。
    私下里她单问春归:“小顾不用顾忌,告诉我在你看来凶手是谁。”
    “恐怕是秦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