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首辅家的长孙媳 > 第21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1节

    哪知白氏死后,他的发妻周氏也卧病不起。
    王久贵娶妻之时,还没有发迹,因为家境贫寒,一文钱的聘金都掏不出来,只好娶了个寡妇,周氏比王久贵年长七岁,两人还是盲婚哑嫁,自是说不上什么情投意合,于是王久贵发迹后,虽说从来没想过休弃糟糠之妻,却也先后纳了两房妾室,收了两个侍妾。
    周氏早年间因为劳苦落下病痛,但因为王久贵发迹,她一直也将养得好,汤药不曾断过,病情却没恶化,突而间便卧床不起了,因这夫妻多年一份亲情,王久贵也大觉心焦。
    这一心焦,就上了肺火,牙根肿痛,把腮帮子都撑起老高。
    家里连生变故,身体又有不适,王久贵还担心着这兴许是更大祸患的预兆,所以就郁躁不安起来。
    偏这日,他的长子王平安,还拿一件事来烦扰。
    当爹的捂着腮帮勃然大怒:“都说了这一件事,咱们家千万不能掺合,你怎么就是不懂得其中的厉害?!施公虽说调离了汾州,可你看看府衙里那些属官,十个中至少七个都是施公的亲信,那赵知州,虽说也有来头,在汾州立不立得住都且未必,就算他斗垮了施公,还能一直在汾州当这父母官?迟早也得升迁,他一走,要若是施公的亲信继任,拿赵知州没有奈何,收拾我们一介商贾可是易如反掌,他们官场上的争权夺势,我们布衣百姓牵涉进去,那就是个家破人亡。”
    王平安心生不服,还想争论几句,就被王久贵挥挥手直往外赶:“我知道你是不愤,年年为免粮长,都要被那些官员讹诈,就听我一句劝吧,散财免灾,若舍不得这些小利,指不定就有灭门的大祸,咱们是平民,哪里能和官员起义气之争?这件事你可一定要沉住气,把那差役,好吃好喝招待着,送上一分重礼,他自然明白应当如何向知州老爷回话。”
    当儿子的垂头丧气被赶了出来,迎面撞见一位管事慌里慌张跑来,又问何事。
    那管事应道:“门外来了个小道长,自称是什么逍遥仙长的高足,张口就说我们家宅院上方,有阴秽之气笼罩,说是……说是有蒙冤而死的亡灵,要讨还公道,要若是……要若是置之不顾,家主便难免血光之灾。”
    王平安不像他爹,往常对这些装神弄鬼的游方僧道从不轻信,此时又正积着一肚子脾气,便想喝斥管事两句,令他把那主动登门的神棍赶走,只他才一张嘴,却见老爹赤着脚便跑了出来:“真有道长这样说?快快有请,快快有请,千万不敢怠慢了,我这就更衣,迟些亲自请询道长。”
    把眼一瞪,粗着声嗓冲长子吼道:“怔在这里做何,还不快些去请道长进来,往正堂稍候,家里的这些事,可不能张扬出去,惹邻里闲话。”
    王平安是个孝顺孩子,一贯不敢太过违逆父亲,被这一训,也只好振作一番精神,彬彬有礼去接待被他疑心为神棍那位来历不明的道长。
    待一见人,度出只不过十五、六岁的少年,套着件一看就不合身的半旧道袍,把瘦削的面颊高高抬起,俨然故作高深的派头,王平安心里的“神棍”二字就更笃定了,只是想这类所谓的术士,所图无非钱银而已,倒也省得开罪他,一来闹出事端,再者又会激怒父亲,他也便克制着轻慢的态度,显出些诚心请教的应酬。
    这道长,不是别人,又是莫问。
    那么他这回“出山”,自然又是因柴生,准确来说是春归的授意。
    莫问虽说没有学到逍遥子的一成本事,却天生狡黠,对于察颜观色、装神弄鬼极有心得,他虽大剌剌坐在上首,而且把白眼翻得老高,但余光把王平安的神态一扫,竟就看穿了应酬的态度,主家既想应酬,道爷可不愿寒喧,莫问起身便走。
    王平安连忙阻拦:“道长留步,道长还请留步,家父因为抱病,正卧床静养,故梳整更衣尚需片刻,并不是有意怠慢道长。”
    “令尊非为怠慢,奈何阁下却对小道心存质疑呢,小道若还腆颜留候,也是自讨无趣。”莫问昂首挺胸绕开阻拦,缓缓的一抬脚。
    王平安果然就着急了,陪着小心,连道误会。
    莫问便把脚暂且放下,冷笑道:“是否小道误会,阁下心知肚明,不过小道今日路过,确见贵宅有冤魂缠留,一时好心才想提醒,莫要执迷不悟惹生血光之灾,纵管阁下认定小道乃招摇撞骗之徒,小道也不妨代那冤魂……”
    说着望了望一侧,仿佛果然能看见冤魂一般。
    “代为转告,阁下虽非冤魂亲出,却也一贯礼敬她为庶母,怎么明知庶母蒙冤,并不曾行为与人苟且私通的丑事,当初也还曾为庶母分辩,却就相信了庶母乃羞愧自尽呢?那草乌之毒,实非庶母所藏,必定为凶手栽赃,你们若不寻出这一凶手,冤魂纠缠不散,恐怕,就不是令尊肺火生痛,令慈旧疾复发这点报应了。”
    把这话说完,莫问再不多留,这下子抬脚落脚都甚利落。
    王平安完全被这话震惊在场,一时间也没想着要阻拦了,直到他爹心急火燎赶来,却只看到一个呆若木鸡的儿子,急怒攻心斥责不休的时候,王平安这才回过神来,沮丧不已把莫问的话叙述一番。
    父子两俱信小道长果然是个“高人”。
    王家虽不是什么显贵门第,因为富甲一方,不比得贫贱时候,多少会看重几分体面,家里的妾室闹出通奸的丑闻,王久贵也难免会被外人嘲笑,所以这件事不曾闹得沸沸扬扬,白氏的死也只是报了个急病。
    要道长当真没有神通,从哪里听说王家这些隐秘?更不说竟然能够笃定白氏是服草乌而亡!
    王久贵跌足不已,见儿子也是悔之不迭,他倒没再责备,只捂着腮帮哼哼:“别在这儿发呆了,兴许那道长并没有走远,还不快些去追,就算追不到,也必须打听着,对了,道长师从逍遥仙长,快去打听仙观何处。”
    ------------
    第40章 夫妻出行
    这日,春归收到柴生通过梅妒的兄长传递来州衙的回信,待拆开,却是白纸一张,她并不觉得惊奇,而是燃了一支蜡烛,把白纸在火上稍稍一烤,就显出了几行字迹,她看后,又趁着烛火把信焚毁,这才让宋妈妈去一趟外衙,询问兰庭今晚得不得空。
    自那日亲自下厨安慰了春归,兰庭虽仍关注着她心神是否恢复了安宁,奈何已经获传北平的准信,许多计划都要一一实施,知州老爷虽然是他的父亲担任,但赵老爷实在没有足智多谋的能耐,就连果敢精明都欠缺许多,直到现在还闹不清形势,兰庭不能眼见着父亲办事不利,起复之初便失圣意,而且施良行一事还涉及内阁之争,关系重大,他也只能从幕后策划更进一步,暂代父亲行使职权了。
    忙碌起来,也自然没有那多闲睱,日日陪伴新婚妻子。
    不过他当然明白宋妈妈的来意,转答的是春归有事要与他商量。
    所以这晚,兰庭硬抽出了时间,趁夜色未深,一见春归。
    “确有一件为难的事,不知迳勿能否相助。”春归知道兰庭忙碌的都是正事,但她一个新嫁妇,又还在为亡母服丧,根本便没有出行的机会,更不说去王家替白氏主持公道了,要办成这一件事,也只能依靠兰庭的配合,虽说归根结底,她做这些事是为了挽救苍生的“远大事业”,并非为了一己私利,但想到要为兰庭增添的麻烦,到底还是有些愧疚,开口提起时,未免支支吾吾面有难色。
    “说来听听。”兰庭倒不介意,仍然愉色婉言。
    “我有个旧邻,从幼拙时起,便以兄妹相称,阿娘与我落难之时,柴婶和柴生哥也曾竭力相助,柴生哥是个孤儿,被寡婶抚养长大,家里只有几亩薄田,维生艰难,于是趁农闲时候,便常在外头寻些散工帮补家用,一回到了城郊八里镇的王家,做过一月的散工,那家主理内务的娘子姓白,见柴生哥勤恳,听闻身世又甚可怜,便多给了不少工钱,柴生哥受白娘子照济,一直记得这份恩惠。”
    “八里镇王家?”兰庭打断道:“家主姓名可是王久贵?”
    “这我就不甚了然了。”春归撒了个小谎,心里竟然慌了一下。
    鉴于兰庭待她的真诚,她实在不愿意欺瞒,只当真无法解释她是怎么知道白氏的冤屈,并还定要替白氏申冤。把玉阳真君那套话如实道出?怕是会被新婚丈夫看成癔症患者了,谁让她的经历确然奇诡非常,太过悚人听闻呢?
    也只好采取这番托辞了:“柴生哥是听闻不久前,白娘子竟然急病身故,因着照济之情,就想去白娘子坟前拜祭一番,又刚好柴生哥有个好友,师从松果山逍遥道长,便想请了莫问小道同他前往。”
    她扯了这么大堆的情由,关键是要让兰庭相信莫问这个家伙谙识传说当中的道术,可这托辞连春归自己都觉得几分心虚,言语间稍一犹豫,便被兰庭察觉:“怎么了?”
    也只好硬着头皮往下说:“阿爹在世时,便与逍遥道长有些结交,说是忘年之交也不为过,逍遥道长自称已经年过九旬,却完全看不出垂老的模样,我是听阿爹说,虽然,世间术士多不可信,但逍遥道长却万万不是招摇撞骗之流。”
    这话倒不是春归杜撰,她和柴生之所以认识莫问,当真因为逍遥子常带着这个路边捡来的弟子来她家作客的缘故,父亲也确然与逍遥子交好,她甚至还听父亲说过,她小时候因为能见亡灵,父亲大觉惊虑,这样的诡异当然不是圣贤书能够解释得了,于是父亲便考虑着是否应当请教一下逍遥子,又犹豫着是否会不利于春归,在逍遥子面前,就少见的语焉不详起来。
    哪知逍遥子竟似会窥穿人心,干脆道明了父亲心中的担忧,并道这无非是孩童灵识未闭的缘故,虽不多见,原本也不算悚人听闻,不需理会,随着孩童年岁增长,渐渐也就看不见不应见的事物了。
    所以在父亲看来,逍遥子确然有不凡的修为,自然不同于神棍巫骗之流。
    这时春归故作神秘的说:“我从未亲眼见识过逍遥道长的神通,倒是莫问小道,因他惯爱显摆,我还见识过他的道术。柴生哥请莫问同往,起初无非是想让莫问超度一番白娘子,也好报答照济之情,哪知,莫问一去,却说白娘子坟茔阴气太盛,怕并非病故,而是被人害杀!”
    “害杀?”
    “是,后来莫问小道还去了王家,观测一番气机,越发笃断白娘子是死于不测,他就演算了一番,用卜断讹了一讹王家父子,可……柴生哥也实在不知有没效用,却不忍见白娘子若真是被害杀,害她的人却逍遥法外,但无凭无据,光靠神鬼的说法,又不能告官,柴生哥想来想去,也只好请托我想法子察明真相。”
    说完一双眼睛就忽闪忽闪的盯着兰庭,是含着请求又觉得愧疚的模样。
    “辉辉信得过鬼神之说?”兰庭深觉这事有些诡异,在他看来,春归可不像那些轻信怪力乱神的无知妇孺。
    “莫问小道还当真会些术法,迳勿倘若不信,不如先见一见他,若能察觉是诳骗之术,也好拆穿他在装神弄鬼,免得他总在我和柴生哥跟前夸耀,说他迟早一天会得道羽化,能提携着我们鸡犬升天,一口一声道爷的吹嘘。”春归也知道这套托辞不足以让兰庭轻信,她并没有帮着莫问吹嘘,事实上在她心目中,莫问就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要论装神弄鬼的法子,还多是她教给那家伙呢。
    不过这时的春归,却是相信鬼神之说了,谁让她亲眼目睹了玉阳真君这么个“非神即鬼”,那人的手段,可不似父亲偶然所得那本关于奇技淫巧的书册记录,都是些障眼法而已。
    “要说来,莫问也没有理由胡编乱造白娘子死于不测,他虽有些不正经,还不至于如此恶作剧。”春归又道。
    “既是你的旧邻相求,而且还关系到一条性命,这件事也不能置之不问,也好,我就先和你见一见那莫问道长吧,只是须得找个理由……正好辉辉前些时日因为噩梦不宁,我便用这借口,告知老爷、夫人,说是和你一同往道观做上几日法事,一为祭告双亲,再者求个心安,倘若莫问道长所言不需,我们也有了时间潜去王家,省得再找借口出门。”
    兰庭的出入当然不至于受到限制,但春归却在服丧,依照礼规,她是不能出门的,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如服丧之人虽说不能赴宴游玩,然而去佛寺道观祭告逝者却合情理。
    当然,倘若只是春归一人,万万不能寄宿在外,不过有兰庭同行,这又无妨了。
    “如此诡异之事,迳勿竟答允相助,真是不知要怎么感谢才好了。”这倒是春归的肺腑之言。
    “说来也巧,八里镇的王家,我也正想亲自去拜访一趟,说不定这一事件,倒还真成了我的契机。”兰庭笑道。
    “怎么,还有其余事关系到王家?”春归这才问。
    她原也不想着兰庭会告知她政务,谁知兰庭却肯细述:“我最近常在外衙,实则是帮着老爷处办公务,辉辉从前大概听纪夫人提过,前任知州施良行,和老爷乃政敌,事实上这说法并不准确,施良行并非老爷的政敌,而是祖父的政敌,祖父虽然过世,但内阁重臣中,许阁老和袁阁老一贯政见不合,许阁老与祖父是故交,施良行则是袁阁老的门生,皇上已经对施良行起疑,故而老爷起复之时,才会被任命为汾州知州,老爷的职责,就是要察明施良行的罪证。”
    兰庭微微一顿,似乎是给春归理解这番话的时间,当见妻子心领神会的颔首示意,他眼睛里不由含着一丝笑意:“尹先生之前察明,王久贵曾经为了摆脱粮长一职,给了施良行一笔重贿,若王久贵能够供认,这便是施良行的罪证之一,不过虽然老爷已经三番五次遣了差役去录供,王久贵却不肯指证施良行,老爷想要打开缺口,若连一个商贾都不能震服,更别说其余世家权贵了,所以,我本也想着亲自去拜访,晓以利害,八里镇一行在所难免,辉辉不必觉得是件麻烦。”
    解释这么详尽,就是为了让她心安理得么?
    春归忽觉心头像是被什么事物轻轻一撞,顿生受宠的甜蜜。
    ------------
    第41章 松果山上
    在兰庭的安排下,此次出行很顺利便定下了日期准备妥当,沈夫人自然不会干涉阻止,甚至听说逍遥仙长道法高深,莫问小道又是仙长唯一的高足,且待春归不比同普通信徒,而视为知交挚好时,连沈夫人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算跟着儿子儿媳来一趟城郊数日游,不过当听春归说起往松果山道观那条曲折坎坷的窄径无法乘坐轿椅上行时,她才不得不打消了出游的念头——虽说没有缠足,可这些年来养尊处优,也是一身的娇气,靠着双腿登山且还需要一个时辰如此漫长,那万万不是沈夫人具备能力挑战的路途。
    比沈夫人更加难缠的是赵小六,熊孩子完全不在意路途的“艰辛”,晃着身子甩着胳膊的叫嚷:“我就要和大哥哥在一起,我就要和大哥哥在一起,多远都不怕,你们不准我跟着大哥哥,你们两个坏女人!坏透了的女人!”
    不过当赵老大一出面,根本不用解释安抚,只轻轻一声:“听话。”
    赵小六立即便停止了乱晃大喊,只忽闪着两只大眼睛泫然欲泣:“那大哥哥回来后,答应陪我描帖吗,答应给我讲解山海经吗?上回大哥哥给我讲到柜山上的狸力,还没画出来给我看呢,多奇异呀,形貌像小猪,长着一双鸡爪,叫声像小犬,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异的野兽。”
    说得像他见识过多少野兽一样……春归腹诽,又腹诽:赵小六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好学上进了?
    又说来松果山这间道观,根本便是名不符实,这里原本是间山神庙,年久失修,神像漆剥,就连庙墙都塌了一面,逍遥子云游到此,便把破庙修整一番,又在后头搭建起三间竹舍,用篱笆围出个院落来,做为他的清修之地。
    这样的地方也自然没有鼎盛的香火,达官权贵压根就不知逍遥子的名号,也就只有附近的农人和猎户,因为病痛时蒙受逍遥子的救治,会主动送来一些果蔬、粟米。
    自从逍遥子去了别处云游,这里便只留下一个莫问小道,他就是个好吃懒做的家伙,志向便是装神弄鬼不劳而获,就连住处都懒得拾掇,要不是柴生隔上一段时间来替他修修补补,莫问早便以天为盖以地为庐了。
    春归把兰庭带到这样的破落地,想到自己对莫问小道的吹嘘,连自己都觉得脸红。
    所以当那家伙当着兰庭面前,仍然仰着面颊故作高深时,春归实在受不了这般造作的气焰,毫不留情地打压:“行了啊,莫问小道,少在咱们面前装腔作势,你有真本事就快些使出来,要让我知道你是戏弄柴生哥,看我不拆了你这几间破竹棚。”
    说着说着就痛心疾首:“你到底是有多懒呀?把道长开恳的两片菜地都荒成了这副模样,草长得这么高,怕里头都藏了几窝蛇了!阿爹那时送给道长的两株墨兰,落你手里,根都烂透了!”
    小道那高挺的胸膛便稍稍一窝,挤了眼角盯着春归,心说大姑娘每当一见他,骨子里深藏的彪悍就直往外冲,温文尔雅的风度就像被悬崖上的瀑布冲了个片甲不留,那双漂亮的眼睛,和“春归”这个名字全然不符,哪有一点阳春三月的气息,简直就是电闪雷鸣。
    可这个新嫁妇,似乎忘了出身名门的世家子弟受不受得了这样的彪悍。
    小道便斜了眼,直瞥兰庭,但见他照旧全神贯注地候汤,一点不见震惊之色,反而那双干净的眼底,含着水纹一般的笑意。
    莫问不得不承认赵太师这位嫡长孙的确还有几分脱俗,看来对顾大姑娘也十分的包容,不仅陪同新婚妻子来到这荒山野岭,答应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眼看着春归“张牙舞爪”的悍妇本质,还能如此云淡风清“坐怀不乱”……
    这涵量,就远超凡人了,若是让他娶个这样的媳妇,还不如找块豆腐一头撞死去,大半生都不用活了。
    想到这里莫问又不由有些气馁,连顾大姑娘如此悍妇都能找到个良人佳婿,本道爷这样一个超凡入圣的大好少年,怎么就没有一个红颜知己以身相许呢?道爷的姻缘呀,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见端倪。
    一声长叹后,故作高深的派势就彻底松懈了,肩也塌了,背也怂了,有气无力地盯着兰庭:“赵大爷也跟顾姑娘似的,认定小道是在装神弄鬼么?还是根本就不信世间真有鬼神呢?”
    兰庭早就留意这少年,虽说吊儿郎当不甚正经,但双眼清亮言行洒脱,似乎玩世不恭,却不失纯良本性,有没有玄奇之处尚不确定,但应当无甚歹毒祸心,既是春归的老友,相交未尝不可,而且,这样一个有趣的人,想必日后有了机会推杯换盏清谈闲话,也是浮生一桩乐事。
    他便隐藏起锋芒,愿意迎合莫问小道的心态:“鬼神之事,多为道听途说,一次不曾目睹,故而心中多少不甚信任,不过正如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人总不能太过固执于一己认知,听内子之言,虽说对道术玄奇有些半信半疑,却也并非全然抗拒,今日拜访道长,也是为了增长见识。”
    这话说得委婉,而且不失礼数,虽然也有客套的意味,但莫问当然明白,如果对方没有相交的意思,那也大无必要客套委婉了,他顿时觉出了赵大爷的另一项优秀品质,那就是并无狂妄自大,为人还算谦虚。
    又再把兰庭、春归,双双看了几眼,心中一声暗叹:唉,这两人,光看外貌,还真是天作之合、郎才女姿,又看赵大爷虽然是个文人,世家门第出生的公子哥,靠一双腿行走足个时辰的山路,也没有累得气喘吁吁精疲力尽,身体还算康健,顾大姑娘是哪里来的运气,得此天降良缘?
    莫问小道当然不会无端端的妒嫉春归的好运,他只是替好友柴生感到惋惜……
    不由瞥了好友一眼,只见他眼见着心悦的女子成了别人的媳妇,还装作云淡风清毫不介意的模样品着茶水,好像对面坐着的不是心上人和情敌,当真是他的妹妹和妹婿一样……
    哎哟,道爷都替“柴生哥”辛酸不已,心都碎成了八瓣了吧,亏你还能端着。
    于是莫问头脑一热,便把暗下那点小小的取悦放大十倍,爪子一伸,直扣兰庭的手腕,而且还用了几分力气,竟然愣是把兰庭拉得站起,小道又把粗俗的言行无限浮夸,竟然冲兰庭挤眉弄眼:“你这样说话,道爷很是喜欢,好,今日道爷便让你见识见识。”话音刚落,“十指相牵”进而演变成为勾肩搭背。
    兰庭不由有些愕然,想不明白这小道为何又换了副形骸,但他却也不甚在意,由得莫问把他“勾搭”进了正中那间竹棚,看陈设近似普通人家正堂的地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