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互金巨子 > 第433章 都想搭顺风车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33章 都想搭顺风车

    “真是金融和科技的完美结合啊!”
    望着台上电子大屏幕中罗列的一张张数据报表,高盛的罗伯特赞叹了一句。
    “没错!”
    摩根士丹利的埃文斯点头,“全球8亿多注册用户,这个数据比paypal高好几倍吧?”
    “paypal今年2月才宣布,全球注册用户破2亿,现在顶多有魔宝支付四分之一的用户体量。”
    美银美林的王征笑呵呵地接了句嘴,国内出了锐向这么一家了不得的公司,把贝宝狠狠甩在了身后,作为中国人,他也感到无比的振奋与自豪。
    坐在他们旁边的瑞士信贷同行泼了一盆冷水,“贝宝的用户你们别看少,但都分布在欧洲和美洲的发达国家,每年创造的营收和利润不是东南亚、南亚,甚至是非洲这些落后地区可比的。
    贝宝16年营收是108亿美元,净利润是14亿美元;今年预测营收是130亿美元,净利润18亿美元。
    另外,市值也已经逼近了千亿美元大关!
    换算下来,一个用户就价值四五百美元。
    你们认为,两者能相提并论吗?”
    几人摇头,贝宝确实有些不适合拿来作为锐向的对标参照物。
    照这个估值法,锐向8亿用户乘以四百、五百美元,估值都三四千亿美元了。
    这个体量,已经跟阿狸、企鹅一个水平线了。
    也不是说锐向不能达到这个估值,关键得再拿出一些让人信服的财务数据。
    比如说四五百亿美元营收,百八十亿美元净利润。
    “讲讲锐向的财报吧!”
    曼苏尔先对张益达笑了笑,又扫视了周围投资人一圈,“我相信大家也都有些等不急了。”
    “好!”
    张益达按动手中ppt控制器,电子大屏的ppt页面变换,出现了一组柱状图。
    “14年度营收65.2452亿元,净利润7.447亿元;
    15年度营收155.14亿元,净利润3.77亿元;
    16年度营收321.08亿元,净利润2.55亿元;
    17年度上半年营收269.06亿元,净利润0.69亿。”
    张益达对台下一众投资人笑道:“这就是锐向集团最近三个半财年的财报了。大家有什么问题没?没有就……”
    “且慢!”
    马来西亚国库控股的投资代表陈伟敏忽然出声打断,一下子就把众人的目光吸引了过来。
    陈伟敏也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笑着解释道:“我没别的意思,就是觉得这个盈利水平有些奇怪。”
    为什么会感觉奇怪呢?他是看到锐向的净利润越来越低,这完全跟一家正常的公司反着来。
    人家别的公司都是前期亏损,后期盈利不断扩大。
    锐向倒好,利润水平一年不如一年。
    陈伟敏这一提醒,其他投资人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了,纷纷把目光投向张益达。
    张益达倒是一点都不紧张,笑道:“原来是这个问题啊,大伙先不着急,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咱们接着往下看吧!”
    张益达把ppt翻页,介绍起了每个年度的详细业务收入。
    一众投资人也不再胡乱揣测,都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台上。
    等张益达一一分解完14、15、16三个年度的各项主营业务以及支出,不少投资人已经搞明白了财报的“奥秘”了。
    大头都花在了移动支付市场补贴,以及前沿科技的研发投入上面。
    “17年度上半年,六大金融超市广告收入42.08亿元,净利润27.75亿元;
    移动支付业务营收107亿元,净利润12.84亿元;
    消费金融业务,包含用呗、贷呗两大产品,营收78.2亿元,净利润50.83亿元;
    财富管理业务,包含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营收12.66亿元,净利润9.44亿元;
    数字科技及企业服务,包含锐向云、绿豆信用、天策科技等,营收24.87亿元,净利润-101.38亿元。
    其他业务营收4.25亿元,净利润1.21亿元。”
    听着张益达介绍完17年上半年的各项营收构成,以及各项业务的利润,所有投资人都懂了。
    数字科技及企业服务一百亿出头的亏损很是显眼,这代表着研发投入成本远远超过科技应用带回来的收入。
    移动支付业务倒是盈利了,但是利润率很低,十来个点出头。
    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张益达也解释了:移动支付的营销补贴虽然近来有所减弱,但还将长期维持一段时间。
    消费金融则是锐向的现金奶牛了,以6%以下的资金成本从银行或者债券市场获取资金,转手以平均18%的年利率贷给用户,毛利润率接近70%。
    投资人纷纷交头接耳起来,交流着各自对财报的看法。
    张益达也不打断,就静静地在台上看着他们。
    锐向如果想大幅盈利,随时可以办到,而且年度净利润不会低于200亿人民币。
    不过这样做的话,无疑于慢性自杀。
    首先断掉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烧钱,其次减少营销补贴。
    营销补贴目前已经不多了,锐向和财付通,还有蚂蟥金服都达成了默契,先捞钱要紧。
    绵延两三年的移动支付战打下来,谁也没捞到好处,同时也没有奈何得了谁。
    所以这种情况下,三家主流支付都开始改变策略了,毕竟要恰饭。
    去年蚂蟥金服最先宣布提现收费,还信用卡收费。接着企鹅也跟进了。
    张益达犹豫了一阵,还是选择跟进了。
    如果锐向拿这个作为噱头,宣布不收费的话,的确可以吸引一部分用户。
    但也搞不了多久,企鹅和蚂蟥金服估计马上就要宣布“收费作废”,继续免费。
    这样,行业又进入了恶性循环。
    这种恶性循环对锐向是不利的,因为没人家家大业大。
    而且锐向现在把主要目光渐渐投到海外,需要大笔投入。这种时候,国内业务的盈利就至关重要了。
    还有投资人方面,也一直不断地在给锐向施压压力:及早盈利,早日ipo。
    “接下来大家再看看这张表吧!”
    张益达发话,又把投资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台上。
    把ppt翻了一页,张益达指着一副柱状图介绍道:
    “锐向在2014年度科研投入是4亿美元,2015年度8亿美元,2016年度是16亿美元,2017年度上半年已经投入了16亿美元,全年预计是32亿美元左右。”
    台下不少投资人都捂住了额头,简直丧心病狂啊!
    三年半,在前沿科技领域投入了44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288亿。
    这本来都应该是锐向集团的净利润,现在全被填进科研的无底洞去了。
    不过也没人质疑,毕竟这些花出去的钱,换来的都是锐向的技术护城河。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守财奴是要不得的。
    张益达也了解过蚂蟥金服那边每年的研发投入,锐向基本上已经赶上对方了。
    蚂蟥金服集团是14年成立的,但它的前身支付贝03年就上线了。
    比锐向多了10年的发展,蚂蟥金服的各项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都不是前者能比的。
    为了拉近差距,甚至是抹平差距,张益达只能选择烧钱了。
    透过阿狸的财报,以及蚂蟥金服需要分润37.5%净利润给阿狸的那份协议。
    可以逆向推测出蚂蟥金服的净利润,15-17年上半年,分别是42亿、28亿、73亿。
    对于这些数字,张益达认为也是“大有学问”的。
    跟锐向差不多,这应该也是大笔投入研发后的剩余数字。
    真实盈利,可能是这个数字的三四倍。
    “a轮融资5000万美元,b轮融资5亿美元,c轮融资20亿美元,d轮融资25亿美元,这些融资款那投向哪了?”
    有投资人很好奇这个问题,于是向张益达提问。
    “我先说明一下,c轮融资现金只有15亿美元,另外5亿美元是企鹅方面给予的资源。”
    张益达笑着解释了一句,又接着说道:“这些融资款,一部分充当了前期科研的研发经费,等锐向产生正向现金流后,又替换成了公司的储备现金;
    还有一部分,投资了grab、gojek一系列生态企业,以及打造海外的本土电子钱包。
    锐向云计算中心的搭建以及扩大,也都是依靠融资款在输血,至今已投入了上百亿人民币。
    最后一部分,锐向产业投资基金,三期基金,锐向作为gp,一共出资了7亿美元。
    另外收购b站、赤子城,作为lp发起文化复兴基金,买锐向大厦,修建蓉城第二总部……”
    在场投资人不少都皱起了眉头,拿股权融资款出去搞投资,这又是什么骚操作啊?
    张益达看出他们心中所惑,也没过多解释。
    把ppt切换到下一页,开始介绍起锐向的三期产业投资基金。
    “快手b+轮,锐向产业基金一期投资3000万美元,获得5%股权,经过稀释,目前还持有快手3.83%股权,价值3.83亿美元,投资收益3.53亿美元。
    锐向持有一期产业投资基金三分之一份额,另外还作为gp,可以分得1.6473亿美元的回报。
    比特大陆a轮,锐向产业基金一期投资500万美元,获得15%股权。
    上个月比特大陆刚完成黑衫资本领投的5000万美元b轮投资,迈入独角兽行列,估值10亿美元。
    锐向的股权经过稀释,还有14.25%,价值1.425亿美元,投资回报率超过28.5倍。
    ……”
    张益达把锐向产业投资一期基金投资的27个项目一一做了介绍。
    包括入股时间,持股比例,项目现在估值,市场地位,投资回报率等等。
    台下投资人已经看傻眼了,这什么意思?
    光一个产业投资基金就要估值百亿美元?
    曼苏尔心中一动,笑着问张益达:“那个……我的朋友,锐向产业投资基金四期什么时候开始募集啊?”
    张益达咳嗽一声,“这个问题……咱们下来再详谈吧!对于朋友,我当然都欢迎啦!”
    曼苏尔也意识到现在确实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好时候,时间、场合都不对,于是对四周的投资人歉然一笑。
    不光是曼苏尔,其他投资代表都有所意动。
    这哪是科技公司啊?简直是披着科技皮的投资公司。
    他们也很想问问张益达四期基金的事,不过场合不太对。
    各自都打定主意,私下要好好同张益达聊聊,看看能不能搭个顺风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