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7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6节

    说来先帝自来便有将宫人赏赐给臣公的习惯,以示恩泽,当年朝上不少的文武百官家中都有像庶祖母一样来历的贵妾,闹出过不少以庶压嫡的风波,把不少朝臣的后宅闹得乌烟瘴气,赵太师是个正直的人,阻止不了先帝改正这一喜好,但他自己却拒绝了多回此类恩泽,后来却不知怎么的,突然便没再推辞,不过请求先帝让当今的圣德太后也即当年的王皇后恩择一位知书达礼的宫人,也好辅助正妻理断家务。
    而杨氏也果然不像那些仗着出自内廷便趾高气扬的妾室,从未丝毫不敬正妻,故而太师府里的妻妾关系还算和睦,杨氏一连生了两个庶子,赵太师特意让她亲自教养,老太太做为正室嫡母也没有明显的怨言,对待两位庶子还算慈和。
    杨氏后来还生了一女,不幸夭折,从那时起她的身体就大不如前,赵太师也没再让她辅助协理家中内务,后来赵太师病故,杨氏便干脆住进了怫园的北望庵,俨然在家修行的居士,再不过问事非。
    这回也是听说儿媳有喜,才出怫园探望。
    春归还听说府里的大姑娘樨时,曾受庶祖母教养了一段时间,所以大姑娘常常前往北望庵看望,和庶祖母格外的亲近,春归猜测这应当也是赵太师生前的决定,否则大姑娘虽是庶出,但到底是老太太的亲孙女儿,庶祖母怎么也不能越过老太太把大姑娘留在膝下教养。
    想到二叔祖母对老太太的当面指责,又想到亲小姑兰心妹妹的脾性,还想到兰庭公然说大老爷、二老爷就是被祖母惯坏的话,再想到二老爷的确是个衣冠禽兽……春归认为祖父这一决定实在英明睿智,只可惜二姑娘是太师府兰字辈唯一的嫡女,老太太怎么也不愿连这个亲孙女儿也交给妾室代劳。
    说起二姑娘兰心,经过上回一场风波,她倒是消停下来,虽然对待春归仍是爱搭不理的模样,总归不敢再当面挑衅了。春归既然答应了兰庭多多关照小姑子,隔三岔五的便去抱幽馆看望,只可惜她的一片热忱并未赢得小姑子半点回报,兰心妹妹从未投桃报李来过一回斥园,春归觉得自己就快关照不下去了。
    不过费嬷嬷对庭大奶奶任劳任怨关照小姑子这一事体上,表达了高度的认同和赞许,只是春归并不在意她的褒奖罢了。
    说起这尊菩萨,倒不像曹妈妈般的居心不正,无论在多少事体上她对春归都是颇有微辞,但十分谨守尊卑有别的本份,只行劝谏,从不逾矩,真论来春归对她也并不厌恶,只是两人的观念相去太远,春归也实在无法真心敬服。
    又不得不提的人还有个和柔,有那二十两白银的铺垫,她和钏儿逐渐打得火热,但正如春归所料,鉴于粗使丫鬟钏儿作用有限,和柔也无非是通过她及她的父兄往朱家捎传口信而已,可莫说曹妈妈如今是鞭长莫及,因为兰庭公然的翻脸
    ,朱家从老太爷到舅夫人,再无一人登门来访,他们也不敢和声威仍重的太师府敌对,所以心中虽然怨懑,却没有传播兰庭违逆亲长的谤言,和柔就算捎递口信去朱家,实际也得不到任何的声援。
    不管朱夫人生前对和柔有怎生安排,也不管她准姨娘的地位是否得到了老太太的默许,总归是在兰庭入仕授职之前,依循轩翥堂的家规,不能触犯“白身无职者四十无子方可纳妾”的国法,所以关于正式认可和柔为妾的事,太师府里无人提起,春归也便懒得在这个人和这件事上废神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她真是越来越懒了。
    没想到眼看除夕将近,一场风波平地而生,由不得春归不废心神。
    这日已是腊月二十四,按例要扫房祭灶,正式准备迎春,就算兰庭处于备考春闱的关键时候,到这天也从外院书房搬回了内宅居院,只是照旧仍要挑灯夜读,不同只是换个地方罢了,春归早已把间暖阁收拾布置妥当,笔墨纸砚一应俱全,里头干脆还安放好床榻,方便兰庭干脆在这里休息,省得困倦时还要过去卧房。
    为了保证兰庭不受打扰,春归当然不会跑去红袖添香,但暖阁外头也不能完全没有人听候,以备兰庭有何不时之需,故而春归便安排了几个丫鬟轮留当值斥园早已不便僮仆夜宿,宋妈妈和费嬷嬷又都有了岁数,天寒地冻的怎好烦劳她们顶风冒雪熬夜当差?
    鉴于和柔的特殊身份,且还有费嬷嬷目光炯炯的督促,春归总不好单单把她排除在外,是以除了在汾阳时就惹得赵大爷烦心窝火的娇枝之外,但凡是斥园里有资格斟茶倒水的丫鬟,春归都安排了她们轮留当值,无一例外。
    头一天夜里倒还相安无事风平浪静,怎知到了第二日晚上,已经是三更半夜,春归早已酣然入梦睡得香甜,突然就被一阵暴力推搡,春归迷迷糊糊懵懵懂懂,好一阵才看清对她施加暴力的人。
    “菊丫头你吃错药了?”大奶奶的起床气自来就极严重。
    “若不是十万火急,奴婢哪敢吵扰大奶奶的美梦?大奶奶快起来去看看吧,和柔那个恬不知耻的贱婢,她、她、她!”菊羞憋了半天,似乎都没脸把话说出口,急得连连跺脚:“大爷发了好大的脾气,和柔竟然还有脸喊冤,说她是被人陷害,费嬷嬷本已经睡下了,也不知是哪个嘴快的奴婢惊动了她老人家,也请大奶奶去理断这件事故呢。”
    夜深人静的暧昧时刻,关门闭院的内宅居室,暖阁里挑灯夜读的男主人,廊庑底听候当值的俏丫鬟,又能闹出哪样事体来?
    春归扶着额头,心说和柔姑娘可真不省心,偏挑这个时辰闹事,还把赵大爷给激怒了,她能落着什么好?但怎么看,她也不是蠢笨莽撞的人,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一风波不简单啊。
    大奶奶却也只好起身穿衣,由得菊羞三下两下胡乱替她挽好头发,从被窝里拿出个汤婆子来抱在怀中,刚一出门,仍然被寒风冻得一哆嗦。
    大奶奶的情绪更不好了。
    ------------
    第176章 夜审疑案
    大奶奶没想到的是她虽然通过暧昧的时间暧昧的场景,自以为把来龙去脉猜了个**不离十,然而和柔姑娘的奔放却是大大出乎了她的意料,以至于终于听闻事实真相时,震惊得险些没有又再马失前蹄,把怀里搂着的汤婆子往脚背上扔。
    原来白昼时春归虽说在暖阁外安排了两个侍女共同当班,但考虑着入夜后天气实在太冷,为了尽量减轻当值人的苦累,到亥中时分,暖阁外值夜的人手便减至一人隔一个时辰便能轮换。春归想着横竖兰庭也不是个挑剔难服侍的主,夜深时分力所能及的事一般也不会假手于人,更不需要婢女下人围在身旁打转,无非是因为正处用功的时刻,万一想喝口热茶不能抽出空闲来自己等水烧开,就连跑去厨房提水过来也得废事,所以才需要个侍女以备不时之需。
    又因侍女顶风冒雪的在廊庑底值夜,也免不得腹饥口渴的需求,故而晚间在厨房里也安排着值夜的人,是仆妇搭配小丫鬟的组合,一个老成仔细一个手脚麻利。
    至于夜间只有一个侍女和男主人屋里窗外的似乎有点孤男寡女的意味,完全不被春归纳入考量除了和柔之外,轮值的侍女都是春归的自己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女主人给予了她们毫无保留的高度信任。又就算是和柔,这位在斥园里工作了这么多年,哪能摸不清男主人的脾性?行事总不会触犯兰庭的逆鳞,瓜田李下的事情春归原本以为大不至于发生。
    万一男主人意志不坚受到诱惑怎么办?
    那就更不是春归认为可以防备得住的事了,赵大爷倘若真要和侍女发生风流韵事,她便是安排十个人一同当值也阻止不了。
    所以这日子正时分,和柔替了青萍值夜一个时辰,她原本应该在廊庑里傍着熏笼听候差遣,也的确等到了兰庭“上茶”的指令,结果“上茶”之后,和柔姑娘却没循规蹈矩退下,反而就这么站在赵大爷的暖阁里,满脸娇羞目光迷离的开始宽衣解带……
    赵大爷把茶喝了一口便赶着写文章,压根没留意侍女正在进行这件胆大妄为的事,直到和柔姑娘准备替他也宽衣
    解带……
    春归到场的时候,和柔当然不会仍是酥肩半露衣着不整的模样,只是意乱神迷的劲头仿佛还没褪去,一改她膝跪告错时腰杆笔直的姿态,这回娇娇弱弱的委顿着,两边面颊涨红有如就要渗血,并且隔着老远,春归都能看出她的呼吸急促、心跳如雷。
    状态很不正常。
    兰庭这回也像动了真怒,脸色有如结了一层寒冰,冰碴子都能渗入眼睛底下去,春归莫名觉得这怒意不仅仅是针对和柔。
    “你来了。”这话是对她说的,倒是听不出枪药味,足够平静不透阴森,可春归就是觉得这语音似乎是源于一口千年古井里,无端端就能让人打个冷颤。
    她也不知为何突然就有些憋火,无法体谅赵大爷险些遭到轻薄的郁闷心情这都是什么糟心事!和柔又不是她给赵大爷择选的婢女,就算她看出这姑娘逾越本份,但骂不能骂罚不能罚,提防着都能被指责妒悍,还能管得住她自荐枕席不成?大冷的天又是深更半夜,为这件糟心事把她从热被窝里挖出来,自己这一肚子邪火还不知冲谁发呢,赵大爷倒阴阳怪气上了!
    起床气没散的庭大奶奶完全丧失了推理能力。
    于是也冷冰冰的拿话去填“千年古井”:“我来了。”
    就算感觉到费嬷嬷拿眼睛直瞅过来,春归一时也恢复不了恭顺的姿态,把什么“夫若发怒、不可生嗔。退身相让、忍气低声。”的教条内训忘在了周公他老人家那里。
    兰庭又再抬眼看一看春归,更不知为何神色间似乎流露出瞬时的忐忑忧愁,但他这情绪真是一闪即逝,正在呕气的大奶奶根本没有觉察。
    “大奶奶既然来了,和柔你再把刚才喊冤那话说一遍吧。”
    兰庭交待完毕,仿佛自己也觉暖阁里的气氛格外让人烦躁,不再像个主审一样在书案后正襟危坐着,他起身踱往屏挡那侧,推开半扇原本紧闭的窗户,深深呼吸一口冬夜里特有的,带着浓重冰霜寒冽的空气,窗外黑漆漆的一片,正好是阴云遮严了月照,无尽的乌瘅正似深不可测的人心。
    只有一面绣屏相隔,既隔不断话音也隔不断灯火,可兰庭莫名便觉这隔阂坚厚得很,让他心中的不安正在变本加厉。
    很长的时间,他背对灯火,面向森寒。
    春归忍着呕气听和柔的申冤:“奴婢犯了大过,不敢狡辩,但奴婢深知府矩家规,怎敢犯此无耻大错?确然是……确然是……”
    跪在地上的人开始啜泣,但那语韵声腔,仍是掩忍不住的娇柔妩媚,使得啜泣都如呻吟一般,实在连春归听着都觉脸红心跳。
    不正常,和柔姑娘太不正常,庭大奶奶的理智终于恢复了几分,脑子里像醍醐灌顶般蹦出一个词汇,是来源自她年少无知的时代,偷偷从货郎手中买得的一本闲书,她那时其实看不大懂,所以格外的记忆犹新,直到这时仿佛才恍然大悟了。
    春药!
    这姑娘好像是喝了春药的症状啊!!!
    可要是和柔决定自荐枕席,春药应该是下在赵大爷的茶水里吧?难不成给自己喝了好壮胆么???
    不过春归也实在闹不清话本闲书里记载是否杜撰,所以她暂时是不露声色,洗耳恭听和柔的叙述。
    “奴婢也不知怎么了,给大爷上了茶,神智就糊里糊涂起来,只觉浑身躁热有如酷暑之时,连心里都被烧得慌……”
    费嬷嬷眼见庭大奶奶一张懵懂无知的脸,再也忍不住代为问断:“你今晚轮值时,喝了什么吃了什么,是什么人送来的饮食?”
    “奴婢就是觉得天冷,让钏儿去厨房拿了一碗银耳羹,再就是晚饭时吃了外厨房送进来的汤饭。”
    “大奶奶,和柔这些年从来知规蹈矩,未犯逾越之过,今日这件事实在蹊跷,奴婢怀疑是有人在和柔的饮食里动了手脚,建议大奶奶立即唤来钏儿等人察问。”
    春归的理智已经完全回笼,深深看了一眼和柔,便正襟危坐在兰庭刚刚“舍弃”的椅子里,很好,既然赵大爷不愿主审,便让她来主审吧,且看看这出春药闹剧究竟是怎生的来龙去脉,和柔姑娘的手段究竟怎生的绝妙高强。
    ------------
    第177章 下药之人
    春归不是没有留意过钏儿,但横看竖看,都是个表里如一的小丫头,无非有些小聪明罢了,想不出什么天衣无缝的阴谋诡计,也不具备多么欲壑难填的贪婪野心,送她跟前的便宜倒是不会往外推拒的,说不上居心不正,只是难免普遍人性所存的谬缺,面对利诱做不到无动于衷。
    高尚的德行和恶毒的心性其实均非世间普遍,像钏儿才更符合芸芸众生。
    所以春归从来没有想过把这位已经被和柔收拢的小丫头“斩草除根”,只不过不打算提携信任而已,仍由着她在斥园里干着琐碎的差使,也由着她越来越亲近和柔。
    深究原因还是逃不去懒怠二字,打发钏儿不难,但就算打发了这位也管不住和柔又再寻找新的同伙,且一旦和柔也增强了戒备心,行事越发鬼祟起来,岂不让庭大奶奶耗废更多的心思?
    总之春归完全没有料到她不以为然的小丫头突然担当起重要角色,成为搅扰她睡眠的帮凶。
    懒惰的毛病看来真得改改了,春归再一次暗下决心。
    “银耳羹是你亲手取给和柔的?”起床气散尽,春归完全恢复了和颜悦色,这是主持公允的前提,得做给费嬷嬷观赏,还有隔着画屏那个阴阳怪气的人,以示自己不偏不倚的态度。
    “是,那时和柔姐姐因得在暖阁外听候,便让奴婢跑一趟厨房,取来了大奶奶赏赐的银耳羹。”
    这个回答也算奸诈了。
    给值夜的奴婢老火熬煮的银耳羹本是春归准备的福利,但如今最有可能被动手脚的就是这一福利,钏儿强调“大奶奶赏赐”五字,矛头指向清晰,认真追究却不能说她毁谤,如何应对得看春归接下来的发挥了。
    沉不住气的,立时火冒三丈,看人眼里指不定就是做贼心虚、恼羞成怒。
    “今晚你并不在厨房轮值,怎么到了夜深时分却仍未休息?”春归仍然和颜悦色,甚至口吻更像闲话家常了,她关注的还不仅仅是跟前一跪一立的两个婢女,并没有错过袖手旁观的费嬷嬷看过来,仿佛带着几分认同的神色。
    认同?看来这桩风波至少和这尊菩萨无关了。
    把眼角的余光刚从费嬷嬷身上收回,春归便听钏儿答道:“奴婢本不值夜,但因受和柔姐姐的恩惠,寻常时候也不知该怎么报答,想到不如趁和柔姐姐值夜时在旁边陪上一陪,也能帮着跑个腿。”
    小丫头说着说着神色里就带着几分瑟缩,更低了头把脸埋进阴影里,春归看她把脚尖都直往后缩,应当不全是伪装,这丫头才多大?寻常间看见个膀圆腰粗的仆妇都会避让一边儿,生怕被人呵斥没规矩,春归入门已经四月之久,还从没跟钏儿单独说一句话,真还不如斥园里不知从哪飞来的燕雀,此时都已有了胆量在庭大奶奶的掌心里啄小米吃。
    替和柔跑腿的是钏儿,她是被谁收拢在斥园里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在和柔的吃食中添加“佐料”的嫌疑甚小,而经手的人还有今日在内厨值夜的仆婢,也是要被召来察问的,她们两个比钏儿更加胆怯,纵然春归和颜悦
    色,这两人竟都带着哭腔,躲躲闪闪支支吾吾,一看就是有所隐瞒。
    春归大觉头痛,她并不熟悉此二仆婢,往常自己和兰庭的吃食也不经过这些粗使奴婢操持,无非是因侍女们这段时日需要轮留值夜才做此安排,总之这两人可不是她的心腹,但两人此时的表现分明就是有话不敢说,极像慑服于她的淫威之下。
    眼看着就连费嬷嬷的神色里都显露出深深的怀疑,春归纵感苗头不对也不敢敷衍了事,她只得严肃了面孔郑重了口吻:“作何语焉不详?有什么话不敢说的!”
    那两人就越更胆寒的模样了,尤其是小丫头,嘴一瘪就开始从眼睛里直掉金豆子,仿佛庭大奶奶有如一尊阎王鬼判般可怖,小身板都被吓得瑟瑟发抖了。
    倒是让钏儿抢着开了口:“奴婢去厨房时,不见当值的人,却见娇枝姐姐在那里,正好把蒸锅的盖子给放上去,奴婢心里便生警觉,躲在外头没进去,又见娇枝姐姐往下人住的屋子那边走,奴婢就在后头远远跟着,又瞅见她进屋之前把一件物什丢在了树根底下,奴婢便拾了起来,正是这个。”
    说完就把物件拿出来托在手上,是一个小瓷瓶,用木塞子堵了瓶口。
    费嬷嬷先一步拿了瓷瓶,交给春归,春归察看,又见瓶子里装的是半个指甲盖大小的药丸,珍珠色泽,闻起来有股淡淡的香气。
    事实真相仿佛水落石出了。
    春归心底发冷,但情势让她必须继续把审讯工作进行下去,只好让费嬷嬷也察看药丸,且虚心请教:“嬷嬷可知这是什么药?”
    费嬷嬷又哪能辩出春药的真伪?但这个问题倒也不是必须理断清楚的,建议道:“大奶奶并未安排娇枝当值,她深更半夜作何前往厨房?并且钏儿既先看见她动了蒸锅,又亲眼目睹她丢掉这物件,大奶奶何不把娇枝叫来审问,就知道这药丸的效用了。”
    终于是在这个时候,厨房当值的两个仆婢也总算不敢再有所隐瞒,证实了钏儿的话,供诉道娇枝早前的确去过厨房,且把她们两个都支开了,她们都知道娇枝是大奶奶的陪嫁丫鬟,在斥园里如今是底下人不敢冲撞得罪的大人物之一,心里头虽然觉得蹊跷,都不敢不听支使。
    所有的人证物证都指向是娇枝在和柔的银耳羹里做了手脚,意图便是陷害她被大爷怪罪,但娇枝又是得谁指使呢?
    费嬷嬷神色凝重,春归也是整整截截。
    直到这时,她才隐约有些知道赵大爷为何阴阳怪气了和柔脑子不笨,就算再想把“准姨娘”的地位落实,也不可能在赵大爷用功备考的关键时候上赶着自荐枕席,这事真要如此容易得手,恐怕和柔早便不是“准姨娘”而已了,至少已经造成通房丫鬟的事实。且和柔一看情态就不正常,赵大爷应当先就笃断和柔是中了算计。
    斥园里,如今还有谁敢算计和柔,又有谁能算计和柔,更有谁具备这样的动机?
    如今果然就审出娇枝来,虽说如青萍和梅妒等等,都知道这个所谓的陪嫁丫鬟并非大奶奶的心腹,且被大奶奶一直提防着,但在费
    嬷嬷等太师府的仆妇眼中,她们可不管顾氏宗家曾经是否和大奶奶一条心,正如她们把钏儿看作和柔的人一样,娇枝必须也只能和大奶奶站在同一阵营。
    赵大爷应当不至于有这看法,但他是否疑心春归的打算是一石二鸟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