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130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30节

    徐尧章是深恨礼法世俗对于女子的严苛,但却无力抗衡,所以听闻冯父竟能允许家中女儿男装出行,还与男子相会饮谈,心中颇觉得奇异。
    “家中父兄当然也不许我出门乱逛,只是我家乃商贾门第,父亲却自来仰慕士族,从前便也请了西席教导我的几个兄长,奈何几个兄长谁也没有仕进的资质,倒是我能学得进些琴棋书画的才艺,父亲便想着让我婚配士族,只是我和父兄想得有些不一样,如果士族子弟打从心里就看不起我为商贾出身,满脑子的门第之见,行为的却是贪图财帛妆奁之事,这样的人品行实在令我不耻,更何况送上门去奉迎巴结着他们加以折辱?我没法子说服家父,好在兄长很能体谅我的心情,拼着事后被父亲责骂,竟答应了我自择良人。”
    江心便击掌叫好:“冯娘子好果决,不甘受人摆布,敢于为自己争取。”
    春归连连颔首表示认同,她是没想到冯娘子非但敢这么做,也敢这样讲,认真一点不在意他人的眼光。
    “高门难入,但寒门未必就无名士,俗语都说英雄莫问出身呢,我心目中的良人,也并不定要跻身仕途,父亲自从允准了我来京城,也交待兄长替我仔细留意着诸多士人,倒还能赞同只要是才华不俗的儒生,未得出身的良家子弟未必不能联姻,有父亲这句话,兄长便果然在寒门士子里替我用心,不瞒诸位,我未与外子相遇前,便已经听兄长提起过,说婺源叶万顷虽说一介白衣,才品却能够受到轩翥堂赵公子的赏识,为人处世也最仗义豪阔,已有名士的风格,又说他自制不少熏香,引得多少名花佳丽、膏梁纨绔哄抢,真要想置宅买地,单靠这一项技能就足够筹措购资,兄长说叶郎名声在外,并不是没有士族官家动意招他为婿,但均被叶郎婉拒了,足证叶郎并无攀附权贵的意图,是真正淡泊浮利的人。”
    叶万顷寻常从不为褒赞心虚,但如今被自己的新婚妻子这样夸奖,难得一见的红了脸,见众人意味深长的目光都看着他,忍不住干咳两声,着意挺了挺胸膛。
    “其实鼓楼街的相遇也并非巧合,是我想要结识叶郎,又不愿假托兄长先去结交如此造作,所以让家人盯着叶郎行踪,知其往鼓楼街去,才赶忙上前‘巧遇’。正好那店家想要以次充好讹我高价买入次品,我便与他理论起来,就这样顺顺利利就引起了叶郎注意,反而提出想与我结识他先作一东道,就在附近的酒肆里饮谈。”
    兰庭听到此处,一笑:“这世上果然没有那么多的巧遇。”眼睛却往春归的座席一瞥。
    春归知道他是暗示自己卖身葬母“巧遇”沈夫人的旧事,也是微微一笑。
    世间的缘份还真是微妙,际遇也不乏无心插柳,如冯娘子这般虽是有心栽花,然而能够赢得一见倾心可就不能只靠心机谋划了,当有几分天意如此,其实也能称一个巧字。
    众人眼见着叶万顷呵呵笑着形如痴傻,全然不见了以往的倜傥风流,都忍不住摇头,穆竹西更是哈哈笑出声道:“万顷兄总不会直到此时也才恍然大悟吧。”
    “这哪儿
    能够,我与阿慧刚在酒馆落座,她便说了自己是女儿身,且早就有心与我结识,刚才的相遇是她谋划而非巧合。”叶万顷仍是呵呵傻笑:“阿慧根本无意欺瞒,坦率是她的情性也是待我的诚心。”
    “好在叶郎当时虽然惊讶,倒没有觉得惊吓。”冯氏继续说道:“初见时便与叶郎言谈投契,后来我便再邀了他几次来家中饮谈,问及叶郎为何尚未考虑姻缘,也如诸位一样,听叶郎说起他的志向,我便直言我也极其向往悠游山水之间,不为虚名浮利困扰的人生,若是叶郎不嫌我言谈无趣粗陋庸俗,我二人结伴悠游世间岂不比他孑然一身更有趣味。”
    江心再是击掌而笑:“原来是冯娘子主动出击。”
    叶万顷搔头道:“原本经过几次饮谈,我也确然感觉怦然心动,只是觉得自己一无所有,实在担心亏欠了阿慧,犹豫着不敢表白心意,没想到阿慧如此坦荡,竟先我一步表白。”
    “原本万顷兄从前想着孤独终老,无非是没遇见真正志趣相投的红颜知己罢了,这才不愿随俗接受盲婚哑嫁,顾忌着因此会有拘束而不能顺心,一朝遇见心悦的女子,且两情相悦,又怎会拘泥于过去的想法而错过良伴呢?”兰庭举盏为敬:“今日必须好好贺一贺二位。”
    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的六皇子此时觑了一眼兰庭,也举起了酒盏:“迳勿与万顷志向虽不尽同,想法却大同小异,且际遇又还近似,都是在芸芸众生中幸得了志趣相投的良伴佳朋,两对伉俪,都当受我们一贺才是。”
    穆竹西第一个响应,而这场宴集,他也是第一个饮得酩酊大醉的人。
    春归今日还好,因着不算主角,所以没被一敬再敬,多数时间又都顾着和冯娘子说笑交心了,没像上回一样饮得脚底发虚,一直极其清醒,她看出穆竹西似有心事,到送走了诸位客人,晚间乘凉时便找兰庭问了一声。
    “竹西是为婚事困扰,他是自幼就定的亲事,未婚妻是舅家表妹,两人幼年时本来也见过面,只那女子年岁越长性情越是怯弱,与竹西的性情有些格格不入,竹西实在担心和将来的妻子因为性情相左无法和睦,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门婚事也实在不容变卦的,如今竹西的表妹已然及笄,两家立即就要择定婚期了,竹西心中便越来越焦虑。”兰庭摇头道:“竹西的母亲性格很是刚强,却偏偏就择中了自幼怯弱的外甥女作儿媳,看中的怕也只是外甥女会事事顺从,竹西年幼懵懂不知事时就定了亲,就算这时奋起抗争,恐怕先就会把表妹逼入绝境,他又不忍,也只好自己苦闷去。”
    “难道穆世母就一点不问儿子的意愿?”春归问。
    “竹西是男子。”
    春归愕然:“男子又如何?”
    “如今的世俗风气,娶妻娶贤,纳妾纳美,在穆世母看来儿媳只要事事顺从公婆丈夫就好,至于是否和竹西志趣相投,根本就不要紧,美妾之中,自然会有让竹西觉得知心的人。”
    春归:……
    有这么坑外甥女的亲姑母?
    然而她也只能为穆竹西及那女子,分忖两声叹息。
    ------------
    第295章 家事烦难
    这场欢宴后的次日,春归和兰庭便回了太师府,又次日,兰庭便往翰林院销假且全心投入因为莫学士的委以重用,修录编集国史的重用工作当中。春归清早时在费嬷嬷“老怀安慰”的目光注视下,亲自把兰庭送到了二门处,说起来这件朝送暮迎的工作,自从兰庭荣任翰林院修撰以来,她坚持了也仅仅只有三日,这天偏要这么说:“迳勿这段日子需要住在值馆,可省得我这么早起身,能够多睡两刻光景了。”
    一副巴不得赵修撰长期驻扎在外的没心没肝模样。
    兰庭不和她计较,替她一理鬓发,温热的气息贴近耳鬓:“值馆也有吏员照顾起居,辉辉不用担心我的饮食,你在家里若遇什么急难事,记得别勉强,遣汤回跑趟腿知会我就是了。”
    不是什么甜言蜜语,且这叮嘱昨晚就已经说了一遍,刚才用朝食时又是一遍,这回已是第三遍了,然而春归就是不嫌赵修撰年纪轻轻的嗦恕叨,听进耳里心肝脾胃都像裹了蜜,以至于她目送兰庭的身影渐渐消失在甬道尽头,心中立即觉得几分莫名的空虚。
    就在当晚,春归便又感觉孤寂围困,总觉得不再习惯屋子里少一个人,竟然孤枕难眠了。
    一晚上辗转反侧,第二日眼睑围着两圈青乌,菊羞曰:“大奶奶的眼睛看着更显大了。”
    这日晚上春归便让菊羞“陪床”,可菊丫头倒是轻轻打起了欢快的鼾声,春归仍然睡意全无。
    看来这还真不是因为孤枕才难眠。
    想来想去,难道是因为赵修撰虽然常常夜半三更才回房,却都会搂着她同睡,自己被惯出了无搂不能成眠的坏毛病?春光看着微张着樱唇睡得满嘴角“香/涎”的菊羞,很是嫌弃的往里躲让,她好像并不需要这样的搂抱,根本无需验证。
    连兰庭堂堂一个男子汉,睡觉都不会流涎打鼾,菊丫头身为一个女子,睡觉怎么这样闹腾!要惨,菊丫头这副睡相,今后自己还怎么给她找个如意郎君?
    庭大奶奶已经彻底忘记了菊羞几乎是“陪/睡”伴她长大的事实。
    又过了两日,不习惯渐渐不限于“孤枕”。
    吃饭的时候会想赵大爷寻常那样挑剔,也不知吃不吃得惯朝廷公食,特地找来汤回询问,汤回也是道听途说,说朝会散后,宫里赐的公食是砖块一样厚度的肥肉,端的是肥得流油,所以大爷无论多么忙碌,都会坚持在家用完朝食才出门,于是汤回除了每三日送几身干净衣食替换回赵修撰换下的脏衣裳外,又多了日日往翰林院送一提盒糕点小菜的差使。
    沐浴的时候会想,赵大爷可是有洁癖的人,对于澡豆薰香寻常那样挑剔……于是汤回又要多送两件东西。
    得了一本宋守诚在外替她寻罗的好书,看得正是趣味盎然时,忽然又想赵大爷如今虽说是忙于公务,可寻常也总会讲究劳逸结合……于是汤回又要多送书册、茶叶等等几样物件。
    后来有一日,汤回竟然往翰林院送去一样瓶供。
    乔庄寻常无事时,除了打理他的那亩药草外
    ,更多的时候都会往外城的药铺无偿坐诊,便对汤回说起了这段时间极多因中暑气高热昏厥以及被蚊虫叮咬导致疮症的病患,汤回又对菊羞说起,于是引起了大奶奶的忧心忡忡,操心翰林院怕不会提供那么充足的冰盆降暑,又不知值房的床榻有没有提供帐子防蚊。
    于是……
    春归总算收到了兰庭的书信,精简得只有一句话这样下去,咱们恐怕要给汤回的薪俸翻番了。
    这真是好心不得好报!
    尽管如此,春归这天的心情也是难得的雀跃,嘴角就没怎么耷拉过,就连仍然沉迷女红的渊谷都有所察觉,曰:“今日倒没听见大奶奶唉声叹气。”
    兰庭不在家,春归也没总闲着,除了陪伴老太太的时间比寻常延长外,对于二妹妹也更是关心备至。她自作主张免除了二妹妹的禁足,且带着她一同去阮中士那里听课,二妹妹对阮中士倒是十分敬服,当着阮中士的面儿,对春归这长嫂也是亲切友善,可每当单独相处,仍是那张/万年不变的冷脸,这让春归十分烦恼
    这下好,反而教会了小姑子两面三刀……
    渠出曰:“都说了二姑娘死性不改,你偏不信,拿热脸去贴她的冷屁股,端的是自讨其辱。”
    春归突地想起渠出及樊大所提供的关于小姑子的动向似有分歧,渠出说的是藏丹挑拨离间,樊大却说藏丹尚能屡行劝阻的职责,孰真孰假其实不难分辨,所以春归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渠出:“日久见人心。”
    “大奶奶就执迷不悟去吧。”渠出气得飘出了九宵云外。
    春归在考虑如何“清除”剑青的事,别说她挑拨离间的行为,单论她的老子娘受陶芳林笼络反害主家,就万万不能再容剑青继续留在抱幽馆,倘若此时是由春归掌管内宅人事,这事简直易如反掌,不过想要说服彭夫人把这一家调离或者干脆驱逐,那可就难上加难了。
    春归决定依然还是先行说服小姑子。
    若论技巧,她大可以利用小姑子的两面三刀,当着老太太的面前提出,小姑子想要维系众人看来对长嫂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的假象,只能答应调离剑青,可春归考虑着自己真这样作为,对于缓和姑嫂之间的关系有害无益,所以她依然选择了坦率交心这条艰难途径。
    赵大爷就这样一个嫡亲妹子,且无比希望姑嫂之间能够和睦,春归本着报之琼瑶的初衷,也只能竭力尽心。
    不过她刚张口,就挨了小姑子一番数落:“我知道嫂嫂还在埋怨剑碧,所以迁怒剑青,可我身边儿就只有她一个丫鬟还算得用,她也没犯任何过错,怎能听从嫂嫂的话将她驱离?正是因为嫂嫂,害我被哥哥惩诫,哥哥听信了嫂嫂的谗言,以为我蛇蝎心肠性情恶戾,再让哥哥知道我屡教不改,无端端惩治贴身丫鬟,怎不寒心绝望?嫂嫂为了挑拨离间,也算是心机用尽,我知道哥哥如今听不进我任何辩解,嫂嫂既决意处治剑青,自会编造剑青的罪行,哥哥听不进我的辩解,到头来又会相信嫂嫂的中伤……我只能寻二婶申明,驱离剑青非我所愿,但我不能违逆嫂嫂的主张,但求
    二婶还能为剑青寻个好去处,别让这丫鬟被逼入了绝境损伤性命,且日后哥哥若是质问,二婶也算人证。”
    阻拦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这件事到底还是惊动了彭夫人。
    彭夫人不出意料的又往老太太跟前告了春归的恶状。
    “剑碧剑青都是老太太亲自给心姐儿择的丫鬟,剑碧是犯了错,但罪责总不能诛连三族吧!如今连谋逆大罪,皇上处治起来也是心怀仁慈,没想到庭哥媳妇倒是这样的狠绝!可怜心姐儿,从前多么刚强的脾性,如今也对庭哥媳妇敬畏得很,心里不情愿,也只好红着眼睛来求我给剑青寻个好去处,又怕庭哥儿转头听说,再误解心姐儿在无理取闹,心姐儿担心再受兄长的惩诫,可怜咱们轩翥堂的大宗嫡女,如今没出阁还在自家呢,就有了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凄惶。”
    今日苏嬷嬷没在老太太跟前儿,据说是替老太太往安陆侯府跑腿去了,老太太没了心腹在旁支招儿,听说兰心委屈就难免有些怨怒,用力隐忍的样子连春归都看得分明。
    “剑碧不好了,剑青却未必随了姐姐,再说庭哥儿对心儿确是过于严厉了,我早就说过他,心儿是他的亲妹妹,轩翥堂一系名符其实的嫡女,别说沈氏没生女儿,就算生了,继室嫡女也远远没有元配嫡女尊贵,心儿惩治下人丫鬟算什么大错?真犯不着这样训诫!庭哥媳妇正该劝着庭哥儿才对,非但没有,你自己对心姐儿竟也如此严苛。”
    彭夫人立即道:“这要是剑青犯了过错,庭哥媳妇加以惩诫也是理所当然,不如当着老太太的面儿,庭哥媳妇就好生说说剑青有何过错,是服侍心姐儿不尽心呢,还是她顶撞了你,只要你说得出个道理,纵使心姐儿不舍得剑青服侍这么多年的情份,我也不至于拦着你尽长嫂的职责。”
    背主和挑拨两件罪状春归都拿不出实据,这时当然不能用作理由,但她也不是没有想到自己选择和小姑子交心会有这样的后果,说辞也是早准备好的。
    “我本是担心着剑碧因为过错受罚,难免对二妹妹心怀怨恨,剑青既是剑碧的妹妹,保不住听信了剑碧的抱怨对二妹妹不利,正因为二妹妹是轩翥堂的嫡女,是大爷的嫡亲胞妹,我才不敢吊以轻心。”
    “这就是庭哥媳妇想当然了,咱们家里的下人,多少都是家生子,难不成因为一人犯了错,为杜绝报复就该诛连不成?且这些下人虽然都有家人亲眷,可身为仆婢,有几个胆敢冒犯主家的?心姐儿如今又不是懵懂未通人事,她是被老太太教养长大的,独居抱幽馆也有些日子了,难道还辨不明白好坏忠奸?真要觉察出剑青包藏祸心,心姐儿还会这样难过?就算害怕再受长兄的责难,庭哥媳妇这嫂嫂既然都开了口,心姐儿还不会顺水推舟么?”
    老太太紧蹙着眉头:“我看庭哥媳妇就别干预抱幽馆的人事了,这些事我早交给了心儿自己作主,她是女子,日后是要出阁的,培养几个心腹得用的丫鬟日后都有用处,一个个的都被你驱离,等心儿出阁,身边一个贴心人都没有,万一在夫家受了委屈怎么好。”
    春归也只能作罢,心里便对彭夫人越发的厌恶了。
    ------------
    第296章 蓄力反击
    老太太眼看着春归垂头丧气,猛地警醒苏嬷嬷的提醒,只是虽然暗道了一声“糟糕”,真心里仍然在为亲孙女打抱不平:从前多么娇憨的姑娘,哪像如今这般谨慎小心,可都怪兄嫂太过严厉!庭哥儿也就罢了,男子到底不懂得女孩家的心情,又受了他祖父的误导,不知道女孩应该娇养,不能如子弟一般严厉管教的道理,可庭哥媳妇就不该这样糊涂,她虽不如心儿尊贵,不也同样被父母惯纵着长大,对待心儿这样严苛,都是因为没真把心儿当作亲人看待的缘故。
    这孙媳妇是真不贤惠,不睦不亲妒悍跋扈的毛病有一大堆,就只有说话还算诙谐一点可取之处,真不知庭哥儿作何就对她死心踏地。
    要不是庭哥儿如今对她是事事迁就,早就该对她严加训诫了!
    老太太心里是这样想,嘴上却另一套截然不同的态度:“剑青的事儿先不论,老二媳妇你倒该管管家里的闲言碎语,那和柔,如今看来的确不是个本份人,四处中伤庭哥媳妇,说庭哥媳妇妒悍不能容她,哭哭啼啼的装可怜,弄得下人们议论纷纷。别说她如今只是个仆婢,就算真扶了姨娘,轩翥堂的家规也不容侍妾这样不敬正室主母,也难怪庭哥儿看不上她,把她打发去外院书房,她却还变本加厉了!”
    风言风语自然会吹进春归的耳朵,不过她倒认定和柔也只使得出这些花样了,所以并不在意,倒是听老太太这样说,顿时心生警惕。
    彭夫人蹙眉道:“有些话倒也不是和柔说出去的,只不过她唉叹不能让庭哥儿顺心,辜负了长嫂当年的嘱托,旁的人听见,少不得添油加醋而已。要说起来,从前曹妈妈也好,和柔也罢,连剑碧都是本份忠心的人,直到庭哥媳妇一进门,就都摇身一变……”
    这回老太太没让彭夫人把话说完,就拉长了脸:“这些人以为庭哥媳妇好欺才暴露本性,哪有把过错反而记在庭哥媳妇身上的道理?就拿和柔来讲,过去斥鷃园没有主母,她和曹氏就能横行霸道,院子里的下人都顺着她俩,她们自然能够佯作本份,可一旦上头有了约束,本性就暴露出来,庭哥儿生母是个威严的人,奈何她遭遇不幸,后来的沈氏也不懂得管束庭哥儿院里的仆妇,才至于姑息养奸,把我们都蒙骗过去。
    曹氏已经被庭哥儿亲自料理了,如今在朱家养老,咱们也惩治不了她,可和柔虽说认了她当干娘,却还是太师府的奴婢,和柔既拒绝了庭哥儿的好意,不愿跟着曹氏去朱家,就该遵守我赵门的家规,她这样……今日我就想与庭哥媳妇商量,要么干脆发卖,你要还念她的姐姐为你婆母殉死的情份,把她调去庄子里,省得她在家里摇唇鼓舌兴风作浪。”
    将和柔远远支开的确符合春归的心意,不过鉴于兰庭的一直反对,春归也不愿怫违兰庭的主张,便为和柔求情道:“就算真犯了过错,到底是婆母当年亲自替大爷择选的丫鬟,且大爷也说了要多多包容,所以孙媳想着,如二婶所说,既是和柔并未亲口中伤,只是下人们借机生事,不如烦劳二婶好生管束,息事宁人最好。”
    老太太却极不甘心:“你真要再姑息和柔?”
    “实在是大爷心有不忍,孙媳实在不敢怫逆大爷的意愿,且孙媳也百思不得其解,大爷申
    明不愿纳和柔为妾一事,并无闲杂听闻,又是怎么传到了和柔耳中才引发了这起风波?若真要追究和柔的过错,少不得追察推波助澜的人,但俗语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唯恐的就是萧墙之乱,为这点子小事,自家察得个沸反盈天的,终究不吉。”
    矛头直指彭夫人,老太太不知听没听出,彭夫人却立时面红耳赤又哑口无言。
    春归这回算是对彭夫人动了真怒了!
    一而再再而三的算计,用的都是借刀杀人的手段,估计彭二婶是真自信她这一技能已经炉火纯青,不给彭夫人一些教训,看来自己是难有安生日子了。
    所谓打蛇三寸,反击必须让彭夫人锥心刻骨才可能不再妄动,彭夫人的命门是明显的,无非两个亲生儿子,但鉴于兰台、兰阁兄弟两对兰庭倒是心悦诚服,并没有继承父母的劣性,春归把他们视作无辜当然不愿诛连。
    那么除了亲情之外,让彭夫人在意的也就只有财利了。
    如果能够分剥彭夫人对于内宅的管事大权,也可谓有力反击。
    只是春归极有自知之明,她现在仍是新妇,至少是在为兰庭生育子女之前,没有过问内宅事务的资历,沈夫人又远在汾阳,不指望她能抛下翁爹回京“争权夺利”,且沈夫人一回京,务必引起老太太的戒备,理所当然就会偏向彭夫人,反而会对计划不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