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91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1节

    第210章 外援强悍
    舒娘子连眼角的余光都没往薛姨妈脸上稍稍一扫,只盯着大舅母瞅了数息。
    她心里门清,就薛姨妈那号货色,二老太太可犯不上亲自到场后还要专门请来外援,看来是赵兰庭的外家不知为何单挑此日为难春归,春归碍着对方是亲长,不得不避退谦让,二老太太也不得不顾忌着两家的姻亲情份,总不至于在今日这样的场合闹个剑拔弩张不可收拾,所以才搬召救兵。
    又莫说舒娘子听这话后心知肚明,在座的人也都有如醍醐灌顶。
    还是低估了太师府对于顾娘子的重视啊,当顾娘子已然亲自退敌后,二老太太竟然还在紧追不舍,这般强硬的对待姻亲……轩翥堂果然还把朱家当作姻亲么?
    挨着大舅母坐的那位妇人,此时身子忍不住的往右移了一移,生怕被战火不幸殃及。
    大舅母更是如临大敌,整个人都僵直了。
    都是在京中官眷圈里涉深的人,她很知道舒娘子的几分脾性,坐镇雅俗的威名可不是虚张谣传,要早知道这位对顾氏如此维护,她哪里至于在今日针对挑衅?!
    原本大舅母其实怨恨的并非春归,不过翁爹之令在上,她只能暂时“姑息”赵兰庭,但家里的老太爷认定顾氏乃沈夫人阵营,有她在兰庭身边媚惑挑唆,朱家想要和兰庭化干戈为玉帛的策略岂不是难上加难?男人们的战术是通过刁难顾氏,激得她气急败坏贻笑大方,兰庭知闻后自然便会埋怨顾氏蠢笨无能,小两口之间夫妻离心,外家趁机示好,指明沈夫人居心不良,赵兰庭才有可能回心转意,恍然大悟外祖父与舅舅们到底和他是血缘至亲。
    谁曾想顾氏明明出身低微,却长着个刁钻狡猾的头脑不说,且还并不是料想一般孤立无援。
    眼看着节节败退,大舅母怎不胆颤心惊?她可深知朱家男人们的脾性,从来不肯自悔过错,习惯便是让女人扛枪顶罪。
    再见舒娘子把她盯着盯着就是莞
    尔一笑,大舅母只觉脊梁上都布满了一层冷汗。
    “上回我们几个饮谈,倒都觉得小顾的谈吐行止足够落落大方,要论起才学知识来,更比多少养在深闺的女孩儿更加出类拔萃,单只瓶花、书画两门的见解,可连咱们都有自愧不如之处,尤其是诗词文采……我入宫时把小顾即兴所作的一首小诗上呈太后过目,连她老人家都来了兴致,叮嘱我找个时机,定要把小顾带去慈宁宫让她老人家亲自考较。”
    把太后抬出来贬低大舅母……大舅母也只好捏着鼻子认栽!
    别看圣德太后这些年来不问世事、修身虔心,多少人都以为到底圣慈太后才是皇上的生母,圣德太后也就只剩一个空架子,不过空架子仍是有架子,大舅母可不敢语不出敬。
    她几乎都要打算认怂,示意薛姨妈把“不自量力”四字讪讪道出了,却听舒娘子又是话锋一转:“不过小顾既谦逊又好学,朱夫人既是她的舅母,想要指点一二她也定然会虚心受教的。”
    大舅母:!!!
    舒娘子这是连退路都不给她一条啊,二老太太说的明明是薛姨妈,怎么在这位嘴里就成了“朱夫人”?
    难道“不自量力”的话竟然要由她亲口说出?大舅母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神色已经有如电闪雷鸣阴云密布。
    然而舒娘子根本就没打肯德基穷追猛打,硬逼着大舅母服软,把话锋又是一转冲二老太太言道:“世母是小顾自家的亲长,又是出了名的疼爱晚辈,小顾最不擅长的琴艺,我原本不敢越俎代庖,可想着世母的膝下如今也是子孙满堂,真要把一门心思都用在了小顾身上,您老也太偏心,所以我是想着,正好家里供奉着阮中士,小女暂时也不劳督教了,其余的几个侄女还小,都只不过还在学习规矩而已,也还不敢劳动阮中士督教,莫不如便先请她,帮着世母和朱夫人一把手代行督促之责。”
    春归尚还懵懵懂懂,二叔祖母便是眼中一亮:“庭哥媳妇,还不快
    些谢谢舒娘子,阮中士可是圣德太后当年宫里的宫令女官,你惯常喜爱的瓶花书画、诗词歌赋就不提了,就单说琴艺一门,阮中士可是得了圣德太后的真传!”
    被二老太太如此兴奋激动的提醒授意,春归哪里还能不明白这位阮中士的来头?
    就更不说在座中人包括舅母们心中的震惊了。
    她们可都是在京城官眷圈里经营半世,哪能不知宫中的女官原本就不比得普通宫人,更别说这位阮中士,圣德太后还是王皇后时,她就已经代掌凤印,本身出身又为不低,她的祖父甚至也曾经担任过宰辅!不过阮中士命运多舛,当年定了婚,未及过门成礼未婚夫就一命呜呼,不得不守望门寡,后来报选女官,为圣德太后青睐,一跃而为正宫皇后身边的掌印女官。
    直至年过五旬,王皇后已经成为圣德太后,不问政事、虔心休养,这才让胞妹的夫家沈门供奉阮宫令养老。阮氏既然被世人尊称“中士”,并不全是因为她曾为太后宫令的缘故,确然是才学可与男子媲美,才有女中士的名声。
    然而如今的世道,对官眷的评价不以才学为标尺,世人更加推崇阮氏的是她出身名门却甘守望门寡的忠贞即便是才选宫廷授任女官,还能守身如玉这是多么的节烈啊!
    在这个基础上,也就顺便赞诩一番阮中士的才华。
    但无论如何,阮中士已经获得了世俗的认同具备了名望,舒娘子竟能让她指教春归,就算这只是暂时而已,也已经让在座官眷分外眼红了。
    以至于其中有人产生了龌龊的猜疑顾氏莫非是舒娘子的私生女吧?!
    才学什么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阮中士曾为圣德太后的第一心腹,对于京中各家高门勋贵、大族士绅的人事姻联都了如指掌,甚至连多少不为常人所知的隐密,阮中士均有涉猎,身边有这样一位高人提点,还怕不能在官眷圈子里长袖善舞、左右逢源?
    顾氏是捡大便宜了!
    ------------
    第211章 赶忙救火
    大舅母气汹汹的登场灰溜溜的败走,这下子酒宴上便觉得格外的倒胃口,千愁万恨都积在肚肠里,看上去倒像是吃撑了一般,偏偏薛姨妈也把她抱怨上了:“表姐不是说你那甥媳妇就是个破落户出来的孤女,上头只有一个过继的兄长还是个白身,无依无靠的上不了台面?但轩翥堂的二老太太分明把她维护得很,这也就罢了,舒娘子如何对待她?怕是自家晚辈也不外如是了,就连沈家的老太太,酒席上也是把她赞不绝口的!
    又有秦王妃,我看着也是对顾氏亲近交好,不是说宫里的郑贵妃为了荣国公府郑三公子的事记恨顾氏吗?在我看来全然就不是这回事!今日我可是为了表姐才当众羞辱顾氏,这下好了,不但今后怕是难登太师府的门,舒娘子、秦王妃跟前也一点都讨不得好。”
    薛姨妈只觉得今日一行,可是吃了天大的亏,表姐怎么着也得补偿一二,怎知大舅母听她这番话,当即便火冒三丈:“我是让你激怒顾氏让她当众丢脸,你可倒好,没能把她激怒,反而授人以柄!要不是你在场面上说错了话,二老太太和舒娘子再怎么护短,也没理由让我难堪!我这回去还不知道怎么交待呢,你倒是先埋怨上了,说得好像没经今日这遭事,太师府就能把你这八杆子打不到的亲戚当成贵客对待,舒娘子、秦王妃就能高看你一眼。”
    朱大舅和朱三舅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大舅母和三舅母这对妯娌寻常还算亲近,三舅母环顾四周见无闲杂,低声道:“嫂嫂也莫怪薛家娘子了,要我说,这都是曹妈妈的错。是谁说顾氏尖酸刻薄又跋扈张狂对大家规矩一窍不通的?又是谁说除了庭哥儿被顾氏的美色所惑,太师府里的长辈对顾氏均不待见?就更不说一句不提顾氏竟然是舒娘子本家世交之女的事情了。”
    大舅母也回过神来,不无感激的握了一握三舅母的手,毅然决定了曹妈妈就是那只替罪羊的首选。
    三舅母又道:“咱们低估了顾氏,今日对她多有得罪,她要是记恨,今后说不定还会挑唆着舒娘子、秦王妃针对咱们,如此一来咱们在京中官眷圈子里难免不会受到冷落,不仅仅是青玉的前程,只怕对一门子侄都有影响,我知道嫂嫂看不上顾氏,我也厌恶这等谄媚奸滑的妇人,一身的市井习气没有半点书香门第的优雅,但形势逼人,眼下咱们还当对她示好求和。”
    她也知道大舅母性情高傲怕是一时间难以放下架子,决定这忍辱吞声的事自己出面担当,便关注着春归,好容易瞅见她得了空闲,忙堆着笑脸过去把春归拉在一旁说话:“薛家娘子性情本就刁钻,也不知她怎么就对你生了误解,今日才说了那番含沙射影的话,你大舅母呢,是个直性子,就没长着弯弯绕绕的心肠,也没反映过来薛娘子的言外之意,你可千万不要误解大舅母对你仍有成见。”
    “薛姨妈是薛姨妈,大舅母是大舅母,三舅母放心,甥媳分得清好歹。”
    春归不软不硬的笑应到。
    三舅母眼中一深,她自然听得懂春归这话其实不是化干戈为玉帛的意思,心说一介孤女不知天高地厚,也确然当得起“张狂”二字评价,不过笑脸却更加柔和几分:“我知道和柔虽说是庭哥儿生母替他择定的通房丫鬟,但那孩子呆呆笨笨的,性情又有几分倔强,脑子里就是一根筋从来也不懂得变通,庭哥儿和你都看不上她,但她年岁也大了,总不好一直这么耽搁下去,如今曹妈妈回了朱家荣养,和柔拜了她当干娘,论来也该曹妈妈替她另寻门亲事,今日是庭哥儿的状元喜宴,你们自然顾不上处理这等琐事,只待过几日宴庆的事都消停下来,我们再来把和柔领回去。”
    春归仍是不软不硬的笑应:“大爷也对甥媳提起过和柔的事,说那时他年纪还小,且家训也从来不许子侄早早的便有通房丫鬟,所以母亲只是替他择选了几个服侍起居打点日常的婢女,只不过曹妈妈一直这样说,和柔心里头确然是存了些呆意,总想着要遵从母亲的嘱令。大爷早有意放她自由身,但她一听反而寻死觅活的……所以这件事,我可不能自作主张答允下来,总得先和大爷商量商量。”
    “你也别多想,庭哥儿就是心软,虽说只将和柔当作奴婢,不过到底也是一条性命。”三舅母伸手去拉春归,想要近一步的显示亲近,当被不动声色的躲开时,她一脸上的慈母笑容竟没有发生丝毫僵化:“更别说和柔的姐姐,当年忠心殉主,才让三妹妹阴冥路上不至于孤身一人,庭哥儿的性情也一贯内敛,多少话藏在心里不肯说出来,但母子连心,血缘骨肉之情是割舍不了的,他心里记挂着亡母,越是不忍眼看着和柔也失了性命。”
    这话听上去是为兰庭撇清,但细细一琢磨其中却又不是这个意思,奴婢再卑贱也是一条性命的话春归赞同,并不认为奴婢的命就贱如草芥,可总不能因为她要死要活的纠缠,兰庭最终也只能纳她为妾吧?兰庭心里记挂着亡母,不能无视和柔姐姐的忠心殉主,说不定其实一直仍有纳和柔为妾的念头,只不过因为这时更加注重夫妻之情才拖延着。
    春归当然没把这层猜疑表现出来,但止不住心里就是这样在怀疑,好半天又再自嘲:亏我还一直自诩精明理智,从不肯信那些道听途说流言蜚语,更不说又不是不知道朱家这位舅母的心肠,明知道她们是居心不良,怎么就听信了这居心不良的挑拨了呢?
    看来这段日子是当真过得太消停,清闲得人都变傻了!
    她一边琢磨着,一边拐进了个月洞门,知道今日前来作客的闺秀几乎都集中在这里玩乐,虽说身边四周围绕着不少丫鬟仆妇侍候,怠慢是怠慢不了的,但春归仍然时不时的就过来照看一眼女孩儿们到底不比得那些老于事故的妇人,又因性情喜好的不同,总难免和这几个亲近些和那几个却互相看不惯,万一争执吵闹起来,春归可不指望家里那位二姑娘能够转圜平息,她不
    带头挑事就谢天谢地了。
    一阵儿的喧笑声,春归先见几个女孩儿在荡秋千,往过走几步,又见几个女孩儿围着看水渠里的游鱼,大姑娘樨时还有族里的几位姑娘陪着客人们在不远处的亭子里说笑,看上去一片喜乐平静气氛良好,但春归转了这半圈儿却并没有见着兰心妹妹。
    但这位才是春归主要的照看对象。
    叫了个仆妇过来一问,才知二妹妹和几个女孩儿在蓼汀榭,正是春归还没有转到的另半圈儿。她正往那边去,不曾想却见渠出飘飘荡荡的过来,一见她才从半空里落下:“正想着去喊你,你倒自己过来了。我跟你说,我今日一直替你盯着那位陶姑娘,起初的那件怪异先不说了,眼下的这一件更加不对劲。”
    春归身边跟着菊羞,不好和渠出搭腔,渠出也生怕她又为此专门烦动玉阳真君这位神仙,忙忙地自己说道:“陶姑娘也不知怎么的,叫嚣着要和你那小姑子比试投壶,又激得你小姑子把赵兰庭过去送给她的一方砚台拿出来作赌注,眼下正在水榭里剑拔弩张的一决高低呢,四围还有一圈的客人做见证,其中有那几位,一看就是和赵兰心结着梁子,你一言我一句的挤兑,都说赵兰心必输无疑,胜负没分,赵兰心已经怒火万丈了,我看那陶姑娘就是心存故意,今日就是要激得赵兰心暴躁失礼,你快去劝着些吧,否则你那小姑子闹出什么贻笑大方的事故,彭夫人肯定会把过错推在你的头上,谁让她先就请示了老太太,让你今日照看着这些闺秀呢。”
    春归果断加快脚步,和菊羞几乎是一径小跑赶去现场,把菊羞闹得满头雾水,气喘吁吁道:“大奶奶怎么突然着起急来?有那么多婆子丫鬟侍候,还怕姑娘们受到怠慢不成?”
    “蓼汀榭三面环水,我是怕今日姑娘们多少饮了些果酒,万一失足落水一个可了不得。”春归只能杞人忧天的胡说八道。
    蓼汀榭的确三面环水,但水榭里当然建有靠坐护栏,大家闺秀们哪里会淘气调皮的踩着靠坐翻过护栏,完成这一高难度的“失足落水”。
    兰心姑娘再是暴躁,也只是个柔柔弱弱的千金小姐,没那蛮力把激怒她的人抡进水里。
    当春归好不容易赶到,水榭里果然是剑拔弩张的气氛,赵兰心寒霜满面的坐在美人靠上,看见春归过来仍是一动不动,倒是陶表妹笑眯眯的过来寒喧:“大表嫂来了?正好也为咱们作个见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二妹妹可是答应了把大表哥旧岁时送给她的生辰礼用作赌注,我要是更胜一筹,二妹妹便得割爱,若二妹妹依然获胜,论是她提出什么要求我都不会有二话。”
    赵兰心这才冷嗖嗖的瞥过来一眼,又冷嗖嗖的说道:“嫂嫂来得正好,可得见证公断,要若陶表姐和从前一样当了我的手下败将,便是我让她当众模仿犬畜摇尾乞怜,她也不能失言。”
    春归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
    ------------
    第212章 表妹有诡
    作为主家如此羞辱亲朋宾客,这哪里是大家闺秀应该的言行?但话已出口覆水难收,且就兰心妹妹那副又臭又硬的脾气,春归可没那大能耐让她把说出的话收回,只好转圜道:“表妹勿怪,二妹妹是在说笑呢,就算是表妹告负,二妹妹这样率真的性情,必做不出当众羞辱的事。”
    又连忙转移话题:“现下结果如何了?”
    赵二妹仍旧在生她的闷气,还是陶姑娘接腔:“第一局打了个平手,这便开始第二局。”
    说着便把两个已经就位的婢女指给春归瞧:“左边那位是我的婢女琴伴,右边那位是替二妹妹出征的荼蘼,大表嫂或许不知,荼蘼可是个中好手,咱们回回以投壶为戏,她可从来没有落败,可谓是长胜将军,琴伴练投壶,才短短两月的时间,不过天赋极好,我对她也很有信心。”
    这时的大家闺秀,要依循“贞静婉淑”的教条,骑马射箭早已成了闺秀的禁忌,所以说的是以投壶为戏,其实闺秀们从来不会亲自比拼,都是让婢女代劳,闺秀们不过是在旁看热闹而已,胜负原本就当付之一笑,可偏偏赵兰心好胜占强,而陶芳林一听就是故意激怒。
    她当然知道赵兰心好胜之外,又最在意自家兄长,所以单要兰庭的生辰礼作赌注,可比金银珠宝一类要珍贵得多,活生生从赵兰心身上剜块肉般的痛惜当然,如果是琴伴获胜的话。
    二妹妹显然不信一个练习投壶不足三月的新手,能胜过从无败绩的荼蘼“将军”,不过显然春归并不是这么想的。
    我的傻妹子哟,人家说不足三月就当真不足三月了?相比一方砚台,陶表妹给出的赌注可是任意条件,你便是要她往池子跳,她也只能践诺,否则就是当众失信,从此成为他人的笑柄,要是陶表妹没有十足的把握,她敢答应你这赌注?!
    在春归看来,陶芳林的心机城府那可是胜过二妹妹九万三千丈,绝无可能自取其辱。
    而事实证明,春归的预料没有丝毫差错,虽说第二局的八支竹矢都被双方正中投壶,
    但第三局增加难度之后,最后盲投双矢,荼蘼仅仅中了一支,琴伴却两支贯中壶耳!
    这技艺,莫说是女子,怕是不少男子都要甘拜下风了。
    面对着满面冰霜的赵兰心,陶芳林简直就是春风得意:“二妹妹,看我说得不错吧,强中自有强中手,我这小婢虽说是新手,奈何她天赋甚高,果然技艺更胜荼蘼一筹。二妹妹日后,话还是莫要说得太满,毕竟投壶的人是二妹妹的婢女,二妹妹自己并不精通,哪里就有自信荼蘼的技艺当真无人超越炉火纯青了?”
    春归眼瞅着兰心妹妹就要脸红筋暴怒不可遏,连忙打岔:“姑娘们的游戏而已,胜负原本也不要紧,无非就是为今日的宴席助兴罢了,表妹的婢女更胜一筹,二妹妹自然会遵守诺言,又说邀战时的豪言壮语,原本就是场面话,为的是增加比试的气氛,表妹也不要当真认为是二妹妹好胜自满。”
    陶芳林把春归笑眯眯地看了一阵,娇嗔道:“到底是二妹妹的亲嫂嫂,这样护短,我可不依。”
    春归也笑眯眯的应对:“人人的心都是偏着长,若真生在正正中中的地方,反而还是病症,也罢,我这嫂嫂为了不让表妹嗔怨,少不得也得添个彩头,表妹看看我这周身上下的,有什么你能入眼?”
    陶芳林倒也知机,并不继续胡搅蛮缠,指着春归腰上坠着的香囊道:“知道大表嫂手巧,一看这香囊就是大表嫂亲手绣制,若给了我,我也就依了。”
    春归连忙取下,又顺手挽了陶芳林的胳膊:“表妹也难得来一趟,不如随我好好逛一逛怫园,诸位姑娘们也都跟着来吧,除了这处花苑,左近还有不少景致。”
    她实在无能立时平息二妹妹的怒火,劝导得她恢复主人该有的大方热情,只好把挑事生非的另一位给拉走,才不至于让这场争执怄气越演越烈,导致小姑子尚且待嫁闺中就落得个张狂不知礼数大失家教的恶名儿。
    竭尽心力的平息了这桩风波,春归方才避开闲杂召来渠出询问:“你刚才说陶姑娘还做了一件诡异事,究竟是怎么个缘故?”
    “是开宴前,几个姑娘在园子里逛玩,正巧遇见了秦王妃一行,其中的一位,是秦王的妾室姜才人,陶姑娘看见她显得十分震惊,而后足有两刻时间都在兀自疑惑,我听她自言自语,说什么‘姜才人怎么换成了她?那甄怀永娶的姜家女又是谁?’你说这事奇不奇怪?”
    春归蹙着眉头,觉得这事认真诡异,什么叫姜才人怎么换成了她?难道姜才人不应是这个姜才人?但秦王府的妾室应该是哪位怎由陶表妹定夺?还有甄怀永又是谁,为何陶表妹似乎认定甄怀永才应当娶这位姜才人呢?
    不过春归暂时顾不上秦王府和甄家的内闱之事,她把今日蓼汀榭的事故从头至尾梳理一遍,才把陶芳林那句“不过投壶的人毕竟是二妹妹的婢女”单拎出来琢磨,意识到这位的目的恐怕还不仅仅是激怒二妹妹贻笑大方这样简单,春归心中一沉,张口就嘱咐道:“快去请大爷回来,外头的事先放一放,赶紧和我去一趟抱幽馆。”
    “你让我去请?”渠出指着自己的鼻尖。
    春归连连拍额头:“我都急糊涂了。”
    她也顾不上再和渠出嗦,忙不迭地唤来“跑得快”菊羞火速请人,自己先一步就往抱幽馆去,急吼吼的活像赶去杀人放火,渠出难得没有跟上前去看热闹,伫在斥园里的一株辛夷树下,良久才在嘴角牵起一抹意味不明的笑容,喃喃言道:“顾春归倒是真好人呢,把奴婢的性命也看作人命一条,不是猪狗牲畜的命,生来就是该杀该剐。”
    话说春归先一步赶到抱幽馆,却被两堵门扇严严实实阻了去路,青萍和梅妒二人拍门险些没有把手拍肿,才终于有个小丫鬟胆颤心惊的拉开了门栓,却是匍匐跪地,怎么也不敢放大奶奶就这样直闯入内。
    春归心里越发觉得不好:“你别跪在这儿了,快去禀报二姑娘,就说大爷转眼就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