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大宋王侯 > 第16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66节

    李君浩心中一凛,恭谨称是。
    ……
    ……
    李君浩走后,叶尘又派人叫来了一个人。
    此人名叫吴秀明,三十一岁,现在隶属于刺杀部,是二十三名金牌杀手中的一个。
    经过几天的毛遂自荐和叶尘的考察谈话,华夏卫府北府和西府的司使人选已经定了下来。
    吴秀明正是叶尘最终定下的华夏卫府北府的司使大人。
    吴秀明原本就是契丹武林道上的一个名叫天武帮的二流帮派帮主,年初他闯半死迷宫失踪之后,天武帮帮主由原来的副帮主继任。
    叶尘选择此人去契丹建立分府,有四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吴秀明本身拥有一流高手的实力。条二,他回到契丹,在华夏卫府的帮助下,可以轻松夺回帮主之位,然后一番经营,北方分府可短时间内发展数百精干好手不说,还将接手天武帮原本的人脉、关系网。第三,他同时拥有汉人和契丹人的血统,相比汉人更有利于他和契丹人接触,甚至在华夏卫府强大的后盾和财力的支持和策划下,有望混进契丹贵族行列。实事上,叶尘也是这样计划的。第四,通过此人交上来的计划方案和与其交谈发现,此人能够成为一帮帮主并非是侥幸,拥有很强的统领属下和管理组织能力,且思维慎密,应变和统筹的能力很强。
    唯一让叶尘有些不放心的是吴秀明的忠心,因为吴秀明的家人在他失踪之后,便被天武帮副帮主和吴秀明的仇人给全部杀了。叶尘经过再三考虑和犹豫之后,最后还是决定让吴秀明当北府司使。而今天让其过来,便是要解决他唯一的顾虑。
    当然,以上这些消息自然不光是吴秀明说的,是华夏卫府的探子调查证实之后的资料。
    吴秀明在叶尘面前表现的极为恭敬,一进门便单膝跪地,大声说道:“属下参见总司使大人。”
    叶尘挥了挥手,说道:“起来吧!”
    吴秀明说道:“谢大人。”然后站起来恭谨的站在一边。
    叶尘说道:“我决定让你统领北府,当北府司使。”
    吴秀明脸上顿时涌现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激动和浓浓的感激之情,当即再次跪倒在地,说道:“多谢大人栽培,属下誓死效忠大人。”
    叶尘一直对吴秀明忠心感到不放心,一方面是对方的家人全部死了,另一方面却是他总感觉此人的城府极深,他竟然有些看不透此人。
    叶尘拿出一个瓷瓶,放到眼前桌子上,吴秀明看着瓷瓶又恰到好处的流露出一丝狂喜。叶尘看在眼中,微微一笑,说道:“我华夏卫府司使大人自然不能再用毒药控制,我相信你的忠心。这是你之前体内毒药的解药,你吃了吧!”
    吴秀明怔了一下,眸中深处有极为隐晦的光芒闪动,说道:“大人,属下毕竟没有亲人在开封城内,为了让大人放心,属下体内的毒等属下用行动证实过自己忠的心之后,再服大人的解药也不迟。”
    叶尘微微一笑,说道:“我不相信有谁愿意自己体内含有剧毒。”
    吴秀明心中一凛,脸上却先是一愣,然后说道:“大人吩咐,属下岂敢不从。”
    话音一落,吴秀明拿起瓷瓶倒出一枚药丸,头一仰,一口吞了下去。
    叶尘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吴秀明,十数息之后,吴秀明身体一震,脸上有过刹那间的茫然,然后又恢复正常。
    叶尘这才微微一笑,问道:“你还有没有家人?”
    吴秀明当即便说道:“属下还有一个女人和一个儿子在辽国京都大定府。”
    叶尘嘿嘿一笑,眸中寒光闪动,说道:“你叫什么名字?”
    吴秀明说道:“属下叫吴秀明,也叫萧秀明。”
    叶尘一愣,萧性在契丹乃是仅此于皇姓耶律的大姓,据叶尘所知,历史上契丹所有皇后都姓萧,而且有关此事还有一个说法。
    辽国的贵族,一共就俩姓,一个“耶律”,一个“萧”。辽国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皇后名为述律平,姓述律,名平。
    按说后族应该是述律氏,怎么又变成了萧氏呢?这和契丹人的传统有关,与汉文明不同的是,契丹女人的地位相对要高很多,在社会中充当的职位广泛,发挥才能的地方也要多,述律后就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女人,不夸张的讲可以说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在耶律阿保机艰难开国的道路上,述律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阿保机在多次危难中,靠她才力挽狂澜。
    建国后,阿保机对述律后非常的感激,觉得述律后对他的作用,就像萧何对刘邦的作用一样,故赐姓——萧!自此,之后的契丹后族世代姓萧。
    由此可见萧家在契丹的地位。
    叶尘想起这个传说,心中有些期待,又问道:“你为何又叫萧秀明?”
    “因为属下父亲姓萧。”
    叶尘感觉这样的问法太慢,索性说道:“将你的身世来历详细的告诉我。”
    吴秀明恭敬称是,然后细细说了起来。
    原来吴秀明的父亲果真是契丹大族萧家人,名叫萧思业,不过已经不是如今萧家的嫡系。算起来与如今萧氏一族族长,契丹国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萧思温是同一个祖父的堂兄弟。而吴秀明自己与如今契丹真正的主宰——大名鼎鼎的萧皇后萧绰,也算是同一个祖祖父的堂兄妹。
    第332章 北府司使
    吴秀明的父亲萧思业是契丹北院枢密院的一名六品武官,他的母亲则是一名汉族女奴,出身见不得人,是一次萧思业酒醉之后将其强奸,后来这女奴怀孕生下了吴秀明。
    又因为萧思业的正妻为契丹大族女子,吴秀明出身没多久,萧思业的正妻便派人将吴秀明的母亲杀了。萧思业派人暗中将吴秀明救下,送到契丹西京大同府,派心腹将其养大。
    后来,吴秀明无意中拜一位汉人江湖高手为师,学得了一身武艺。萧思业见自己这个私生子武功不弱,因为拥有汉人血统,且长得更像是汉人。便暗中找人,给他谋了一官半职。
    名义上吴秀明是大同府一个江湖帮会的帮主,但实际上却隶属契丹南院军方总知军国事下面的一名探子头目,他一手所组建的天武帮大多是汉人,平日间主要任务就是利用汉人的方便,出入大宋境内,帮助契丹打探大宋各种情报。
    年初时,因为当时陈景元以南汉半国之地换叶尘之事,震惊天下,后来有关玉佩和叶尘一些神奇传说也传遍天下,如此重要的事情,契丹当然要派人南下来到开封打探虚实。
    吴秀明就这样来到了开封,且一直因为自己私生子的身份心中不甘的吴秀明,当时知道了天星玉佩的作用之后,一心想着将天星玉佩抢到手,献给契丹皇后,立下大功,不但自己可以正姓为萧,还可以飞黄腾达,所以才本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心理,以身犯险去闯“半死迷宫”,结果便陷入其中,后来又成为华夏卫府的一员。
    看到这里,叶尘心中惊叹吴秀明来历曲折的同时,也是心中恍然,怪不得吴秀明给自己的计划书那般完美和专业,原来本身就是华夏卫府在契丹的同行,且由年初契丹军方派其南下打探天星玉佩之事,可以看出,吴秀明在契丹同行中也是佼佼者。
    问完吴秀明的来历和出身,叶尘满怀期待的在心中沉思半晌之后,突然又问道:“契丹在开封有没有据点?”
    吴秀明说道:“可能有,但是属下不知道。”
    叶尘又问道:“那你知道契丹在我大宋何处的据点?”
    吴秀明说道:“回禀大人,在北方真定府、晋阳府、河间府都有我们南院军方的据点。属下都知道一些。”
    叶尘心中一凛,这三个地方正是大宋对着契丹前线最为重要的三个地方,也是最大的三个府城。但他转念就想到了刚来到这个时代在永乐边城的刘南,不由想着大宋军方应该在契丹那边对着大宋的前线大城也有据点。只不过平日间没有什么事情,就会潜伏。但双方若是开战,或者兵力大幅度的调动,这些军中探子肯定会运转起来。
    不过,叶尘深信,不管是大宋军方,还是契丹军方的探子,专业性和能力都无法和如今华夏卫府的探子相比。
    叶尘想了一下,又说道:“那三个据点你最熟悉的一个在何处?”
    吴秀明说道:“属下只和真定府的探子有过联系,对真定府的一处据点最熟悉。”
    叶尘一脸欣喜,说道:“那就好。来人,去叫许方义过来。”
    门口有华夏卫答应一声,很快许方义便快步走了进来。
    叶尘简单将吴秀明在契丹的来历和身份说了一下,许方义看着呈秀明一脸震惊,也不敢问叶尘是用什么手段让吴秀明自己承认,而是迟疑了一下说道:“大人的意思是依然让吴秀明担任北府司使。”
    叶尘微微一笑,说道:“没错,北府司使这个位置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不等许方义发问,叶尘继续说道:“你带着情报司的人配合吴秀明在真定府演一场戏,大体套路是这样的——找人假扮弥勒教的人在真定府,然后让情报司几个人和吴秀明去抓人,然后让吴秀明在真定府找机会去契丹军方在真定府的据点寻求帮助,然后让他们将吴秀明带回契丹。为了让契丹方面相信吴秀明是真心逃走,吴秀明体内的毒依然会存在,且还会出卖一些我华夏卫府及我个人的真正的重要情报,你们看情况设计几次对吴秀明的刺杀。务必要让吴秀明初步取得契丹军方的信任。到时候,契丹人自然会想办法给吴秀明解毒,以鬼医所下之毒的厉害则会让他们更加相信吴秀明,若是他们能解毒更好。若是解不了,我会让吴秀明体内的毒在两个月内毒发,在吴秀明快要死的时候,我希望契丹军方无意中找到了一个解毒高手,而这个解毒高手刚好带着给吴秀明解毒的解药。”
    说到这里,叶尘停顿了一下,说道:“大体计划就是这样的,而具体细节由你们情报司和吴秀明去策划,我给你们七天时间,计划做好之后,再报告给我,七天之后我要去吴越国了。”
    许方义心中佩服总司使大人深谋远虑的同时,和吴秀明一起恭敬称是,然后拜退而去。
    ……
    ……
    许方义和吴秀明走后,叶尘又让人叫来了黄楼平。
    黄楼平外号铁镖师。他本来就是江湖上四大镖局之一中原镖局总镖头,年初起了贪心,去闯叶府半死迷宫,身陷其中,中了鬼医的毒,后来果断将自己镖局贡献出来成为华夏卫府外围势力,而自己也被叶尘任命为保卫部司使。
    黄楼平在攻打南汉和平定川蜀之乱,以及这些天京师几项任务中没有立下什么大功,但在年初成立华夏卫府之始,为华夏卫在各地的据点,特别是西北之地据点的建立立下了大功。可以说如今华夏卫府在天下各处,暗中以别人的名义开设的十几家作为据点的大大小小镖局,主要都是他的功劳,这个过程中他也表现出了极强的能力。
    叶尘总感觉圣堂主要势力应该在西北关中一带,所以西府的建立主要针对的是圣堂,其次才是大理国、党项等西边一些强大国家和部落势力。
    此次华夏卫府组织机构改革,人员调整时,叶尘曾经考虑让其成为保卫司副司使,但考虑到杜千秋在黑泉镇及南汉对付天一道时先后立下的大功,特别是杜千秋暗中按照叶尘的意思,背着朝廷劫走了天一道从南汉国库中偷运的海量财富。不管是从功劳着想,还是为了安抚杜千秋,最后保卫司副司使让杜千秋担任。
    不过,叶尘也曾经暗示过黄楼平,让其考虑一下西府司使的位置。毕竟黄楼平能够成为江湖上四大镖局之一中原镖局总镖头,和之前吴秀明一样,本身是一流高手不说,个人统管一方的能力还是有的。另外,在忠诚度上黄楼平不同于吴秀明,黄楼平全家上下总计一百多口人都在开封,叶尘在忠心这一点不用担心。
    实事上,黄楼平也没有让叶尘失望,他所做的计划书也很可行,虽然略显得保守了一此,但叶尘认为面对圣堂这样隐在暗中庞大势力,刚开始保守一些是很有必要的。
    ……
    ……
    黄楼平走后,再没有人来。因为南府司使的人员叶尘还没有定下。一方面是想去的几位自身条件都满足不了叶尘的要求。另一方面,叶尘是想将身在南唐扬州的剑庄彻底拉入自己的阵营,让剑庄的庄主白子轩成为南府司使。他曾经将这个想法告诉白沧海,后者很洒脱的说此事他不管,而且也不会帮叶尘去当说客。叶尘最后决定,此次下江南去吴越国时,顺路走一躺扬州,与白子轩谈一谈。
    ……
    ……
    开宝二年秋,距离叶尘计划中前往吴越国还有五天时间。
    宫中小太监辛石抱着厚厚一叠文书,半佝着身子,一路向着西角门上的那间透着肃穆气息的一座府衙小跑着,显得有些小的脚尖踩在微湿的地上,不带半分迟疑。他身上穿着的淡蓝衫子下摆已经掀了起来,免得绊着了脚,而他的右手却是横放在那叠文书之上,宽大的袖子将文书遮的严严实实,生怕这天上若铅般厚重的垂云会挤出几滴雨水,打湿了这些文书。
    跨过门槛,履了交接的规程,与屋里的几名官吏互相对了一遍册名,辛石这才放下心来,小心翼翼地在表上画上押,将怀里的文书递了过去。
    政事堂下辖的中书省是宋国处理朝政的中枢要地,百官之首宰相赵普和两名参知政事便在此处总领六部,天下一应奏章先是由宰相和两位参知政事提笔过目之后,才会入宫请天子旨意处理。
    三个月前赵普最得赵匡胤信任的时候,所有奏折先是由两位参知政事看过,提出一些建议,最后由赵普决定对所有奏折的处理意见,写上之后再呈给天子。最近赵普渐渐失去天子的宠信,在赵匡胤有意无意的关注之下,两名参知政事也有了在奏折上写上自己意见建议,直接上呈天子的权力。
    第333章 太监辛石
    这一下,中书省的地位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以往很少出现的争论,甚至争吵,最近也渐渐出现了。
    ……
    ……
    今天天阴有风,微寒的秋风从宫前的广场上刮了过来,辛石搓了搓手,呵了口气,安静地站在门外,等着这三位相公的回章。他这时候还不能离开,老老实实地站在门外,竖着耳朵听着里面的动静。
    这时,一个凑趣的太监上前说道:“如果要说咱这大宋朝地要害,全被小辛公公捧在怀里。”
    辛石再如何骄傲,这点儿警惕是有的,赶紧正色,黑着脸说道:“胡说什么呢?你我都一样,不过就是位奴才!”
    这太监嘿嘿笑着说道:“除了陛下,咱宋国官员士绅,谁都是奴才啊……小辛公公,您可不知,如今您的名可传出去了,就连小的在外面给宫里置办绣布,旁人一听说小的与您交好,都会另眼相看,都说啊,这京都里,除了华夏卫府那位祥符侯外,就数您这位小辛公公了。”
    辛石伸手平了平额前的那丝飞毛,笑了笑,没有说什么,虽然他知道自己与那位名声惊天下的祥符侯远不是一个层级上的人物,但马屁总是人人爱听,尤其是将自己与那位相提并论,心中难免有些得意。
    间或有官员从他的身边走过,都很客气地向他点头示意。辛石知道自己身份,赶紧微笑着行礼。不过没有人觉得他呆在中书省宰相议事的大堂的外面很奇怪,因为都知道这位小太监的职司。
    偶尔有些宫里派出来服侍三位宰相的小太监看见他。毕恭毕敬地向他行礼,请他去旁边地偏房里躲躲寒。辛石对这些小太监就没那么多礼数了,自矜地点点头,却依然坚守在门外。
    他今年不过才十八岁,两年前才进宫的,能够在皇宫里有了这么一点点小地位,却是这一次皇宫内大清洗,太监和宫女换了七成之多。原本在天子身边关键职司的太监除了那位太监总管王继恩之外,一个没漏的全部换了一个遍。辛石经过武德司多方验证,忠心方面绝无问题,再加上他做事勤快、机灵且还老实,才被天子亲点担任如今这个极为重要的职司。
    辛石锤了锤自己有些酸痛的大腿,感受到嗓子的干渴,脸色始终不变,但心中却有些恼火,这几天黄河河堤水库的修建出了很大的岔子,关于此事,宰相赵普与两位参知政事吵的厉害,自己宫里宫外一天好几趟来回跑着,忙的屁滚尿流,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门内议事的声音并不怎么大,但却依然传入了他的耳朵里。
    “这事陛下已经交给华夏卫府监察司负责。我看陛下的意思是不想让大理寺和御史台插手了。”这是宰相赵普的声音。
    “那怎么行,虽说是华夏卫府监察司负责查案,但此事还需大理寺和御史台协办才行……”接话地的是吕馀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