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204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04节

    “孟娘玉娘身世低微,哪里能够想得出如此阴毒的计策,到这时你还敢狡辩,反咬她们一口!”
    彭夫人因这话气得倒退一步,还好身后有椅子支撑才能站稳了:好嘛,歌妓奴婢之流想不出如此阴毒的计策,我这官宦家族的女儿赵家明媒正娶的大妇倒能想出这些阴毒的计策了?
    她悲愤,但好像忘记了这阴毒的计策确然是她这“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轻车熟路的伎俩。
    “母亲可得替儿媳作主。”彭夫人放弃了和色令智昏的丈夫对话,泫然欲泣的眼睛朝向老太太寻求帮助。
    春归皱了皱眉,缓缓吸一口气。
    彭二婶一激动,踩了她的脚,且完全没有放开的意思,好在二婶的三寸金莲力道有限,不过唾沫星子竟然也溅到了她的额头上……她着实忍不住想躲闪了该怎么办。
    “二叔母有话好说,莫逼祖母袒护,且还请二叔母落坐,勿再踩着内子的脚背争辩。”明察秋毫的家主也发觉了他家娘子正在遭受“池鱼之殃”。
    二老太太看了兰庭一眼,忍笑忍得唇角抽搐。
    今日这场闹剧,演着演着就成了老二夫妻两个的对伐,还真算峰回路转引人入胜的,不过庭哥儿既然纵容他二叔如此兴师动众,想必也是有了决断不会再息事宁人的了,又的确轩翥堂赵门的脓毒,也是到了根除的时候。
    二老太太便津津有味的看起戏来。
    她身边的大老太太可就没有这份闲心了。
    自是没有帮着儿媳攻击儿子的道理,但仿佛此情此境也不能把儿媳往绝路上逼,老太太下意识想请苏嬷嬷给予意见,奈何今日的公审苏嬷嬷并无资格旁听,只能守在堂外一侧的游廊底候令,连眉来眼去都不能够,老太太只好自作主张了:“既是老二和老二媳妇私房里的事,也不用在轩翥堂公议……”
    “祖母,无论是二叔母施毒残害二叔骨肉,又或是两位姨娘谤害主妇,都不能称作是二叔私房之事,且二叔今日召集众族老亲长轩翥堂公审,正是为了理断孟姨娘险被毒害一事。”兰庭当然不会配合老太太如此无稽的说法。
    老太太无奈:“洲城也莫要单听孟姨娘和玉姨娘的话便质罪你媳妇,这件事还得细细的察……”
    “二叔母若不服罪,庭便再传一个人证。”兰庭看向仆从中除了人证外,唯一有资格旁听的下人赵九:“烦劳九叔带二叔母的陪房金鹊入内。”
    金鹊二字一出口,彭氏仿佛被火铳击中一般踉跄着跌进了椅子里。
    春归松了一口气:彭二婶终于落坐了。
    兰庭瞧见春归如释重负的神情,眼睛里的笑意一晃而过,但神色仍然冷淡,平平静静看着济济一堂的族人,并不刻意盯着他的那位亲叔父:“二叔与二叔母竟都不疑惑庭为何能早知今日诸多变故么?庭并无未卜先知之能,实则是因仆妇金鹊的检举。”
    大约二十余日前,当春归已经在渠出口中听闻彭氏的种种计划时,正烦恼应当如何破解,她便收到了一封未具名的密信,她欣然卦约,在柴婶家中见到的人正是金鹊。
    这大抵也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吧,因为有了金鹊的检举,所有内情就这样顺理成章的揭曝,大大方便了兰庭和春归商量着针对种种阴谋布局,唯一的“疏漏”无法完全掌控则是,金鹊并不知道赵兰心会打算趁这机会伤害兰珎,以及把苦肉计施在心腹剑青身上,又比如赵洲城会利用赵远城灌醉三老爷的细节也不为金鹊所知,但这些“疏漏”显然不足以改变结果。
    不会再有任何意外了。
    行恶者,今日必须原形曝露。
    ------------
    第457章 旧罪昭著
    赵九见到金鹊的时候,金鹊其实已经在轩翥堂外等候多时了,但站在这里的时间其实并不足够让她焦灼,因为她等此一日,等此时机已久,在寒来暑去的日日夜夜,她悲愤、挣扎,受尽煎熬。她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赌上生死孤注一掷的信念,她也想过自保想过淡忘那个死去的人,她为自己找到了借口。
    不是我不替你报仇血恨,是我真的无能为力啊,我也只是个奴婢,只是个奴婢而已,连我的死活都在二夫人的一念之间,我能够为你做什么?
    但她忘不了那些朝夕共处的岁月,忘不了彼此相依相助,忘不了死去的人待她的情谊。
    当她知道轩翥堂的年轻家主告诫家人仆婢,若遇威逼利诱可向家主检举恶行人事,从那个时候,她想她也许并非什么都不能做。
    而更加让她出乎意料的是,因为彭忠家的被驱离,二夫人竟然将她调入内宅服侍,视为心腹。
    是你的魂灵在天有知,才给予了这么个天赐良机吗?
    我要仍是什么都不做,你应该会怨恨我了。
    而今天,终于到了报仇雪恨之时,你的魂灵在天有知,也一定会放心了吧?这才不枉了我们相识相知一场。
    金鹊跟着赵九稳稳走进轩翥堂,膝跪行礼,而后挺直了脊梁。
    “金鹊,我待你不薄,你为何听信他人唆使陷谤背主?”彭夫人不待金鹊开口抢先发难。
    “为何?”金鹊冲着彭夫人轻轻一笑:“为了紫莺啊。”
    彭夫人震惊的呆在了椅子里。
    紫莺和金鹊不一样,她是太师府的家生子,不像金鹊的老子娘是彭夫人的陪房,金鹊因着老子娘的缘故,自然也归属为陪房,虽然那时她来太师府,仅只还在牙牙学语。
    “奴婢的老子娘福薄,相跟着夫人来太师府不久就相继病故,奴婢多亏了紫莺她娘的照应,没因缺衣少食而受饥病之苦,奴婢和紫莺情同姐妹,夫人难道不知?夫人也确实不会关心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奴婢可不敢忘了紫莺的情义。”
    她想念病故的父母时,是紫莺陪着她一起痛哭;她被其余的家生子欺负,是紫莺把她护在身后;寒冬腊月的季候,她和紫莺挤在一个被窝,互相依偎取暖;到了分派差使的年纪,受训时明明是她犯了过错,也是紫莺袒护着她,替她挨竹板责罚。
    “奴婢这一生最最追悔莫及的是,不该求着彭忠家的让紫莺一同服侍二夫人,若非如此紫莺就不会被夫人逼迫着,去做那些恶事!”金鹊泛红了眼圈:“可紫莺若不做那些事,夫人便会令奴婢行凶,紫莺怕奴婢在太师府里没个依傍,万一败露便是毫无退路,不像她,毕竟是太师府的家生子,老子娘还能替她求个情,不至于被发卖。”
    金鹊转过脸,泛红的眼睛盯着二老爷:“老爷可知道这么些年来,为何除了萧姨娘外老爷这么多姨娘都没能生下子嗣?是因夫人根本就不容妾生子女,当夫人在太师府站稳了脚跟,一旦姨娘有孕,便会下令加害,萧姨娘幸亏只是生了大姑娘,对于二爷、四爷不足成为威胁,夫人才能容忍大姑娘一直不曾夭折!”
    “胡说,这是谤害,是你这贱婢
    血口喷人!”彭夫人完全乱了阵脚。
    “夫人明明答应了紫莺,待她够了年纪就放她嫁人,紫莺期盼那天期盼了这么久,但夫人正是因为这是紫莺自己苦求的恩许,觉得紫莺自作主张,在夫人看来,紫莺有自己的主意就是不够忠诚,她是夫人的奴婢,就应该任由夫人摆布。”金鹊深深吸了口气:“紫莺手里握着夫人太多把柄了,夫人容不得她‘不忠’,且那时夫人与二老爷间更增隔阂争执,夫人唯恐老爷宠妾灭妻,夫人看出老爷有意于紫莺,所以心生毒计。”
    “闭嘴,贱婢还不闭嘴!”彭夫人已经濒临崩溃。
    但金鹊自然不会再言听计从:“夫人为了逼紫莺就范,用了春药,不仅用在紫莺身上,同样也用在了老爷身上,当时老爷可还在替老太爷守丧,却神昏智丧奸/辱了紫莺,夫人情知紫莺早与姜东情投意合,利用紫莺尚且心存期翼,夫人花言巧语说服,夫人道老爷本就是喜新厌旧的性情,只是丧期之内不能在外头寻花问柳,只要紫莺在那段时间侍奉好老爷,日后夫人仍然答应放紫莺嫁给姜东。
    夫人就是这样逼着紫莺一再就范,待紫莺有了身孕,手里就有了老爷的把柄,丧期之间淫/乱床闱,致使婢妾有孕,这是不孝违逾礼法的大罪,夫人以为老爷会求着夫人收拾残局,日后夫人有了这个把柄,多少事情老爷就只能言听计从了,比如老爷只好帮着夫人的父亲起复而奔走。”
    轩翥堂的诸多族老听金鹊供诉到此,都恨不得掩面……想不到赵洲城竟然这样荒唐,更想不到彭氏为了贪婪欲望竟会行为这等事体,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
    “可让夫人万万想不到的是老爷竟会执意让紫莺生下腹中胎儿,夫人不能容忍,所以假作答应,帮着老爷行使那暗渡陈仓之计,悄悄把紫莺送去府外临时赁下的宅子养胎,后来却趁老爷疏忽不备,令彭忠家的及潘祥家的勒死紫莺,为了造成紫莺乃是投缳自尽的假象,夫人还授意奴婢,告诉老爷紫莺因为绝望,因为不能再和心上人厮守终生,才生了寻死的念头。”
    金鹊此时已是泪流满面:“紫莺被夫人害死,奴婢还要助着夫人遮掩,因为奴婢那时也嫁了人,奴婢还有了孩子,奴婢自私奴婢懦弱,奴婢不敢为紫莺讨回公道,奴婢为了自保只能助纣为虐,可自那之后,奴婢没有一天不在受着良知的责问,奴婢都不敢再见紫莺的老子娘,奴婢从来没有去紫莺的坟前拜祭,奴婢根本就没有脸去拜祭她!”
    “姜东如今是听从顾氏差遣,必是姜东为顾氏指使串通金鹊谤害于我!”彭氏尚在垂死挣扎。
    兰庭淡淡问道:“那么紫莺因何而死?”
    “她是得了恶疾,得了恶疾病死,是,是因她得了恶疾才被送出去,我念及她照顾我一场的主仆情份,赁了宅子先作安顿,且紫莺病死后,我也交待了下去好生安葬她!”彭夫人紧盯着赵洲城:“这件事老爷也知道!”
    赵洲城又再挣扎了。
    他当然气怒彭夫人恶毒心肠,害死了紫莺腹中他的骨肉,但如果承认此事……那便是当众承认了他替父守丧期间行为淫/乱违礼之事!
    “紫莺虽已下葬,但死前是否身怀六甲想必不难验证
    。”兰庭淡淡说道。
    赵洲城哪里还敢辅证?
    兰庭并不在这桩旧案上过多纠缠:“人证金鹊继续供述今日的诸多事故。”
    “是。”金鹊略微平复了一下情绪,按着大奶奶交待的步骤有所保留供诉:“二夫人因着被大奶奶察实虚设账目亏空钱款一事,导致中馈之权为三夫人、四夫人分剥,越更痛恨大奶奶与她为难,原本就在计划谤害大奶奶的阴谋,一则顾忌大爷会袒护,再则也担心老太太并不会认同,废了不少时间与口舌,终于挑唆得老太太对大奶奶也心存不满。
    正好的是孟姨娘被诊出喜脉,二夫人再生一石二鸟的毒计,之所以说服玉姨娘助她成事,是因二夫人担心万一败露,拉着玉姨娘和她承担罪责,玉姨娘近日正得老爷宠爱,才可能免除重责。且老爷为了保住玉姨娘,也务必不会任由玉姨娘被坐实罪名,那么就算老爷生疑,也不会妨碍二夫人栽污大奶奶的计划。
    为了坐实大奶奶的罪名,二夫人不仅对玉姨娘及妙语威逼利诱网罗为帮凶,且还令陪房潘祥在外头雇凶,奴婢亲眼目睹二夫人把恒丰票号共计百九十两的银票交给潘祥家的,做为雇凶的钱款,潘祥找的是一伙子靠放贷为生的贼匪,打听得他们暗中也接手收买人命的活计,二夫人的计划是让这伙贼匪今日佯称是恭顺侯府的人,先把青萍骗出太师府,在途中劫了青萍去僻静处杀害,还能够再诬陷大奶奶雇凶,把青萍杀人灭口造成死无对证,如此一来大奶奶便是百口莫辩。”
    彭夫人是生怕青萍与妙语对质,两人各执一词,春归有兰庭袒护,万一兰庭要胁妙语甚至刑讯逼供,妙语因为惊惧露出破绽导致她功败垂成,陷害春归不成反而会被赵洲城记恨,所以才要将青萍置于死地,这样一来兰庭纵然偏袒春归,没有青萍的供辞光只刑逼妙语就不占理,她是想把自己的承担风险降到最低。
    但她这一石二鸟的计划必须隐瞒赵洲城,所以她不敢动用太师府的人手,只能动用自己的陪房,但潘祥父子莫说没有在天子脚下青天白日且还是在除夕佳节行凶杀人的胆量,就算他们有这能耐彭夫人也放心不下,相较而言当然是雇凶更加安全,就算凶手落网,也闹不清雇主是谁,察不到潘祥头上。
    至于春归为何要把自己的心腹灭口,反而留下妙语这么个活口,彭夫人其实也想好了诡辩的说辞——妙语毕竟是孟姨娘的人,在太师府动手风险太大,春归想不到办法把妙语骗去外头,又想着指使妙语的人是青萍,只要青萍死无对证,单有妙语的口供她完全可以抵赖。
    彭夫人万万没有想到金鹊竟然胆敢背叛她。
    “因为金鹊的举告,我早便有了防范,二叔母外雇的凶手当然不会得逞,青萍非但毫发无伤,且凶手已然落网,二叔母如果还要抵赖的话,庭只能告官处治,想必施推官能够审明此案。”兰庭眼见着彭夫人心虚得直淌冷汗,才道:“不过二叔母倘若能够如实供述,仅只杀人未遂而已,只要太师府不追究,施推官也不会不依不饶,只需审实那帮贼匪过去的罪行,将凶徒法办便罢,如此二叔母至少可免牢狱之灾。”
    彭夫人还没说话,赵洲城已经迫不及待给她定了罪。
    ------------
    第458章 彻底激怒
    你这个妒悍不贤、安忍残贼、佛口蛇心的毒妇!
    赵洲城滔滔不绝的怒斥着彭氏的罪行,痛心疾首追悔莫及,这样的情绪不尽然是伪装掩示,他的确急于让彭氏担当所有的恶责,而他是失察,至始至终皆被瞒骗,清白无辜得好比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
    春归看着“赵白莲”的倾情演绎,胸口一阵阵的直犯恶心。
    她知道赵洲城是当真恨毒了彭氏,恨她设计毒杀了他这么多的骨肉儿女,更恨彭氏甚至陷害他背负色昏不孝的污名,为了拿捏摆布他,把他的锦绣官途用作威胁。春归当然也不会对彭氏心怀同情,但所有的罪错当真都应由彭氏承担吗?
    偏偏连老太太也义不容辞加入了讨伐彭氏的阵营,和儿子唱合着奋力批判,全然忘记了就在一个时辰前她刚刚还在夸赞彭氏贤惠孝顺,对于自己能有这么一个温顺能干的二儿媳妇老怀安慰。此刻眼见着情势不妙,老太太愚钝的头脑也能够飞快反应,毫不犹豫把彭氏这个标靶挡立面前,凉薄的嘴脸至此显露无遗。
    伪善虽则让人厌恶,但坦露无遗的凉薄毒辣更加让人齿冷。
    春归不愿再看老太太和赵洲城母子二人的嘴脸,她侧脸看向彭夫人。
    此时你是不是也能体会被血缘至亲背叛的悲愤之情?你真的还能够心甘情愿为他们驱使利用,替他们承当罪错而毫无怨言?你当真还觉得为了权利二字,不择手段逼害他人是理所当然吗?
    彭氏不是无动于衷,但她仍然觉得自己别无选择。
    “妾身知错,妾身只是一时糊涂……”
    “一时糊涂这四个字儿可不能带过这么多的罪谬错责。”二老太太情知兰庭虽是家主,但因为毕竟小着一辈,有的时候不便斥究叔母之罪,如眼前的情境,就需要她这长辈先行究责:“彭氏为了私欲,设计陷害侄媳毒害良妾,虽说孟姨娘这回因为金鹊的举告饶幸保住了腹中胎儿,但彭氏也亲口承认她屡回毒害老二的骨肉,甚至逼杀奴婢紫莺,雇凶灭口等等恶行,怎能用一时糊涂四字勾销罪责?大嫂当着这么多族人跟前
    儿,还得处治公断,否则行恶而不受究惩,怎能警诫族人杜绝罪行!”
    老太太再度无措,摇摆着不知要怎么惩治彭氏。
    赵洲城咬牙痛下决心:“我轩翥堂赵门势必不容此等恶妇,彭氏既犯七出之条,理当休书出妇!”
    老太太而今只把赵洲城视为主心骨:“是,彭氏丧尽天良,理应休弃。”
    兰庭和春归对视一眼。
    他们的种种设计,为的就是激怒彭夫人,让她清醒已经身临绝境万无饶幸,由彭氏亲口揭露老太太和赵洲城的阴谋。
    他们的计划进展顺利,他们确信彭夫人绝对不会认可出妇大归的下场。
    “我是罪有应得?我犯七出之条?是我坏事做尽自遗其咎?!”彭氏确然震怒,她难以置信的紧盯着她的丈夫:“赵洲城你追悔莫及?你在追悔莫及什么?是在追悔莫没有听信赵江氏你的好娘亲当年的教唆,干脆和江雨梅暗渡陈仓逼得老太师只能妥协娶了江氏女入门么?好个追悔莫及!”
    “彭氏你还敢胡言乱语?!”赵洲城气得一把胡须都要都要倒立了。
    “我胡言乱语?当年老太师已经开始疏远安陆侯府,所以无论赵江氏如何游说,安陆侯如何示好,老太师都不肯再和江家亲上作亲,大伯的婚事就不如赵江氏的意,为此甚至杜撰赵洲城你早和江雨梅情投意合的话,赵江氏甚至把这说法流露张扬,连我彭家都听说了赵、江两家将要亲上作亲的说法,因此赵太师原本属意的几家,因为担心家中女儿搅进是非说不清楚有损声誉,先后拒绝了与太师府作亲,赵太师却无论如何都不容江氏女儿再为子媳,逼于无奈才和我的父亲商谈婚聘之事。
    因为赵江氏和我母亲自来交好,母亲并不担心我嫁进赵门会受婆母刁难厌恨,我也听信了母亲的话,以为你和江雨梅情投意合的事为子虚乌有,根本就是赵江氏为了安陆侯府能和太师府亲上作亲的杜撰,怎知我嫁进了赵家,才听你的通房蕊珠暗下和人抱怨,说什么二老爷若肯听太夫人的话,和江大姑娘生米煮成熟饭,哪还轮得到我来当这二房的主母!”
    赵洲城又惊又怒的僵怔当场。
    因为母亲的缘故,他自来便敬重舅舅,与舅家的几个表兄弟甚至比自家亲兄弟更加亲近,但他不喜舅舅的长女雨梅,因为梅表姐实在太凶悍了,结亲的事八字还没一撇,居然就敢当面告诫他日后不许纳妾,这怎么可能,他早和蕊珠说好了要白首携老,就等着娶了媳妇考得功名后名正言顺纳了蕊珠做姨娘。
    所以他才拒绝了母亲的提议,说就算是和梅表姐暗渡陈仓,就父亲的脾性,更加不容梅表姐入门,至多就是给个妾室的名份,到时舅舅和母亲颜面何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