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折嫡 > 第6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3节

    灵珠歪着头,意味深长道:“那可不一定,绣完要不小心看管,指不定被人半路截胡了呢。”
    杜月薇只觉得面红耳赤,脸一阵红一阵白,心中暗恼,只恨不能一刀把灵珠那张嘴割了。其他人懂得自然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来,老太君拍了拍灵珠的手,嗔怪:“就是爱多话。”灵珠一笑,退下去了。
    老太君见苏巧娘一直盯着百寿图看,只当她喜欢,也不理论。
    苏巧娘却是在看那百寿图的绣法,越看越熟,似乎是不常见的绣法……杜府这么大,果然是藏龙卧虎,不可小看。
    到了下午,便要开始正式学刺绣。
    苏巧娘抬眼在房中扫了一圈,而后让一个小丫鬟捧着一盆开得正艳的樱兰花放在春凳上,那樱兰花花瓣圆短,色艳而不俗,根茎直而长,恰似一簇簇小绒球,望之十分可爱。苏巧娘先不让她们绣那些花球,而是绣枝叶。
    她们下午的摆桌与上午的不同,上午全部坐成一排,下午则是围成半圈,一人一张小妆台,上面放着竹绷子,银绣针,十色丝线等刺绣之物。杜月芷歪着头看了半日,不知这细长简单的枝叶有何特殊之处。
    只听苏巧娘道:“樱兰草的枝叶虽然是单色,线条亦不复杂,绣起来十分容易。但它非常灵动,似一滴水珠,最能考验人的耐心与眼力。各位姑娘如能绣出这枝叶的神/韵来,那便是成了。所谓慢工出细活,请各位姑娘不要贪多,慢慢绣罢。”
    苏巧娘温言软语,十分柔和,教的东西初看只觉浅显,然而这样重复下去,每练一次,便会加深一次感觉。杜月芷最开始绣的很快,她的基础是最好的,这种任务轻而易举便完成了。哪知苏巧娘拿在手里看了看,轻轻摇了摇头,似是不满意,笑道:“姑娘还需要再用心些。”
    这么说,是杜月芷不用心了?
    她再度绣了一片叶子,颜色渐变自然,叶尖微微卷曲,犹如真正的叶子跃然浮现。苏巧娘仍不满意:“姑娘,不是这样绣,您太拘谨了。”
    杜月芷不知道自己哪里绣错了,便真心求教道:“月芷愚钝,无法领会先生的意思,还请您勿笑月芷,赐教一二。”
    苏巧娘看着少女一副恳切的样子,虽是庶女,给人的感觉却是教养品性不输嫡女。她沉吟片刻,拿过杜月荇的绣品,平展在妆台上:“您看,五姑娘绣的叶子自然流畅,没有拘束感。”
    杜月芷认真看了几遍,杜月荇绣的樱兰花叶算不上曲线优美,亦没有半分雕塑,但胜在叶子丝线用的好,用了淡黄和浅棕作为过渡色,叶尖没有卷,卷的反而是叶边锯齿,十分的写实。
    杜月芷问杜月荇:“五妹妹,你是怎么绣的?”
    正吭哧吭哧描样子的杜月荇抬头,白嫩的小脸上,大眼宛若黑葡萄,非常可爱:“叶子长得怎么样,我就怎么绣的……”
    苏巧娘道:“您绣的叶子过于完美,正所谓天然去雕饰,您并没有将看到的叶子绣出来,而是将心里想象的叶子绣了出来。这样不是不好,看得多了,心里有了大概,自然会想要照着绣。但您太追求完美,叶子匠气很重,所以请您再多看多揣摩几遍,这样才能绣出好的绣品来。”
    原来如此。杜月芷微笑道:“受教了。”
    杜月茹和杜月荇围在杜月芷身边,看着她绣。
    苏巧娘低头为她指出需要改的地方,再拿来讲解。杜月芷眼睛眨也不眨,全神贯注。绣了几针后,苏巧娘教她改针,却觉得哪里不对:“这针压线……这不是苏绣。”
    杜月芷一看,原来自己为了快点绣出来,竟用上了平金刃绣。平金刃绣与苏绣不同,苏绣柔和多情,平金刃绣却多了几分肃杀,强硬而霸道。杜月芷忙道:“我绣错了。”她将针改了过来,苏巧娘却盯着帕子,陷入沉思。
    “先生,先生?”杜月芷改完针,因为不知不觉就用平金刃绣绣了多处,改过来也麻烦,杜月芷想着不如换一张帕子绣。她抬头想征询苏巧娘的意见,却看到苏巧娘目光紧盯着帕子,嘴唇紧抿,一言不发。
    她认得平金刃绣?
    杜月芷又问了几遍,苏巧娘如梦初醒,回过神来,良久才道:“姑娘绣法清奇,跟今日那幅百寿图用的一样,怪我眼拙没看出来。”
    然而心中却在惊叹,这世上竟还有人会平金刃绣。
    平金刃绣匠气虽重,却很适合用在绣大件上,省力轻便,只是针法复杂,少有能绣的完美的。但是杜月芷驾轻就熟,想是绣多了,自然而然便用了出来。
    苏巧娘一直想学这种绣法,苦于无人知道,就连教她的先生们也只有这种藏品。此番见到有活人懂这种绣法,自然不会放过。杜月芷看她很热衷,又是好笑又是无奈,找理由拒绝了。哪有小姐教绣娘的,一则她不愿意,二则这个理由也略有冒犯。
    苏巧娘是个聪明人,见杜月芷不愿教,也就作罢。
    苏巧娘日日都来,心思细腻,说话讨巧的她很快得到老太君的喜欢。阳春三月,天气渐渐回暖,角门也开了,二房也时常坐马车过来一处用餐。老太君想着杜月镜也不大会女红,叫她也跟着苏绣娘一处去学。
    杜月镜生性自由,对这种拿针捻线的东西一向头疼,磨了老太君许久,也没磨出个“收回成命”,只得垂头丧气收拾东西去了。苏巧娘的温柔和耐心恰恰专门可以对付杜月镜这种对女红头疼的小姐,所以不出半个月,连杜月镜也能绣出一朵花了。
    这日一大早,杜月芷闲来无事,在水阁坐了一会儿,突然看见自己的哥哥杜怀胤正从园子那边走来,满腹心事的样子。杜月芷想要吓自己哥哥,便让丫鬟别动,自己悄悄站到拐角处,藏着身体,等脚步声越来越近,她正要跳出去,却听脚步顿住,紧接着传来杜怀胤无奈的声音:“月芷,出来吧,我都看到你影子了。”
    杜月芷一愣,东南西北看了一遍,果然看到她的影子落在地上,恰好在杜怀胤可以看到的角度。杜怀胤穿着一身御卫劲装,领口袖口皆有着精美的刺绣,手里拿着一把玄青的剑,轮廓俊美,英姿勃发。
    装不下去了,杜月芷走了出来,抱怨道:“哥哥真是的,一点都不配合。”
    杜怀胤笑容宠溺:“你都多大了,还玩这种游戏。”
    杜月芷不好意思地抿唇笑了笑,继而道:“哥哥行色匆匆,可是要入宫了?但以前不都是晚上去的么,怎么今日上午就走?”
    杜怀胤片刻后道:“宫里有变动,太子殿下召我入宫,有要事商议。”
    “是什么?”
    杜月芷一向对这种事好奇,杜怀胤也不瞒着:“都转盐运使被人参了,说他营私舞弊,私吞官盐,运河边上的仓库也搜出几百包尚未登记在册的盐。还有人参他曾在九皇子的指使下,污蔑忠良,蒙蔽人心。”
    杜月芷愣了一愣,不由自主问道:“污蔑谁?”
    杜怀胤看了她一眼:“常岐山。”
    杜月芷震惊:“常岐山的事不是早有定论,人证物证俱在,连圣旨都下了,险些被抄家,怎么这会儿反说被污蔑呢?”
    常岐山是月薇的舅舅,借着贵妃在宫里的便利,将私盐生意做到大江南北,用官道走货,以低于市价的价格打击官盐,甚至劫道官盐,后经人参奏,圣上命人彻查,九皇子临危受命,将这件事查的透彻,常岐山亦被关入大牢,若不是常贵妃和常氏打通关系,恐怕抄家丧命还是小的,最可怕的是连坐。
    就算曾经差点将常家逼入死路,他们也能绝地逢生,九皇子走了,便又蠢蠢欲动起来。
    但是杜月芷不关心这个,她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第104章 狼王
    这世上, 任何事出现都有它的理由。
    既然有人诬告都转盐运使,还单单等到九皇子走后的三个月, 处心积虑, 双管齐下,恢复常家声誉势在必行。但是常家若是得到平反, 真正的忠良便会冤屈……朝中局势明显不在九皇子这边, 若是以都转盐运使为首的九皇子派受到重创……那他……他还回得来吗?
    杜月芷不知想到什么, 一把抓住他的手:“哥哥,太子的意思呢?”
    “太子的意思是保持中立, 但随时会调整。”
    中立, 没有永恒的中立, 只有永恒的利益。能杀害皇子的太/子党,只怕是不仅不会中立, 反而还会落井下石。
    杜月芷长眉深蹙, 雪白的牙齿咬住下唇。她嗅到不安的气息,心跳得很快。
    杜怀胤以为杜月芷忧心常家平反后常氏一房又该扬眉吐气了,便伸手拍了拍妹妹纤弱的肩膀:“放心, 就算常家真得再度得势,她们想欺负你, 还要问过我才是。”
    “哥哥, 我看那都转盐运使是无罪的,你倒是劝劝太子殿下冷静,勿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放弃了立场,他的决策可是会影响后人对他的评价。”
    “什么?”杜怀胤看着妹妹, 颇有些惊讶。
    杜月芷心乱如麻,后来兄长说了什么,她一句也没听进去。懵懵呆呆地回房,青萝和抱琴见姑娘兴高采烈去吓杜怀胤,结果面色肃然地回来,只当她被骂了,一路安慰。琳琅正在喂鸟儿,见她回来,连忙让小丫鬟备好热茶和手炉,迎了上来:“姑娘出去这半日,冻坏了罢。”
    却见杜月芷性质不高,手炉也不要,茶也不喝,让琳琅准备笔墨纸砚。琳琅准备好了,正要沾水研墨,杜月芷抱着猫走过来道:“你搁在那儿吧,我自己研。”
    琳琅住了手,杜月芷将猫放在桌子上,两指拈住香墨,蘸了水,在墨盒里轻轻画圈。雪儿在她这里吃得好穿的暖,如今已经成了一只肥猫,胖乎乎卧在桌子上,长长的猫尾巴从桌子上垂下来,时不时动一动,尾巴尖儿如雪,很可爱。
    琳琅抱住雪儿,轻轻挠着它的脑袋和耳朵,雪儿舒服地打了个哈欠,露出雪白的尖牙,嫩嫩的小爪子张开,又翻了个身。琳琅见杜月芷研好墨,选了半天笔,又铺好了信纸,拿镇纸镇住,人却站了半天,也不下笔。
    琳琅问道:“姑娘这是为谁写信呢?”
    杜月芷想得怔住了,无意回答道:“一个朋友。”
    “既是朋友,为何不动笔呢?”
    “他出了远门,而我没有他的地址。”杜月芷又是一阵心塞。他走了这么久,一封信也没回来过,不知道她担心,想是一点也不在乎她。男人就是这样,在跟前的时候,嘘寒问暖,一到真的动了心,他便彻底消失不见,教你抓心挠肺的疼。
    “您很想他吗?”
    杜月芷一愣,她想他吗?她怎么会不想他。可是想了有什么用,他似乎隔着千山万水,朦朦胧胧的,一会儿近,一会儿远。他在时,她总不会轻易想起他,习惯了他在身后作为依靠。他不在时,满世界都是他的影子,却轻易见不得了,心被猫儿抓一样也看不到了。
    杜月芷执笔站着,出了神,浓墨在笔尖凝聚成豆大的一滴墨水,滴在纸上,墨迅速氤氲开来。
    她的心也跟着氤氲开来。
    “姑娘写吧,只要有心,您的朋友总是看得到的。”琳琅看着那滴墨,眼中涌出笑意,柔身劝道。
    杜月芷将笔放在砚台上,道:“你这会儿还耍机灵,怎知我那朋友收的到呢,白说话哄我罢了。”琳琅也不反驳,为她换了一张干净的纸,又重新蘸了笔,巴巴备好了,杜月芷不写却不成了。于是真的写了封信,无非就是问问寒暖,吃食如何,进程如何,以及都转盐运使被参一事……
    末了才别别扭扭再加一句:“春暖袭人,陌上花开,思君早日归京,切切勿忘。芷拜上。”
    她吹干墨沫,再看了几遍,脸蓦地一红,默默提笔将最后两句抹去,在房中独自走了几圈。随后将信折了起来,拿蜡印封住,压在书里,又将书放入闺房绣床的最深处,日日枕着睡觉。
    她知道信寄不出去,只是提笔写下忧思,以期慰藉。殊不知,隔了几日,那信就被人掉了包,有人骑马日夜兼程,将信送往西丹,三日后便到了夏侯乾手中。
    据称跟在夏侯乾身旁的亲侍回忆,九殿下收到信,竟不忍一下读完,读完上半张,回味一个月,再读下半张,再回味一个月。看至最后,扼腕叹息,大有无可奈何之状。
    亲侍大着胆子觑眼,分明只看到一团乌黑的抹涂痕迹,并无字,私下忖度良久,不解其意。
    他们又怎懂得夏侯乾的可惜。他夜间盯着那涂掉的字迹,一次次在脑中想着杜月芷会写什么。其实很容易猜想,照她的性子,无非是让他小心为上,不要多起争端……
    不知为何,夏侯乾竟从信中读出了她的想念,她明知道信寄不出去,却神思难耐,寄托己心于纸笔,难能可贵。每每阅之,便在飞雪天气中感觉格外暖心。
    正是这封偷来的信,让夏侯乾下定决心,务必要拿下西丹王,令他臣服!
    夏侯乾出使西丹数月,不曾住进过宫殿,只在外面安营扎寨。
    西丹民风彪悍,兵力强盛,虽身为附属国,却时时有威慑大郯之举。西丹王封王以来,在冬月有两次大型马骑兵逼近守关的举动,震惊朝野。怀帝派夏侯乾出使,除了带去大量布匹丝帛,金银瓷器,粮食白面等,也带去了十几名有识之士,以期西丹新朝能够委以重任,协助西丹国事。
    此次出使,一则祝贺新西丹王,二则安抚西丹常年居于野莽苦寒之地,需要出重金向大郯购买粮食布匹等物;三则在西丹安插眼线,以免其生出造反之心而不能及时得知。
    新封的西丹王分外年轻,丰神俊朗,剑眉入鬓,披着白狼王袍倚在王座上,腰间露出一角精美的弯刀刀鞘。如果忽略脸上深深的箭伤,堪堪算的上美男子。
    最初,一切都非常顺利,他们带去的东西,西丹王悉数收下,命人好好接待使者们,并大设宴席为他们接风洗尘。只不过上上来的大菜,全是生肉。
    刚杀的小羊羔切成片状,薄薄的血肉,脉搏还在微弱的跳动,丝丝缕缕的血从断脉流出,触目惊心。刚去腥的寒鱼,刚敲碎的雪鼠脑袋,用银狐皮保温的胡辣汤,整个连毛带皮烧出来的锦鸡……
    不少人都吐了,面青气弱,唯独夏侯乾脸色微动,兀自端坐。
    闲闲把玩着腰刀的西丹王,满意地看着使者们的反应,最后目光落在夏侯乾身上,声音狡黠低沉:“九皇子何不享用这饕餮大餐?”
    夏侯乾温润如玉,道:“……”
    作者有话要说:  刚小天使说月末了,唔,是到月末了呢
    既然如此,不如加更庆祝吧~
    晚上有加更~
    第105章 毒针
    “大郯太/祖亦是马背上久经沙场的骁将, 风餐露宿,茹毛饮血打下夏侯氏江山。他曾对臣下慨叹, 外表的凶猛并不能使他在战场活命, 炫耀恐吓也并不能使百姓信服,文乃国之根本, 武乃国之柱梁, 尚武不崇文, 德行不端,国必衰之。西丹王您贵为一国之主, 我相信您必定不会故意以此血肉之物来试探吾等, 若想使人服, 必是心服口服。”
    夏侯乾说到最后,声音响亮, 脸上虽然挂着温润的笑, 然而目光隐隐含有不可被犯的凛然之意,周围人噤若寒蝉,目光在他和西丹王之间转来转去。
    火把熊熊燃烧, 大账外传来骑兵的嘹亮歌声,马蹄阵阵, 大账被震得微微动荡。
    夏侯乾动也不动。
    西丹王古铜色的脸蒙上一层冷意, 连刀疤都变得可怖起来。
    他确实有用血肉之物来吓唬这群从富庶大国来得尊贵玩意儿。看看他们,一盘生切羊羔肉就把他们吓得面色苍白,几乎如同见了鬼。他的部下们生嚼了几块生肉,几个书生模样的更是快要翻了白眼晕过去。大郯就派了这么个微弱的使团, 如果不是羞辱西丹,那么必然就是这些人太无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