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23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32节

    不,而今我们已经算是恰逢其时缘份正好了,你可知原本从前……
    我不知道我幸是不幸,但我知道你一定是不幸的,我从陶芳林的透露大约就知你的艰难,但我们两个,在那时应当也相识吧?所以这一世我们都不算晚,我真的太庆幸陶才人的梦卜了,我觉得没有哪种假设会比如今更好,我嫁的夫君是赵兰庭,这真是一件值得我欢欣雀跃的事。
    “我也觉得我做的并没有任何不对。”春归拉着兰庭的手,她很想冲他笑却心情沉闷:“父亲从小教导我,人命至重,父亲说人总得想方设法让自己活得更好,区别则是有的人活得更好的条件是富贵功名,有的人则是逍遥快活。无论人的欲望是什么,谨记的一条就是不能残害他人。
    我那时想,我没有害人,我只不过屈从于一个混账罢了,但我希望阿娘能活着,我甚至希望着、希望着……或许父亲还活着呢,或许我们一家还有骨肉/团圆的时候,若真有那样的饶幸,但阿娘不在了……我不想眼看着阿娘死。”
    “是岳母告诉你,如果你屈服,就是违背了家族,有损门风,违背了岳父的教义?”兰庭轻声道。
    “是,但我知道父亲不会在意,如果他活着又的确无能保护我与阿娘,父亲应该会赞同我,父亲不会因为那虚无的名声而眼看着阿娘和我走投无路,我之所以放弃了屈从于郑珲澹的想法,是因为我觉得阿娘那时对我而言更重要。”
    春归看着自己的影子,仿佛又回到
    了那些艰难的日月,突然就又有了孑然一身的孤凉,紧跟着眼圈就是一阵酸涨:“阿娘说我若屈从,她一时半会儿都活不下去了,她说临死前眼睛一定还是圆睁着,因为她不知道如果我做了他人的妾室,她该怎么去见九泉之下的阿爹。”
    所以她最后选择了抗争,虽说还是看着阿娘一日更比一日孱弱下去……
    “我那时想,阿娘至少不能算是因我而死了……”春归忽然掩面。
    实则直至如今,她一直在懊悔当时的抉择,她总会想如果选择的是另一条道路,阿娘会不会就不会死了。
    “辉辉,你当时无论做出什么抉择,都不为错,也都会有遗憾。”
    在这时听见这句公允的论断,春归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心里忽然被柔暖涨满,光天化日下都想冲赵大爷投怀送抱了。
    “我就知道迳勿不会如那些……伪君子假道学。”春归谄媚的痕迹像刻在脸上了。
    “唔,可幸娘子信任。”兰庭偏还愿意逢迎。
    他说的可不是好听话。
    最该庆幸的,就是他和她遇见,并有缘结为夫妻,那不是顾春归的幸运,是他赵兰庭的福气,他真的从没设想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里,结果他遇上了她,让他以为会残缺遗憾的人生,终于有了圆满的可能。
    这是他赵兰庭最美好最不能或缺的一次遇见了。
    踌躇园里的这件事很快传到了李琬琰的耳里,这天她自己找来了斥鷃园,春归都在忙着把要紧的盆植装车了——后日便会前往息生馆,而他们也会直接从息生馆出发前往金陵,这一次离京的时间不定多久,而年余时间,她和兰庭精心打造的盆景是万万不能任由荒败的。
    太师府里得用的人几乎都会随往金陵,倒还是把这些花草送去息生馆更加安全。
    因为一团忙乱,所以李琬琰来聒躁的时候,春归着实是大不耐烦。
    “要说来表妹你也着实太不孝顺了,太夫人待你也是和亲孙女无异了,这回不过是看着表妹一直未有身孕
    ,才提出让妹夫纳妾,你怎能挑唆着妹未顶撞太夫人了呢?表妹还是依我的道理,赶忙向太夫人赔不是吧,表妹实则应当留在京城的,妹夫身边……表妹子嗣艰难,妹夫总得要其余人侍候才好。”
    听李表姐这番话,春归心里自然更加抓挠了。
    “不是我不听从表姐的道理,实则家家都有殊离事,该说的我都对表姐说了,更多的我也不方便同表姐细讲,总之我家的事表姐便不用挂心了,倒是我有一件请托,难得表姐同我家老太太投缘,不如……表姐若有空睱,依然常来太师府陪我家老太太唠些趣话。”
    “祖父难道不曾对表妹说我也随往金陵?”李琬琰大惊失色。
    “我虽听大舅母说了,不过想着表姐夫带着一双儿女留在京城,表姐又哪里舍得下?所以我便跟大舅母说了,让表姐安安心心留在京城相夫教子。”春归其实还没和大舅母通气儿,不过是大舅母表达希望琬琰能够留京的话,这气儿通是不通也就不重要了。
    “表妹不用如此多事,干预我的行程!”李琬琰竟然勃然色变。
    春归的心就一点点冷了。
    但她想想还是提醒了李表姐一句:“外祖父能回京已是不易,舅舅们也好不容易有了振兴家业的时机,表姐虽说已经出嫁,万事还是多为外祖父及舅舅舅母考虑吧,我看表姐夫,着实也是万中挑一的可靠人,表姐理应惜眼下之福。”
    这话却把李琬琰给惹恼了!
    什么不易,什么可靠,你是个什么东西,当年你爹娶我姑母还是高攀呢!姑父姑母双亡,你就是一介孤女,凭什么得嫁豪门,凭什么我就只能和马伯硕之流“饶幸”?!
    春归到底不曾阻止李表姐南下。
    李表姐动身之前,特意去向老太太告辞,从斥鷃园出来后极其的欢欣鼓舞。
    赵家老太太从前虽然似有露意,到底而今才有准话,那么她所筹划的第一步局就不用犯难了,有太夫人的帮助还哪有不成的?
    最要紧的是等到了金陵之后!
    ------------
    第515章 首会初见
    陶芳林刚才从王妃的正院出来,便见内宅门房当值的婆子迎面而前,这婆子从前是从大户人家没为官奴,所以竟然还缠着小脚,往前多一步路她都是不愿走的,横竖可以指使小丫鬟跑腿,只有当遇着要紧事体时才愿意走动,陶芳林协佐着王妃管理着内务,且她原本就还是个有心有,当然知道这婆子的习性,故而便笑吟吟地上前。
    “妈妈怎么亲自来了,难不成是来了什么要紧的访客?”
    婆子正艰难的移动着脚步,听问才抬起眉眼来,瞧清是陶才人在问话又立时摆出了笑脸,也就自然不会有所隐瞒了:“倒也不是什么要紧的访客,是东风馆的木末姑娘来求见王爷,可今儿个王爷又不在王府……王爷从前就交待过,对木末姑娘不能怠慢,老婆子也是担心小丫鬟回不清楚话,只好自己来向王妃禀报。”
    陶芳林眉梢往下一压,似乎就要忍不住奚笑一样了。
    她当时知道木末是何方神圣。
    赵兰庭出身名门,仪表出众,就更不说年轻有为、平步青云了,即便是在时下如此保守的风气习俗限制中,身后也不乏倾慕者。在那一世姑丈家有个庶女,远远撇见赵兰庭一眼就为之神魂颠倒,非闹着要给赵兰庭做良妾,姑丈竟然还点头答应了,姑姑劝着她撮合这事,她哪里有这样的本事?那时她与赵兰庭已然“相敬如冰”的情境,她想见他一眼都难,更不要说为姑表妹拉郎配了。
    不过如果促成这桩事当然有利,她越占着贤惠的名声,赵兰庭至少不敢休妻——当时她是这样想的。
    且姑丈虽说官职不高,家境却十分富足,靠着此事交好姑丈自然大有利益,她想着赵兰庭虽然不会答应,这纳妾的事也并非一定要赵兰庭答应方可,所以便寻了赵江氏协商——那阵次,太孙被废,江氏获死,江琛失爵,沈、江两家倒是与而今并无区别闹了个两败俱伤,故而赵江氏对她的敌意多少有了轻减,而赵江氏一心助着江家东山再起,自然少不得钱财,姑丈家最不缺的就是钱财,所以她轻而易举就游说了赵江氏点头。
    怎知赵兰庭竟然在赵江氏身边都安插了耳目,知道此事后亲自去姑丈家中表示拒绝,闹得她的姑母还把她好一阵羡慕,以为赵兰庭是为了她拒绝纳妾,结果呢?结果没多久赵兰庭就把盼顾收为外室,她的姑母才终于“醍醐灌顶”,反过来埋怨她,认为是她的缘故才耽搁了夫家和赵家联姻,从此姑母竟然再也没有在钱财上资予她半文,甚至当她被休大归后,姑母怎么说的?
    贪得无厌才致的自遗其咎!
    她的姑表妹并没有因为未能与赵兰庭长相厮守就寻死觅活,后来嫁了个举人,与丈夫也算恩爱和睦。
    赵兰庭的那么多仰慕者中,只有木末最可笑。
    她是个连陶芳林都从来不会放在眼里的人,说起来只有奚落嘲笑,但木末最终却为赵兰庭殉死!!!
    还真是个荒唐可笑的女人。
    但陶芳林而今却不认为木末毫无利用之处,她对那小脚婆子的笑容就更加甜蜜了:“殿下再说不能怠慢,
    也没得让王妃去应酬个青楼女子的说法,而王妃如今顾着安胎,更不宜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体废心了,不如我去见一见木末姑娘吧,问清她是什么事,真要紧待王爷回府再转告一声。”
    婆子巴不得能把这挑子撂下——殿下虽说有交待,但那女子毕竟是个青楼妓家,回话时万一拿捏不好分寸可就得挨一番训斥了,王妃而今又有了身孕,仆婢们的言行就得更加小心,否则别说把王妃气出个好歹来,就算坏了王妃的情绪,一餐饭胃口不佳,王爷怪罪下来仆婢可都担待不起。
    陶才人出面应酬木末是最好不过的事,若木末不满了,王爷埋怨的是陶才人,横竖都不会怪罪在她这可怜的老婆子身上。
    于是乎陶才人便和木末姑娘初次会面。
    是的,这是初次会面,虽然陶芳林对木末的名谓早已好比如雷贯耳,但她却并没有见过木末的真容。
    木末依然是一身素衣,只在发髻上簪了一支珊瑚红宝流苏簪,佩的香囊是用五色丝的绣出的一枝桃样,香囊上的朱缨衬着月裙越发是显眼夺目的,粉面翠眉樱桃口,冷冷的坐在那里。便是目睹着陶芳林来了还维持着冰雕的坐态,这倨傲的态度让陶芳林几疑自己是走错了坤仁宫……不!就连她的姨母都不存在如此据傲的神态!!!
    “木末姑娘……”陶芳林怔怔的开始寒喧。
    “你是谁?”遭遇的是这样一句。
    陶芳林十分的郁怒,这也是被自己一直奚落嘲笑的人冲撞时的正常郁怒,她重重的蹙起了她秀气的眉。
    “不得无礼,这位是陶才人。”淑绢连忙上前一步,轻轻呵斥木末。
    “我要见的是周王。”木末再次把陶芳林扫视一番,就把眼睑往下一搭,仿佛是在看着陶芳林小腹部位:“就不用陶才人招待了。”
    陶芳林只觉肚腹里顿时像个还没生出火的炭炉,直冒雾腾腾的烟气儿,几乎就要指着木末教训出口了,险险地意识到那番因此机缘巧合而生的计划,吞咽一下,暂时忍了那呛吼的青烟儿,皮笑肉不笑都找了半天感觉。
    “殿下不在府里,且后日就要动身,明日也是不得空闲的,木末姑娘如果真要见到殿下才肯说来意,那可就得等上个一年半载之后了,我也是担心误了姑娘的要紧事儿,才来此先问一声儿。”
    陶芳林觉得自己怕是没法子等到木末主动行礼了,才款款坐到了与木末坐椅一几相隔的位置,眼角的余光睨见木末忽而急躁的神色,陶芳林这才稍微的松了口气——这贱人虽然卑微愚蠢,行事荒唐遗笑世人,对赵兰庭却有着极其强烈的企图心,这是把合适的利刃,说不定就能造成顾春归死于非命,这样难得的利匕又怎能错过呢?
    “这么说这两日我是见不着周王了?”木末眉头蹙得更紧。
    “姑娘有什么话与我说也无妨,横竖我才是相跟殿下远去金陵的人,姑娘若有请托,便是我不敢自作主张,至少还能及时知会王爷一声儿,我对姑娘可不像顾宜人那样持有成见。”陶芳林眼睫忽闪。
    这个木末,那一世甚至会妒嫉
    她,更不提这一世赵兰庭和顾春归确然是琴瑟和谐郎情妾意了,木末必定厌恨顾氏,那么她暗示与顾氏有隙,就能获信于这个女人。
    果然木末的态度有了显然的变化——仔仔细细打量了陶芳林几眼,颔首道:“陶才人看来确然并非浅薄庸俗。”
    说完话却就站起了身:“那就有劳陶才人转告周王吧,我要与他共往金陵,但义母不肯通融,还得请他替我说服义母。”
    扬长而去。
    淑绢直到这时醒过神来,不由自主往外追了两步,又意识到这行为压根就无必要,懵懵懂懂地转过身:“这位木末姑娘认真是名不虚传啊,如此倨傲,大抵公主郡主也就这样了。”
    “公主郡主那是真有倨傲的资本,木末如此却不过是因为愚狂罢了。”陶芳林这才冷笑出声,看来木末的的确确就是个蠢货,也难怪会因一厢情愿为个正眼都没看过她的混帐殉死,论脑子有病的程度和董明珠都有得一拼了。
    但正因为木末愚蠢,这把利匕才会更加衬手。
    陶芳林又露出了真心的笑容。
    周王这日将近三更时才回到王府,他而今已然荣获了不拘宵禁的特权,自然也能正大光明的和兰庭以及朝臣文官见谈,但今日他拖到此时才晚归却并不是为了正务,而时被曹国公叫去耳提面命了一番,传达的大抵还是张太后的意思吧,劝他莫与齐王、秦王相争——张太后虽答应了不再强行干预立储之事,不过仍然没有打消阻止周王得储的想法,她不再要求弘复帝立长,但她还可以要求周王“谦让”。
    周王当然不会如此柔弱可欺,但则与曹国公虚以委蛇还是必要。
    张太后毕竟是弘复帝的生母,军国大政上弘复帝不会盲从于生母,但当然还会顾及张太后的颜面,要若周王不敬寿康宫及曹国公,必定是会让弘复帝心生不满的。
    总之周王回府后颇有些呵欠连一的疲态,还被陶才人给拦了一道,越发的不耐烦了——这女人,都说了会带着她同往金陵,多么恩重宠隆了?眼看过两日就要离京,多的是和她朝夕共处的机会,还紧着这两日争哪门子的宠?
    不过周王还是决定隐忍,因为他家王妃看来是不能够和陶芳林勾心斗角的,至少在得储之前,还需得他亲自出面斡旋,免得这女人狗急跳墙。
    又好在是陶芳林今日确有“正事”,倒也没有光顾着冲周王献媚示悦,三两句就把木末来访的事说明白了,周王“嘿”地一声笑了出来:“木末还真是越来越荒唐了,上回她连和我绝交的话都已经说了出口,怎么这时还好意思登门,登门不说,她倒发号施令起来了?”
    兰庭连见都不想和她再见,她跟去金陵又有什么作用呢?且这回前往金陵是为大事,带着个青楼女子同行成什么样?
    周王伸了个懒腰:“别管她了,早些安置吧,明日一大早还得赶去息生馆呢,迳勿倒好,直接就能从城郊动身,我还不能这么轻省,需得拜别皇上正式领了使符,明日聚会后还得回内城一趟。”
    把手一摊就等着陶芳林替他宽衣。
    ------------
    第516章 分道歧途
    陶芳林连忙过去帮着周王宽衣解带,但嘴上仍说着木末这桩事体:“妾身也听过木末姑娘与大表兄的一些前情,虽亦觉木末乃是心存妄想,但却认为大表兄未必对木末就是那样的铁石心肠。殿下试想,从前大表兄是否对木末非同寻常呢?就算不涉男女私情,总归是把木末当作红颜知己看待吧。”
    她偷偷观察周王的眉眼,不耐虽说还在,却不曾更加添增,陶芳林才往下说道:“木末能在东风馆安栖,且过得这样自在,还不都是因为殿下的照恤,殿下照恤木末的初衷又是什么呢?定然是为了解除大表兄的后顾之忧,殿下不也一样认同木末在大表兄心目中是有份量的吗?
    而今大表兄确然与大表嫂如胶似膝,又因大表嫂本家情况,暂时还不愿纳妾,可这自然也是不长久的。当新婚期的恩爱过了,大表嫂还迟迟不能生育子嗣,大表兄必然会考虑纳妾的,大表嫂再不乐意还能与礼法对抗不成?届时说不定大表兄就会与木末再续前缘呢,大表兄就可得感激殿下这么多年对木末的照庇了。”
    她这是在提醒周王,可以利用木末离间赵兰庭夫妻二人!
    周王蹙着眉头,把陶芳林极其冷厉的盯视一阵,几乎没把陶芳林在五月天盯出一身白毛汗来,但周王最终却是一挥手:“罢了罢了,撇开迳勿怎么想,我到底对木末也算有旧谊,我既从一开始就护着她,把她照护到底也算有始有终了。”
    他这是采纳了陶芳林的建议,但陶芳林并没有因此欢欣雀跃,反倒是因为周王的“采纳”几乎没闹得彻夜未眠,心尖上似乎再次长出了利齿,咬噬得她遍体生痛肠穿肚疡——周王定然是心系顾氏,所以才会暗暗期望赵兰庭和顾春归夫妻失和甚至反目,虽则说而今礼法不推崇妇人再嫁,但也没有哪一条律法限定妇人再嫁,更何况要若有朝一日周王位及九五,律法就更加不能限制皇权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