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187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87节

    宫中的女轿夫多为在宛平县一带挑选的健壮妇人,能干此类体力活的,也多数出身贫寒之家,绝无可能是富贵门第,选为女轿夫虽说有一定好处,比如家里可以免除赋税,家中男丁也可免除官府役差,又还能赚上一笔月俸帮补生计,然则这些女轿夫仍然是处于宫廷仆役的底层,她们没有底气拒绝宫中任何一个贵主的指令,更何况是一国储君亲自施令。
    换而言之就算是太子妃来截道,女轿夫也只能听从,不过太子妃眼下尚在慈庆宫“养病”,这也是委婉的禁令,只不过禁足的地方从南台换成东宫而已,春归入内廷走的是皇城北门,不需要经过慈庆宫,这样一来太子妃就无法亲自出面截道了,指使一个宫人内臣的就眼前情势虽说足以震慑女轿夫,但春归作为宜人完全可找借口推脱,不能担保能够截道成功,毕竟若是为此争执起来,极大可能惊动沿途的宫卫,他们可不是宫人内臣足够慑服的,所以只能是太孙出马,才能马到成功。
    春归并没有立时质疑。
    她沉默不语,任由软轿改道,直到听动静已经抵达慈庆宫的侧门,方才一掀轿帘直接脚踏实地。
    春归也总算见到了太孙。
    少年不过是和赵小五兰舫一般高矮,瘦削的面颊,眼睑上压着两道颇显浓长的乌眉,似乎完全没有预料春归竟然能够十分顺畅的一步抢出,且站得稳稳当当,惊奇的略把眼睛瞪大,待视线往下,“检阅”得顾宜人竟然是一双“天足”,眉梢一连几晃。
    春归也飞快的“检阅”得太孙脸上果然不见秦姓皇族徽标一般的朱砂痣。
    难怪那将樊大灭口的死士要杜撰太孙乃是太子妃与桑株洲乱/伦所生并非天家血脉了,大抵也是因为太孙那颗“徽标”没有长在显眼之处,认为这谣言一旦散布,那些不知就里的市井闲汉便会信以为真,这当然不足够坐实太子妃与异母兄长的奸情,不过却大大有损太孙继位的正统——要说来其实过世的孝德太子脸上也不见徽标,而是长在左耳垂之背面,不过市井闲汉有几个知道此一隐情?他们没见过太孙更没见过先太子,不知父子之间一模一样的胎记,他们只会听信谣言——太孙面上无痣,大有可能奸生。
    一国储君的血统受疑,虽然是无稽之谈,但也可能授予心怀不轨者犯上作乱的旗号,足够让弘复帝伤脑筋。
    不过因为兰庭和陶啸深处治得当,未使吕鉴的证供泄露,挫毁了背
    后指使的此一阴谋。
    太子妃虽然恶戾,但并未犯下与异母兄长乱/伦混浊天家血统的罪行,兰庭不屑将计就计,靠着谤毁女子清誉达成易储目的,他现今如果愿意采取此流伎俩,当初便不会拒绝生母以死相逼,而会受胁于生母谤害沈夫人了。
    此时此境,春归也自然不可能盯着太孙一直打量。
    脚踏实地后立即行礼,有意提高声嗓:“臣妇奉惠妃娘娘召见,未知殿下何故中途阻拦?”
    这里是慈庆宫,俱东宫之实,门前尚有太孙属官进进出出,更不乏厂卫安插的眼线,而高琼父子已被处决,朝中对太孙诽议不断,东宫属臣哪怕高氏残党,也不尽然都是任往复此类居心不轨之徒,多数人还是死心踏地追随太孙,虽然是将轩翥堂当作敌仇,不过抱持的都是“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心态,坚信“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绝对不会赞成太子妃在此节骨眼上授人以柄。
    就更不说奉弘复帝之令督促太孙知错悔改的厂卫暗探了,他们若敢放纵,那就是失职。
    且凭着陶啸深和兰庭的私交,也绝对不会眼看着春归遇害。
    自从春归获令入宫小住,兰庭便谆谆叮嘱了多种应对方式,总之春归绝对不会悄无声息就被抬入慈庆宫。
    春归行礼后便一直低垂眼睑,但纵然如此也感受到了太孙冷冷的注视。
    但太孙的口吻却十分平和,一点不带火药味:“孤并非阻拦叔母,不过是母妃听闻叔母入宫,因着高琼父子等人种种恶行,心中实觉愧疚难安,是以召请叔母先于慈庆宫一见,便于母妃当面赔罪,还望叔母体谅。”
    竟然是当众用了私谓,自认晚辈。
    说起来沈夫人是太孙的姨祖母,春归作为沈夫人的儿媳,也确然是太孙殿下的长辈,然则因君臣尊卑有别,且太孙又明说了是太子妃召见,那么便不容春归拒绝了。
    太孙今日还想得十分周全:“惠妃娘娘那处,叔母也无需忧愁,孤自会亲往道明情由,相信惠妃娘娘明白缘故后,也不会怪罪叔母有意耽延。”
    春归只能先见太子妃。
    她屈膝称喏,重新因太孙“恭请”上轿,当轿帘垂落的一刻……
    春归眼见着慈庆宫上空,一个魂影惊惶浮升,飞掠经过。
    她心中一沉。
    皇宫之内,魂灵逗留片刻难免魄散烟散之厄,那么既有魂灵“飞蹿”的话……
    慈庆宫里,有新丧之人。
    太子妃真是一把钢刃啊,春归深觉自己此回才是真正的身赴战场,但她奇异的并不觉得紧张和惶恐,甚至还带着几分亢奋。
    大抵是坚定信任着身后竖有兰庭一方厚盾吧,所以她才能够如此沉稳的应战——不是不能找到借口推拒这回险难,但太子妃俨然不肯放过她这么个不共戴天的仇敌,且江琛和惠妃父女也必定不会轻饶她这么个威胁,躲得了一时暗箭,躲不过随后的陷井,相较而言应战才是上策,因为她也同样不会放过那些非生即死的敌仇。
    必须要还以厉害,让他们明白自己并非刀俎之下听凭鱼肉。
    这也是兰庭与她,第一次正式反击!
    ------------
    第420章 两记掌掴
    春归两回应赴宫宴,其实并未见到太子妃高氏的真容。第一次是王太后的寿诞,而当时高家已经岌岌可危,至少刺杀冯莨琦一案已经确凿,所以太子妃已然被禁足慈庆宫,并未获准参加圣德太后的寿宴。又正是因为在太后寿宴之上,高氏指使太孙、高鹏奸/辱董明珠未遂,这下子彻底激怒皇上、皇后,将太子妃禁于南台子虚庵。
    所以第二次的重阳宫宴春归也未见到高氏出席。
    也就直到现在才算亲眼目睹了这位名声在外的太子妃。
    肯定不是因为“养病”的关系才穿着这样一身素淡的衣裙,发髻上只插着一枝珠钗,纤细的眉毛未经妆饰,看着极显得秀气,可那眼睑却太轻薄了些,显得眼睛格外凸起,一双漆黑的瞳仁冒着寒气儿,这就破坏了五官的秀雅,使面容凝着十足的锐厉。
    说是“养病”,也确然显得形销骨立,手掌搭在玫瑰椅的扶把上都能看见指根骨节高高突起,只不过挺直的腰身却并未显出病疲的姿态,整个人有些像一把寒光闪闪的银枪,随时准备着刺向面前的敌仇。
    这一处偏厅,除了太子妃与春归并不见其余人,而太子妃身后的隔扇却关闭得严实,不知后头有没有“埋伏”下刀斧手。
    春归在打量高氏,高氏同样也在打量春归,渐渐眼白处就浮现血丝,又随着两只手掌握紧了扶把,骨节的突锐竟是像立时要把薄透的肌肤刺穿一般,高氏发出低低两声冷笑:“顾宜人倒是好气色,所以张狂得面见本宫都懒得跪拜叩见了么?还是你眼看着本宫因为父兄亲人因你等乱臣贼子陷谤冤死,故而气恨成这副形容,你得意忘形到了目无尊卑的地步!”
    偏厅里虽说还安放着多把座椅绣墩,但太子妃没让落座,春归自然是没有主动落座的,礼见后恭恭敬敬伫在一旁,没想到还是落得个目无尊卑的“判定”,她也就不再忍气吞声了:“臣妇获召入宫,原应直接先往长乐宫应令,不想半途却被太孙殿下拦阻,说是娘娘因着心中不安,欲见臣妇,臣妇可不敢担当娘娘的赔礼,原本知道娘娘
    因为心怀忧痛以致玉体不适,是不敢冒昧打扰的,奈何也不敢有违娘娘的嘱令,只好顺从。此乃娘娘私见臣妇,且又逢娘娘玉体尚未康复,臣妇实在不敢行叩拜之礼。”
    太子妃为储君之母,不管高琼父子多么恶贯满盈罪有应得,总归弘复帝并未废太子妃的尊位,春归当然不能以卑犯尊,可太子妃召见命妇必须得到天子,或者两宫太后至少也应有皇后的事先允准,否则便为私见,遵循的当为家礼。
    高氏和春归之间的“亲好”关系全因沈皇后此一“纽带”,一个是沈皇后的儿媳一个是沈皇后的甥媳,论来当属平辈,所以依循家礼的话春归完全不用行叩拜大礼,且高氏还在“养病”,依据如今的礼俗,春归真要屈膝叩拜,便有了给高氏“送终”的内涵,认真论起来高氏完全可以给春归扣上一顶“诅咒”的黑锅。
    其实纵管是尊卑有别,太子妃和天子也自然不能够相提并论,别说太子妃只不过是未来太后,便是她的儿子秦裕如今已然位及九五了,若非年节大庆又或高氏生辰等等重要场合,勒令命妇大礼跪拜就只限问罪之时,春归这会儿子和高氏就按礼法理论,她也无需折膝叩颡,只需行个万福礼。
    高氏身为太子妃,当然明白各项礼法,可此时又格外怨愤春归的巧舌如簧,更别说她今日将春归拦截至此,压根便没想着让春归活着走出慈庆宫,这是临死之前的折辱,哪里还会依循礼法行事?
    便又冷笑道:“顾氏你竟还不知罪?”
    问罪,理当膝跪,以额抢地了。
    春归不是不能忍辱,但她同样知道就算忍辱也不能够让太子妃“网开一面”,所以仍然伫立巧辩:“娘娘交待太孙殿下阻截臣妇前来慈庆宫,竟是为了问罪?难道太孙殿下竟是为了哄骗臣妇来此才道娘娘心怀愧疚一说?臣妇惶惑,还请娘娘先听臣妇几句逆耳忠言,莫说问罪命妇并非娘娘权限,单论是非曲直……高琼父子等等罪行乃是皇上判夺,皇上圣明公允,方才未曾因高琼等人之罪干连娘娘,娘娘可不能够逆上,违背圣意,如臣妇谤害高琼等罪徒的说法,传出慈
    庆宫,便即娘娘之罪。”
    “咣当”一声,高氏勃然大怒,随着将手边几上一只茶碗掼摔地面,几乎同时高声喝斥:“来人,押这个愚狂无知的贱妇下跪叩首!”
    喝斥声消,高氏身后的隔扇纹丝不动,只从门外进来了几个瑟瑟发抖的宫人。
    春归:……
    既然没有埋伏下刀斧手,又何需摔杯为号的手段?太子妃也是话本子看多了吧。
    眼看着那几个瑟瑟发抖的宫人就要接近,春归也竖起了眉头:“站住!”
    宫人面面相觑,很诡异的果然站住了。
    这几人显然均非太子妃的心腹,但太子妃始终还是存在心腹的,便有一个年逾三十的健妇抢前一步,就要上来扭春归的胳膊,奈何春归可不是纤纤弱质,非但缚过鸡甚至还杀过鸡,轻轻巧巧的一躲就避开了健妇的扭缠,且伸出胳膊一搡,反倒把那健妇推得一个趔趄。
    健妇大喝一声:“大胆!”
    抡圆了胳膊就冲春归脸上扇来。
    “啪”的一声……
    满厅的人都看着健妇,她捂住了自己的腮帮子。
    春归活动了一下手腕,然后冲着健妇的另一边腮帮子,再加一记“如来神掌”。
    高氏都怔住了,她的确从来没有见过像春归一样彪悍的命妇。
    眼看着春归抢前一步冲她而来,高氏差点没有直接仰翻了玫瑰椅:“顾氏,你竟公然敢在慈庆宫行凶?!”
    春归绽放了一个灿烂的笑容,但她还是逼近了太子妃,没办法,情势极其凶险,她为了求生,必须保证随时能够控制高氏当为人质。
    但她今日也真算胆大妄为了。
    “娘娘不用惊惧,臣妇代替娘娘教诫宫人,着实是为了太孙殿下的安危考虑,娘娘纵然愤恨高琼父子死于刑罪,可今日欲将臣妇害杀在慈庆宫的想法也实在荒唐,臣妇区区性命,如何能与娘娘及太孙的荣辱相提并论?所以臣妇宁肯冒犯,也务必阻止娘娘的谬行。”
    春归拉住了太子妃手腕,继续进劝她的逆耳忠言。
    ------------
    第421章 委实无情
    “娘娘从来都是清楚皇上对于太孙的寄重吧?皇后娘娘因着光宗朝时的旧事,难免忧虑,可娘娘其实心知肚明今上仁厚,更因孝德太子早逝而痛心不已,太孙乃故太子唯一子嗣,皇上一直便相信太孙能够继承父祖志愿,中兴盛世。娘娘正是坚信储位稳固,才至于放纵本家父兄野心益大,在娘娘看来,太孙日后坐拥天下,高家理当权顷朝野,那么预先笼络党徒扩充权势哪里算是罪过,但娘娘这样的想法着实荒谬,要知君君臣臣,如今太孙仍只是储君而已,必须服从君父,更何况高琼父子竟然胆敢蓄养死士意图不轨?”
    春归又再收拢了指掌,紧紧掐着高氏的手腕:“娘娘因高琼父子伏法而怨恨臣妇,欲将臣妇致之死地,但臣妇却是获圣令诏入内廷,且太孙殿下也是当众声称娘娘面见臣妇并无恶意,倘若臣妇今日在慈庆宫中遭遇不测,非但娘娘必当谋害命妇之罪,太孙殿下必也不能独善其身,临到头来岂不会让意图储位者坐收渔翁之利?还请娘娘千万顾及殿下安危,勿因一时糊涂而祸及太孙。”
    高氏那两条秀气的眉毛挑高几近就要“展翅而飞”,奋力甩着胳膊,奈何虽长着副蛇蝎心肠却因多年以来的四肢不勤实在无能摆脱扼制,眼看着这么多宫人果然因为春归的话更加犹豫不决,她那心腹仆妇却像是被一搡闪了腰,只伫在那里“咝咝”的直吸凉气,高氏自然越发的恼恨:“贱人,你和赵兰庭串通秦询夫妇及董贼谤害本宫父兄,竟还口口声声是替太孙着想,你休想挑拨本宫与太孙母子之间骨肉之情!”
    春归暗忖:我家大爷认真厉害,料到经南台子虚庵数月幽禁,沈皇后已经将太子妃从前的心腹多半剪除,如今慈庆宫里的宦官宫婢不仅有沈皇后的耳目,便是不对沈皇后言听计从的,也多为太孙的忠仆,储君如今的处境可更非从前,这些人哪里还敢为所欲为,且高氏今日拦截我来慈庆宫,背后计划绝对不会如此简单,任往复之流虽说是受他人指使想对太孙不利,可真要纵着高氏妄为,整个慈庆宫上至太孙下至属臣可都得陪葬!
    任往复图的是富贵,若项上人头不保,还怎么享受胜利果实?
    且今日太孙的言行,实在已经不像从前对高氏言听计从的时候了!
    春归于是胸有成竹。
    “太子妃与太孙为母子,皇后娘娘与太孙更是祖孙,太孙更乃国之储君,外子与臣妇怎敢有违忠孝大道?还请娘娘千万三思……”
    高氏冷笑,她也不再枉废力气挣扎了,突然便像冷静下来:“谁不知道赵兰庭和秦询自来交好,秦询娶了董氏,董氏之母易氏认了你为义女,你们夫妇两个哪里还会忠于储君?秦询必定意图夺储,否则当初怎会与你一唱一合,陷谤我高门子弟意图奸/辱董氏不遂!”
    “娘娘认定的死仇,看来并非臣妇?”春归没有为周王辩护,因为殊无意义,高氏决然不会相
    信周王无意储位的说法不提,便是连沈皇后,如今也对周王颇为忌防,更不提弘复帝在赐婚周王与晋国公府之后,不是也开始削弱晋国公的职权,弘复帝想的是有备无患,并不至于断定周王亦有夺储之心,但沈皇后和高氏显然不会认为弘复帝仅仅只是有备无患而已。
    “你不过区区官眷,贱命一条,你一人之死怎能平息我满门遇害之恨?!”高氏咬牙说道,她那双黑多白少的眼睛,现下更是涨血,看着倒像黑眼仁直接被镶嵌在了烧红的烙铁里。
    “臣妇猜测,娘娘已然遣人分别通知周王、周王妃及外子?”春归也很冷静。
    “自然是要把你们一网打尽!”
    “娘娘认为殿下在慈庆宫中害杀自己的王叔与叔母,害杀朝廷命官,还能毫发无伤稳倨储位?”
    “皇上根本无意废储!”太子妃总算吐露了自己的心声:“皇上若真对秦询没有猜忌,怎会提拔韩世贞为兵部左侍郎牵掣董渭职权?韩世贞虽为郑秀举荐,可韩家乃英国公府姻亲,程决一贯无涉党争!皇上既已然对秦询生疑,便是秦询死在慈庆宫,难不成皇上还会为了他改变决意下令废储?!秦询都是如此下场,更何况董氏,更何况赵兰庭和你夫妇二人!”
    “皇上纵然器重太孙,可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又怎能容忍太孙害杀亲长及命官的罪行?!娘娘,莫说周王贵为皇子宗亲,便是外子及臣妇,倘若于慈庆宫受害殒命,太孙殿下也必会遭受无视国法礼律的弹劾!今上励精图治,察处贪贿肃清官场,为的就是还江山社稷清明,中兴盛世,储君若被坐实目无法纪,皇上的政令还如何能够推行天下?太孙虽为储君,却也万万没有私/处王叔及命官的权限。”
    “我自然不会让殿下承担诽议。”高氏照旧冷笑,环顾呆若木鸡的众人:“还不把这狂妄恶毒的贱妇押下!”
    宫人们便又有了一边瑟瑟发抖着一边围困上前的迹象。
    那闪了腰的健妇也缓过一口气来,正欲上前。
    “谁也不许动。”春归一把抓紧了高氏的手腕,把她挡在身前,却没说任何威胁的话。
    她长叹一声:“娘娘,你应当想好了证实周王周王妃,乃至于外子及臣妇的罪行吧?这样一来,太孙殿下即便是逼杀我等,娘娘方有借口回应质疑。臣妇猜测,娘娘或许是已经杀害了令侄女,并妄图栽陷给臣妇,待周王妃、周王殿下相继前来慈庆宫,娘娘好说二位是欲包庇臣妇,且意欲加害娘娘,才被太孙殿下令杀当场?!”
    春归明显感觉到了太子妃的手腕狠狠颤动了一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