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107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7节

    “那就更不至于了,太孙恐怕压根没把陶家这门亲戚入眼,且太孙被废也不可能拖延至十年之后。”春归摇头道。
    “要不要我再去盯着曹国公府那个什么张七姑娘?”渠出又问。
    “这事不急,近日还是先顾着樊大这桩子事吧,我越来越觉得樊大只字不提樊二实在可疑,但樊二确然就是引发这起罪案的关键!你入不了皇城,去宋国公府可有影响?”
    “这有什么影响,别看高家是外戚,论规制还不如太师府对阴魂的威胁呢,只不过避开些他家的祠堂就是,那里供奉着不少御赐物品,我不敢接近。”渠出说完就飘走赶赴她的下一个工作岗位去了。
    而对于曹国公府的张七姑娘,春归也并非全无印象。
    曹国公张创,正是圣慈太后的
    兄长,要论来曹国公府和豫国公府的根底还真没两样,同样都是寒门,靠着女儿入宫才被封爵,曹国公甚至还是女儿成了太后才得封爵——张创几乎是直接袭爵,因为他爹乍一听闻自家竟跻身公侯时就乐极生悲呜呼哀哉了。
    别说张创的几个女儿都没能嫁入高门,就算前头三个孙女儿也没能赶上“好时候”,五、六两个孙女虽说嫁得好些,但因为庶子所出,姻缘上仍然有些不尽如人意,唯有张创的老来子生的这位七姑娘,才能称作是娇生惯养勋贵千金,去岁时定亲,如今正在备嫁。
    所以上回太师府御赐的庆功宴上,虽则说曹国公府的女眷也来了几位,但正在备嫁的张七姑娘当然没有出席,春归没见着这位,不过不妨碍听闻张家女眷你一言我一语的夸耀,都说张七姑娘的姻缘如何如何好,未婚夫如何如何的才品兼优,而且这还是一门御赐的婚姻,皇上开的口,圣慈太后下的懿旨。
    这件事本来已经不算是新闻,但曹国公府乐意当作新闻来宣扬,现场自是也没人提出异议,相比皇后的娘家豫国公府,曹国公府毕竟是今上的母族,甭管张太后在先帝时多么的一文不名,但最终“荣耀登顶”,那些偏爱揪着门庭根底鄙夷小看暴发户的女眷没那么大胆针对皇上的母族,而确有教养的高门女眷虽说私心里也许不屑曹国公府自夸张扬的作风,但她们明里背里都不会议论他人当场让人难堪。
    所以春归也就听说了张七姑娘未来夫婿,是甄家六郎甄怀宁,这位是与兰庭齐名的京都才俊,虽说还未下场应试,但仿佛谁也不会怀疑甄怀宁日后的前程似锦,毕竟甄家也是官宦世族,一门曾经出过两位内阁大学士,眼下家主甄典任礼部尚书,大有希望跻身内阁,甄怀宁正是甄典的嫡孙。
    不过春归私下里也听家中老太太嘀咕,说要不是曹国公府游说得圣慈太后下旨,且在圣慈太后的纠缠下皇上亲自传召甄典提出了这门婚事,甄家根本看不上曹国公府一门草根发家的外戚,这桩姻缘有如强扭的瓜——甜不了,日后指不定还会闹出多少笑话。
    言下之意,那张七姑娘的品性似乎不那么符合大家闺秀的标准。
    春归从这些仅知的情况,不难判断出陶芳林为了摆脱“梦兆”里的劫厄,大约自己替自己谋定了姻缘,且看来这一姻缘需要圣慈太后的大力援助才能告成,不管陶芳林看中了哪个良人,春归并不打算坏她好事,所以也就没必要再让渠出盯着张七姑娘了。
    又至于陶芳林“梦兆”中关于兰庭那部份事体,春归也没有放在心上,就她对兰庭的了解,根本不可能轻信老太太和二妹妹的挑拨,对陶芳林先生成见而后冷落疏远,如果兰庭相信和柔的死乃陶芳林主谋,那应当就是陶芳林下的毒手,更至于陶芳林惨遭休弃并活活饿死的事,其中应当另有缘故,总之春归不信兰庭会始乱终弃。
    相比陶芳林的所谓“梦兆”,春归更加相信自己的眼睛。
    而今让她烦恼的甚至不是樊家灭门凶案的幕后策划人,这桩凶案已经引起了兰庭的重视,春归相信他虽说一时难以察明,但绝对不会因为宋国公府的罪有应得乃至太孙废位就放弃追察,又如果连赵大爷都没法子揪出这个幕后人,春归就更加无计可施,她烦恼也没什么作用。
    为难的是如何才能消除樊大的妄执,让他放下生前的仇恨往渡溟沧,让他亲口道出真相,春归依然无法断定樊大为何要隐瞒他一家四口真正的死因。
    而这件事,也只有交待莫问小道继续发挥他的“才能”了。
    当然春归也并没有放弃对孙崇葆的追察,所以这日她再次写好密信,仍然是让姜东转交,一来是安排莫问如何行计,再者也叮嘱他和柴生暗中打听孙崇葆究竟是何方神圣。
    可以肯定的是孙崇葆与幕后者必存联系,待找到孙崇葆,说不定就能顺藤摸瓜找到幕后人,真要靠着这条线索锁定那只翻云覆雨手,再想办法提醒兰庭不迟。
    而就在这日的廷议上,弘复帝也终于痛下决心,批允了顺天府推官施元和的上奏,勒令宋国公高琼必须全力配合问案,且无论是东厂还是锦衣卫,都要配合施元和察断柴胡铺的灭门凶案——
    于是朝野大哗,因为皇帝这一诏令后的暗示。
    柴胡铺樊家命案极大可能和冯莨琦、石德芳遇刺案相关,且今上是真的决心严究到底。
    又于是次日朝会上,又有御史言官上谏,怀疑冯莨琦附逆案是被陷谤,虽说冯莨琦已死,但希望皇上能下令重审此案,若真证实冯莨琦并无附逆之行,理当严惩捏造陷害侯爵者,还功臣之后无辜之人清白。
    ------------
    第248章 报应将至
    眉半截并不知道那天他连宋国公府的街门都不敢靠近,更没来得及进去指认樊二,然而因为他四处散布宋国公做贼心虚、张狂跋扈的“谣言”,到底没能逃过高家人的耳目,与施推官、状元郎一同列入罪当处死的名单,而且还被上呈天子御案的惊险事。
    但这并不妨碍眉半截一边煽风点火一边胆颤心惊。
    也就直到听说了圣令追责宋国公府的传言后,他才彻底放心大胆了,于是每当街坊邻里寻他打问那日宋国公府门外的风波时,他就越发的口若悬河绘声绘色。
    私牙都可以改行说书了。
    眉半截原本以为自己已经算是樊家灭门惨案非官方的首要知情人,至少是在柴胡铺这一片儿,不可能还有哪个比他还要熟知案情了,万万没想到的是此日上昼他正在绘声绘色“话说当日”时,有一个街坊竟然插嘴说了一件他完全没有听说的事——
    “半截儿你口口声声和状元郎多熟,还说若不是你提供的关键证据,两位大人就不会怀疑樊大的死和宋国公有关系,那你知道不,原来状元郎还是从莫问道长那里听说了樊大冤魂不散,必然不是因为走水意外被火烧死,更加不是因为天谴,状元郎这才起了疑心报知推官大人勘察此案。”
    “什么莫问道长?”眉半截震惊了,他可从来没有听说过还有这方神圣。
    “莫问道长才是状元郎的知交呢,虽说年纪还轻,但听说道术高深,还在汾阳时就辅助着状元郎破获一起命案。”这下子换那街坊口若悬河了:“小道长据说可以通灵,还能化消冤孽,道长可是说了,樊大一家惨死,他冤魂不散不仅仅是因为凶手没被绳之以法,还因为愤愤不忘他生前遭受的欺辱,但凡那些欺负过他的人,都逃不过死魂纠缠!”
    眉半截蹙眉道:“你这是从哪里听说的?”
    “是汤仵作亲口说的,这汤仵作可就是给樊大一家验尸的人,原来他和小道长从前儿就认识,喝了好几餐酒的交情,我家二闺女不是嫁去了杨柳铺?就是汤仵作住家的那一片儿,我二女婿的大姐夫还刚好是汤仵作的邻居,两街坊也是时常聚在一处喝酒吃肉的,这些话就是汤仵作亲口告诉的亲家姐夫,那还能有假?”
    “这世上哪还真有鬼魂儿?”一个看客颇有些心虚的质疑。
    眉半截却道:“还真不好说,要论来,樊大什么人宋国公又是什么人,看宋国公连施推官和状元郎都敢辱打的,樊大就算一家被害也是白死!谁曾想这回皇上就偏要追究了,指不定就是神佛有知,才让宋国公遭受报应,天上既有神佛,阴冥就自有鬼魂。”
    那街坊也说道:“这话有理,宋国公这样的贵族只能由神佛降罪,咱们这些平头百姓可没那大福泽摆脱阴魂纠缠,你们看看大黄不就受了报应?樊大还活着的时候,可没少受他的欺负,我记得有回樊大家的小子被大黄的狗咬了,大黄反而还讹了樊大一笔钱,就更别提樊家起火,他就敢见死不救,就盘算着等人一家烧死了他好霸占樊大的宅基!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官府断他罪犯诈伪,处一年半徒刑,大黄懒成啥样咱们可都知道,这年半的劳役徒刑可有他好受了。”
    这街坊虽说也住柴胡铺,但家在七弄,距离樊大家有些距离,从没欺辱过他,所以说这话时并不心虚,但在场众人可有不少都辱骂过樊家人,虽则是大黄刚受惩时,他们也都兴灾乐祸过,可如今一和阴魂纠缠四字联系起来,哪还能兴灾乐祸起来?
    神色就很有些阴沉了。
    眉半截这会儿子就越发具备优越感了。
    他非但没有欺辱过樊家人,甚至连樊二当年的卖身钱,他都以借贷的名义强行塞给了樊老爹,没占樊家丝毫便宜,就算樊大阴魂不散要为祸乡里,怎么也轮不到他的头上,于是这时也不妨说几句风凉话:“所以说啊,做人的确不能昧着良知,论来咱们都是平头百姓,莫说权贵豪勋了,就说市井里的青皮光棍哪个咱们敢惹,一样的人就该彼此照应才是,可偏有那些人,看着还有更加软弱的,就专挑老实人欺辱打骂,不把人当人看,好像就能显示得自己有多高贵一样,殊不知世上还真有因果报应,冥冥之中鬼神都睁眼看着呢,种恶因得恶报,没一个跑得了。”
    于是乎今日的柴胡铺,很快便有流言四起,大家伙扳着指头一盘算,要说把樊大欺辱得最狠的,可不就是铁匠铺的陈麻子夫妻,樊家遭至天谴连累四邻那话可就是他们挑的头,要不然何至于但凡哪家倒霉招祸的,都寻樊大一家的晦气?
    冤有头债有主,先看陈麻子会不会遭报应吧!
    心慌意乱的还有个孟罗汉,他虽是摆的包子铺,往常礼佛问道的事可虔诚得很,原本就相信因果报应的说法,一想到自己是受了陈麻子的蛊惑才把樊大一家视为罪徒,逮着机会就欺辱打骂,要为这个反而受到报应,那岂不是冤枉得很?
    立马就找到了陈麻子:“樊大阴魂不散,可还记恨着咱们对他一家的欺凌,说来我之所以厌恶他们,可都是听信了你的话,我和他家没仇没怨没来没往的
    ,都是听你说他们家女人淫/秽作奸激怒神佛会牵连四邻,我这才存了怨气!如今他一家四口都被人害死,一口怨恨不散,连咱们也一同怪罪,这让我上哪儿说理去?所以麻子哥,要不然你牵个头,我也随些份子,咱们请了那什么莫问道长来设几日法事,替樊大超度超度?”
    陈麻子听了两耳朵的闲言碎语更兼挨了大半日莫名其妙的白眼正觉气恨,再被孟罗汉这番话一挤兑,那叫一个七窍生烟,直着脖子就怒吼道:“听那些神棍骗子的胡说八道,什么阴魂不散,姓樊的一家活着时就是受了上天的诅咒,要不然怎么一代代的都是阴阳怪脸呢?我小子就是受他们一家不祥人牵连,好端端的暴病死了,我的冤还没处诉呢,还怕姓樊的死魂纠缠?”
    一锤子砸下去,“铛”的一声火星四起。
    ------------
    第249章 吓你一跳
    嘴硬不代表心实,陈麻子实在有些色厉内荏。
    对于神佛的信仰,其实他并不比孟罗汉减少半点虔诚,否则也不至于常往庙观烧香祈求,甚至诅咒“害死”儿子的樊大早受天谴。但正如世上绝大多数的所谓信徒,其实都不具备为善怀仁的慈悲心,他们之所以信仰神佛完全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求平安长寿的有之,求富贵荣华的有之,像陈麻子一样求他人遇难的也有。
    事实上他们信仰的还是功利,而不信因果报应,不信天道轮回。
    就像这时陈麻子仍然会说服自己——我花了这么多的香火钱,不管姓樊的一家是不是被宋国公杀害,但他们死了就是死了,死于人祸也是死于天谴,这是神佛被我的一片挚诚打动,降罪于他,那么我们陈家的厄运算是彻底消除了,我还怕什么阴魂不散?
    他不去细想这个逻辑是否合理是否矛盾,他不敢细想。
    这当然也正说明他其实心知肚明自己的罪错。
    于是不管怎么自欺欺人,睡不着就是睡不着,不踏实就是不踏实,所有的色厉内荏都在夜深人静时爆发了。
    陈麻子最终决定借酒壮胆。
    可还没喝到酩酊大醉放心入睡的程度,他就听见了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起初还没怎么在意——住柴胡铺这片,哪家没几个耗子共住,他以为又是墙角耗子洞里的东西出来偷灯油。而后就听见几声惨叫,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听来格外瘆人,这下子连他老婆都被惊醒了,一边穿衣裳系裙腰,一边吼道:“杀千刀的,是哪个杀千刀的摸到后院里偷鸡来了!”
    陈麻子这才清醒过来几声惨叫好像是他养在后院的鸡发出来的。
    等把房门一拉开,夫妻两才警觉那阵窸窸窣窣的声响原来十分浩大,且仿佛是来自四面八方。
    陈麻子是铁匠,在这一片儿家境还算过得去,院墙筑得有一人半高,隔着院子前边就是铁匠铺,夫妻两个住着朝南的正房,大儿子一家三口住在东厢房,二儿子没成家就住在东耳房里,女儿住西厢,后院除了养鸡还有一排后罩房是赁给两户人家居住。
    寻常他把铁匠铺的门一关,从来就没人潜进来内院,后罩房的两户人家出入都是走的北角门。
    自家的情况自家熟悉,所以陈麻子听着这片四面八方的窸窣声大觉毛骨悚然。
    平民寒户的虽说也住着算是两进的院子,但并没建着游廊,晚间也不会在院子里点灯,刚巧这时间一片阴云遮挡住月色,一团黑漆无法辨明那响动是由什么引起,女人胆子倒壮,进屋点了个纸灯笼提出来照明,先一眼就看到了脚跟前的地面上七、八只灰鼠正往这爬。
    又刚好这时阴云移开月色清显,这下子终于看见一群群的灰鼠前赴后继般从一人半高的院墙上翻进来,直接往正房的房梁上蹿!
    住在这一片儿的人原本没那么娇气,寻常也见惯了耗子蠊虫爬墙虎,不至于被这些东西吓得作惊作怪,但却从来没有见过成群结队的耗子大军蜂涌而入,别说女人丢了灯笼吓得惊声尖叫,就连陈麻子也觉得浑身的寒毛根根倒竖,脑门上全是冷汗。
    灯笼跌在地上,灯罩着了火,可火光对于群涌而来的硕鼠完全没有震慑作用,陈麻子甚至看见一只又瘦又小的黑鼠爬过来,抬头盯了他一眼,他不知为何就想到了有一回辱骂樊大时,樊大无声看过来阴阴冷冷的目光,那时的他被瞬间激怒,回报樊大的是拳打脚踢。
    但现在他却因这记忆魂亡魄失,双腿泄了力跌坐地上惨呼连连。
    这下子所有的人都被惊动了,儿子儿媳女儿孙儿,因此惨呼声越来越大,终于连后罩房的租客也跑了过来察看,有个人是结巴,把陈麻子拉了起来哆哆嗦嗦的更把语句说不完整:“这、这、这是、是、怎、怎么……你、你、你、后院养、养、养……”
    结巴的女人忍不住插嘴:“鸡棚里的鸡全死了,一只只的脖子都像是被生生咬断的,是这些老鼠咬断的么?怎么会有这么凶这么多的老鼠?”
    另一个租客有如醍醐灌顶:“是樊大的阴魂,一定是樊大的阴魂作祟,这可了不得了,我们大家伙会不会都被陈铁匠你连累啊?”
    没有人回应他,陈麻子的声音都叫哑了,他的老婆甚至已经吓得昏厥过去。
    陈家的动静也惊醒了四邻,还有巡夜人也提着风灯过来,他们先是拍门,但并没有人来开门放他们进去,只有哭喊声还从陈家的院子里不断传出,大家伙不知道里头究竟发生什么事,但忽然又有一人惊呼一声。
    那人指着巡夜人站着的地面。
    地面上原本干干净净,但不知何时却显现出了字迹,巡夜人一边跳着脚退后一边去看那字迹——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天还蒙蒙亮,孟罗汉正准备出摊,院门就被拍得像打雷一般震响,气得他胸口像被点着了炉火,拉开门时就敞着嗓门骂骂咧咧:“哪个杀千刀的大早上急着投胎啊!”
    才骂一句险些
    没被敲门的人给扑倒,孟罗汉睁大眼才看清一张麻子脸:“麻子哥,你这是怎么了?”
    “去、去、去,赶快去请莫问道长给樊大一家做超度法事……”
    当天色大亮时,整个柴胡铺都被陈麻子家夜里的“阴魂显灵”事件给震动了,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大声议论,但惊惶失措的可不仅限陈、孟两家,尤其住在十三弄的邻居,无一没有欺辱打骂过樊大一家,比如那位住在樊大右邻的泼妇,知道樊大老婆听得见说不出,时常扯着嗓子把人家好番辱骂,什么话脏说什么,不把人给骂哭了誓不甘休,有回因为骂得太起劲自己哑了声音,她家男人还去把樊大给捶了一顿,逼着樊大给婆娘请医买药治嗓子。
    就说樊大临死前上门请他们去燕赵楼吃酒,也被男人一扫把给赶了出来。
    晚上樊家起火,但和右邻隔着一道防火墙,虽说风向是朝这边,右邻根本没有受到火势连累,不过得知樊大一家四口被烧死,那泼妇依然跳着脚在自家门外大骂一番,什么死有应得、终遭天谴的话没少说,想来他们就算是发觉了樊家起火,知道隔着防火墙不会被殃及,所以势必不会扑救。
    但这个时候泼妇可抖擞不起来了,吓得直哭:“虽则是我们之所以厌恶樊家人,都是因为陈麻子挑的头说他们一家不祥牵连邻里,可谁敢担保樊大的死魂儿会不会因着这一缘由放过我们?可怜我一家日子本就过得凄惶,温饱渡日都甚艰难,也不能舍了这间老宅另寻住处,又没钱请莫问道长来做法事,难不成就真只有等死这条路了?”
    有邻人恨道:“当年樊家大女儿出了事故,你可是逼得最凶的人,看见那姑娘就上前打骂,扯破了姑娘的衣裳把痰唾人身上,要不是你逼得狠,指不定樊大也不会把他大闺女活活给勒死,你被阴魂纠缠也是活该。”
    泼妇往那人的方向唾了一口:“说得好像你们都是善心人,没逼着要把樊大的闺女沉塘一般,如今还想把罪错都往老娘身上推,你以为我家倒了霉,樊大就能放过你们这群人了?”
    也有人和稀泥:“都别对骂了,如今之计,还是商量着怎么超度樊大阴魂,求他宽谅咱们才是,莫不如咱们都凑份子出些钱,和陈麻子一道去请莫问道长来做法事,真心诚意的忏悔罪错,如此心里才能落个安稳。”
    这个提议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同,但谁也不知莫问道长的住处,又一合计,才想到去杨柳铺先找汤仵作当中人,于是以陈麻子为首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就先去了杨柳铺,求着汤仵作领着他们去拜请“仙道”,汤仵作也不拿腔作势,一口应允了。
    谁知莫问道长今日却不在家,听说是去了太师府看望状元郎。
    结果就是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又往太师府街门前一跪,声泪俱下的恳求状元郎和莫问道长救命。
    昨晚柴生和莫问为了吓唬陈麻子一家折腾到半夜三更,因为宵禁还赶不回家里去,是预先做了安排就在柴胡铺,让宋守诚出面把处空院子赁了十日,其实就是方便昨晚折腾后在那儿落脚,一大早上才经过乔装打扮回了家,恢复了本身模样,又按照春归的吩咐赶来看望兰庭,他们一现身儿,春归就知道事情成了,又果然等到柴胡铺的众人追来太师府跪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