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天灾末世行(重生) > 分卷(180)

底色 字色 字号

分卷(180)

    豌豆黄不难做,就是要提前泡好黄豆,但他们没有提前泡好的黄豆,那就只能不断的用开水熬煮,煮成泥。
    等了好久好久,屋内逐渐泛起黄豆的香甜味,佟奶奶似乎又开始糊涂了,抓着佟老爷子的手问诚诚回来没。
    佟老爷子将佟奶奶扶起来,指着厨房里的两人:你看,他们回来了,正在给你做饭吃呢。
    佟奶奶已经视线模糊的辨不清人了,但隐约能看到那边有两个人,听到是诚诚回来了,笑着流泪道:回来了啊,回来了就好,都回来了吗?
    佟老爷子在她耳边轻声道:回来了,都回来了,两人一起回来的。
    最后豌豆黄还是做成功了,只不过没那个时间和冰箱冷却脱模了,但这也刚好,佟奶奶这会儿怕是根本没力气咬东西,正好吃点软糊糊的,只要是那个味道就行。
    佟老爷子一点点的喂着佟奶奶吃着,一边朝秦淮道:你们回去吧,把地窖的东西都搬回去,明天或者后天再来一趟,还要麻烦你们到时候帮我们处理一下后事,骨灰就再跑一趟,埋在这个院子里就行。
    慕楠转头去看秦淮,秦淮什么都没说,只是嗯了一声,佟老爷子一边笑着,一边给老伴儿擦嘴。
    地窖里也没多少东西了,就剩几袋米和密封好的干货,像是粉丝之类的,秦淮都搬上了车,让慕楠在车里等着,他进屋似乎跟两个老人道了别,很快就出来了,上车后秦淮也没急着开车,在车上坐了一会儿,慕楠抽着纸巾擦着眼泪:佟爷爷会自杀吗?
    秦淮摇头:不会。
    看了看后座的东西:那他把食物都让我们带走了。
    秦淮给他擦了擦眼泪:他们不过是一起去了另外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已,所以没什么好难过的,你看佟爷爷不是一直在笑着。
    慕楠吸了吸鼻子:他们还没等到孙子回来。
    秦淮催动油门:等不到也许是好事,等不到,才会有更多的可能。
    慕楠没听懂,就像佟爷爷说的话,他也没听懂,第一次觉得自己的智商好像真的挺捉急的:佟爷爷那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啊,为什么是我们,我们转交和别人转交有什么区别吗?
    秦淮道:可能因为我们是一对吧。
    所以呢?
    秦淮:所以别想了,饿不饿?自己拿点东西吃。
    这话说一半留一半不解密真的是要急死个人,但饿归饿,却没有半点吃东西的胃口,一想到那两个老人,慕楠又泪腺泛滥了,尤其是最后佟爷爷一点点喂着佟奶奶吃豌豆黄的时候,那画面不知道为什么,就让人看的特别心酸。
    为了转移慕楠的注意力,秦淮道:看看从空间里拿点什么出来。
    慕楠:???
    秦淮:这不是正好救济邻居的时候么,佟爷爷给了我们什么东西只有我们知道,你趁机加点东西进去,也算是有了正当来路。
    慕楠果然瞬间就被转移了注意力,扒着车座上往后看,然后从空间里拿了几袋跟佟爷爷给他们差不多质地的大米,干货也有一些,像是真空包装的紫菜和香菇,这些本来就能放很久,真空包装只会放更久。
    黄豆绿豆也各拿了一些,还有玉米面,本来地窖的东西只占了部分车后座,被慕楠这么一填充,都快要塞满了。
    够了吧,我们真是小天使,做好事不留名,跟我们当朋友,得是多有福气啊。
    秦淮笑了笑,加快了回家的速度。
    慕楠在小群里艾特了他们一下,就是想看看他们都睡了没,这折腾了大半夜,现在天都快亮了,平时这时候反正他是睡了的。
    没想到他一艾特,简初和宋嘉立即应声,估计也是看他们出去了一整夜,虽然不知道去干什么了,但也担心是不是有什么事,所以他在群里一冒泡,宋嘉连忙问道:你们什么情况?回来了吗?
    慕楠:去佟爷爷那儿了,佟奶奶要不行了,佟爷爷也不打算独活,让我们去帮忙处理一下后事。
    宋嘉和简初顿时:???!!!
    慕楠拍了一张车后座堆满了物资的照片:佟爷爷给的,等我们到家了你们就过来一起分了。
    虽然突然多了不少东西,但这并不是一件值得人高兴的事,简初没有跟佟家两个老人接触过,但听宋嘉和慕楠之前说过的,即便没见过也能感觉到,那是两位特别好的人。
    前不久他们聊天的时候还提到过,说洪水后,那个院子怕是没办法住了,不知道两个老人有没有来居住区安家,没想到这才隔了多久,人竟然就不行了。
    宋嘉还记得,佟奶奶那时候身体挺硬朗的,眼睛还好到帮他缝补衣服,这才过去多久啊。
    等他们到了院子,天已经亮了,但他们家门口都装了一层遮阳棚,来来去去的也还好,不至于暴晒。
    喻子柏早早的下了班,等他们的车进了车库,就过来帮他们卸货了,慕楠道:平分吧,给徐茗也分一份出来。
    至于蔡家,慕楠没提,其他人也没提,这本来之前就是合作关系,现在因为住得近,所以来往多了点,但关系并没有密切到那个程度上,也不像他们这些人,互帮互助了那么久,相互之间还救过命,感情终究是差了点,所以也不可能那么大方的将食物分出去。
    第163章
    简初他们其实也没有见过佟家老人,但谁让他们关系好呢,不过这分得的东西到底让简初两口子觉得受之有愧,加上喻子柏刚好明天放休,就决定明天和秦淮一起去一趟。
    宋嘉也想去,就当是送老人最后一程,至少让人走的不那么孤零零,他们都去,车上的位子不够,秦淮也不想慕楠再跟着折腾,所以就把他留家里了。
    第二天天还没黑一行人就出发了,到了那边的时候,天空上正挂着云彩般的夕阳,虽然破旧,但又很温馨的院子里正坐着两个老人,佟奶奶躺在躺椅上,佟爷爷紧紧搂着佟奶奶,两人的神态很安详,虽然尸身似乎被暴晒过,看起来不是太好,但闭目的神色没有半点痛苦的模样。
    看着两人面朝的方向,也许是今早他们走后,佟爷爷将佟奶奶搬了出来,或许是看过日出,又或者是想最后感受一次光明的温暖。
    简初和宋嘉瞬间红了眼睛,几人在车上坐了一下,稍稍缓了缓情绪,这才下车,走到两位老人的尸身前给鞠了三个躬。
    宋嘉在做着最后的话别,喻子柏和简初也在感谢两位老人食物的馈赠,秦淮走到一边打电话,这边信号已经覆盖过来了,不然之前佟爷爷也联系不上居住区的人。
    现在居住区那边已经有了殡仪馆,除了病死的,一般意外死亡都是联系那边,不过这处理也是有区别的,每天死亡的人太多,无人管理的尸体就排队等着上面来处理,再不然就是花钱尽快处理。
    秦淮找的是花钱的人,详细告知了地址后,差不多等了快两小时,才有车辆过来,简单的交接了一番,秦淮付了钱,殡仪馆的人将两个老人带走了,剩下的就是等到了时间去领取骨灰,然后按照老人的心愿,带回这里埋葬。
    殡仪馆的车辆离开后,他们也没有去动屋内的东西,遗物昨天佟爷爷都已经交接好了,估计也就是那一木匣子的东西,其他的恐怕就是一些衣服了,按照习俗,人离世后,生前穿过的衣服都要烧掉,所以宋嘉和简初两人在屋里清理了一下衣服,秦淮和喻子柏在院子里将衣服给烧了。
    直到最后一点火星也熄灭后,几人上车返程。
    这件事在他们的生活中也算不得太大的波澜,只不过慕楠将佟诚的照片给他们都看了一下,世界这么大,尽管未必真能遇到,但万一就是有那个缘分呢,所以都认认脸,有备无患。
    将两个老人送回了那个小院子的时候,蔡家那边也将草菇给收割一茬,也就一蛇皮袋,重量差不多二三十多斤,不算多,但对这种小规模的种植范围来说,也不算少了。
    于峰开车过来将草菇带走,但中间可能要转几次手,粮食没那么快换回来,便让他们安心等等。
    宋嘉看着那被拿走的一袋子收成,忍不住道:一定要帮我们卖个高价啊,今后会不会饿死,就指着这一波了。
    看着那搓手祈祷的眼巴样儿,于峰豪气的拍着胸脯保证帮他们大赚一笔。
    一茬草菇销出去了,第二波又开始了,不过辛苦了这段时间,大家也要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慕楠看着他们在群里发的照片,紫菜蛋花汤,清炒草菇片,还有一碗喷香的白米饭,吃的他们简直热泪盈眶。
    宋嘉:好久没有吃的像个人了,呜呜呜从来不知道,蘑菇这么好吃!
    简初家今天也做了炒蘑菇,主要是这东西不耐放,还要洒水,如果干放,那很快就真的干了,而且他们也没留多少,一家也就拿了两颗调剂一下餐食,毕竟是要卖了换粮的,吃太多他们也舍不得。
    除了清炒蘑菇,简初他们家今天做的是紫菜鸡蛋饼,没有打蛋花汤,因为太热了,今天熬的粥,就不需要汤了,好久没有吃过除了面食以外东西,从来没觉得,普普通通的炒蘑菇竟然这么好吃!
    不过吃着吃着,简初好像闻到了空气中一丝若有似无的烧烤味,便立刻在群里问:谁家在烧烤?
    慕楠拍了一张串起来正在炭火上烤的蘑菇片:狗鼻子这么灵?
    那油汪汪满满孜然的蘑菇片,隔着网络都馋的人流口水,宋嘉:我没想到还能这样做。
    简初:我想到了,但懒得折腾,也只有秦淮有那个耐心这么热还给他生炉子,就为了烤那两颗小蘑菇。
    慕楠看着他们在群里发的消息,嘿嘿一笑,照片里是只有蘑菇,但照片外可不只是蘑菇,还有好多菜呢,肉类的没敢直接烤,拿的是以前现成的,除了肉,还有生菜,金针菇,茄子,土豆,臭干子,难得可以光明正大的搞烧烤,当然要放肆的来。
    如果他们被香味引诱过来了,那就只把蘑菇和土豆留在外面就行了,反正闻着都是孜然味,没差。
    稍稍宽松的物资囤货让小院子里的人轻松了两天,这两天又发生了一件算是好消息的消息,那就是青荷的大火彻底扑灭了。
    慕楠从来不知道,一场火灾竟然可以烧这么久。大火扑灭之后,上面准备将北方过来的一部分人转移到青荷重建,不过这也是基于自愿。
    政府在官方平台开放了报名渠道,去青荷有利有弊,利处是立刻上岗就业,并且优先分配房屋,如果愿意在青荷安家落户的话,加上现在火灾扑灭了,但还是有之前居住的痕迹,说不定还能在一些废墟里翻出什么东西来,再就是青荷目前的情况是不缺水,毕竟地理环境就是靠山靠水。
    弊端就是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这过程当然辛苦,很多北方逃难过来的身体熬狠了,无论是精神还是体力,很难再负荷重建的辛苦,但留在这里也是要靠苦力赚钱,住的还是收容屋,就是那种大厂房里面的小隔间,只有睡觉的地方,公共浴室卫生间,没有厨房。
    想要有个自己的屋子,哪怕就一室一厅或者砖瓦的小单间,而不是木板房,那还不知道要等多久,哪怕他们是基建国,那也不是两三天就能平地建起容纳所有人居住房屋的。
    报名去青荷的有,不过也不算太多,报名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留在这里也是干苦力,只能赚个温饱,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条件安家落户,现在去了青荷,说不定还能有机会。一些年纪大的实在是挪不动了,政府怎么安排他们就怎么听从,不想挪地折腾了。
    尽管离开了一部分人,但康云这边的人口压力依然在,不过也因为人口多了,很多地方建造速度加快了许多,前不久才只是有个地基的学校工程,现在都已经建起来一栋教学楼,当然其他的地方还在动工,但小五层高的教学楼差不多可以投入使用了。
    学生先从小学开始收,初高中年纪的差不多可以工作赚钱了,现在也没几个家庭能有那么好的条件,放着一个赚钱的劳力去念书,真开放了初中和高中,能不能收满一个班都不知道。
    除了学生,少不了的自然还有老师,上面也开通了教师报名渠道,报名没有太大的门槛,但据说要考试,你应聘的是哪个学科的老师,后面通过考试评比竞争上岗。
    学校的开放,青荷的重建,又增加了好些个职位的工作,让人们饭后的话题都多了几个。
    尤其是他们这个区,条件不错,有几家是有孩子的,每天巴望着快点开学,尽管现在的生活远远比不得以前,缺吃少穿的,让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变得特别懂事,可再懂事那也是孩子,不是套个绳子锁在一边就能完全不管的猫猫狗狗。
    有的家长是真的希望孩子能继续上学,日子虽然过得苦,但学识和眼界不能因为现在的环境被局限住了,只有通过书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才能走出现在的困境。
    有的家长纯粹是为了省事,把学校当托儿所,甚至知道学校会负责学生的一餐饭,为了这口饭给家里节省粮食的开销,那也必须要把没办法给家中赚钱赚粮的娃送出去。
    不管怎么说,学校的重开,让整个居住区的活跃度都提升了不少。
    慕楠还朝秦淮感叹:幸好我们住在靠河道这边的边缘地带,听说那些距离校区比较近的又感受到了学区房被敲钟吵醒的快乐了。
    秦淮正在重新做鸡窝,公鸡母鸡要分开,要做窝,要做隔离护栏,前段时间孵出来的小鸡这会儿已经能满地跑了,从巴掌大一只,一天一个变化的长大,现在一只有两个巴掌大了。
    前两天秦淮分辨了一下公母,四只小鸡,三公一母,简直惨,这运气真的是,秦淮还安慰慕楠:至少不是四只公鸡。
    慕楠已经在脑子里构思公鸡十八吃了。
    好在简初家的是一只母的,运气挺好,宋嘉他们家跟他们隔了差不多快四五天才出生的小鸡好像是公的,但因为小鸡还小,他们又不是养鸡的老手,所以这会儿还没办法仔细分辨,只能等再大一点再分辨一下,但这主要是源于宋嘉的不死心,不愿相信这唯一的小鸡仔竟然是公的。
    加上原本还剩的两只大公鸡,慕楠家差不多有五只公鸡了,但现在这么小卖掉不划算,再养大一点卖掉比较好。
    鸡太多了家里很闹腾,尤其是公鸡,又喜欢打鸣,慕楠恨不得它们能一夜长大都销出去就好。
    蘑菇换的粮食于峰为了方便他们统计,全都换成了大米,也没多少,不到两百斤,秦淮和慕楠直接十斤一袋真空封装,然后放到了空间里,再没有比他空间更能保鲜的储藏方式了。
    家里的大白菜也收获了一批,慕楠对外说是留了几颗做了一缸子泡菜,他之前在家里就做了好多泡菜,也没多少机会转明路拿出来吃,这会儿原材料有了,自然要过一份明路,至于家里种的,慕楠没白送,只低价卖,五块钱一颗,一家仅限一颗,其余的秦淮都拿出去卖掉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