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锦娇记 > 第8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82节

    闻言,淑贵妃猛的坐了起来。皇太孙上位后,淑贵妃不是没想过,有人会借此来给废太子找出路。可她又觉得,圣上阴晴不定,那些人怎么着都该掂量掂量自个儿的分量。没想到,这才几日的功夫,就已经有人等不及了。
    “娘娘,您可不能动怒。朝臣们所言,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废太子身子有恙,与皇位再无可能。皇太孙毕竟是他的儿子,自然不适合一直圈禁禁宫,这样,容易招惹天下人的口舌。”
    淑贵妃揉了揉痛到不行的太阳穴,刚想开口,没想到,乾清宫那边就已经传了旨意出来。
    圣上当真给了废太子恩典,册封他为安王,还把城南的一个皇家宅邸赏给他做府邸。
    虽早已经预感到圣上这个恩典是迟早的,可闻着这消息,淑贵妃还是忍不住落下泪来。
    圣上膝下就这么四个皇子,如今,除了自己的儿子,其他的,竟然一个个都全身而退。这到底为什么,怎么可以如此不公平。
    “圣上怎么可以这般无情?怎么可以?”
    “若说三殿下有错,可比起三殿下,废太子,大皇子,哪个真的无辜。凭什么最终,唯有三殿下被遣往乾州。”
    淑贵妃不可能没有怨气,圣上也太厚此薄彼了,头样都是儿子,为什么就真的要对老三下这狠手呢?
    为什么?
    杨嬷嬷噗嗤一声就跪倒在了地上:“娘娘,您可不能想不开。事已至此,权且看您怎么想。”
    “三殿下如今虽是戴罪之身,可能够远离京城,何尝不是一种自保的手段。皇太孙年龄那么小,大皇子如今又在户部历练,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将来如何,谁能说得准。您更不要忘了,还有太后娘娘。这次皇长孙能顺利被册封为皇太孙,太后娘娘可是出了不少力的,不就是想着等圣上驾崩之后,她能垂帘听政吗?如此,三皇子留在京城,岂不是太后娘娘的眼中钉,肉中刺,即便没这一次的劫难,太后娘娘也会想别的法子的。”
    “所以,奴婢斗胆说一句,三殿下如今的处境,看着虽坏,却也可以说是忍辱负重,暂时的蛰伏。”
    淑贵妃方才也是气急了,这会儿听杨嬷嬷这番肺腑之言,多少是平静了一些。
    是啊,如今的形势,废太子重后自由,当了一个闲散王爷,这只是一件小事。
    她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些。
    想着这些,她忙拿起帕子擦了擦眼泪,喃喃道:“是本宫有些拎不清了,只是想到大皇子和如今的安王,难免替老三觉得委屈。他这一去乾州,靖南王那边肯定得掩人耳目的,不可能暗中照拂他。而本宫,也是岌岌可危,更不能因此遭了圣上的厌恶,如此,是真的委屈了老三了。”
    想到往日养尊处优的三殿下,杨嬷嬷也顿时老泪纵横,哽咽道:“娘娘,您暂且忍忍。唯有忍辱负重,才可能到时候给敌人致命一击。”
    不待杨嬷嬷多说,淑贵妃就沉声又道:“你说的是。勾践当年都能卧薪尝胆,只要我们能笑到最后,眼前这点儿委屈,算的了什么。”
    ☆、第140章 不信命
    这边, 淑贵妃暗中揣测许蕙早已成了郑太后手中的棋子, 她怎么都没想到, 此时的慈宁宫, 郑太后也是头痛极了。
    之前皇太孙身边侍奉的锦绣是她从她慈宁宫出去的, 当时皇帝也没觉得不妥,可如今, 皇长孙刚被册立为皇太孙, 皇帝的举动便意味深长起来,她不得不去怀疑,是否皇帝对锦绣生了疑心了。
    而这事儿说到底,还是防着她。
    郑太后气的差点儿摔了杯子,尤其那许氏,算什么东西。宫里又不是没有教养嬷嬷,上书房那边, 也不是没有师傅,怎的就轮到这许氏名不正言不顺的照顾起皇太孙来了?
    这事儿,怎么想,郑太后都觉得蹊跷的很。难道是自己之前太小瞧那许氏了, 可她区区一个嫔位,膝下又没有孩子。说的再准确一些,她其实私底下怀疑, 许氏在皇帝身上用了什么魅惑之药,如此,长时间下去, 怎能不伤身。
    “娘娘,老奴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说。这蕙嫔,会不会早已知道那魅惑之药的厉害,才故意接近皇太孙。为自己日后做早做打算。”
    郑太后很是不屑:“那她的手就未免伸的太长了。如今太子已经脱离圈禁,你没看皇帝都免了他出宫建府,直接把城南的皇家宅邸赏给他。这过不了多久,皇帝许便会给太子选个继妃了。当初那事儿到底弄得难看,皇太孙怎么说都是从太子宫里出来的,皇帝这心里就是再不愿,也得做给天下百姓看。如此,许氏再怎么折腾,又有什么意义。等皇帝驾崩,即便皇太孙真的尊她,也不过是一个太妃之位。她难道还能住到这慈宁宫不成?”
    “何况,还有哀家在,哀家能放过她,就她如今蹦跶的样子,到时候,哀家绝对要让她殉了皇帝。”
    桂嬷嬷想想也是,“娘娘说的是,是奴婢太高看那许氏了。她虽说是许阁老的女儿,可到底是庶出,许家怎么可能支持她。便是她姨娘的母族孟家,也是不堪重用。她心里能丁点儿数都没?可奴婢还真就奇怪了,她不可能一点儿自知之明都没有,可怎么偏偏还要铤而走险,偏偏要博这么一回呢?”
    宫里有野心的女人多了去了,可向许氏这样,不知所谓,那还真是头一个。
    还是说,那许氏如今觊觎的,其实是贵妃之位,想取而代之?
    如此,坐上高位之后,再暗中积蓄自己的势力。
    可这事儿,又谈何容易,圣上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听说前个儿一帆**之后,腿直接就没知觉了,足足一个时辰的针灸,才又恢复过来。这事儿,圣上是下了死命的,谁敢说出去,拉出去杖毙。可这事儿别的宫可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瞒得过太后娘娘。
    就从这点儿来看,许氏把只怕最终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说完这淑贵妃,桂嬷嬷不免提及郑国公夫人又往宫里递了请安折子。
    “娘娘,郡主和王爷大婚已有些日子了,老奴看国公夫人,确实是坐不住了。夫人私底下还差人探了老奴的口风,想问问看,涟姐儿什么时候举行大婚。钦天监那边,她早已选了几个吉日,就盼着太后娘娘您给道恩旨呢。”
    说起这周氏,郑太后不由心里顿时有些烦躁。
    这周氏,脸也太大了。什么事情都能求到她面前来。她知道,她爱女心切,可这也太不知所谓了。
    可毕竟是娘家的事情,郑太后就是再动怒,也不可能真的就这么晾着。郑国公府的名声,不能不要啊。
    罢了,什么时候召周氏入宫,看看她选的几个日子,若是可以,便选个临近的,算是安了她的心吧。
    郑太后这么想着,暗暗叹息一声,又道:“让人死死盯着淑芳阁那边的动静,哀家就不信了,区区一个嫔妾,竟敢真的生了那么大的心思。谁给她的胆子?”
    桂嬷嬷点头应是。
    交代完淑芳阁那边的事儿,郑太后拿起茶盏轻抿一口,有些愠怒道:“三殿下这几日该就顺利到了乾州了,那温氏到底厉害,这一路上哀家安排多少人手,都没能得逞。”
    斩草不除根,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而且郑太后也不愚钝,她总觉得,乾州这地儿,到底有些微妙。若真如她揣测的那般,三殿下确实是留不得的。
    可惜,温氏防的太厉害,一路上都没能寻着机会。
    桂嬷嬷知道自家主子忧心什么,低声宽慰道:“娘娘何须动怒。三殿下如今已经被废,郁郁不得志,这历史上有多少被废黜的皇子,真的能挨下来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处境,就怕到时候您都不需要动手,三殿下就已经厌烦了活在这世间。”
    桂嬷嬷说的其实也在理,天之骄子有几个能忍受这种生活的艰辛的。
    郑太后冷哼一声:“哀家是担心,三殿下去了乾州,生活艰苦,会忍不住写信给皇帝诉苦。皇帝现在的心思连哀家都有些难以揣摩清楚,就怕到时候三殿下会如愿回京。所以,这事儿我们不得不防。”
    “你交代下去,但凡有三殿下送往京城的信笺,让驿站的人通通都拦下。绝对不能让温氏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桂嬷嬷闻言,直道这招高明。
    话说经过十几日的奔波,三皇子一行人终于到达了乾州。一路上的坎坷,虽早知这流放之地不会是什么好地方。可这一路走来,若说三皇子心里丁点儿怨怼都没,那绝对是骗人的。
    这往常,他也是出过京城的,可不管走到哪里,那些巡抚,知府哪个不战战兢兢的恭迎他。而今,莫说这些待遇了,一个个架子摆得比京城的贵人都大不说,就连驿站那些奴才,也敢奚落他。
    南方的太阳比北方厉害的多,这一路下来,哪里还有丁点儿贵人的样子。灰头灰脸的,怕是连路过的商人都不如。
    而殷锦娴比起刚开始的认命,自怨自艾,殷锦娴如今只抱着一个念头,那便是有朝一日能够回京。人求一死很容易,可就这么轻飘飘的死了,只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
    这些日子,殷锦娴做过无数设想,如今皇太孙虽得意,可这么小的孩子,京城危机四伏,谁能保证他真的没点儿危险。三殿下饱读诗书,温文尔雅,虽如今获罪,可比起大皇子,四皇子,那还是胜过一筹的。
    殷锦娴这些日子脑海中反复的回想史籍中那些记载,他们现在确实是惨了些,可谁能说得准,他们没有绝地反击的可能呢?
    抱着这样的心思,殷锦娴这几日看着她和三殿下住的小小的院落,也不再那么窝火了。
    这样的日子不会太长久的,她相信,自己不会被这么一直困在这里。她绝不信命。
    可谁知,他们才刚住进来不过第五天,半夜就有土匪造反。对于这些刁民来说,可能觉得三殿下到底之前是皇子,这虽说被废黜,手中能没点儿钱财珍宝。
    “大胆刁民,你们可知这是什么地方?如此以下犯上,小心……”
    殷锦娴的话还未说完,对方一记狠狠的耳光便扇了过来。
    “贱人!没听过落败的凤凰不如鸡,还敢摆贵人的谱!”
    殷锦娴和三殿下之前怎可能见过如此野蛮的人,当即就被吓住了。
    好在那刁民也不敢把事情闹得太大,若放在别人身上,就殷锦娴这姿色,少不得会让兄弟们先爽爽。可这会儿,他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来日方长,先看看再说。
    殷锦娴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翻箱倒柜,等到他们离开,屋子里已经是一片狼藉。
    三皇子突地仰天长笑,可大笑过后,却重重把头埋在地上,哭泣出声。
    殷锦娴知道,自己一切的希望都在三皇子身上了。她和三皇子荣辱与共,三皇子可绝对不能出任何意外的。
    如此想着,她忙冲上前,紧紧把三皇子搂在怀里,“殿下,您不能这样。您得想开点儿。我们如今只是处于下风。圣上就这么四个皇子,皇太孙年龄还那么小,出了什么意外,也不是没可能的。如此一来,大皇子,四皇子,还有您,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再说这是乾州,妾身昨个儿打听过的,这乾州离靖南王属地不远,等过了这段风声,我们其实可以暗地里拉拢靖南王,不管怎么,您不能这么轻易放弃。”
    这些话,虽说是在宽慰三皇子,可实际上,又何尝不是在宽慰她自己。
    好在她离京之前动了些心思,怕路上遇到劫、匪,把一些金银珠宝缝在了衣裳里。如此,他们倒不至于真的就丁点儿钱都没有了。
    左右能抵过几个月吧。
    ☆、第141章 渔翁之利
    淑芳阁
    若说宫里进来最得意的人, 怕是莫过于蕙嫔娘娘了。昨个儿夜里, 成元帝又翻了她的牌子, 很是折腾了一宿。许蕙虽也劝过成元帝, 那日的事情到底是把她给吓坏了。可成元帝却不以为意。情到浓时, 在她耳侧还说什么,虽说他如今后宫佳丽三千, 可唯有在她这里, 他才能找到年轻那会儿的感觉。
    许蕙微微勾勾唇角,羞涩的偎依在他怀里:“皇上尽逗臣妾开心呢。臣妾出身卑微,这些日子得皇上恩宠,已经是前世修来的福分。”
    闻言,成元帝凝视她几秒,半晌,伸手捏捏她的脸颊, “什么叫出身卑微,你既是朕的宠妃,谁敢对你不敬。”
    说完,又是一番**。
    “娘娘, 那药许该停停了,那日来的不是太医院的常太医,是以, 没瞧出什么蛛丝马迹来。这若再这么下去,圣上有个什么不好,在淑芳阁真的出了什么事儿, 岂是您能担得起的。”
    碧珠这会儿都胆战心惊的很,这有个什么不好,圣上若是死在娘娘的床榻上,她和娘娘,如何能解释的清。到时候,只怕想死都没那么容易。
    许蕙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比起刚入宫那会儿,看上去确实是多了那么些韵味。
    闻言,她缓缓抬眸,瞧也不瞧碧珠一眼,漫不经心道:“你怕什么?圣上的身子不好,到底怎么亏损的,这整个天下都知道。谁能把一切怪到本宫头上。”
    许蕙如今正得意着,风头正盛,怎么可能轻易放手。在她看来,凡事阻止她的人,都是存了异心。
    碧珠多少了解她的性子,也不敢再多说什么,斟酌了下,她转移话题道:“娘娘,您听说了吗?太子殿下已经搬到城南的宅邸去了。圣上到底是心软,这会儿淑贵妃不定怎么咬牙切齿呢。谁能想得到,到头来,除了三皇子,连太子殿下都全身而退了。”
    许蕙闻言,露出一抹嘲讽的笑容:“谁说不是,这此一时彼一时,那温氏怕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一日吧。”
    说罢,她微叹了口气,又道:“所以,我们也该早做打算的。本宫这辈子怕是很难受孕了,如此一来,皇太孙必须掌控在我们手中。”
    “本宫若是没记错,皇太孙的生母是那庶妃李氏。废太子妃是个善妒的,想来皇太孙自小受了不少委屈。否则,也不至于本宫才稍微动了点儿心思,就这么黏本宫。”
    碧珠恭敬的回道:“娘娘说的是。皇太孙也不过几岁的孩子,之前东宫那般岌岌可危,之后还随废太子圈禁禁宫,这么小的人,心里当然留了些阴影。好在娘娘聪明,这才几日的功夫,殿下就嚷嚷着往您这里来呢。”
    说着,她顿了顿,又道:“只是那宫女锦绣,终究会是个障碍。奴婢若是没记错,这锦绣是从慈宁宫来的,之前还是太后娘娘身边得力的丫鬟。她侍奉皇太孙多年,就怕到时候坏了娘娘的大事。”
    天下人都以为,皇子皇孙过得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可实际上,在这权利的漩涡中,谁能独善其身。
    “你以为圣上怎么如此放心的过本宫,不过是本宫身后没有倚仗,他笃定我不可能有什么野心。可他错了,本宫不是别人,因为本宫知道,这个世界上,唯有自己,谁都靠不住。”
    碧珠却忍不住有些担心:“可是娘娘,您毕竟是圣上的宠妃,即便圣上驾崩,您顶多也是宫里的太妃娘娘。不可能越过慈宁宫的。太后娘娘如今年事已高,许碍不了几日的眼。可如今安王出宫建府,圣上也已经有意给安王纳继妃。如此一来,您如何能名正言顺。只怕到时候,吃力不讨好。”
    许蕙转着手腕上的羊脂玉镯子,一字一顿道:“所以,这位继妃必然不能威胁到本宫。”
    说着,她脑海中突然闪现了一个人身影。
    见状,碧珠有些疑惑的看着自家主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