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锦娇记 > 第91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1节

    想她郑涟,自小是郑国公府的明珠,虽说是嫡次女,可因为得太后娘娘的恩宠,从没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过。她怎么可能想到,有朝一日会在一个乡下婆子面前如此难堪。
    傅瑶倒是想追上去,可姜王氏和姜善在,她到底还是不想让两人觉得,她们母女还需要刻意讨好郑涟。可她心情别提有多糟糕的。好不容易等到姜王氏母女离开,她瞬间就炸了。
    “娘,你糊不糊涂?我看您就是太纵着舅母了。她算什么东西,方才郑氏过来,她怎好意思端着身份,还坐在炕上。也太把自个儿当回事儿了。”
    傅姜氏一怔,拿着茶杯的手也猛的一颤,仔细想想,她确实有些没考虑周全。可从另一方面来讲,姜家到底是她的娘家,说来,姜王氏也担得起长辈这身份。
    傅瑶都要气糊涂了,“娘,这都是我的错,之前我总觉得,姜家人入京,我们也不必这么势单力薄。可现在看来,是我太异想天开了。只要舅母不添乱,我都谢天谢地了。”
    傅姜氏暗暗叹息一声:“瑶儿,我知道你是因为方才在郑氏面前失了面子,觉得气不过。可姜家到底是你的舅家,你舅母确实没读过什么书,又贪心了心,吃相也有些难看,可你要知道,整个王府,没谁能成为我和你的倚仗,可我们若是想法子让姜家在京城立足,争的一席之地,那我们在府邸,是不是容易些。”
    “难道你舅妈方才奴颜婢膝,你就有脸了?若你舅妈是你说的有眼色的,觉得郑氏是从郑国公府出来的,宫里又有太后娘娘在,像个仆人似得讨好她,恭维她,我看你也未必就开心。这世间的事儿啊,没有两全的。”
    听傅姜氏这么一说,傅瑶确实不知该如何反驳了。
    的确,若舅母奴颜屈膝的在郑涟面前,她只怕会觉得自己更没脸。
    “可是娘,凡事也该有个度的。您多少也该教教舅母规矩,这次我们关起门来没闹了笑话,可下一次呢?”
    说完,她定定的看着傅姜氏,又道:“娘,我们虽说不刻意捧着郑涟,可我们也不能故意让她没脸,您说是不?您也知道,月底许三少爷和谢氏就要大婚了,女儿既不愿意往西北去,可这毕竟是御赐的婚事,如何能逃得过。只怕将来还得靠郑氏在郑太后面前美言几句。”
    闻言,傅姜氏情难自已的流露出几分怜惜,哽咽道:“你说的是,是娘想的太简单了。其实这事儿也怪您糊涂,许当初就不该让你装病,娘没读过什么书,只想着你只要不往西北去,躲过一时是一时。却没想到,让你进退两难。”
    另一边,许姝抬了抬眼皮,一旁侍奉的琥珀见她醒了,笑着道:“郡主,奴婢先侍奉您沐浴更衣。”
    不用看,许姝也知道,外头已经是日上三竿了。都怪那厮,昨个儿夜里折腾起来没完没了,最后她差点儿累的没晕过去。
    “郡主,王爷今个儿天还没亮就走了,窦继海一大早也捎了消息出来,说是太后娘娘暗中请了一些道士在宫里做法事,圣上昨个儿幸过五姑娘之后,直接就昏过去了,太医院的人又是施针,又是灌药,怕是圣上这次难逃这一劫呢。”
    虽早就知道成元帝没几日可活了,可闻着这消息,许姝还是不免有些恍惚。
    “郡主,王爷临走前留了话,说是这几日,回府会晚些,让您别担心。”
    许姝在这事儿上,确实没什么好担心的。成元帝若是去了,这个时候,没谁想生事端。无外乎是郑太后如愿当了太皇太后,皇太孙继位。只是,这看似平静的背后,注定少不了硝烟。
    而傅祈钰,手握重、兵,加之这次让谢家全身而退,收拢了不少天下文人,缺的只是一个合适的时机罢了。
    这日晚些时候,宫里到底还是传出了成元帝驾崩的消息,皇太孙继位,年号晟平。
    依着宫里的规矩,皇帝驾崩,那可是有不少事情需要处理的,设灵堂这事小事,最重要的是利益的角逐。哪怕是年号,礼部和内阁那边,也少不了争论。还有京津冀兵力,九门那边,都少不了重新划分利益。
    到时候,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可让众人跌破眼镜的是,这一切,都未有任何变动。其实仔细想想也是,许家,殷家,傅家这三角关系,傅祈钰又手握重兵,郑太后,怕,不,如今该叫太皇太后了,即便她有什么想法,也不好贸然出手,否则就怕这皇太孙还未继位,傅祈钰就挥师南下,到时候,哭都来不及呢。
    虽一切还未尘埃落定,可对许姝来说,傅祈钰离那个位子,只是时间的问题。
    紫轩院
    郑涟激动的眼睛都红了,她这段时间所有的委屈,一下子都消散殆尽。
    “主子,皇太孙还那么小,宫里有太皇太后在,以后看谁还敢小看我们郑国公府。”
    因为先帝和姑祖母的关系,郑国公府这些年,一直都战战兢兢的。郑涟这会儿如何能不激动,尤其想到自己在府邸尴尬的地位,她如何能不兴奋。
    “采凝,快帮我梳妆打扮,一会儿我们去二门等王爷回府。”
    采凝犹豫道:“主子,您这……”
    郑涟哈哈笑了笑,“你这丫头莫不是糊涂了,如今,谁还敢小觑我们郑家。这用不了多久,姑祖母少不得会垂帘听政。王爷那么聪明,难道能连这点儿都瞧不出来。”
    “这之前,那许姝是仗着背后有高宁大长公主殿下,可如今,天下最尊贵的女人是宫里的太皇太后,皇太孙不过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依着姑祖母的手腕,未必成不了武后。如此,我又何须避着那许氏。再说那许大人,如今虽说是内阁首辅,可姑祖母迟早会有所动作的,你说呢?”
    ☆、第154章 新帝
    成元帝驾崩, 紧接着皇太孙继位, 郑太后顺利成为太皇太后。于郑太后而言, 根本无所谓什么丧子之痛, 确实, 闻着成元帝逝去的那一瞬间,她有些感伤, 可这一闪而逝的感伤算的了什么, 能比得上她如今至高无上的地位吗?
    尤其是她往东暖阁去时,那跪了一地的六宫妃嫔,哭的要多伤心有多伤心。可这里面,有多少人是真的是哭皇上,更多的,是哭自己不幸罢了。
    祖宗的规矩,这后宫佳丽, 又子嗣的,许还能捞个太妃,在宫里荣养,而没有子嗣的, 大抵都逃不过去外头的庵堂了此余生,而更不幸的,会挑选几人殉葬, 帝陵修的再繁华,到底到了那边,怕寂寞, 不说真的和生前一般,后宫佳丽三千,可美人该有还是得有的。
    看着战战兢兢跪了一地的妃嫔,郑太后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这和以往不同,成元帝还在位时,她虽也地位尊贵,可还是缺了些什么,没如今这么有底气。尤其地上跪着的这些人,那哀伤绝望无助的目光,郑太后更意识到,权力果真是个好东西。
    “主子,这次殉葬的名册您看看,可还有什么遗漏的?”
    桂嬷嬷这几日也得意的很,走路都有些飘忽。虽四处是哀乐,可在她看来,紫禁城的天从未这么蓝过。
    她是知道太皇太后一直都视那温氏为眼中钉肉中刺,而今,先帝爷去了,太皇太后若是想借此出去温氏,谁还敢说一个不字。
    人死如灯灭,太皇太后确实想拔掉心头这根刺,可如今越是身处高位,越是得行事谨慎。三皇子虽被废黜,可乾州离靖南王属地不远,就怕到时候生了什么事端。所以,即便她再恨淑贵妃,这时候,也得留她一条命。
    甚至,她还准备封淑贵妃为淑太妃,依旧住在翊坤宫。
    “到底是娘娘考虑长远,奴婢自愧不如。”听了郑太后的顾忌,桂嬷嬷笑着奉承道。
    郑太后呵呵笑了笑,“你呀,哪里是没考虑道,不过是惯会哄哀家开心罢了。”
    说罢,她不由想起了如今还在淑芳阁的蕙嫔许氏。依着宫里的规矩,她无育嗣之功,先帝又是在和她颠龙倒凤时出了事儿,这不管怎么,总没有留她的理由的。
    尤其新帝还格外的黏着她,郑太后确实想留一枚棋子在自己身边。她虽不至于眼老昏花,可新帝的性子,之前东宫压抑的很,又被圈禁在禁宫那么久,性子免不了有些喜怒无常。这个年纪的孩子,当然不喜欢她这老婆子管束,她呢,也拎得清,皇帝喜欢什么,那就一切都随他的意,没得等他翅膀硬了之后,心底和她生了嫌隙。
    可留着这许氏在新帝身边,她多少还是有些防备之心。这许氏,野心大的很呢,否则,当初也不至于选秀时就早早爬了先帝的龙床。
    犹豫几秒,桂嬷嬷低声劝慰道:“主子,奴婢倒觉得许氏留着还有用。不说别的,就皇上的性子,虽说年纪尚小,可却看着是个心思重的。这您若执意取了许氏的性命,皇上心里,怕会暗暗记您一笔,不划算的。”
    “奴婢知道您怕许氏心思不轨,可她算什么的东西,虽是许府出来的,可不过一个庶女,许阁老怎么可能在乎她。她如今连命都是您给的恩旨,日后,您便是她的主子。这道理,她不会不懂的。毕竟,这天下,除了您,没人会管她的死活。奴婢再说句僭越的话,皇上虽黏着她,可之前,皇上不也黏着锦绣那宫女。可锦绣落水而死,您看皇上嚷嚷着找锦绣了吗?可见,皇上是个寡情的。这样的性子,纵是许氏真的有什么心思,也成不了大事。”
    新帝的嚣张跋扈,喜怒无常,这几日郑太后早就体会到了。别看小小的一个孩子,瞧着什么都不懂。可他却知道,自己当皇帝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不,昨个儿傍晚在御花园放风筝,一个小太监侍奉的不如意,直接就差人把那小太监扔在湖里了。
    这样的阴晴不定,这样的残暴,出现在一个孩子身上,多少让郑太后有些唏嘘,有些心惊。可思来想去,这也未尝就不好,一看就是扶不上墙的阿斗,也不会成为她的威胁。她只要更加纵着他,更加顺着他,那用不了多久,整个天下都会知道,宫里的太皇太后才是真正的主子。
    既如此,郑太后也没再多犹豫,直接封了许蕙为蕙太妃。
    处理完这些事儿,郑太后便有些乏了,这几日,她虽说无需和朝臣们劳心劳力,可想着眼下这格局,心里多少是梗得慌。内阁那边,她该如何入手,还有这京津冀的兵力,九门的部署,这些,她都两眼一抹黑。更不要说,还有个手握重兵的镇北王了。
    她之前还担心,镇北王会趁着这次捞个摄政王当当。可他却自始至终没提。这愈发让她忧心了。
    任何人都可以是纯臣,可镇北王绝对不会是。而他的按兵不动,只能说明,他有更大的野心,他谋取的更多,甚至是这整个天下。
    有镇北王在那虎视眈眈,郑太后怎可能睡得了安稳觉。若不想法子除掉这个隐患,日后只会夜长梦多呢。
    可眼下却不可能对他动手,许家,殷家,傅家,这三角关系何其稳固,傅祈钰若真的出了事儿,她面临的,也是极其复杂的局面。
    “主子,您若说许家和傅家关系稳固,那奴婢不说什么。可殷家,这高宁大长公主殿下毕竟身上流着李氏王朝的血液,她还能眼睁睁的看着李家王朝覆灭不成?”
    “清溪郡主和镇北王大婚,那是镇北王御前请旨,这整个京城的人可都知道,高宁大长公主殿下其实是有意把清溪郡主留给殷家二公子的。只是,谁能知道会出了这个意外。奴婢觉得,您不妨请高宁大长公主入宫,好好絮叨絮叨,她若真的置若罔闻,那她便是李家的罪人。问问她,若是百年之后,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只要高宁大长公主殿下肯松口,您大可以许殷家更大的荣华富贵,只要您先攻破一方,那许家和傅家,奴婢就不相信是铜墙铁壁。”
    “哦,对了,谁都知道高宁大长公主殿下怜惜清溪郡主,到时候,您大可以给道恩旨,择清溪郡主另嫁,哪怕是高宁大长公主殿下还想把清溪郡主留在身边,也没什么。左右不过是后宅之事,您说呢?”
    一席话说的郑太后心情瞬间好了几许,是啊,她虽和高宁大长公主一直不对付,可不可否认,她身上流着李氏家族的血。她若真的甘愿当这个睁眼瞎子,那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
    定国公府
    先帝驾崩已有几日了,高宁大长公主也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
    还和往日一样,剪剪花,弄弄草。
    可即便她两耳不闻窗外事,宫里的事情,还是第一时间就传到了她耳朵。
    “殿下,皇上昨个儿傍晚溺死了一个太监……”
    闻言,高宁大长公主微微蹙眉,放下手中的剪刀,往屋里走去。
    周嬷嬷忙递上浸湿的帕子。
    高宁大长公主轻轻擦了擦手,沉声道:“太皇太后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周嬷嬷缓缓道:“殿下,那郑氏如今不知又多得意呢,怎么可能为着这点儿小事坏了皇上的兴致。”
    高宁大长公主冷哼一声,不屑道:“确实,她野心大的很。只是,她想当武后,也得看着天下人答不答应。”
    说完,高宁大长公主颇有些感慨,又道:“李家的江山,确实是气数将尽。皇帝那么小个孩子,就已经如此喜怒无常,性情暴、虐,偏偏这郑氏还当睁眼瞎子。这会儿细细想来,这里面有多少是郑氏的私心,当真是阴险的很。”
    周嬷嬷附和道:“可不是,听说一个时辰前封了蕙嫔为太妃。这宫里宫外,谁不知道新帝黏着这蕙嫔。这太皇太后瞧着是给许氏人情,可实际上,其实是想法子控制新帝呢。”
    高宁大长公主当然知道郑太后的野心,可她这种方式,真的让人很不耻。
    可这些,她又能说什么。李家的男人是一代不如一代,她纵然忧心,却是无济于事。
    想着这些,她暗暗叹息一声,拿起身侧的茶杯轻抿一口,不料,才喝了几口,就听外头丫鬟进来传话说,宫里的太监来传话,说是太皇太后请大长公主殿下入宫吃茶。
    自打成元帝逝世,这几日,高宁大长公主一直都对外身子抱恙,不便见客。没想到,郑氏会如此心急,连这几日的功夫都等不了了。
    郑氏打的什么主意,高宁大长公主岂能不知。
    郑氏在害怕什么,她更是一清二楚。
    确实,高宁大长公主不想当李家的罪人,可她更不想当天下的罪人。
    “主子,之前京城好多传言,说王爷怎么着都会捞个摄政王当当。太皇太后约莫愈发摸不准王爷的心思了,才从您这边入手。”
    提及这事,高宁大长公主从心底里佩服自己这外孙女婿。如果说之前她心底还存着什么嫌隙,那么上次谢家之事,还有文字狱的事情,镇北王的表现,让她忍不住赞赏,那么这次,她更多的是佩服。
    摄政的王爷,这确实一手遮天,可如何堵得住天下悠悠众口。更别说,辽东王和靖南王那边,会借此生了别的什么心思。
    从这点儿来看,高宁大长公主承认自己这外孙女婿确实是有能耐,更有耐心,懂得韬光养晦。这点儿,李家的帝王,确实没一个比得上。
    “他这个时候若急着把权势掌控在手中,不可避免会惹出多少猜忌,太皇太后手中,也便多了把柄。你说,她会不会借着清君侧的名义,暗中拉拢辽东王和靖南王,对付镇北王。他纵是手握重兵,可面对两面夹击,也会很被动吧。”
    看自家主子言语间难以掩饰的赞赏,周嬷嬷忍不住笑道:“主子,您如今是愈发喜欢王爷这外孙女婿了。”
    闻言,高宁大长公主微微勾勾唇角,没有否认,“郑氏好不容易坐到如今这位子上,可偏偏,手中并没有实权。除了一个阉党冯振依附于她,内阁那边,京津冀,九门,她哪一个掌控在手里了。这个时候,如何能睡得安稳?她私心想从我这边找突破口,可我也不是傻子,如何就会听她的糊弄。就她那容不得人的性子,若我真的如了她的意,等她真正成为这天下第一人,如何能再容得下我们定国公府。你也知道,她一直都对自己的出身耿耿于怀,和我不对付。我怎么可能真的轻信于她。”
    “而且,就她那阴冷的性子,就怕到时候连个痛快都不给我们定国公府,让我们整日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奴颜屈膝的哀求多几日的活头。”
    说完,高宁大长公主殿下冷冷把手中的茶杯放在桌上,满眼都是嘲讽。
    郑国公府如今再次成为京城数一数二的世家,郑国公夫人周氏,简直要乐开怀了。这不,几日的功夫,就暗中送了不少的金银珠宝往女儿那里去。
    郑涟那日到底没等到傅祈钰,不过听说王爷每日回府都很晚,而且直接就往书房去了,也没往许氏那边去,她便没怎么纠结。
    新帝登基,朝臣们确实少不了劳累。加上外头都在传,王爷连个摄政王都没捞着,可能王爷心情不爽吧。想着这些,郑涟心底更是一丝不平也没。
    一旁,采凝却有些心思沉重,这几日,主子的心情明显好了许多。可她哪里敢告诉主子,王爷虽回来的晚,可就是再晚,也还会往郡主那边去。
    奴大欺主的事情,采凝当然也心有戚戚,可夫人特意捎了话过来,说让她看着主子些,别整天只想着争风吃醋,尤其在这当口,怕主子不小心惹了王爷动怒。
    采凝虽然怕自家姑娘,可更怕夫人周氏,斟酌再三,还是把这事儿给瞒下来了。
    “姑娘,这些首饰真好看。”看得出,夫人这次送来的东西,确实是精挑细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