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109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9节

    刘元宝明显的在思索盘算,眼珠子一忽往东一忽往西的乱溜,回答得倒还不算迟疑:“那天我的确和一伙兄弟去了胶东吴家吃酒,但后来我上了头,就回去睡了,要说作证的话……我老婆孩子都能作证!我家和富安渠是两个方向,我根本不可能绕去那头,陈麻子就是在说谎!”
    兰庭没按刘元宝的设计唤来他的老婆问证,稍稍抬起下颔针对众人:“各位有哪个还记得三年之前,当日樊姑娘受辱之事?”
    先出来的是樊大右邻家那个泼妇:“我记得清清楚楚,那天我在里弄口上和几个女人唠嗑,亲眼看着樊家大丫头光着身子走过来,一身的泥,还有好大股子尿骚/味儿!我们那时可不知道她是受了奸/辱,原本青天白日的,谁曾想哪个狗胆包天敢干这种混账事呢,都以为樊丫头做了见不得人的丑事,或许还被人捉了奸扣了她的衣裳往她身上泼屎泼尿……”
    又有一个男人道:“樊丫头先是经过的我们家门前儿,那些污秽……是我老娘泼的,老人家也以为樊丫头是做了丑事……”
    还有几个人七嘴八舌,他们有的是亲眼目睹了樊姑娘光着身子经过,有的是听说这事后追上去看热闹,只有一个善心人儿,品咂出事情有些不对味儿,连忙跑去给樊大通风报讯,让他赶紧拿件衣裳给闺女遮丑,把人先领回来。
    兰庭终于打断了七嘴八舌,先问那个泼妇:“你还记得那日是和哪几个妇人闲聊?”
    泼妇愣了一下,摇摇头:“这哪儿记得清楚,横竖就是住在一条里弄的邻里,也没谁约着一同闲聊,就是凑巧遇见的,今日有张三、李四,改日不定就换成了王五、郑六的,记不清楚了。”
    “那你可还记得那日发生的其余事儿?”
    “记不得了。”泼妇想一想才道:“只记得为着那场热闹,我们家连晚饭都耽搁了,好像是去孟罗汉的摊子上买了几个现成的包子应付过去,又或者是去买的蒸饺?”
    兰庭再问其余几人,无一还记得三年前的那日除了樊姑娘这桩意外,经历过的其余生活琐碎,只有一个记性强的,还依稀能想起来自己家的一桩琐务:“我家老爹年纪大了脑子常犯糊涂,那天又不知逛去哪里,我找了好大一圈儿都没见他的人,经过十三弄时就看见一群人,都在议论樊丫头的丑事,这么些年,柴胡铺光天化日下还没发生过这么稀奇的事,我听说后连老爹都没顾上找,看了许久的热闹,但后来我老爹是怎么回去的,自己逛回去还是被我小子给找回去的,我就记不清了……实在是我爹一犯糊涂就喜欢四处乱逛,常常折腾得一家人到处找他,哪还记得清是怎么找回来的。”
    兰庭这才说道:“事情已经隔了三载有余,你们记不清当日的常态细节才符合情理,如陈铁匠,他之所以记得那天是在胶东吴家的酒肆里吃面,是因为后来亲眼目睹了同样在胶东吴家酒肆饮酒的刘元宝,先行一步后实施罪行,如果没有后来的事,陈铁匠不可能清楚记得三年前的行迹琐事。”
    忽而提高了音量:“案犯刘元宝!”
    这突然的语气肃厉,且直接定为案犯,惊得刘元宝不得不和兰庭对视,青皮光棍的痞气立即灰飞烟消……
    市井无赖不是英雄豪杰,没有屠狗客那样敢和朝廷敢和权贵,乃至于天家皇族对抗的气慨,刘元宝胆敢横行乡里却从来不敢挑衅官府,他也闹不清状元郎是否具有问案定罪的权限,他只知道状元郎是连宋国公都敢于对抗的人物,皇帝恩宠状元郎更胜于恩宠自家儿媳妇的亲爹!
    从六品的年轻修撰冷不丁摆起官威来,已经足够把地痞无赖吓得两股颤颤。
    “你早前亲口承认和樊姑娘从无来往,而你后来的作供,也显示并没有亲眼目睹樊姑娘当日的惨况,但你为何记得三年前于你而言极为普通的一日,你行为的种种琐碎?!你在说谎!”
    兰庭说到这儿,并不立即逼供,只蹙着眉头看向施推官:“不过律令规定,奸/辱罪行成立,需得认定女子是否从始至终抵抗而最终未能挣脱,如今樊姑娘已经身故,且陈铁匠毕竟未曾目睹案犯实施奸/辱的细节……如何定罪大人还需斟酌,不过刘元宝的证供有伪,已经可以
    将他扣押刑问。”
    施推官也的确觉得本朝认定奸/辱罪行的规定十分荒唐,咬着牙说道:“是,相信刑问森严,追责之下案犯必定不敢狡辩!”
    刘元宝混迹多年,也不仅只有个青皮光棍的名声,看得出来无论是状元郎还是施推官对他都已咬牙切齿恨之入骨,真要是被扣押刑问,打个皮开肉绽怕都是轻的,指不定就活活折磨死在牢狱里了,但好在是那状元郎读书多了果然呆头呆脑,还能说出来奸/辱罪行凭陈麻子的指控难以认定这话?
    连忙说道:“大人,二位大人,草民刚才的确没说实话,那日里草民喝多了几杯,原想着去找相好的泄火,那相好的也不是良家妇女,实际做的是私娼的勾当,草民可从没打算过行为坏人清白、迫人就范的卑劣事!”
    这逻辑可真够强悍了,因为是嫖客,所以不行奸/辱之恶?!
    施推官完全不明白刘元宝为何就改了口供,换这吊诡的方式自证他未犯国法。
    但兰庭显然是故意设计圈套,于是很能“理解”刘元宝为何承认说谎,直到这时,他紧握的拳头才不动声色松开几分。
    既然中计,那接下来就十分好办了。
    ------------
    第253章 命分贵贱
    兰庭回到斥鷃园,看着亭子里餐桌上摆着四碗碟菜品再加一碗鲜汤,不用春归解释就知道是她亲自下厨的出品——有两样是他爱吃的,另两样是春归的偏好,鲜汤更是春归最最拿手的河鱼为主料,这回用的是昂刺鱼,还加了通草山药,看得出颇费了些火候时间才熬成,鱼汤雪白,佐着清翠的葱米看着就觉鲜美。
    备的是绿珠酒,用白瓷杯盛装。
    “辉辉倒像是算准了我能赶上饭时?”兰庭微笑。
    “打发了姜东去坊门口瞅着呢,汤是老火煨成,最后盛出撒上葱米便是,那几样菜只要洗好切好,拌料下锅也快,等着姜东禀报迳勿已经进了坊门儿我才操忙,刚好你回来加上沐浴更衣的时间就能上桌。”
    春归又指着一道黄酒焖狮头:“就这菜耗时最长,我调好味后换小火煨收汤汁的时间,也足够先把自己给清洗干净了。”
    否则她一身的油烟味儿,赵大爷不嫌自己也得嫌弃自己。
    但好酒好菜的准备着,大奶奶当然有自己的目的,她先是等兰庭饮一碗汤,吃一碗饭,而后斟了两盏酒的时候,便忽闪着眼睫表现出极其明显的求知欲,想听的当然就是今日十三弄那场法事的具体情形。说来有一些话,尤其是刘元宝狡辩时的言辞颇为有辱视听不宜复述,但兰庭却非但没有删略甚至还模仿那无赖的语气口吻,这让春归十分的身临其境,越往下听越是义愤填膺。
    怒火终于是在听闻兰庭“挖坑”环节彻底爆发了。
    “这是什么破法令啊?奸/辱罪行的认定需要证实受辱女子有无一直反抗?这怎么证实?双方必须各执一词啊,采信谁的供辞可就全由判案官员决断了!这世上多的是伪君子假道学,遇见这种事多数都会为同类开脱,男人横竖都是情有可原的,女子反正罪责难逃。”春归只觉鼻孔里都要喷出火来,一拳头砸在饭桌上:“要是行恶者威胁女子不许挣扎否则就要夺其性命呢?这样罪犯就不算奸/辱了?对!那些人不是常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挂在嘴上的吗,他们就是认为女子应当宁死不屈,否则就有罪错!”
    兰庭静静听着春归发脾气,没有解释更不想争辩,在他知道的一件真实案例中,确有执法官员在审决奸/辱案时,认为受害女子并没有坚持反抗后来任由男子施暴,而把案件决断为通奸,那位官员完全无视女子呼救已然声嘶力竭的事实,也根本不考虑女子身上的伤痕。
    又就算男子因奸/辱罪行而受惩,受害人仍然难以摆脱舆论的谴责,没有能力反抗,但可以一死维护名节,继续活着就是罪孽,大众对于弱质女流缺乏其实最基本的同情心,在他们已经形成的固有认知里,女子一旦失贞就是耻辱肮脏的,牵连着家人也都一同蒙羞,只有一死方能证实贞烈——横竖是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生死仿佛极其轻易不值一提。
    还是春归自己先反应过来:“这是迳勿的设计吧,你暗示刘元宝那畜生就算承认强迫樊姑娘,只要咬定樊姑娘不曾反抗就不会承担奸/辱的罪名,他为了不受刑问,多半会借机狡辩开脱。”
    “是我的设计,但并不是误导。”
    “还真有这条破法令?!”春归差不多就要暴跳如雷了。
    “刘元宝中计,承认他虽觉樊姑娘脸上的胎青瘆人,不过想着樊姑娘年岁这样小,必定还是处子之身,他称樊姑娘先冲他媚笑,才引诱得他尾随,还说他的确把樊姑娘拖拽去了破坛子庙,但樊姑娘是欲拒还迎,从始至终都没有反抗。”
    “混账!猪狗不如的东西,说他是畜生连畜生都怕不服,被这混账东西连累蒙羞!”春归只是听着兰庭的转述,都气得两眼发红。
    但她更关心的还是结果:“不会当真采信这混账的供辞吧?迳勿总不至于搬起石头砸脚吧?后来如何,迳勿有没有驳斥这混账?一定驳斥了,迳勿是怎么驳斥的?!”
    “我问他为何毁弃樊姑娘的衣裳。”兰庭说道:“这回刘元宝怔了许久,又再强辞夺理,说什么他并没有毁弃衣裳,指不定是其余什么人比如陈麻子偷窥得这事,有意折辱樊姑娘才做这样的事,陈麻子先就急了,一口咬定刘元宝行为奸/辱之事实为确凿,他说当时樊姑娘和刘元宝推推搡搡,且用手里的衣篮子砸向刘元宝,但未能挣脱,刘元宝轻易便把樊姑娘拉进了废庙,樊姑娘的衣篮连着捣衣杵就这样被遗弃在路边的草丛里,陈麻子经过时还看了一眼。”
    “那篮衣裳呢?如果一直在那儿,樊姑娘出来后应当会拾取遮羞。”春归道。
    “刘元宝逃离时先一步拣走了,他怕被人看见提着个衣篮引起怀疑,于是丢弃在富安渠里,以为这样就能天衣无缝,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毁弃衣物时还是被另一人证目睹。”
    “还有人证?”春归亢奋了。
    兰庭颔首:“是那一片的居民,因着天气炎热寻了截荒僻无人的渠道洗浴,当时已经从渠里上来,借着荒草的遮挡穿衣裳,他瞅见刘元宝过来没敢出声,因为他向刘元宝告贷还没能清偿债务,躲都躲不及,所以亲
    眼目睹了刘元宝毁弃衣物,这人后来还把衣篮捞了上来,见里头虽说有套衣裙撕得破破烂烂,尚有几件还能穿着,便拿了回家,后来听说了樊姑娘的事,他倒是立即想到和刘元宝脱不开干系,但因麻木不仁、胆小怕事,一直没敢声张。”
    也就直到这时眼看着刘元宝成了众矢之的,再想到自己被刘元宝勒索那笔利钱,才决定出来作证。
    兰庭饮了一口酒,轻出一口气,似乎直到这时他也才终于能够抒解胸口的郁堵一般:“律令对于奸/辱一罪的规定虽说大不利于女子,不过世上也并不是所有官员都麻木不仁,大约是弘复二年,那一任顺天府的推官沈供就主审过一起奸/辱案,受害人为一双母女,母亲罹患癔症,痴痴呆呆难辨人事,女儿年仅十岁,根本无力反抗成年男子施暴,后来沈供力主判定凶徒奸/辱之罪确凿,且上谏应就奸/辱之罪条加以补充,凡受害人为痴癔病患,或奸幼女十二岁以下者,虽和同强论。”
    “上谏得允了?”
    “朝堂上反对的声音太大,未得准。”
    春归握紧了拳头,但转而听兰庭说道:“不过律条虽未获准增修,皇上却坚定主张若幼女以及痴癔症患受奸,主审官员应借鉴沈供这一判例,考虑受害人是否有反抗的能力及意识,如刘元宝此案,因有两人供辞印证,且樊姑娘年幼,无论体格还是力量,皆不能与刘元宝抗衡,奸/辱罪名应当能够坐实。”
    春归也终于吁出口气:“这样说来刘元宝必死无疑了。”
    “是。”
    “可是既然先有类似判例,为何三年前那里老还会施惩于樊姑娘?”春归不解。
    “律令从无规定乡老族宗有权断人罪否生死,但事实上君主及朝廷都允准了他们享有此类特权,而有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律令所无法捍动的,所以我不仅要让刘元宝伏法,还想力求证明樊姑娘确然是遭遇暴行,并非通奸,虽说人死不能复生,只希望倘若樊姑娘当真在天有灵,能觉些微安慰吧。”
    兰庭这时的确希望诸如在天有灵、亡魂能知的说法并非杜撰,这样那可怜的女孩儿还能目睹残害她的人以命抵偿,或许还能少些遗恨,但他其实心中清楚樊姑娘的遭遇在这方天下决非个案,不知多少女子,过去或者将来,依然会遭受迫害及逼辱,他帮不了这许多的人,无法撼动约定俗成,唯一力所能及的,或许只能是当知闻此类的不平事后主持公允,但其实他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存在意义。
    就像柴胡铺,如今那些邻人或许都相信了樊姑娘的冤枉无辜,不再诽责恶议,但他们的良知当真觉醒了吗?当这件事渐渐再被淡忘,当他们终于摆脱冤魂索命的威胁,当生活恢复到了旧常,当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他们会不会当真同情受辱的女子,会不会还记得曾经的教训,不再给予冷眼甚至逼害。
    兰庭不知道答案。
    烦闷和混乱的心情让他根本没有酒兴,就像春归也根本不觉得刘元宝会被绞死就心中痛快,佛曰众生平等,道说天地不仁,仿佛人命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春归实在认为刘元宝一介恶棍混账的伏诛怎能补偿樊姑娘无辜惨死的遗恨,那孩子甚至可能从来没有享受过这一轮回的喜乐,她短暂的今生就悲惨结束,她心里不存妄执吗?她有没有因为难消妄执便魂飞魄散?刘元宝这种货色倒还真可能不存妄执,当魂灵觉醒,想着无非就是再经下一个轮回而已,开开心心就奔溟沧去!
    一想到这个可能春归就恨不得亲手把刘元宝的魂灵撕个七零八落再踏上一万脚!
    “明日我得销假了。”兰庭忽而说道。
    春归怔了一怔才从手撕刘元宝亡魂的假想中回到现实,颔首道:“柴胡铺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关系到高琼,那些王公贵族说不定都会关注着,迳勿今日既然出面参与法事,且还破获了三年前的旧案,这瞒不过那些人的耳目,都知道你的伤势已无大碍,再不销假,也太矫情。”
    兰庭也就干脆弃了杯盏:“我正好有事想找四叔商议,辉辉不如也跟我一齐去,你陪四婶说说话。”
    顺便进行饭后消食的健身活动。
    春归一边点头一边就随兰庭起身,随口问了一句:“怎么这时辰了还找四叔议事?”
    “皇上已经下令,让四叔辅助许阁老重审冯莨琦附逆案。”
    ------------
    第254章 真相残忍
    赵四叔也乃进士及第,在太师府“城”字辈的一代为应试成绩的佼佼者,刚在翰林院任满三年的编修,就丁忧守父丧,起复为刑科都给事中,属位微而权大,这回皇帝决意重审冯莨琦附逆案,并没有再授厂卫职权,且不行三法司会审,而专授许阁老领衔,由曾经担任过顺天府推官,时任吏部右侍郎的沈洪,以及刑科都给事中赵淅城辅佐审决。
    这个任命说来有些任性,因为看上去唯有赵四叔现下仿佛才能马马虎虎称为司法官员,但其实许阁老曾经担任过大理寺卿,再加上沈供在任职顺天府推官时也处办过不少疑难案件,这个组合班子又确实能称经验老道了。
    真要细究的话,反而是赵四叔这现任司法官员其实从来没有经办过要重案件。
    兰庭告诉春归许、沈、赵三家在皇帝看来,并没有参涉废储之议,这样的任命其实也体现了皇上的态度——宋国公之罪必须严究,可也仅限于严究宋国公的罪行。
    “看来这回高府街门前的纠闹,虽说迳勿算是和宋国公府彻底结仇,但皇上并没有因而起疑,猜忌轩翥堂赵氏一门其实已经有了废储的决心。”春归道。
    “那是当然。”兰庭慢慢的踱步,并不急着赶去找四叔商量政务:“这就让皇上心生猜忌了,我这家主岂不是把轩翥堂这一族系给直接带进深沟里?那几年我这皇子侍读也没白当,谁都知道我看着像是与世无争,骨子却还有点嫉恶如仇的脾性,一桩冯公遇刺案,一桩樊大灭门案,线索都是直指宋国公府,尤其后一个案件还算是我亲手揭发,协助施世叔上门问案在皇上看来是理所当然,结果吃了豪奴一鞭子,倘若忍气吞声的话反而不是我的一贯性情。”
    但因为他的劝阻,轩翥堂一系的门生故旧并未借机呼吁废储,不仅仅是沈皇后相信这门姻亲没有倒戈,想来今上也甚满意赵氏一门的立场。
    其实没有哪个皇帝在废立储君这种大事上乐见掣肘于人的,纵然是今上,也希望王公臣子能够与他同心协力,在这一件事上认同天子独断乾坤,这也好比没有哪个家主宗长乐意让官府衙门干预族务家财,谁都希望把决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样。
    当然王公臣子轻易也不会妥协,他们不认同废立储君只是天家的家务,实际上他们不希望在此一件大事上,自己的说话权被天子彻底剥夺。
    这是一场逐力,确切说来并没有一定正确的方式,所有的计划都需要遵循时势。
    但兰庭认为在废黜太孙的战役中,正确方式并不是逼迫今上立下决心。
    春归只能盲从兰庭,她压根不知今上的脾气秉性,她只懂得无论多么仁厚的皇帝,手中也紧握着生杀予夺的权柄,和天子逐力,多数情况都不能直中取只能曲向求,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都是经验之谈。
    她不会过多操心朝堂政务,眼下她还有自己的难题。
    次日,兰庭果然销假去了,春归虽说又恢复了晨昏定省的日常,不过抽空面见樊大却更加方便,不用再烦恼怎么摆脱赵大爷单独行动。
    其实昨日柴胡铺的法事,春归已经意会渠出带着樊大现场旁观,但昨日她还没时间顾上和樊大交流,直到今日下昼她有空闲,才再次动用意念“传召”渠出,让她把樊大喊来怫园寄鸢台——今日要说的话很多,斥鷃园里不是那么合适,再者春归始终有些介怀,不大愿意在自己的居院接见樊大,倒是寄鸢台开阔,在此坐也好站也罢旁人就算看见也以为是在观景纳凉,只要情绪不至过于激动亢奋,旁人在远处看着都觉得符合情理,不至于心生猜疑近前察看。
    但这回渠出却终于有些留意了:“大奶奶仿佛尤其喜欢寄鸢台啊?”
    “我喜欢登高临远,但不喜山路陡峭,寄鸢台刚好符合我的情趣和惰性。”春归毫不在意承认懒惰,也装作并没察觉渠出的留意,她把樊大晃了一眼。
    衣着有了变化——樊大的尸身严重焚毁,死前穿的那身衣裳当然已经化为焦灰,春归第一次看见他的魂灵时那身穿着还是义庄的吏役不知从哪里找来的一套裋褐,压根就不合身,但施推官接手案件重新勘验尸身后,还没忘了交待下去给樊大一家都换了身殓服,大约亡魂的衣着是随着尸身衣着更改而更改,所以这时的樊大看上去整齐了不少。
    但仍然未改的是,他浑身上下透出那股子阴森气息。
    他像是极不情愿响应春归的再次召唤,缩在一角垂头弯背,直到春归问话时他才抬头看来一眼,难以言喻的情绪,春归但觉被阴风从头往脚一刮,丹田里就遍布寒腐气,冲得她直想打嗝。
    “我不明白大奶奶为何让我去看昨天那场法事,大奶奶应该明白,没有人可以超度我这阴魂,除非陈麻子等人都死!那些人都死了我才能消除妄执,他们的忏悔也好认错也罢对我而言毫无作用,除非他们以死谢罪!”樊大这样回应春归的问话。
    “除了刘元宝,其余人罪不及死。”春归强忍着直冲喉咙那股子让她犯呕的阴腐气,这回完全没有和樊大虚伪客套:“你长
    女的死,你就一点责任没有吗?你甚至不敢承认是她是被你勒杀,你起初怎么说的?是你妻子勒杀了长女,可柴胡铺所有人都知道是你下的狠手,你相信了她的话,你知道她是被人奸/辱,但你却因为自己的懦弱,你一个父亲不能庇护女儿,为了自保还把无辜的女儿勒杀!你也许会认为你也是被逼的,但在我看来,如果换一个人,如果换一个有担当的父亲,他宁愿代替女儿承担一切诋辱,也不会亲手勒杀自己的骨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