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长姐持家 > 第1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8节

    莫大河没跟苏三妹讲昨天跟孙浩的谈话,扶了苏三妹起来洗漱,吃早饭,他就继续去写字了,现在在厨房比较暖和,在外面虽然有手套,但是用手套写字还是感觉到一丝别扭跟不方便,而且怎么也没家里暖和!
    莫大河看了一下时间,把东西收拾了一下就出发了。
    莫大河雄心壮志的要好好挣钱养家,结果一到地方,就看到街上写对联的摊子又多上了两三家,顿时大受打击。
    孙浩也没法安慰莫大河了,他都替莫大河忧心。
    可不管怎么样,摊子还是要摆下去的,见孙浩替他忧心,莫大河还安慰孙浩:“孙大哥,没事的,这已经比我之前抄书来得好了!”
    “嗯!”孙浩道,不过还是忍不住嘀咕:“大河,你说咱们镇上哪里来的这些人啊?平常找个秀才公可不容易,可这一摆摊子挣钱,咋就都冒出来了呢?”
    莫大河这会儿虽然难受,心倒是挺宽的,还能同情别人:“孙大哥,大家的生活也不容易!”
    其实这些里面倒不都是秀才公,也有只读过书而已,见莫大河还有其他俩人摆摊子写春联卖,生意还挺红火的,可不就都动心了吗?也许他们不是秀才公,但字也是横平竖直的,差点?没关系,他们价格也便宜啊!
    “那你多写点,我们放在杂货铺里卖吧!”孙浩说道。
    “嗯,我在家里又写了不少,让小志去送吧!”莫大河道。
    “行!”孙浩道。
    “孙大哥,昨天小飞跟我说,让我可以去各个村子里卖,你觉得怎么样?”生意不好,莫大河就又想起昨晚莫云飞的提议了。
    “哎,这个主意不错,我觉得你家小飞这脑子忒好使了,不过去村里的话,你这春联卖的方式也要换一换了!”孙浩说道。
    “怎么换?”莫大河听说这主意好,心里一喜!
    “村子里的人没啥钱,但是家里的粮食多,像什么豆子啊,米面的多,这主意可以!只是你要定好了怎么换!”如果是莫云飞在这里,肯定会说孙浩的脑子才好使,他只是出了个不切实际的点子,孙浩却能把他完善了,变成可行的方案!
    “这可以,我家里啥都缺,要是能换的话也好!”莫大河顿时心里一喜。
    “大河,村子里都比较穷,你的对联呢,价格不能降,但是呢你可以按现在的年节价儿给人换!”孙浩思索着说。
    要是莫云飞在这里,肯定要对孙浩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主意多好,既没让莫大河降价,实际上这春联的价格却有所下降了。
    “而且村里人贪实惠,你这些裁剩下的红纸也没用,像这种大的可以做成剪纸,你可以四张按一文钱算;小的呢,就当是搭头送了人!”孙浩出主意。
    莫大河听得连连点头:“极好,极好!”
    “要说村子也挺多的,你要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走下去,我觉得也不是事儿,我这儿还有个主意,你要不要听一下?”孙浩道。
    “孙大哥你快说!”莫大河两眼放光了,怎么会不让孙浩说呢。
    第四十七章 玩把大的(一)
    “就是你要是不介意的话呢,我觉得干脆也别下乡了,可以找些闲汉,让他们挑着你的对联去村子里卖,然后你可以按照咱们之前给杂货铺供货的办法给他们算钱,你看怎样?”孙浩说道。
    莫大河点头如捣蒜:“极好,极好!”
    经过这几次颠覆他常识的行动证明了未知的改变也不一定是坏事,而且他的心也宽,即使是卖不出去,也损失不了多少。
    所以莫大河难得魄力了一把,没再问行不行,而是直接道:“孙大哥,你说的实在是太好了!”
    “孙大哥,那你看这章程应该是怎样的?孙大哥,你要是不介意的话,我跟你合作,你看怎样?你帮我叫人,制定章程,然后我们五五分!”莫大河说道,这几天都是孙浩帮忙,不过因为都是挨着孙浩这边,即使是莫大河说要给孙浩钱,孙浩都不肯要,总是说等结束了,请他吃顿好吃的就行了,至于谈钱?那是不把他当朋友!
    而这一次,虽然点子他有出,可主要还是孙浩的主意好,所以这番话是莫大河深思熟虑的,至于说给别人的分成提成,莫大河的心态好不是想法正确,而是对他来说,本来只能在门寿街摆摊卖春联,而能进杂货铺卖,那都是多挣的,所以只要能挣钱,不亏本,少些自然无所谓。
    就像今天这一次也一样,对莫大河来说,这些都是多挣的,而且他也有自知之明,孙浩的主意是不错,可摊子不小,就他这没经验没能力,只会读点书,会写两字儿的文弱书生,怎么张罗得起来?
    孙浩拒绝道:“我帮着张罗可以,但是分钱就不用了!”他本来也只是帮忙,而且点子也是莫大河出的,本钱字都是莫大河的,他哪里来的脸分这个!
    “孙大哥,那不行,你要是不分钱,那我就自己张罗,其实就是这样都是我厚脸皮了,主意都是你帮我出的,章程也要你帮我定,不然我肯定做不来,孙大哥你看着,要是没你,我肯定张罗不起来,所以这事儿你不能推!”莫大河诚恳的道:“你要是推了,我也挣不了钱!”
    孙浩见莫大河说得恳切,他也不是扭捏的性子,当即豪爽的道:“既然如此,那我也就不客气了,不过本钱的话,咱们就五五分成,不然我也不好意思让你出!”
    “不用,本钱我这里有!”莫大河说道。
    “哪里那么多话,你要是不肯,那我也不跟你分了!”孙浩虎着脸道。
    “那,那行吧!其实不用的!”莫大河嘀咕。
    孙浩不管莫大河那点小嘀咕,既然要合伙做这个生意,那就不能简单了,孙浩对莫大河道:“那这样,一会儿我去买红纸,还有笔跟磨条!”
    “孙大哥,你看我这磨条还有呢!笔我也有,不用再买了!”莫大河忙道。
    “咱们既然打算这么做,量肯定很大,而且我们不能在这里做,不然大家都跟风,咱们可没得做了,所以你听我的,你只告诉我,磨条要买啥的,笔的话,为了以防万一,再买一根儿,你看你这根都秃了!”孙浩道。
    莫大河跟孙浩说了磨条跟笔买什么样的以后,孙浩就走了。
    临走前跟莫大河说:“你这会儿先在这儿多写些对联,写些好卖的,顺便帮我看下摊子,一会儿我来接你!”
    孙浩回去是让他弟弟来接他这一摊子肉,而他则去买笔墨纸砚。
    孙浩比莫大河还有魄力,边往家走边想着红纸跟笔墨纸砚要买多少,砚台的话,孙浩也没客气,直接就用莫大河的不用买了,但是红纸跟磨条还有笔的话是要买的。
    听说孙浩回去准备了,莫大河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孙浩让他这会儿多写一点,但听孙浩的准没错,所以从孙浩走了,莫大河就沉下心来写对联。
    这一次莫大河写的对联都是常用的,这几天卖的比较好的,至于说之前莫云飞说给他听的那几副,莫大河是觉得挺好的,奈何这条街上的人没人识货,好不容易才卖出去了,后来孙浩就建议莫大河别写那几副了,还是写些畅销的吧!
    孙浩走了没多久,他弟弟就来接摊了,孙浩也回来的很快,还架着一辆牛车,上面已经摆了一车的红纸,两根磨条跟毛笔就在他身上放着,这镇上杂货铺的红纸都差点供不上他要的。
    然后没多久孙浩也来了,孙浩问莫大河:“大河,你写了多少春联了?”
    “六七十副吧,福字有一百张!”莫大河估摸了一下,之所以写的这么快,那是因为有小志跟孙浩的弟弟帮忙,一个帮着磨墨,一个帮着铺纸,莫大河写完这张,就走到另外一边写另外一张,这样速度就加快了。
    “这些都要带走吗?”莫大河问。
    “不用,写好的这些就留在这里,大河你把东西收拾一下跟我走,没写的红纸,裁好的红纸都拿上,你的笔墨纸砚也都拿上!”孙浩说道。
    莫大河没二话的照做了。
    然后孙浩跟小工说道:“小志,我记得你还有一个弟弟,你再去叫两三个人来,工钱我给你们算一天十五文钱,但是要手脚麻利勤快的,包午饭,到时候叫大家一起到孙叔家里来,你别大声嚷嚷,悄悄的叫,快去!”
    然后孙浩趁着这会儿的功夫跟他弟弟说了一下这对联要怎么卖,一副卖多少钱,因为孙浩说卖畅销款,也就五种,而孙浩的弟弟孙明也认字,所以孙浩稍微跟孙明说一下就得了。
    莫大河收拾好东西就上了牛车,孙浩又拐弯去买了四把裁刀来。
    莫大河道:“孙大哥,这些东西多少钱?”
    “这些都是小事,要算的话等回头有功夫了再算!”孙浩这会儿还要想着要叫谁呢!
    抽空,孙浩对莫大河说道:“大河,这次咱们主要是卖给村里的,所以一般都是希望平安发财,有粮吃,对孩子则是盼着健康平安成才,对老人是长寿这类的春联,你多想几个,然后到时候我们就让大家卖这几种!”
    第四十八章 玩把大的(二)
    别看孙浩家也是农村的,但离镇里比较近,而且房子是青砖瓦房,很气派,还有一个大大的院子,而这会儿院子里已经摆好了一个长长的桌案,以及几把椅子,还站着两个年轻的小伙子。
    孙浩介绍:“这是我侄子,这个是我外甥!”他有一个姐姐直接嫁在本村,所以叫过来也很快,重点是这两个孩子也都认字。
    然后吩咐这俩人:“小航,小正,你们把牛车上的红纸都搬下来!”
    孙浩的侄子孙航跟外甥孙正忙把牛车上的红纸都搬下来。
    孙浩问莫大河:“你想好了要写几种了吗?我觉得我们五种就好,都适合咱们乡下的!”
    “嗯,我想好了六副,那我想想要写哪五副!”莫大河说道。
    “不用,六副就六副!”孙浩道,多一副也没关系。
    “大河,那你先自己铺红纸写一下,你先把六副对联都写出来,到时候我用那些让人来认认字;一会儿小志带人来,你教他们怎么裁纸,之后就让小航跟小正给你铺纸,你负责写就可以了,你记住了,只有一样的放在一起,大中小联不能混!”孙浩也是怕莫大河不靠谱,才又叮嘱了一句。
    “行!”莫大河应道。
    然后孙浩就去叫人了,孙浩算了算,如果时间快的话,上午一个村子,下午一个村子,应该能两个村子,周遭的有三十多个村子,那叫二十个差不多了!
    莫大河真的很有自知之明,要做这个事情摊子可不小,要叫什么人来卖,怎么卖,物品怎么定价,远的跟近的都还有差别呢,到时候提成怎么算都是个问题,毕竟去的远,人家也辛苦,肯定不能跟近的一个价儿,不然谁还肯去远的?而且挑东西也累。
    人多是非也多,还要负责协调,然后也不是东西卖了就完了的,最后收上来的东西要怎么处理也是个问题,是卖出去,还是留着自己吃,留着自家吃,估计也用不了这么多等等的很多事情,所以确实不是莫大河一个人能做的起来的。
    孙浩叫了二十个人,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有镇上的,也有村里的,不管是机灵还是老实,都很靠谱,年轻力壮,品行也好,都是手脚麻利的勤快人!
    二十个人叫来,孙浩就让大家认字,背对联,背解释,这是为了给人推广用的,顺带着稍微培训了一下物价跟算数,可别卖亏了本,乡下人挣点钱可不容易。
    当然了,做这些事情也是为了以防万一的。
    这二十个人背对联认字的时候,小志已经带着四个小伙伴一起来裁纸了,都是半大的孩子,听说一天有十五文钱,还包一顿午饭,也不是重活,他们干得动,也不会累,这等好事没傻子会往外推,所以跟家里说一声,就都跟小志走了。
    家里人也同意,反正这会儿也闲着没事儿干,不累还包午饭,一天十五文的活计哪里找去?
    然后孙航跟孙正就一个负责铺纸,一个负责收。
    因为孙浩有要求,莫大河干脆大中小联,一样的先写十副,再换一种写十副,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同一副对联写多了,再换的话,容易写乱掉,容易些错字。
    对这方面孙浩没经验,所以莫大河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因为人太多了,所以孙家直接蒸的馒头,掺了点黑面,但是味道不错,而且管饱,因为家里就是卖猪肉的,所以直接拿了大骨头熬汤,再切了一斤的瘦肉进去,让人也能尝点肉味。
    果然,就算是这样的饭菜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的,很满足!
    吃了午饭,大家就开始出发了,早上本身就耽搁了不少时间,下午再不出发,也没地方卖去,对联都整理好了,六种不同的对联用六种不同的线系着,至于大中小联三种则肉眼可以看出,就没有区分。
    下午的时候,又多了两个人来帮忙,是孙浩的大儿子跟二儿子,俩人早上去送货给各家酒楼跟一些小餐馆。
    不得不说孙浩的大儿子孙晨跟二儿子孙雨长得都像他,五大三粗的,就那满脸横肉的脸型,说以后不继承他的屠夫职业,都没人信,倒是孙发看似有些胖,长得却是白白胖胖的,跟馒头似的,也比较像孙浩的媳妇,别看孙浩满脸横肉,可他媳妇却长得清秀。
    因为莫大河只负责写字就好,所以一百刀纸看似多,其实午饭前就写完了,而一百刀大家分一下就没了。
    不得不说孙浩的这个招数实在是太好了,即使是家里没什么钱的,都想买上两副,因为可以以物易物,大家总有多的东西可以拿来换,吃的如黄豆,粮面,鱼虾肉等等;用的如自家织的布匹,种的棉花,做的陶罐,桌椅等等都可以。
    而且因为莫大河的对联虽然贵,但是拿来换的东西,只要东西好,也都是按照年节的高价来算,比他们自己去卖的价钱高多了,所以来换的人相当于占了便宜了。
    所以莫大河的对联很火爆,有离得近的,中午挑去没多久就回来了,又跑了一趟,而一百刀的纸看似多,今天一天就让莫大河写完了,其实也亏得莫大河之前是有给人抄书的,不然一时间这么高强度的写字谁都会受不了。
    莫大河也没想到生意这么好,而孙浩虽然信心十足,可也没想到一百刀这么快就消耗完了,孙浩当机立断:“小志,你再去杂货铺里看看有没有红纸,有的先买来!”
    然后又叮嘱莫大河:“大河你先写着,我现在去趟县城!”罗凤镇毕竟是个小乡镇而已,货量不大,所以红纸都给他们用掉了,所以他要赶紧去县城买,早知道如此,孙浩都后悔让莫大河闲半天了。
    镇上没人有马,但是孙浩的好朋友有一辆驴车,为了追求速度,孙浩去借了驴,骑着驴去县城,这样速度比较快!
    镇上的杂货铺也没多少红纸了,三四家都搜罗了,也不过五十刀,再多没了,五十刀的纸很快就被莫大河写完了,不过也没人再挑着担子去卖了,这会儿已经申时三刻了,附近都卖了,远处的去都要很久,更不用说来回了,所以时间肯定不够。
    第四十九章 玩把大的(三)
    其实孙浩已经失算了,一百刀的纸如平分一下,一人裁二十刀纸,没一会儿就裁完了,好在之后还要帮忙分类捆好,然后下午的时候,等卖东西的人把东西运回来就可以算钱了,不然小志加叫来的几个人就要闲着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