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21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13节

    不是试探,弘复帝确然已经竭尽努力了。
    但他听到的还是太孙言不由衷的话,表面顺服实则焦躁,太孙力图让祖父相信他的心悦诚服,完全没有发现自己的演技极其糟糕,他这回的情绪和上回把太子妃“大义灭亲”完全不一样,区别就是这回才与他是利害攸关,所以太孙无法像上回一样冷静沉着,他也根本不会相信他的祖父有可能收回成命的暗示。
    不能再坐以待毙了!
    弘复帝看着自己的长孙几乎无法掩饰的,浮现在眼底的狠戾,一颗心直往丹田下坠,但让他尚怀饶幸的是太孙针对慈宁宫似乎并无行动,东宫的人,尤其是那冯柏济,暗下未与慈宁宫甚至御膳房的内臣宫人有任何接触,弘复帝以为太孙忧急归忧急,也许还不至于丧心病狂到了谋弑尊亲的地步。
    但戒备一直不曾放松的。
    这日春归邀着舒娘子一齐入宫拜望圣德太后。
    她到底不能安心,悄悄的询问过乔庄,听闻经过千百年的积累沉淀深宫禁苑里那些闻所未闻防不胜防的奇毒诡药,春归实在忧愁太后娘娘难免百密一疏,废储必行,但周王与兰庭都不可能接受太后因此有损毫发,故而虽说有多此一举之嫌,春归还是打算借着这回拜望王太后的机会把从乔庄那里获得的“见识”详尽提醒,以防不测。
    她们到的时候,太后正和萧嬷嬷等几个宫人观赏一架红艳艳的盆景。
    “这是什么花?妾身见识浅薄竟前所未见。”舒娘子啧啧称奇。
    王太后道:“小顾可认得出?”
    春归便细细观察这架盆景,两尺有余长宽近等的大方黑陶盆里,高低错落布置有棱角粗突的山石,花朵便依着山石之势错落而栽,有红黄两色相间,是同一种类。花茎上生有锥刺,茎多分枝,细椭的绿叶攒积在柔嫩的枝条上簇拥瓣蕊,两片花瓣相护金蕊,花朵比拇指尖略大一些,但生长得极其稠密。
    “妾身也不曾见识过这花。”春归经过一番观察,也承认了孤陋寡闻。
    “不怪你们都没见过,这花儿是麻林国的使臣远渡重洋当作贡礼进献,也就宫里头有
    ,好些年前我也种植过,当时不知这虎刺梅不耐寒,所以渡冬时没照管好,竟没成活。虽说还可以试着插杄培植,一时间也没顾上,后来越更抛到九宵云外去。”
    春归听说这花名为虎刺梅时就是心中一动,问道:“那太后娘娘又是怎么突然想起来用这花儿造景?”
    “我没想起来,这花是从寿康宫送来的。”
    舒娘子觉得诧异:“是圣慈太后送给娘娘观赏的盆景?倒难得圣慈太后这片心意了。”
    慈宁宫和寿康宫的两位太后早就不像过去一样友好的事着实不算隐密,舒娘子当然知道张太后但有机会就不忘挑衅慈宁宫的事体,对于张太后竟然愿意送礼示好的蹊跷行为也确该感觉诧异。
    王太后却见春归忽而凝重的神情,微微一笑:“小顾虽不认得这花,却应当听说过虎刺梅的花名。”
    “是。”
    舒娘子和春归过来的时候,原本围着赏花的宫人就散开了,唯有萧嬷嬷还在近前,这时太后更是让萧嬷嬷关闭了此间花榭的窗扇——如今春寒料峭,这花儿还得防着霜冻,不大适宜露天摆置,所以寿康宫送来的时候王太后就下令摆在了花榭里。
    此时她让萧嬷嬷拿了花铲,嘱咐着小心翼翼把一株虎刺梅连根从盆土里启出,指着根部沾染的淡黄粉迹让舒娘子和春归瞧,舒娘子不明所以,春归却蹙着眉头道:“这就是芳菲惹?”
    “什么芳菲惹?”舒娘子大是好奇。
    “是一种剧毒。”王太后平平静静说道。
    舒娘子:!!!
    “我多年前因为栽种过这花,修剪花枝时不慎触到了枝条里流出的汁液,手上就觉得刺痒,不过立即清洗后倒也无妨,芳菲惹原本无毒,直接服用大抵也就是闹场腹泻,不过若把这种毒粉洒在虎刺梅的根须上,假以时日,待虎刺梅将毒粉完全吸收,花枝里的汁液便为剧毒,触手即会导致肌肤疡溃,此毒无解,只要肌肤沾染,三日之内便会造成周身疡溃而亡。”
    王太后笑吟吟地冲舒娘子详细解述。
    (本章完)
    ------------
    第475章 诱蛇出洞
    舒娘子顿觉不寒而栗:“世上竟有如此阴毒厉害的手段?”
    “芳菲惹只能用于虎刺梅才有毒效,虎刺梅原本又是唯独宫里才有栽种,这阴厉的手段倒是行之有限。”王太后仍是笑吟吟,仿佛安慰舒娘子大可不必见花色变,回去后因为杯弓蛇影把自家的花花草草都连根拔起。
    “张太后竟如此心狠手辣!”舒娘子却没因王太后的不以为然就疏忽这盆夺命的鲜花从何而来:“张太后明知娘娘修整盆景惯常不爱假手于人,有意有此奇毒谋害娘娘,以为就能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王太后摇了摇头:“这种奇毒密诡确然不是广为人知,不过有一类人在宫里留得久了,多少掌握着此类阴毒的伎俩,这种事又哪里能够完全瞒天过海的?可不就连小顾也知道了芳菲惹的用处,刚才一听这盆栽是虎刺梅,神情就那样凝重。”
    王太后说的“一类人”,实则是指的内臣宫人,甚至还包括了太医。
    无论哪朝哪代,深宫禁苑的权夺总是最为酷烈,所以奇毒诡害大行其道,但后妃的争夺往往是身不由己,她们在进宫之前不说生性纯良,但绝大多数的人着实不懂得那些防不胜防的毒物。而后妃之间的争斗,往往假手于内臣宫婢,甚至全有赖于这些心腹在旁出谋划策。
    这个世上没有久活不死的老妖魔,但因为宦官宫婢的一类人无望婚姻子嗣,他们的“传承”从来不是依靠血脉相继,他们会把自己赢获“富贵”的此类伎俩传授给他们择中的“接班人”,所以纵然江山易主,朝代更替,深宫的里阴毒伎俩从来不曾“失传”。
    但有人死于毒害,就免不得察究凶手,尤其像高太医这样的世代医官出身,对于宫廷禁内流传的奇毒诡药自然不无知闻,他将这门“绝技”传授给了乔庄,所以春归才能知道芳菲惹的毒效。
    至于王太后,她在宫廷生活得实在太久了,且还经过了皇后到太后的顺利“升迁”,切实掌握着后宫的最高权柄,她也自有途径知悉这种种伎俩。
    “我可不是小看寿康宫,咱们那位圣慈娘娘别说芳菲惹,恐怕都认不出这花是虎刺梅,就算她身边有内臣宫婢知道此一伎俩,张氏也不怀这种狠辣的心肠,她啊,器量虽说狭窄,耳根子也软,良知倒还没有完全蒙昧,杀人害命的狠心她下不了的。”王太后冷笑道:“更不说芳菲惹这种毒物前朝时就被后妃使用过,录于前朝内档,高太医必然不会一无所知,这盆虎刺梅是从寿康宫送来,我要真中了毒,寿康宫该怎么脱罪?”
    舒娘子彻底醒悟了:“圣慈太后又是受人利用。”
    “秦裕到底还是辜负了皇上的寄望,拦都拦不住他往凤阳高墙折腾。”王太后长叹一声。
    “妾身有一计,能使唆使太孙行恶者露出马脚。”春归对于太孙的自寻死路没有些毫惋惜之情,她考虑的是怎么把这回唆使太孙谋害慈宁宫太后的凶手一网打尽。
    王太后也自然不会犹豫,这盆虎刺梅送来慈宁宫时,就注定了她只能下定决心。
    弘复帝那封密旨终结
    了她老人家乐享清净的宿愿,她就算不助着周王夺储也已经成为了太孙认定不除不快的眼中钉,虽说人活一世难免一死,不过王太后可不乐意死于非命,且她更不能连累周王也成为她的陪葬——太孙连她这曾祖母都不放过,继位之后哪里还会放过周王?
    “小顾先把计划说给老婆子听听。”王太后舒舒服服往引枕上一靠,没觉得接下来的战争有多么急如星火,那神态就像寻常听春归胡扯诙谐话一样的悠闲。
    ——
    弘复帝今日前来慈宁宫问安的时候,也半点不觉察王太后有何异常,直到听说寿康宫送了盆景来慈宁宫,弘复帝方才神色一凝。
    他知道太孙送了两盆盆景往寿康宫,却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他的生母圣慈太后对于太孙溺爱的比太子妃都不遑多让,太孙自来也极亲近寿康宫,再怎么丧心病狂都不可能谋害张太后,所以弘复帝原本不想深究此事,没想到张太后却往慈宁宫送来了盆景。
    “今日得闲,儿子也陪母后赏赏盆景可好?”弘复帝主动提出。
    当他看见已经被拔起一株的虎刺梅时彻底变了脸色。
    “是芳菲惹,剧毒,若我未察觉,最早三月最迟五月必然中毒,皇上可曾听说过芳菲惹的毒效?”
    弘复帝好半天才回应:“宫里流传的这些奇毒诡药,儿子难以一一熟察,不过因为前朝内档有录元文宗的宠妃是为芳菲惹所害,儿子略有印象。”
    但内档的记录并不如何详实,弘复帝又觉并无必要深悉此类毒效,他甚至都不能确定随着改朝换代还有无人识得制出芳菲惹这一奇毒的方法,在他浅薄的印象里,就记得这种毒药是施于植花根部,可以造成中毒者周身腐溃。
    所以他刚刚听闻张太后往慈宁宫送了一盆盆景隐隐有些不安,想着找个借口说服王太后将此盆景转赠,他好让高得宜察证这盆盆栽是否被人动了手脚,没想到王太后竟然先他一步发觉了诡计。
    “母后……慈宁宫中发生此等恶事儿子实在无颜以对,但儿子恳请母后信任,此事与圣慈太后并不相干。”弘复帝急着替生母辩解。
    “我知道和寿康宫并不相干。”王太后叹息一声:“这段时日,皇上几乎日日都来慈宁宫请安,且还在御膳房增加了人手督防,甚至暗暗叮嘱试食尚宫务必不能疏忽大意,我闲来无事猜测了一下,应当是皇上留有密旨的事已然泄露,太孙企图不利于我这老婆子了吧?”
    弘复帝呆若木鸡。
    因为他还没有下定决心,尚在迟疑应当如何处治此事,所以有人唆使太孙毒害尊亲之事连慈宁宫都暂且隐瞒着,没想到根本经不住王太后“闲来无事猜测一下”……
    “皇后忽然卧病坤仁宫,连宫里的事务都交给了敬妃及和嫔掌理,皇上还把吴司行降罪流放,我又猜测了一下,应当是吴司行把密旨的事泄露给了皇后?”
    “母后别再猜测了。”弘复帝长叹一声:“儿子汗颜,真没想到裕儿竟然……竟然当真敢行此大逆不道之恶。”
    “皇上只是对皇后小惩大
    诫,应当确断皇后并没有唆使太孙行恶吧。”这才真正是王太后的猜测。
    “皇后若真因此心生毒计,万万不会让裕儿涉险,所以儿子并没有重惩皇后。”弘复帝的长叹一声接着一声:“只恨儿子无能,还没察实究竟是谁在后唆使太孙行恶。”
    “我有一个怀疑的人,且也有办法验证,不过倘若验证,此事怕就难免声张了。”王太后垂着眉眼:“我不愿逼迫皇上究察此案。”
    但弘复帝却别无选择。
    王太后越是不行逼迫,他便越是自责,他哪能忘记王太后的庇护辅佐之恩?他更不能无视那些为了私欲权位,意图加害嫡母的罪行,纵然此事牵涉太孙,这回也必须追察到底。
    春归的计划在王太后征求得弘复帝的首肯后立即实施,不过王太后当然没有告诉弘复帝是谁在出谋划策,彻察这起案件担着的可不是功劳,而是风险,王太后虽然肯定不会因而受到皇帝的迁怒,换作春归可就未必了。
    而其中的一个棋子,就是乔婕妤。
    枉惠妃自负智计,却是在她的侄女江珺宝经历过险些被贵妃剁手的险变事故后,惠妃娘娘却丝毫没有意识到乔婕妤实则是皇后的人,但这也并不妨碍乔婕妤因为沈皇后失了后宫的管事权就忧心忡忡。
    说起来乔婕妤也并不是沈皇后的心腹,至少弘复帝留下密旨的机要沈皇后就丝毫没有泄露让乔婕妤知情,乔婕妤就更加闹不清沈皇后为何忽然被削夺了主掌六宫的大权,她往坤仁宫拜望,也如其余妃嫔一样吃了个闭门羹,乔婕妤不得不怀疑就像风传的一样,皇上已经决意废储,东宫保不住,沈皇后也被牵连受冷。
    这个靠山眼看就指望不上,乔婕妤也着实不看好惠妃,她心急于寻找另一座靠山。
    首选当然是慈宁宫的王太后,所以乔婕妤近日以来拜省得格外殷勤,可惜十回之中有九回受拒,王太后根本不给她谄媚奉承的机会。
    但这一日王太后却允了乔婕妤入内拜见,乔婕妤好不心花怒放。
    她刚随着宫人进入花榭,就瞧见了那盆盛放的虎刺梅,这花儿乔婕妤虽说见过,万岁山上就植着好些,却并没有见识过这花儿还能用来营造盆景,且营造得如此艳丽别致……就算没什么好稀罕的,但她也必须觉着惊奇,殊不见王太后正让萧宫令笔绘这架盆景,俨然是中意得很。
    乔婕妤便把这盆虎刺梅好一顿夸赞。
    王太后便顺理成章地说道:“好些年前,我就养败了一盆虎刺梅,而今上了岁数,越发没了精神养护这种娇气的盆景了,怕又糟蹋了这盆花儿,才让阿萧先笔绘下来。”
    乔婕妤眼珠一转,抓紧时机:“若娘娘不嫌妾身拙笨,妾身倒巴不得日日来慈宁宫帮着娘娘养护这多花草,也染些娘娘的雅气。”
    “你这心意我领了。”太后笑道:“这盆花就赏了你吧,你废些心思真给养好了,我瞅着还算有侍弄花草的天赋,才放心把这宫里的花草交给你养护。”
    于是乎这一日慈宁宫里的虎刺梅就跟着乔婕妤“回到”了长乐宫。
    ------------
    第476章 毒器威胁
    偌大一架盆栽搬入长乐宫的无穷榭,动静自会惊动惠妃这一宫之主,且就算不需要惊动,按着乔婕妤一贯的行事习惯,她也不能够不知会惠妃一声儿,所以惠妃这一日方才往乾清宫送了一盅益气宁神的灵芝鹌鹑汤,在弘复帝跟前展现一番她照旧如常的贤惠体贴,回到寝殿还未及喝口热茶缓一缓此趟往返所受的料峭寒意,就见花枝招展满面春风的乔婕妤扶着宫人的手进来。
    听说王太后“赏赐”盆景的话,惠妃心头就是“咯噔”一下。
    “你今日倒是好福气。”惠妃指尖搭在白瓷盖盅上那温滑的凹涡里,似漫不经心,胸口却被悄悄抓紧:“圣德娘娘宫苑里养着多少花草,轻易从不肯赏人,慢说咱们了,连玉蕊公主岁前主持的赏梅会想借娘娘宫里的盆景都没获允,婕妤快些说说,今日是怎么获了娘娘的青睐。”
    “妾身虽说有幸,但则也是托了惠妃姐姐的福,太后娘娘惯知妾身是个粗笨人儿,哪能当真放心让妾身照养如此奇艳的盆景?娘娘也是看着惠妃姐姐一贯细致,可巧那盆虎刺梅又正好需要细致的养护才能成活,娘娘才答应了。”乔婕妤哪里知道惠妃的心情,还顾着说好听话:“妾身今日去慈宁宫的时候,正好遇着娘娘在赏盆景,又交待萧宫令执笔绘录,妾身听娘娘说这花儿可娇贵,因着是远洋外邦送来的贡品,极其不易养活,所以娘娘生怕这回又养败了,趁花开正好的时候绘录下来,妾身情知娘娘极其喜爱这盆虎刺梅,就想揽了这桩差使,若真养护好了也算一桩功劳,且有了这盆景,惠妃姐姐就有了机缘常往慈宁宫去,太后娘娘本就宽仁,不消再隔多久,就再不记得岁前的事儿了。”
    岁前因着江珺宝的缘故,闹得王太后把惠妃一番责教,自那时起王太后对惠妃便越发爱搭不理了,乔婕妤虽然不是真想着替惠妃在太后跟前转圜,但她此时这样说话就能两头卖好。
    又哪能想到惠妃听闻“虎刺梅”这确凿的三字时心头的震惊!
    连忙去看那盆虎刺梅,越看越是心惊,忍不住道:“这花茎上如此多的锐刺,养护时可得防着莫伤了手才好。”
    乔婕妤全然不知虎刺梅的厉害之处,仍在谄媚:“
    盆景不比得花园里的土培花草,需得时时修剪枝叶花形才能维持这盆中景致,惠妃姐姐不需亲自动手,只要指点着妾身动手就是,妾身也是愿意好生学一学修整盆景的技艺,日后也能怡情养性。”
    她又没真想把这功劳让给惠妃,惠妃不愿动手才好呢。
    又道:“万一失了手,都是妾身的过失,要怪也怪妾身笨手拙脚。”
    惠妃心头冷笑,她才懒得管乔婕妤是不是自寻死路,她只疑心王太后莫非是察觉了蹊跷才把这盆景赏赐来了长乐宫?且她虽知道太孙已然中计,但拿不准这盆虎刺梅是否就是太孙送去寿康宫那盆,于是试探道:“这花儿我虽说在万岁山的花苑里见过,但不知应当如何养护,娘娘就没叮嘱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