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天灾末世行(重生) > 分卷(208)

底色 字色 字号

分卷(208)

    前后差不多忙活了快一个月,总算是将家里都清理出去了,秦淮为了这一天,早前还多准备了一个空调,普通柜机跟那种耐高温的柜机用起来效果还是不一样,也不知道还要多长时间才能生产出适应如今气候的电器,所以在那之前,这些末世前囤的好东西不能浪费。
    走之前秦淮将房里的空调拆了下来放到了慕楠的空间,又将普通的柜机给换了上去,还有屋内的家具,他之前也淘到了一些旧家具,稍微清理一下也能用,床是慕楠睡习惯的床,从之前的市中心一直用到现在,这会儿走了肯定也是要带走的,所以备用了一套旧家具放在屋里。
    这样等后面拿下房子的人过来了,也不至于屋里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的好。
    因为不知道那边现在是个什么气候温度,所以衣服就带了两件厚实的,其他的都是一些食物和水,等到了那边,如果上面没办法提供冬用物品,那就用食物跟人换,他们在这边将所有的家当都换成了食物交了上去。
    秦淮还说,他们这些年积攒的东西,已经找了关系渠道安放在那边了,所以食物这方面,就冲他们这些积攒,至少两三年不用愁,至于以后,当初一无所有都能积攒到今天,等到了新的地方落脚了,重头再来就是。
    一切准备妥当,到了出发的那一天。
    之前从市中心离开的时候,慕楠满心的不舍,但这次离开,不知道是因为知道这一次之后将不会再继续颠沛流离,或是因为对这里没有童年滤镜的感情,倒是没多少不舍,最爱的人在身边,关系好的朋友依旧在一起,除了前路未知,倒也没什么让人不舍惧怕。
    宋嘉握住胸口装了妞妞骨灰的挂饰,回头看了眼住了这么多年的房子,他唯一的不舍,是这些年妞妞陪伴着他生活的记忆,现在要去到一个新的地方,一个不曾有过妞妞的地方。
    吴峥揽住了宋嘉的肩膀,无声的拍了拍,妞妞是他带回家的狗,当时才两个多月,一只手就能托起来,宋嘉看到妞妞的第一眼就说好丑,连公母都没看直接定了名字叫妞妞,一眨眼,弟弟长大了,妞妞也走了。
    最没有不舍情绪的应该是简初了,他居无定所惯了,反正喻子柏在哪儿,哪儿就是他的家,这大概就是他与生俱来的杂草韧性,在哪儿都能活的很好。
    见吴峥在安慰着满心不舍情绪的宋嘉,简初也就没凑上去说话,看到至今依旧单身一人的徐茗,简初忍不住道:那个于峰,不跟我们一起走啊?
    要说他两有事吧,又好像没什么事,要说没事吧,这相处的又不像没事的,反正这些年,每年过年于峰都会过来跟他们一起吃年饭,但这人跟人之间的气场啊,那是只能意会的,于峰跟徐茗之间的气场,那跟他们完全不一样,可两人又一直好像朋友一般的相处,这就复杂又矛盾了。
    现在他们要走了,如果于峰不走,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再有机会见到了。
    徐茗摇了摇头:他有他的打算,我问过了,他说暂时不走,那就算了。
    简初看着他:真算了?
    徐茗一脸平静的反问:那不然呢?
    简初耸耸肩:行叭。人家不愿意走,那也只能算了,估计是稍微有点苗头,但火花不够猛烈吧。
    反正徐茗说是一个人,也不算是一个人,他跟喻子柏,还有秦淮和慕楠以后注定都是没有孩子的,等到了新的地方,他们还像以前那样住在一起,等老了,那就一帮子老头一起喝茶聊天下棋打牌,所以只要徐茗觉得舒服,也不一定非要找个伴侣的伴儿,朋友的伴儿也是可以的。
    一行人到了集合的地方,那是还没开通的地下动车站台,上面的气候过于极端,尤其是暴热的时间越来越长,哪怕车辆只在晚上发车,运行起来也有高温风险,到了冬天,那更是低温结冻,这又不是自家屋门口随时能除冰的,所以尽管耗费巨大,但上面还是在建造地下动车轨道。
    慕楠看着前面一样拖着各种行李排队进去的人,小声朝秦淮好奇道:我们是要坐动车走吗?
    秦淮点头:应该是,但这动车不会直接进藏,看前面建设到了哪里,估计会半道下车然后转交通工具,也许会稍微折腾点,但应该会比我们之前徒步从市区走出来时要轻松很多。
    慕楠都已经做好徒步个把月进藏的准备了,听到秦淮这么说,顿时松了口气,能轻松点就好,只希望他们到了那边之后,不要出现什么高原反应,他这些年一直没有停过锻炼,而且末世后,人们的身体素质被极端的环境折腾的变强了不少,也许对于高原也能很快适应过来。
    队伍慢慢的排到了他们,进去要扫身份证,离开的人员名单和信息早就上报了,身份证一刷,人脸对应上后就能通过,一旦通过会给一个有条码的手环,后面一些检查或者登车,就直接扫手环条码了。
    陆陆续续的进了站,看着都不记得有多少年没有见过的轨道和动车,好多人都莫名激动起来,宋嘉都忍不住道:我还以为我们的生活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没想到现在连动车都恢复了,还是地下的动车,太厉害了。
    徐茗道:我刚才问了一下,这是上面的货运车,只有两节车厢有软座,后面都是货运车厢,终点首都,我们到了首都之后要转乘,那边紫外线的强度比我们这里更凶残,所以白天不能见光不只是温度,因此只有晚上能够行车,初步估计,我们能在半个月内到达目的地就很不错了。
    慕楠他们都惊了,还以为动车都有了,要不了三五天就能到呢,没想到至少还要半个月,半个月在路上,光是想想就觉得要累散架了。
    秦淮道:到了首都,上面会发高反的药物,所以不用担心高反的问题。
    慕楠看向秦淮:哥,你觉得避难城真的在藏区吗?
    徐茗笑着朝慕楠道:不用问你哥,我都能回答你,是的,国家所有的高尖人才现在都在往那边聚集,也只能是那边,才能避开海水上涨带来的危害。
    几人稍微坐了一会儿,当外面入口的大门重新关闭后,站台这边响起了广播,提示进站人员带好随身物品,有序上车。
    慕楠朝着大门那儿看了一眼,一回头见秦淮一手拿着行李一手朝他伸了过来,便笑着握了上去,希望这一次落定了,就再也不要变动了。
    第190章
    车上有软座的车厢是一排八人,中间过道,左右各四个座位,位子还挺宽敞,两两对坐,他们七个人刚好一排,还有一个单身一人的青年被安排了过来。
    慕楠他们和宋嘉兄弟两对坐,徐茗和简初他们一起,那个独身一人的青年不知道是有社恐不会跟人交流还是工作狂,坐下后就拿出电脑不停的在敲打。
    慕楠小声朝秦淮问道:你同事吗?他觉得这种拿着电脑不停敲他看不懂字符的,都应该从事着跟他哥一样的工作。
    秦淮摇头:这次我在的部门,只有我一个人接受了调度。
    本来是有两个人,但另外一个年纪有点大,身体不太行,经过最后的综合考评,恐怕无法适应藏区的环境,所以暂时被留了下来。
    根据他的观察,现在的情况应该是一批批的离开,从全国各地调动各方面所缺的人才,技术工,建筑工,科研医疗等等,先将最优秀的一批聚集起来,打造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避难城,再慢慢的将后续人员逐步调动,一边建设避难城,一边进行着有序的撤离工作。
    否则全国目前应该也有好几亿人口,如果避难城的消息传播开,所有人为了躲避灾难朝着避难城蜂拥而至,不说现在避难城究竟建造到哪一步是否能容得下这么多人,光是去往避难城的路上,那恐怕就是一场人间炼狱。
    不用想也能预测出,真到了那种情况,一路失去秩序,丧失了为人的底线,争抢掠夺,甚至说不定还会有人趁乱搞什么分裂,那这些年面对种种天灾,政府所做出的努力几乎瞬间化为乌有,所有的心血全都白费,那么现存的幸存者,恐怕还要伤亡近半。
    一旦秩序破防,那想要将这个国家重新凝结起来,就不容易了。
    还有一点是,如果发生了全国性的混乱,那是一场极大的资源浪费,现在他们的生存环境,已经经不起半点的浪费了,因此这样逐步分批次的转移才是最好的办法。
    就是不知道,他们现在这是第几批,避难城又完善到了哪一步。
    也许因为这一次转移的都是一些在某些领域方面有点成就的人,虽然高知不能完全代表素质,但高级知识分子里,多半素质都是不错的,从上车到入座都非常有秩序并且还算安静,如果需要调换座位,也很礼貌的小声与人交流。
    最重要的是,大家的生活环境应该都不错,至少慕楠没看到脏到十几天都没洗澡的人,尽管因为炎热,稍微走动一下身上就大汗淋漓了,但味道不算太难闻,戴着口罩就能遮挡,等进入车厢,冷气加通风,甚至把口罩拿下来都没问题。
    慕楠趴在面前的小桌子上小声感叹:看来这一路大家应该能相处的不错,没见到一些很极品的人。
    宋嘉也一手搁在桌子上撑着脑袋道:果然学历高有本事的人就是不一样,瞧瞧这素质。
    要是放之前一起洪水沙尘暴避难的那些人,恐怕为了一个通风口或者靠窗的位子,早就吵吵闹闹起来了,哪会像这样,因为前面人的行李比较多稍微挡了道,后面就耐心的等着也不催。
    慕楠注意到秦淮轻笑了一声,连忙凑过去:你笑什么?
    秦淮抽了一张湿巾给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和脸上热出的黏糊,道:这种人只适合萍水相逢擦身而过的接触,时间长了,你不会喜欢的。
    慕楠不解:为什么?礼貌得体的人,总比一些市井无赖接触的要舒服吧。
    秦淮没有告诉他为什么,但很快慕楠就知道为什么了,因为那些人都好冷漠。
    就像那个坐在徐茗旁边的青年,从上车坐下就没有开口说过话,不是敲着电脑,就是塞着耳机闭目养神,但有的人就是不喜欢跟陌生人交流,慕楠自己就是这样的性格,换了他一个人,他肯定也是耳机一戴谁都不理,所以倒也不觉得有什么。
    让他觉得冷漠的是,就坐在他们前面那个座位的男士,在一个小孩跑过来摔跤绊倒的时候,他无动于衷的看了一眼,当看到那小孩的嘴巴还是牙齿磕到地上,摔的满脸血后,他第一反应不是去看小孩,而是连忙拿起放在地上的包查看有没有弄脏。
    直到小孩的母亲跑过来把孩子抱走去处理伤口,车上的工作人员过来清理地上的血迹,整个过程中那个男人除了伸手拿了个包之外,姿势都没变动一下的。
    而旁边的人,也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没有关注,没有谈论,不是在闭眼休息,就是专注于自己手里的事。
    原本在慕楠看来高素质的安静氛围,这一瞬间就变了味,甚至觉得这样的安静,还有些可怕。
    坐在他对面的宋嘉自然也注意到了那边的动静,但因为车上都没人说话,只有远远传来的小孩哭声,他们大声谈论似乎感觉不太好,所以忍不住压低了声音道:有没有一种,这车上都是没有感情的机器人的感觉?
    慕楠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这也许就是天才跟普通人之间的区别?
    宋嘉耸耸肩,反正天才的世界他不懂,从上幼儿园开始,他就是让老师头疼的学渣,要不是乘着秦淮的东风,他还真接触不到这种天才层面的人。
    但这真的就像秦淮说的,短暂的接触这种冷漠疏离却又得体的礼貌让人感觉挺舒服,时间长了,那就不是那个事儿了。
    这么想着,宋嘉忍不住小心的瞄了眼同样在看电脑的秦淮,如果秦淮的身边没有慕楠,宋嘉觉得,秦淮应该也是这种天生冷漠一类的人吧。
    大概是察觉到了他的目光,秦淮正准备抬头看过来,下一秒就被旁边一直在折腾坐姿的慕楠转移了注意力,原本面无表情的脸上,在看向慕楠的时候几乎是本能的带上了温柔的笑意。
    宋嘉看着看着,又将目光转向了跟他们隔了一条过道的简初,那边简初和喻子柏正头挨着头的拿着手机不知道在看什么,不时抬头与对方耳语两句然后笑眯了眼。
    不知道是恋爱的腐臭味太浓郁,还是这种被独一无二特殊对待的爱情太美好,宋嘉觉得自己好像没有那么笔直了,至少刚才看到秦淮朝着慕楠笑的那一瞬间,他想的是,如果能找到这样深刻的爱情,对象是个同性那也行啊。
    意识到自己这苗头不太对的想法,宋嘉用胳膊戳了戳他老哥,小声道:哥,我要是给你找个弟夫,你会怎么样?
    吴峥看了他一眼,神态平静中带着一丝对单身狗的嘲讽:你能先找到再说吧。
    宋嘉白眼一翻,都是单身狗,瞧不起谁呀。
    在车厢里干坐了快两小时,估计是后面的车厢正在上货,等货箱都装满了之后,这才响起发车的广播。
    慕楠都已经趴在桌子上睡了一觉了,但桌子比较硬,睡觉的姿势也不对,坐起来的整个肩膀都是酸疼的,秦淮一边给他揉一边道:等下你就脱了鞋躺下来枕在我腿上睡,这么趴着太累了。
    慕楠揉了揉脸上被压麻的地方:我们要在这车上待多久啊?
    对面的吴峥道:三十个小时起步。
    听到这数字,慕楠整个人更麻了:这么久啊,我们之前去首都,也就三个多小时,就算现在条件不好,翻个三五倍时间也应该差不多了,这怎么一翻直接翻十倍啊,开车过去也要不了这么久吧?
    秦淮:开车消耗更大,这么多人,需要多少辆车,而且只能晚上行车,白天还要找地方躲避阳光,这地下动车这么久是因为连接着地铁轨道,这应该是上面最开始的计划,重建地铁,但轨道两用,每个省市按照计划动工,然后打通连接,有对内的区域交通,又对外的跨省贯穿,到时候动车轨道一衔接上,每个省市都能有直通车到首都,再从首都进藏。
    这意思慕楠是懂了,这下面建造的不只是轨道,更是今后人们逃难的求生通道,这国家的计划,真的是一大盘棋啊,没有一点决策的魄力,都下不了这么分秒必争的求生决定。
    不过这也亏得他们强悍的基建力,即便是生死的紧迫,放眼全球,除了他们国家,这么大规模的动作,这么短时间又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没几个国家能办到。
    所以这一路并非直达,弯弯绕绕,加上速度恐怕也没办法太快,需要这么长时间倒也正常,反正也不要他们走路,还有空调吹,时间久点就久点吧,比之前徒步,这一次的迁徙算是轻松到享受了。
    可惜车虽然开动了,但因为在地下,旁边的窗户看出去也是一片漆黑,顶多闪过几盏轨道灯,看了一会儿慕楠就没兴趣了。
    秦淮在办公,吴峥在靠着椅子睡觉,他之前睡了一觉也睡不着了,干脆将手机架在桌子上,跟宋嘉一人一只耳机,抱着抱枕趴在桌子上看电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