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22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26节

    “起来说话。”那人最不喜欢的便是动辄呵斥奴婢下跪了,周王暗忖,同时也觉得自己荒唐可笑。
    盼顾连忙站了起身,惶恐的心情略微平复,倒有了几分过去的沉着。
    “你心里应当清楚徐氏为何容不下你,昨日你在成国公府想来也与顾宜人面见过,你觉得你与顾宜人……是否相似?”
    “奴婢不敢与贵人相比……”
    “说实话。”
    盼顾长长吸一口气:“从前申郎君也只是认为奴婢的容貌与顾宜人幼年之时几分相似,奴婢直至昨日才有幸目睹顾宜人的姿容,宜人乃月貌花颜婢子却如蒲柳之姿,着实……并无相似之处。”
    “你既然也这样认为,日后便休要再提这些旧事了。”周王举步前行,盼顾刚觉如释重负,这一松懈,竟然险些撞上了忽然又驻足的周王殿下,盼顾受此惊吓几乎没有又再跪地告罪了。
    “你可知道将你从妓家买出之人是谁?”
    “奴婢并不知情,不过奴婢从妓家脱身之后被安顿在了一处居宅,居宅里有几个仆妇照管奴婢日常起居,并不肯透露谁是将奴婢从妓家赎身的恩公,后来忽有一个贵妇闯入居处闹事,又有陶才人相请奴婢问清来历,奴婢才知是陶家大爷将奴婢赎身。”
    “还真是这样啊……”周王挑了一挑眉头。
    “不过奴婢心里也觉得蹊跷。”
    “哦?”周王再是一个挑眉:“怎么蹊跷了,如实道来。”
    “奴婢自从妓家脱身,一直未曾见过陶家大爷,且陶大奶奶虽说寻来喧闹一番,并未受到陶家大爷阻止,但也不曾当真为难奴婢。”
    周王笑了一笑:“你倒并不愚笨,还算机敏……盼顾,记得本王的话,你虽是陶才人荐入周王府,但你的主母是王妃并非陶才人,忠心事主,便包含了提醒王妃莫受闲言碎语挑唆,为居心叵测之人利用。”
    “奴婢谨记殿下教诲,必不敢对王妃心存二意。”
    “很好。”周王觉得今晚的散步仿佛有了一件也算意外之喜,他瞅着王妃身边的婢女仿佛都不如盼顾更加机警,倘若盼顾确然是个聪明人,今后一心一意服侍王妃,周王府的内宅说不定能收获一个得力的臂助。
    于是这一晚周王散步归来,便对明珠开诚布公:“我无意纳盼顾为侍妾,将她调来王妃的居院是另有主张,王妃若有空闲,不妨替盼顾寻摸着姻缘,她是王
    妃的贴身婢女,将来放了良籍婚配侍卫应当不错,不过这事王妃暂时先瞒着众人,尤其陶氏。”
    “殿下这是何意?”明珠大惑不解。
    周王无奈:“陶氏机心甚多,虽说浅薄,不过王妃心性纯良恐怕会受她蒙蔽,还是多多提防着她才好。”
    “殿下可不能无端就下此决断。”明珠正色道:“居心不良,于内宅妇人而言可称罪错。”
    “王妃就当我多疑吧。”周王长叹一声。
    他就知道无法说服自家公正无私的王妃,他的妻子也着实是太贤良了,正如祖母所言,若他真有位及九五的一日,王妃自然适合母仪天下,使六宫中的那些阴谋诡谲大大减少,不过他而今还征战于夺储,这场战争极其残酷,董妃的机谋并不足够安定周王府的内宅,王妃身边确然需要臂助和帮手,陶氏是万万不能信任的,但陶氏却有圣慈太后作为靠山,连他都难免投鼠忌器,在这关键时候必须顾忌节外生枝。
    他必须和陶才人虚以委蛇,王妃却还不肯与陶才人疏远冷落……这还真令人忧愁,难道,这种事还需要向兰庭请教对策?周王深深觉得自己丢不起这人,越更长叹不绝了。
    ——
    袁箕这日面色凝重的回到内宅,脾气还没发出来,就见老妻掀了帘子入内,一脸的期待:“听说朝堂上今日有御史弹劾皇后及皇长孙,情形如何了?成国公府的谋划应当会大功告成吧,储位一遭废弃,皇上便立时恩顾贤妃娘娘及其父族,俨然也是对沈皇后彻底失望,沈皇后已经失了母仪天下的资格,只要贤妃娘娘登临凤座,齐王殿下不就成了名正言顺的嫡子?秦王与周王还如何与齐王相争?”
    洪夫人不是没有发觉丈夫脸色沉凝,不过她早已习惯了袁阁老端高威严的架势,压根不察她家夫主已经忍不住要暴怒了,一挑眉头连连冷笑道:“顾氏那浅薄妇人,无非是仗着圣德太后及周王妃的势才敢如此张狂,待周王失了势,圣德太后怕都得从慈宁宫中迁出,赵兰庭区区一介修撰还能护她横行不成?我且看看到那时顾氏还敢不敢在我面前伶牙俐齿。”
    “夫人是早就听闻了成国公意欲谏言废后?”
    “那日宴会上,就有成国公府的亲朋这样言语了,皇长孙犯下桩桩罪行,与沈皇后一路来的包庇放纵脱不开干系,皇上既然都已经忍无可忍废了皇长孙储位,废后岂不成了理所当然?要说起来沈皇后的德才出身确然多有不及贤妃,根本便没有资格母仪天下。”
    “简直一派胡言!”袁箕一巴掌拍在书案上,大觉掌心闷痛,捧着手腕连连甩了几甩,怒视着洪夫人:“皇上废黜东宫时如此迟疑,正是因为顾虑着皇长孙乃是孝慈太子的唯一骨血,下了决心将皇长孙废黜是逼不得已!皇上甚至迟迟不下圣令将皇长孙迁至凤阳高墙,只是幽禁于南台,说明什么,说明皇上心里愧疚于有负父子祖孙之情!沈皇后乃孝慈太子生母,皇上纵然不念多年结发之情,又哪里连让故太子的生母得以尊养都罔顾!
    好端端的局面,竟然就这样断送,亏你还和顾氏这么个妇人斤斤计较,自觉可以扬眉吐气了!
    贤妃登不登凤座齐王是不是嫡子有何重要?故太子之下有哪
    位皇子还是嫡出?齐王居长,立长也为名正言顺合礼合法,你们偏要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皇上此时心中正觉愧恸,万家竟然蹿掇着御史谏言废后,有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皇上怎不气恨万家及贤妃?皇上这才刚给了贤妃、万家一点甜头,他们竟然就摁捺不住急于夺权,亏你也还觉得这等愚蠢之行顺理成章?
    沈皇后出身低微,纵便敬妃也出身低微,可宫里还有贵妃还有和嫔,还有多少出身世族的妃嫔,贤妃的家世便为首屈一指了?祖法早有规限,选秀不从权贵门第擢择,沈皇后出身低微又如何,我朝自建国以来还不乏出身贫寒的皇后?你们指谪沈皇后的出身,就是斥诽祖法制定荒谬!”
    洪夫人被袁阁老这番狂风骤雨般的斥责骇得瞪目结舌,半晌只知摁着胸口。
    “先帝时的那回教训看来你一点都没有记在心上放在眼中,而今竟然还是如此愚昧糊涂,我看你日后也莫再出外去和官眷应酬了,横竖不会对家门有一点助益,你若是……若是及时告知我成国公府竟然会动此愚蠢的念头,我及时劝止,局面也不会恶化至此!你可知道,贤妃已经再度被贬斥,降位为贤嫔,齐王至今仍跪在乾清宫请罪呢!”
    太师府里,春归也听说了这件其实意料之中的新闻,顺口便对三夫人、四夫人提了一提,四夫人“扑哧”笑了出声:“贤妃这才得封几日?转眼又成了贤嫔,万家这回乐子可闹大了,就看成国公府这回还会不会大宴宾客,恩谢皇上此番到底还是留了情,要干脆又把贤嫔降位为选侍,这场笑话就闹得更大了。”
    “皇上的留情,说明还没有彻底断绝择齐王为储的念头。”三夫人一语中的。
    春归颔首道:“毕竟出头的是成国公府,连贤嫔都是受了迁怒,齐王在此情势下也不至于仍然坚持废后之谏,务必是要择清他自己的,皇上虽说不会因此彻底对齐王绝望,但应当也会减分,袁阁老那伙人只用齐王居长应立储君的论点,说服力就大大不够了。”
    这晚等兰庭回府,带回来比传言更加丰富的消息:“秦王于朝堂上当众否驳废后之谏,称皇长孙之罪不能牵连皇后,且更加反对将皇长孙囚于凤阳高墙,秦王的谏言让皇上大觉安慰。”
    “周王呢?”
    “殿下只是附谏秦王之请而已。”兰庭道:“实则圣德太后已经早对皇上进言,皇长孙虽犯罪错,不过既然已遭废位禁于南台已经算是获得了罪惩,大无必要迁往凤阳高墙囚禁,且皇后此时病重难起,若知皇长孙被囚凤阳,大不利于病情康复,不为皇长孙着想,就算为了顾全夫妻结发之情,皇上也理当宽宥。皇上相信周王殿下决不会违逆圣德太后,周王附谏就已经足够了。”
    如若周王效仿秦王当众斥驳废后之谏,反而显得矫揉造作,他毕竟与秦王不同,周王有王太后一直照庇,从来不像秦王一样在后廷的生活如履薄冰,他大可不必在皇父面前着意表示恭顺,生怕一点疏忽就引起皇父的不满。
    在弘复帝的诸多皇子之中,除了故太子,数下来也确实是周王最受圣宠了。
    “明日圣慈太后召我入宫进见。”春归忽然说道。
    兰庭眉头深蹙。
    ------------
    第502章 敬妃出战
    总是被传召入宫的确是件让人烦闷的事,且还是因圣慈太后的召令入宫,就不得不让春归打起精神应对了。
    不过这回并没有什么人半途拦截,轿子顺顺利利抵达顺贞门前,春归刚一落轿,便见丹阳子从门内出来,身后跟着个面熟的道童——莫问这家伙。
    春归是真没料到有朝一日她竟然还能和小道在禁宫后门口巧遇。
    自然少不得寒喧两句了。
    “道长一贯安好?小道长一贯也还安好?”春归莞尔笑颜。
    “顾宜人一贯安好?”丹阳子挼着一把长须和春归互问安好。
    小道被二人这番应酬客套惹得翻了个白眼,心说可都够虚伪的,忍不住就抢白道:“明明一照面目睹彼此都是意气风发,不是多此一问么?”
    春归的笑意一点不减:“我瞅着小道长倒不像尚好的模样,气色灰败得很啊。”
    莫问一个白眼翻得险些没把眼珠卡住:“能好么?都被大奶奶逼得卖身为奴了。”
    在这儿还演上了?丹阳子斜了莫问一眼,挼着胡须摇头晃脑道:“至少还未卖身皇室为奴,你小子就该当庆幸了。”
    莫问:!!!
    春归装作没听懂丹阳子的言外之意,继续寒喧:“道长这是刚从内廷出来?”
    又是一句废话!莫问瞪了春归一眼,认命地替大奶奶释疑:“道长是奉圣令,替皇后娘娘诊治病症。”
    “未知娘娘玉体如何?”
    “娘娘病症实乃心中哀恸所致,心结不释,病症起色缓慢,非乃太医院无能,道长也只能开静心养神的药方让娘娘慢慢调养。”
    一问一答间竟然完全不理会丹阳子愿意不愿泄露“职务”,把老道都气得翻了个白眼,顾宜人还真厉害,安插个耳目竟然都能安插得如此明目张胆!
    顺贞门内进来没几步,春归只见敬妃迎面而来,慌忙上前见礼,敬妃亲亲热热的扶了春归起来,陪着她一同往寿康宫去:“是圣德娘娘听说了今日圣慈娘娘召请宜人入宫,特意令我与宜人一同前往,这也是防着上回
    的事故,圣德娘娘担忧圣慈娘娘身边还有心存不轨的人挑唆,也是防着皇后恸怒未消,怕听闻宜人入宫会行为难之事。”
    春归感激道:“多亏圣德娘娘及敬妃娘娘照庇了。”
    “应当的,宜人不需多礼。”敬妃一边儿又忍不住打量春归,笑意更加温和了:“宜人和明儿既然是姐妹,我也全当宜人作自家晚辈看待了,再者皇后娘娘原本也是疼惜宜人的,若不是因为六郎,皇后娘娘又怎会为难宜人呢?”
    这话说得几分隐晦,不过春归当然听得懂这是敬妃在表达谢意,当然主要的功臣还是兰庭,因为兰庭辅佐于周王,敬妃才视庇护春归在内廷的安全为理所应当。
    “早前妾身在顺贞门外正遇丹阳道长,才听道长说起皇后娘娘的病症呢。”
    “是心病。”敬妃压低了声儿:“皇上时常前往坤仁宫宽慰安抚,奈何皇后娘娘不愿面圣,听说日日只在寝宫里啼哭,连饮食都不愿按时进用,更别说按时服药遵医嘱调养了。太后娘娘见皇后闹得着实不像样,皇上也为此寝食难安,苦思了不少劝诫的计策,都觉得不足以让皇后娘娘安宁,正好前朝有御史弹劾皇后谏言废位,且还提出应将皇长孙迁往凤阳高墙囚禁,太后娘娘便让人传话给皇后,皇后竟然明白了太后娘娘的提醒,这才好了些,终于是愿意按时进食了,又指名让丹阳道长诊治病症。”
    春归也能明白太后的言外之意——皇后且管可劲折腾吧,把你自己折腾得咽了气,省得他人再废力气谏言废后了,皇长孙没了你这祖母的庇护,凤阳高墙就是归宿。
    皇长孙还没有娶妻,一入凤阳高墙,孝慈太子这系血脉就算是彻底断绝了,沈皇后又哪能不振作精神,至少保得皇长孙还能替故太子延传子嗣。
    春归对于沈皇后不怀半点同情心,她甚至都觉得沈皇后如今遭遇的苦痛远远不够抵偿曾经的罪孽,她想不开才好呢,想不开至少后半生都将煎熬于不甘愧恨,否则沈皇后若得以颐养天年,兰庭的苦痛与愤恨该如何平息?
    寿康宫就在一望之间,春归都能感觉到敬妃越来越紧张的情绪
    ,她不由伸手去扶了一扶,果然感觉到敬妃掌心微凉,敬妃也是深深吸了口气,颇有些难为情:“我虽说入宫多年,从前秉持的都是与世无争清静渡日的心愿,过去虽说也算是经过一些风浪,但也多有太后娘娘在前头遮风挡雨,我是个最无用的人,当年着实也帮不上皇上什么忙……原也以为皇上登位后日子总算是彻底平顺了,这些年来寿康宫对我虽不待见,几句责难的话我倒也能挨受。”
    说到这里又笑了一笑,稍稍用力握住春归的手:“太后娘娘说得在理,殿下他既有志向,我这生母确然也应当更加刚强,总归是儿子平安,母亲也才能安享太平,为了殿下,我又哪能再怯弱下去。宜人也请安心,寿康宫圣慈太后虽说势必是不愿储位为六郎争获,今日也必定是听信了贤嫔的挑唆不知存着什么为难人的想法,总之在禁内里,我都当保证宜人顺顺利利的进见平平安安的出宫。”
    春归往前与敬妃并没有过多接触,偶尔在寿康宫见到这位,也多见她是笑而不语,确然不是争强好胜的性情,不过圣德太后应当也是料到日后周王想要达成志向,内廷里就少不得敬妃替他周旋,这回让敬妃“出战”寿康宫,虽说于敬妃而言算是一回磨砺,但在后运筹帷幄的王太后想必也是心有成算。
    相比起上回慈庆宫险变,又明知江氏会让她有来无回,这回寿康宫的召见的确不能算是大风大浪了。
    为了缓和敬妃的紧张,春归笑着多问了一句:“娘娘已经确定是贤嫔在后唆使了啊?”
    “昨日贤嫔受到贬斥,立即就去寿康宫哭诉了,没多久寿康宫便遣了内臣去太师府传令,太后娘娘就料到是圣慈太后又受了贤嫔的唆使,六郎说来难道不是圣慈太后的亲孙儿?不过是因六郎是圣德娘娘教养,与圣德娘娘更加亲近,圣慈太后才不待见六郎罢了。”敬妃说着果然便冷静下来,她的儿子并没有做错什么事,又怎容得贤嫔利用圣慈太后的小心思阴谋加害?她的对手并不是张太后而是万贤嫔,圣德娘娘说得对,她居妃位万氏只居嫔位,如果这样她还不能威慑贤嫔,今后就别想再于六郎有任何助益了。
    ------------
    第503章 非常自信
    “敬妃为何来此?”
    寿康宫的偏殿前,敬妃果然先遭到了宫人的阻拦,春归打量了一下这位,与那密号“斑鸠”的宫人刘氏一般年岁,看妆扮也应当是贴身服侍圣慈太后的宫人,不过语态甚至比刘氏还要据傲,这时俨然是用鼻孔冲着敬妃,两道细细的眉头也弯弯高举着,浅薄张狂得很。
    “奉圣德太后之令,一阵后引顾宜人往慈宁宫拜见。”
    若是换了别的宫人,敬妃完全可以不搭理,但这儿毕竟是在寿康宫,且这宫人又显然是奉张太后之令在此拦阻,敬妃这才回应一声。
    “圣慈太后召见顾宜人在前,敬妃还是先请回吧,待圣慈太后与顾宜人说完话自然会放顾宜人往慈宁宫。”
    “圣慈太后若不愿接见本宫,本宫自当候于殿外,不过还请女使代传圣德太后嘱令,召贤嫔立往慈宁宫进见。”敬妃道。
    “贤嫔正陪圣慈太后闲话……”
    “圣德太后召贤嫔是为教诫!女使若不愿代传太后之令,只好由本宫亲自传令了。”敬妃虽说已经掌理了一段时间的宫务,而今又还兼着主持选秀的职责,不过她性情温和柔顺还从来不曾像今日一样端起一宫之主的威势来,慑得那宫人一怔,回过神时敬妃已经领着春归进了偏殿。
    宫人暗道“糟糕”,忙不迭地跟了进去,不待敬妃见礼便先行告状:“奴婢说了不让敬妃进见,敬妃却仗着圣德太后之势强闯寿康宫……”
    “非本宫冒犯娘娘,实因奉圣德太后之令传召贤嫔往慈宁宫聆听教诫,娘娘宫中女使不愿代传太后指令,本宫只好亲自来传贤嫔。”敬妃礼见后站得端直,虽是强撑威势,但话说得还算不急不徐、不卑不亢。
    春归认为出场十分漂亮,可以打个满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