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大宋王侯 > 第339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39节

    杨崇训书房的门一直紧紧地关着,过了足足一个时辰才悄然打开。杨继业辞别而行,杨崇训亲自送出城去,一行人马不停蹄,又急急向夏州方向驰去。
    “父亲,二叔可答允了陛下的请求?”
    雪还在下,迎着呼啸的风雪,才十五六岁的杨家四子杨延朗解开遮护口鼻的护耳兜囊,追上来向杨继业大声问道。
    杨继业叹了口气,说道:“你二叔终究缺乏果断和魄力,又不了解陛下的能力和我祥符国的实力,我将陛下的计划告诉了他,请他在高怀德带大军强攻麟州时,假装向大宋彻底投诚,然后在来日我祥符国与大宋大战时能够发挥关键作用,陛下已经答应事成之后加封二叔世袭开国侯,可惜你二叔始终有所犹豫。嘿!我记得你二叔本来也算是一方豪杰,如今只是托庇于折氏羽翼下久矣,那一腔豪气都消磨尽了。”
    杨延朗吃惊道:“那父亲岂不是没有完成陛下交待的任务。而且二叔他们恐怕难有善终。”
    杨继业却是摇摇头,大声道:“我没事,陛下早已料到我能够说服你二叔可能性很小,自不会怪罪于我。至于你二叔他们的安危,放心吧!大王还准备了后手,此时情报部胡三光胡大人应该已经到了麟州,或许带着足够让你二叔答应陛下的东西已经与你二叔秘谈。”
    杨延朗好奇道:“胡大人拿着什么东西和二叔秘探?”
    杨继业说道:“其实也没有什么东西,只不过和陛下当初刚来西北收服右相马文韬的那个办法差不多而已。”
    战马疾驰,出了窟野河谷,沿着河套肆虐的风雪为之一缓。
    杨继业勒马回头,遥望绵延长城尽头的巍峨城堡,夷然一笑,淡淡地道:“难怪你二叔一直屈居折家之下,心胸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你二叔开创固然不足,守成……也嫌不足。我记得小的时候,你爷爷曾经说过,这杨家城自古就叫麟州城,麟者,麒麟儿,可惜了……”
    杨继业下意识地往宋国的方向瞟了一眼,放眼所及,尽是白茫茫一片,天地融为一色,天色更加阴沉了。杨继业一拨马头,扬手一鞭,大喝道:“继续赶路,回夏州!”
    ……
    ……
    第710章 如今的山神镇
    阳春三月。
    原本无名,现在叫寇准河的小河两侧,一块块田地荡着绿意。这绿意却经不得细看,沟渠所及处的水田里,麦苗歪歪斜斜。沟渠不及处,倚着丘陵起伏的旱田里,则种着旱麻和荞麦,但都凌乱不堪。也就田地间载种的一些果树苗长势还不错,与野草混作一处,将大地妆点得春意盎然。
    房当勇是山神寨羌族中幸存的一名头目,也是现在山神镇羌族中武技最强大、最勇敢的一个。依着汉人的指点,他正在干着农活,原本拉惯了弓的手干这事格外不利索。可是他原本的部族山神寨已经在四个月前化为灰烬,山神镇周边几十里也没了捕猎之地,刀弓再挣不来一家的吃食和衣物。尽管心中憋着十足的郁气,也不得不重复着这样繁琐的动作,以后的日子,就得从这田里出了。
    田埂上传来女人的吆喝声,那是他的妻子党草花。
    直起身,捶着腰,房当勇心中的郁气消失了大半。这段时间里,山神镇来了不少汉家男子,官府鼓励羌汉结亲,可党草花却没理会汉家郎的青睐,还有官府不菲的彩礼,依旧选择了自己。
    现在有了田地,有了房子,还有了妻子,不会种田这种小事,又算得了什么呢?
    看着妻子的身影,房当勇就对未来充满了期盼,而不堪回首的过去也几乎已经烟消云散。
    但依然还有一件事让他难以忘怀——他父亲的血仇。
    父亲从小将他养大,教他弓箭,教他打猎,教他用刀,教他当一个对得起祖宗的男子汉。父亲死了,他哥哥也死了,家里面的成年男丁都被那个汉人将军带兵杀死了,当时他在自己母亲苦苦哀求之下,把这仇怨压下了。而现在,压下这仇怨的,又多了自己这个家的将来。
    但是,这些都不等于他就忘了这笔血仇。
    “公子发了告示。说从下月起,赈济要少一半,粮不够吃的,得去钱庄领借贷票借粮。”
    上了田埂,党草花这么说道,在山神镇,“公子”说的就是寇准,而再说到什么“借贷票”,年轻妇人脸上满是迷惑。
    房当勇也不懂,不过前一句话好懂:“赈济少一半?他们汉人把咱们山神寨的粮仓全都搜刮光了,给我们粮食还当是施舍?”
    妇人赶紧道:“终归给咱们修了屋子,分了田,别去算那些了。你也不看看盐州土蕃格多部的人下场,男成年男丁全部被杀光了,女人小孩都发配到横山修水渠去了,听说每天都有被活活累死的。唉!这多亏我们碰见了公子这样的好人。我听说公子是皇帝陛下的弟子,所以当时攻打我们寨子的汉人将军才会给公子的面子,放了我们。”
    房当勇没说话了,他当时能够活下来,是因为母亲拿刀以死相逼,才让他丢下刀投降,囤里活下来百来号丁壮大多都是这样活下来的,否则他们的头颅早就被那些汉人战士拿到灵州城换赏钱去了。
    “去听长老说说是怎么回事。”扛起锄头,房当勇带着妻子往镇子里行去。以前寨子里的长老,现在多任镇子上的里正都保。不过他习惯用老称呼,母亲和妻子就这事给他说了好多遍,他就是改不过来,或者说暂时还不想改。
    房当勇家的十来亩田地离山神镇有两里路,其实有些不方便。房当勇本打算在田地间隙立起屋舍,就近照料。可住惯了山神镇的房子,他和妻子都舍不得搬了。
    下了田埂,走在至少有两丈宽的大道上,脚下的感觉异常舒适。这条碎石、河砂加黄土夯实而成的路贯穿山神镇。向北通到灵州城,足有四五十里。一半是年初官兵修的,一半是山神镇自己修的。
    当初他砸石头夯土时,还在抱怨干嘛非要在一条路上花这么大力气,两个月下来,却已深深感受到了这条路的好处。首先是平整、宽阔,两辆大车对行时,道旁还可以走人。其次是经得雨淋雪压,换作寻常的土路,一场冬雪或者春雨下来,就得变成泥泞,而这路两旁都有水沟,能排走雨水。唯一麻烦的是得经常夯平露面,清理水沟。他每月出的三天工里,就有一天要修路。长老说,公子有意等大家日子安顿好了,再把镇子里的路全换成石板路,沟渠和水井也全作成石砌的,这一点他很赞同,到时便是要多加工,也没什么怨言。
    大道尽头就是山神镇层层叠叠的屋舍,却被一根涂得红白相间的木杆当道拦住,倒不是拦他这样的行人,而是拦车马。正有一辆大车和四名骑士被拦住,车上和马上下来六个汉人,都穿着绸袄,一个少年公子,一个中年仆人,四个护卫模样的人,满脸好奇地打量着山神镇。
    “这些人估计又是商人。”房当勇这样想着。
    山神镇七八千号人,都赶得上一些偏远县城,吃穿用度,柴米油盐可不是小数。镇子里虽然已有不少商人开了铺子,却还是满足不了需求,来这里的商人络绎不绝。
    木杆旁守着的铺兵房当勇认识,算起来还是他远房表弟,山神寨仅存的丁壮多被募为铺兵,负责巡防镇子,房当勇本来也可应募,但他觉得这是在给汉人当兵,虽然一月能有一贯钱,四斗米,他还是没去。
    此时,铺兵正用汉话结结巴巴地问对方带了什么商货,再通告对方,若是没有商铺,在山神镇卖货,得在指定的地方卖,就在不远处,倚着大道的客栈旁边,那里有片集市模样的空地。而那少年根本不理会铺兵,中年仆人则是趾高气昂的说着自己一行不是商人,只是自家公子路过此处,好奇游玩之类的话。
    跟铺兵招呼的时候,房当勇看了看这六个汉人,少年该是个读书人,就像两个多月前从灵州来寨子的那些汉家青年郎,只是这个少年眼圈很黑,脸色苍白,一看就酒色过度的样子,仔细看起来果然不像是商人,像是官宦子弟。
    依汉人的说法,汉人官员是太岁星君下凡,而依羌人的说法,汉人官员是上天派来惩罚羌人的不祥魔狼。房当勇虽然记着父亲的血仇,很恨汉官,却更怕汉官。不敢跟汉官有什么接触,心中惴惴,拉着妻子赶紧走了。
    过了客栈和集市,再走过一座接近三丈高的箭楼,就进了山神镇。山神镇的布局和建筑都很奇特,即便是习惯了倚山而立的羌人也从未见过。事实上这样的布局和建筑即使是绝大部分的汉人都会感到新奇。因为这本身就是叶尘和寇准一起设计,结合了叶尘后世理念和想法。
    寨子中心,是块方圆百步的空场,就一座二层长楼立着,那是山神镇的乡司加学校所在之处。由空场向四面分出去八条街道,将方圆两里左右的地域划作轮辐一般。房当勇当然不知道。这是按先天太极图的八个方位所划。
    八条大街之间,就是片片屋舍。两道环线又将八条街道内外连接起来。形成两层轮幅,又有小道将各片屋舍分割开。使得街巷特别多,临街的屋舍也特别多。水井、箭楼、小空场零星分布于这些片区,小商铺也均匀地分布在各区的临街屋舍中。
    起初房当勇和其他人都不明白公子为什么把山神镇建成这个样子,甚至不惮以恶意揣测,这是公子出于某种防备和监管他们地目的。可迁来的汉人却纷纷大赞,说即便是灵州城,都没这么整齐,这么方便。这才让他们醒悟——公子是真为山神镇着想,为了他们的生活方便考虑。
    沿着街道进了北面的屋舍区,房当勇夫妇的家就在这里。屋舍都是羌汉通行的高梁斜顶,方便排水,现在还铺的是干草,未来等瓦窑开工,就可以买瓦换成瓦顶。屋舍的木梁木板都是军物,料足结实,立上几十年都没问题。
    所有屋舍都是两层,每层三间的结构。再有木篱笆围成的小院,与隔壁相邻一丈。小院大多长十丈宽三丈,山神镇就是由这样规整的小院拼起来的,总数大约是五百多座。像房当勇这样的夫妻。以及迁来的汉人独得一座,而其他孤儿寡母等妇孺老弱,则是按亲族集体居住。所以即便只有五百多座。却也容下了数千人。
    山神镇虽建在河谷里,为防水患。却没有倚河而立,而是选在了河岸西面的丘陵之间。因此小院有高有低,倚地势起伏。规整之间又错落相杂,宛如画卷。现在院子里、街道旁中的树都还幼小,待过几年,枝叶繁茂时,山神镇还不知是怎样一番面目。
    这种风情房当勇自然是不懂的,他跟妻子回家简单将农具整理后,就一个人来了北里所。北里所管着他们北区这几百户,上千号的人,是都保在此办理里中事务的小衙门。
    ……
    ……
    第711章 冲突
    他来得晚了,北里所外的空场里已挤得人满为患,这一任的里正,也是原本山神寨里会汉话的一个长老正在解说。
    “借贷票是记名记户的,有三联,借粮时得一联,会记上你们的姓名籍贯。拿着给你们的一联票去找常平仓或者粮铺取粮,常平仓是官府的,不必担心。粮铺是商人的,他们若是不给,或者少给,给坏粮,你们不要拿,来里所告我们。”
    “拿借贷票取的粮食,是借官府的,等春熟秋熟后,你们没去借粮的地方,还了粮食和两分粮息,销了票,官府就要找你们。”
    “这个借贷票不是钱,买不到其他东西,有人要私下换,你们千万不要换。如果你们取了票,票却没有从常平仓和粮铺那回到官府,下一年就再借不到粮了。”
    长老的解说让大家纷纷攘攘议论不停,房当勇问了旁人,才知从下月起,赈济要少一半,到秋时就再没赈济,必须全靠自己了。所以大家对这借贷票才格外关心,有了借贷票就能借粮食。
    没等房当勇抱怨,就有人愤怒地问为什么没有赈济了,长老的冷言冷语浇灭了他的怒火:“难不成官府还要一直白白养着你?这赈济还是公子从灵州戴知府那讨来的,灵州戴知府是想一直赈济到年末,可成年人每月两斗,小孩每月一斗,你们是想喝稀粥喝到死?公子一面替大家讨来粮种和种地的工具,一面把赈济提高到每月三斗,小孩一斗半,你还不满意?”
    女人们也都纷纷苍白着脸给抱怨的人说再别说了,有赈济已经是陛下和朝廷施恩,是公子努力的结果,他们这几千人,不是公子保了出来,早就不知是何等下场。
    房当勇的怒气也被同一时间冒犯祥符国皇帝的格多土蕃部人的凄惨遭遇给驱散了,丁壮全杀,妇孺孩子都发配到横山内外,在鞭子下去修水渠去了,对比起来,山神镇这些人真是浸在了蜜罐里。
    接着的问题就聚焦在借贷票上,有人问这借贷票借粮要两分利,不借行不行,长老说当然可以,这不是强制的。
    还有人问,为什么不干脆直接借粮,或者直接借钱,非要搞什么借贷票。长老答说,借贷票不止在山神镇搞,还要在灵州城,甚至夏州搞。大家不可能都来山神镇取粮还粮,在各处拿了借贷票,就可以在灵州城、盐州等地粮铺处取粮还粮。
    想想妻子扳着指头算了好几天,后几月还缺不少粮,房当勇也开始认真寻思起来,到底要不要借粮,真要借,又需要多少,夏秋熟后能不能还得起。
    “如果是贷钱,先不说粮价之差,就说民户贷来钱作什么。民户得钱在手,总有不用在正途上的,此话也有一定道理。借贷票就是保证民户所得能专于做农事,不涉它途。”
    寨中街道上,寇准正对一个少女解释着,这些话早前就跟戴立文他们说过了,不过对眼前这名少女,他还是得细致地解说,因为这少女是当初山神寨族长的女儿,在山神镇这数千羌人里很有影响。这名少女名叫费听燕,也是当初水儿带着戴立文等人从灵州赶来时在镇外遇到的那名放牛的少女。
    费听燕两眼发晕,依旧是有听没有懂,低着脑袋,新买的绣花鞋划拉着地面,嚅嚅地道:“我们羌人又不是你们汉人,有了钱就想干坏事……”
    寇准道:“放心吧!这个借贷的办法还是我的老师,我们祥符国的皇帝陛下想出的办法,目的是在赈济安抚,而不是敛财,总之你要相信我,这是好事,对你们绝对没有害处就行了。”
    叶尘替寇准所规划的借贷法,其实就是后世救济券的翻版,只不过这是针对有产户,不是单纯的救济,而是有息贷款。这是叶尘和寇准的一个尝试,叶尘想看看,在这事上,官和商各分职守后,是不是能进行有效管制,会暴露出哪些弊病,这可以为他下一步处理祥符国境内大大小小数百上千个异族部落、山寨积累宝贵的经验和提供可行的参考。
    费听燕曲折地表达着自己的无力感:“反正公子已经把我说晕了,就是好事了吧。”
    寇准很忙,特意抽出时间陪费听燕散心,化解她对借贷法的恶感,自然没听出少女话语里真正的挣扎。此时他除了对费听燕这种绝大多数女人都具备的政治无知属性无力之外,也气恼水儿最近这两个月,整天给他捣蛋。费听燕哪里懂什么借贷法,肯定是水儿那丫头平时捡着他的话尾巴,故意说给了费听燕。
    “还是想办法把这两个丫头撵开的好……”
    寇准正这么想着,差点与对面急行之人撞上。
    双方各退一步,寇准皱眉,对面那十七八岁的少年却一脸怒意,张口骂道:“谁家畜生不长眼睛啊!敢冲撞本公子。”
    寇准眼睛微眯,但不等他说话,旁边费听燕小脸上已经怒极,厉叱道:“大胆,你敢骂公子。”
    费听燕的开口顿时将那少年吸引了过去,后者看清费听燕的娇俏面容和曼妙身姿,当即双眼发亮,摇着手中折扇,淫笑着说道:“没想到啊,没想到,这等偏远之地,还有这样俊俏的女子,本公子今天没白来此地游玩。哈哈哈哈……乖乖小丫头,来哥哥这里,哥哥带你去享福。”
    费听燕什么时候面对过如此阵仗,手指着少年,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寇准一声冷哼,喝道:“何处来的白痴,竟然敢来我山神镇撒野。”
    那少年冷冷的向寇准看过来,说道:“你敢骂我白痴,去将他的牙给我敲了。”
    少年话音一落,那中年仆人便横肉生戾气,挥手招呼身后的两个护卫:“按照公子的意思,将他牙敲碎,不要闹出人命就行!”
    那少年又尖声道:“打落他一嘴牙,叫他再说不出话!”
    两个护卫冲了上来,此时寇准已经怒极,心想这些人还真是白痴啊!
    少年两个护卫已冲到寇准身前丈许,没等寇准反应。娇小身影就闪了出去,未出鞘的直刀捅中一人胸口。绣花鞋狠狠踹中另一人的小腿,两人惨叫着退后,一个少女已护在寇准身前,正是费听燕。
    费听燕脸泛红晕,撅着小嘴,气呼呼的。
    正怒火高炽,那两个护卫又一脸狰狞地扑上来,后面两名护卫更嘿嘿冷笑,也围了上来,费听燕握住刀柄,就要拔刀。
    一只手压住了她的手,耳边热热痒痒的,话音虽低,却沉到她心底里挠着:“水儿那丫头整天打死打杀的也就算了,你也随便动刀,这可不是淑女所为啊。”
    费听燕一时心绪迷乱,愣在当场,寇准已经挥手道:“拿下!”
    周围已有不少羌人停步,虽不懂汉话,可这动作的意思再明白不过。老的少的一拥而上,就要将六人拿下。
    然而,在他们之前,已经有两名华夏卫不知从何处钻了出来,抢在众人面前,三两下将包括少年在内的六人全部打倒在地,一个个抱着腿脚凄厉惨叫。
    负责保护寇准的十名华夏卫如今已经编制在祥符国国家安全部,在胡三光麾下,并将华夏卫改名为特卫,不过衣服没有什么变化。平时寇准为了拉近与镇子上羌族人之间的亲近关系,便让他们远远跟着,结果刚才差点让人伤到寇准,这让十名安全部的特卫心中的怒火和杀机瞬间点燃,若非寇准说拿下,他们直接将这六人杀了的心都有。所以,两名华夏卫出手极狠,六人轻则骨裂,重则骨折。这些伤放在这个年代,很有可能致残。
    少年公子已经被吓傻,一边惨叫,一边仓皇喊道:“你们不要乱来啊!你们知道我是谁吗?祥符国的左相大人是我舅舅,你敢伤我,我舅舅一定会杀了你们!”
    少年一边喊着,一边心想你们死定了,我一定要让我舅舅将你们全部杀了,给我报仇。
    寇准眉头微微一皱,说道:“马相公是你舅舅,你是前往夏州参加我祥符国第一届春季大考的吧?可惜了,老师求才若渴,苦于缺少人才,官员编制都不够,只要读过书,能够做事,勤做事的人这一次都是天大的机遇,很容易得官。只是如今你犯了我祥符国的国法,不但没有没有资格参加大考,而且还要下狱。”
    少年闻言一个激灵,隐隐猜到寇准的身份,但不等他往下想,寇准摇了摇头,对十名特卫的班头说道:“张班头,既然这样,把他们送到镇外何都头那里,让他们派人将他们送去灵州,交给灵州官府……不!交给灵州监察司衙处理吧!”
    张班头答应一声,寇准便转身离去,再也不看那少年六人一眼。
    寇准现在忙得很,戴立文六人帮了他两个月,便回去准备参加祥符国春季大考去了,他也没有继续向灵州要文吏帮忙,所以哪舍得在这些人身上耗时间。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