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锦娇记 > 第40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0节

    许姝无奈的叹口气,“若是包扎不好,可不许怪我。”
    一边说着,她轻轻吹了吹伤口,“记得小时候我有一次不小心在花园磕着了,外祖母为了哄我敷药,总会先轻轻的吹一下,说这样就不疼了。”
    原也只是为了不让自己这么紧张,可许姝才说完,刚拿了棉棒湛了酒、精,就被傅祈钰搂了腰肢,坐在了他的大腿上。
    傅祈钰乌黑的眸子看向许姝,“能让郡主亲自服侍,这伤也算值得了。”
    许姝挣扎着就要下来,可如何敌得过傅祈钰,她气急的捶他一拳:“我可不是你的使唤丫鬟。”
    傅祈钰笑笑:“我身边可没使唤丫鬟,常年征、战,谁会带娇滴滴的女人在身边。”
    许姝明显不信,堂堂一个王爷,身边如何能没伺候的人。
    可傅祈钰眼眸清澈,没有一丝的闪躲,实在是不像是说谎。
    一时间,许姝也迷糊了。
    傅祈钰竖起手指在她嘴唇轻轻点了点,认真道:“本王身边常年只带侍从,倒是宁夏总兵,京津冀官员送过一些美人,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本王连见都没见过,都是楚夫人再管的。”
    “楚夫人?”许姝微微蹙眉。
    傅祈钰笑笑:“哦,就是张伯的媳妇。张伯追随本王多年,前些年在西北讨着了媳妇。本王也不习惯身边有外人,随手就把那些麻烦交给楚夫人了。”
    许姝简直是目瞪口呆:“麻烦?你管那些美人叫麻烦?”
    傅祈钰也不瞒着:“谁知道这里面哪个是哪个的眼线。军\机\要\事,可容不得丝毫含糊。”
    许姝顿时心里千头万绪,也不再多言,静静拿了绷带和棉棒,帮他包扎起来。
    等一切都就绪,傅祈钰突地靠近她,抓了她的手。
    许姝猛的一怔,有些不明白他又发哪门子疯了。
    这么静默半晌,只听傅祈钰幽幽道:“太后的懿旨,你无需放在心上。郑家得意不了多久的。”
    许姝敛敛神,抬眸看着他:“王爷运筹帷幄,这些后宅之事,王爷无需忧虑。不日后圣上外出射猎,王爷可想好了法子全身而退?圣上若真的动了杀、意,那围场就是铜墙铁壁,既如此,王爷该慎之又慎。”
    傅祈钰一把把她搂在怀里:“郡主不已替我求了国公爷吗?如何还这般担心?”
    许姝诧异的看着他,有些意外他如何能知道。
    傅祈钰笑笑:“你果然在国公爷面前替我说话了。”
    许姝这才意思到自己被耍了。她腮帮子鼓鼓,正要动怒,却听傅祈钰缓缓道:“你放心,本王不会死的。便是为了你,本王也不会有什么意外。本王可舍不得你守一辈子活寡。”
    许姝哼哼两声,嘴硬道:“王爷忘了,我可是圣上册封的清溪郡主,又有外祖母在,即便是御赐的婚约,只要外祖母愿意,定也有法子……”
    话还未说完,许姝只觉下巴一痛,而傅祈钰眼眸中隐隐有些愠怒,“你这辈子只可能是本王的,至于别人,你想都不要想。”
    “殷二公子如今也到了婚配的年龄,王妃若不介意,本王到可以当当媒人,给殷二公子则一门极佳的婚事。”
    许姝身子猛地一震,知道镇北王这是有些介意她和二表哥的事了。
    她轻轻咬了咬嘴唇,“我和二表哥自幼一起长大,二表哥温文尔雅,满腹学识,加之嫁给二表哥我还可以留在定国公府,承欢外祖母膝下,确实,这桩婚事,若没有王爷御前请旨,可能会继续下去。”
    “可我既然已经成了你的王妃,那这辈子,二表哥就只是哥哥。”
    傅祈钰微笑道:“只要他对你没有觊觎之心,本王不会为难他。”
    许姝顿时啼笑皆非。
    涟漪院
    殷锦娴听丫鬟说镇北王往宝林院去了,难掩讽刺道:“如今有祖母在,怕姝妹妹受了委屈,能压着镇北王往姝妹妹那里去哄姝妹妹开心,这日后若祖母不在了,我就不信还有谁能给她撑腰。”
    郑姨娘神色阴郁,自打那日从郑国公府回来之后,她就有些紧张兮兮的。
    “姨娘,我都说多少次了,这是太后娘娘指婚,既然是太后娘娘指婚,那也一定是圣上的意思。您又何须为了这事儿一直惴惴不安的。说到底都是圣上的恩典。”
    说着,殷锦娴突然想到什么,担心道:“姨娘,你可听说许家那位孟姨娘了。听说前些个儿往庄子上去住,当起了居士。看来那新太太萧氏确实是个有本事的,这才进府几日,就把孟姨娘赶到庄子上去了。还有那孟家的少爷也废了,那孟家老夫人直接就晕死了过去。那许二爷也当真是狠心的,孟姨娘和她有自小的情谊,又侍奉她多年,育有子嗣,竟眼睁睁的看着孟家遭此劫难。”
    顿了顿,她又感慨道:“也是这孟姨娘身后没有倚仗。看看我和姨娘,有姑祖母在背后顶着,太太心里纵然再不欢喜,也不敢真的为难了我们去。”
    郑姨娘却是有些羡慕那孟氏,若她能在庄子上躲清闲,那倒好了。可惜,郑家丢不起这个人。
    “好了,你也莫这样总是在人后说道了。如今你也到了婚配的年纪,得罪了太太没有好处的。你也看到了,太后娘娘往日也宠着涟姐儿,可不也这么丝毫都没有犹豫就推出去了吗?好多事情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尤其是婚配这事,若真等着太后的一句准话,可得等到何时?”
    “你当太后真的糊涂,不知道你对三皇子的心思。可太后可有提过那么一耳朵?”
    说着,郑姨娘忍不住落了泪,“如今,皇子间明争暗斗,可没到最后一刻,谁能知道成败。三皇子得势还好,可若是败了呢?淑贵妃宠冠六宫,到时候三皇子只怕比如今的五王爷都举步维艰。”
    ☆、第70章 出击
    东宫
    又是个阖宫不眠的夜晚,太子妃罗氏眼圈发、红,紧紧的抱着皇长孙。而坐在一旁的庶妃李氏,早已经按捺不住的哭泣出声。
    眼瞅着这些日子圣上对东宫似乎缓和了些,罗氏也不禁松了一口气。可偏偏在这当口,太子殿下的风疾又患了。这些年,都是宁国公府差了莫神医入宫,偷偷给太子殿下施针。明面儿上,外人都以为,是罗氏一直无法受孕,才隔三差五的请了莫神医来。
    想到莫神医昨个儿那话,孟氏真是一阵后怕,莫神医说,若再这般下去,太子殿下怕是会真的不好。从起初的头痛眩晕,到前几日的突然晕厥,这若不好生调理,可能有一日便突然瘫在床上。
    莫神医虽自信自己的医术,可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他建议让太医院的诸位御医一起来给太子殿下会诊,如此,才不至于耽搁了太子殿下的病情。
    这些话,莫神医自然不敢在太子殿下面前提及,可也不敢私自瞒着,只能把话传到了罗氏这里。
    东宫储君,竟然患有风疾,这若真的传出去,只怕太子殿下这储君就真的到头了。父皇本就有废太子之心,若知道了这个消息,岂不是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
    让罗氏更忧心的是,太子殿下还执意随父皇去狩猎,若到时候风疾发作,有个什么不好。那么多宗亲和朝臣,到时候如何还能再瞒下去。
    东宫储位,若太子殿下失势,谁最有可能取而代之,不用想,定是淑贵妃所出的三皇子了。
    罗氏紧紧抱着怀里的皇长孙,突然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比起太子,父皇当然更喜欢皇长孙。若是能立皇长孙为储君,那于父皇,是丝毫威胁都没的。
    父皇不就担心一国有两个君王吗?才一直对太子心存忌惮。是因为太子大了,有了自己的幕僚,太子一天天翅膀硬了,可他,却一天天变得苍老。这或许是任何一个帝王都不愿意看到的。
    罗氏敢有如此大胆的想法,倒也不是因为她真的心狠。实在是,她也需要一条活路。何况,她也不是睁眼瞎,对于东宫幕僚建议太子殿下废黜自己,让清溪郡主取代她这事儿,还是闻到些风声的。
    想她十七岁就陪着太子,虽未能给太子诞下子嗣,可到底她陪太子日日战战兢兢的,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太子殿下如何能真的动这样的心思?可见,心里也是没她的。
    既然他无情,那她也无需顾及太多。
    罗氏是真的受够这样提心吊胆的日子了。若圣上能册立皇长孙为皇太孙,不就可以解了东宫的危机。如此,总可以平静几年的。她心里已经埋下了对废黜的恐惧,可她有一种直觉,父皇废太子的心思一直都未放下,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谋划着让皇长孙成为皇太孙呢?
    父皇防备着太子,废掉太子另立太子那也是一桩劳心事儿,若她是父皇,绝对也会把目光落在皇长孙身上。
    毕竟,其他几个皇子,哪个做了储君,都不可能真的安全。他们都大了,都有了私心,何况还有他们身后的支持者,立他们为储君,可能带来的是更大的麻烦。
    可一般太子健在,鲜少有立皇太孙的先例。可万事也不绝对,只要父皇有这个心,一切都会成为可能。
    可到底该怎么让这事成为既定事实呢?太子妃唯一能做的,也只是求助于自己的母族了。
    父亲起码是兵部尚书,这些年,也有不少门生。只要有人不小心把太子患有风疾之事传出去,再有人带头上书立皇长孙为皇太孙,这事儿也就成了一半了。
    罗氏这么想着,把视线落在了庶妃李氏身上。若皇长孙成为了皇太孙,罗氏自然是不愿意留着李氏这障碍的。去母留子,日后才不至于有那么多的麻烦。如今皇长孙还小,又被她抱养在身边,才不记得有李氏这个生母。可他记事之后呢?罗氏绝不想养虎为患。
    她立即就想到了把李氏推出去。
    太子患有风疾的事情,就那么几个人知道。若是有什么消息传出去,罗氏万万是得把自己摘清的。她不可能这点儿自保意思都没有。因为依着太子的性子,第一个可能会怀疑到她。
    而这李氏,平日里唯唯诺诺的,怎么都不像是有私心的人。
    唯有这样的人,才会给太子个措手不及。
    “李氏,本宫问你,你哭的这么伤心,是在哭自己呢,还是为了皇长孙?”
    李氏一时愣住了,不明白为何太子妃殿下会这么问。
    罗氏微微勾勾唇角,看着自己手上的护甲,幽幽道:“莫神医的话你也听到了,若太子殿下真有个什么不好,我们都得完。这还是好的,你没瞧见太子殿下越发沉不住气了,这若真的惹出什么事儿来,我们都逃不了被废黜,被圈禁的命运。那禁宫,可是阴森的可怕。到时候,也不知道皇长孙受不受得了。”
    “仔细说来,这孩子也挺可怜的,明明可以身份尊贵,却落得成了罪、人。还没记事,就得在禁宫受那煎、熬。”
    罗氏的话说的李氏浑、身一阵寒颤,说到底,她不过一个庶妃,没名没分,若她只身一人,也不怕什么。可她膝下有皇长孙,这孩子,她如何能舍得他受那样的委屈。想到这些,她就绝望极了。
    见她脸色苍白,罗氏轻轻拍拍她的手,道:“妹妹,其实本宫有一法子。那便是想法子让圣上立皇长孙为皇太孙。如此一来,岂不是皆大欢喜。”
    李氏虽说愚笨,可毕竟也入宫这些年,又因为深处东宫,成日战战兢兢的,如何能一点儿长进都没。她身子猛的一僵,她再傻也知道,太子妃还有未说出口的话。
    一时间,李氏慌的眼神都不知往哪看了。
    罗氏笑笑,抓着她的手紧了紧,低声道:“这次外出狩猎,本宫借口身子抱恙,便不去了。到时候,就由你来侍奉太子的起居。”
    “你也知道太子风疾发作,是何等恐怖。你只要故作惊吓的跑出去,到时候圣上那边,不会一点儿消息都没的。”
    “到时候,你就如实说。圣上不会为难你的,反倒是会嘉奖你。你也知道,圣上不喜欢被人瞒着,而你,算是立了大功。”
    “娘娘,殿下知道了,会杀了妾身的。”李氏睫毛颤颤,就差晕过去了。
    她一直都知道罗氏有心机,可没想到,竟然会用这一招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也太骇、人了。
    罗氏暗暗叹息一声:“这些年,东宫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你也知道。与其头顶一直顶着那柄剑,不如我们主动出击。你以为本宫忍心出这样的主意,本宫也是没法了。自打把皇长孙接到本宫身边,本宫已经把他当做了自己的孩子,如何忍心他自小就受这样的惊吓。”
    “你现在无需给本宫答案,你可先回去想想。做与不做,都在你。可本宫想说的是,若是本宫是你,会拼尽全力为皇长孙谋个好前程。而不是和我们一样,人不人鬼不鬼的。”
    等李氏神情恍惚的离开,孙嬷嬷不禁缓声道:“娘娘,这李氏素来性子温婉,不经事。可不能让她坏了您的好事。”
    罗氏拿起桌上的茶杯,轻抿一口:“就是她这种不起眼的人,才不会引了太子的疑心。本宫可不想引\火\烧\身,太子即便真的被废,可他若疑心本宫使诈,求父皇废黜本宫,本宫岂不赔了夫人又折兵,白白便宜了这李氏。”
    孙嬷嬷却还是有些担心:“娘娘,太子殿下若真的被废黜,那您,这太子妃之位,岂不也没了?奴婢还是有些琢磨不透啊。”
    罗氏噗嗤一笑:“嬷嬷你就不懂了吧。关键不在于圣上废不废太子,而是,太子患有风疾一事,再不可能真的继位。这个时候,若是有了皇太孙,那他便是名正言顺的未来的储君。即便太子的封号健在,那也是个摆设了。日后,本宫往内廷去,也不至于在淑贵妃面前,受那份儿气了。”
    孙嬷嬷从未觉得自家主子如此高明过。
    可此事,却还是让人提着心。那实在是觉得李氏没那个胆子,平日里,李氏侍奉殿下的时候,就战战兢兢的,这若是露了什么怯,惹了太子疑心,那可如何是好。
    另一边
    李氏一路踉跄着步伐回了自个儿院里。
    心道,太子妃娘娘果真是厉害。这一招险棋,确实是高明的很。
    她不由得一阵苦笑,她知道,自己根本无从选择。她若不按着太子妃说的去做,太子妃也会想法子把太子殿下患有风疾一事,公之于众。
    而她,从此遭了太子妃的厌恶,皇长孙又在太子妃手中,她还能有什么活路。
    可想到要去害太子殿下,李氏满满的都是惧怕。
    太子殿下可是她的主子,她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情呢?
    这个夜晚,和李氏同样睡不着的,还有大皇子的生母,容妃娘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