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后悔药 > 第8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88节

    梅氏本来心里也有些别扭,见贞娘爽朗大方,言辞又十分恳切,心里多了几分好感。
    “孺人是朝廷所封,这规矩还是要讲的!”
    贞娘扶住梅氏笑道:“这就是婶子的不是了,按说应该是我这个侄女给您见礼才是,可咱们俩个拜来拜的,却让人笑话了去,只是过府小聚而已,哪里来的那么多规矩俗礼,婶子快上来坐”一边说一边笑着让梅氏坐到罗汉床上。
    杜氏笑道:“叶太太只管上来坐就是了,我们家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就是有规矩也该是她这个做晚辈的给你见礼!”
    又拉过叶家小姐的手笑着为她介绍:“这是叶家的大小姐,这是我女儿,贞娘,你叫姐姐就好!”
    叶家小姐忙上前见礼,心知若是亲事成了,这两位就是自个的婆婆和大姑姐,脸上有些绯红,垂了脸,并不多言。
    梅氏见杜氏已经显怀,有些羡慕道:“夫人真是好福气,有了一儿一女,如今又要添丁,实在让我羡慕,”她挥了挥手,身后的丫鬟捧了一个锦盒过来:“这是上好的阿胶和燕窝,给夫人补补身子,顺顺当当的生个小少爷,我们好来给您添盆”
    杜氏推让一番,让丫鬟收下礼物。
    这边贞娘跟叶姑娘简单聊了几句,觉得这姑娘言之有物,并不似一般闺阁小姐那般扭捏作态,有几分欢喜。
    叶姑娘见贞娘一口一个小姐,便笑道:‘“我闺名羽眉,姐姐还是叫我的名字就好。”贞娘抬眼打量了她一下,笑道:“眉似黑羽,整洁浓密,想必妹妹刚出生的时候就十分漂亮吧?”
    叶羽眉脸一红,道:“姐姐料事如神,我出生之时,眉毛就比一般孩子浓密,父亲才取了这个名字给我!”她看了看贞娘有些好奇:“听闻姐姐擅长中馈,咱们扬州和嘉定的真味楼就是姐姐的?”
    “谈不上什么擅长,不过是小时候家里贫寒,父母辛劳,我是长女,自然要多担待一些”
    叶羽眉摇摇头:“姐姐的酒楼在江南十分有名,去年我随母亲回扬州外祖父家,还特意去真味楼品尝了菜肴,果然与众不同!我小妹尤其喜爱那道蟹粉狮子头,回来念叨了好久,我也下厨试着做,可怎么也做不出那样的味道来”
    贞娘一愣,世家小姐中很少有这样愿意亲自下厨的,问道:“羽眉在家也爱亲自下厨?”
    叶羽眉有些不好意思:“叫姐姐见笑了,我外祖母家比较看重女孩儿的琴棋书画,针黹女红之类的都是平常,只是这下厨做饭,是我自小喜欢做的,闲时常给父亲做几样下酒的小菜,总是一点孝心。”
    贞娘暗自点头,这女子难得的聪明乖巧,叶家四个女儿,三个儿子,据说叶大人独爱这位长女,也是有道理的!
    两人就做菜的心得聊十分起劲,贞娘一时兴起,就邀请叶羽眉跟自己去厨房做一道腐皮鲜糯卷,这本是原先在嘉定时给杜大壮和许怀安准备的一道下酒的小点心,杜氏和温栎恒也爱吃,昨日温栎恒就跟贞娘念叨着,说是好久没吃过,馋了,贞娘只好命厨房提泡好了糯米,准备了腐皮。
    贞娘换了围裙,挽起袖子,干净利落的将虾仁和猪膘剁成茸,加了葱姜黄酒和盐调成馅,将泡好的糯米下锅煮熟,教叶羽眉将糯米均匀的抹在腐皮上,里面再放上虾仁馅,卷好后下到油锅里炸的金黄酥脆,然后切成小条,粘上花生碎,放在白瓷盘子上,叶羽眉手法娴熟,干活利索,一看就是在家正正经经学过中馈的样子。
    贞娘拿了筷子递给叶羽眉:“好了,你尝尝看!”
    叶羽眉夹了一块尝了笑道:“鲜香酥脆,嗯,味道真好!”毕竟是个小姑娘,亲自做了东西出来,兴奋又得意,端着盘子笑道:“姐姐,咱们送去给许太太和我娘尝尝可好?”
    贞娘点头称好,解下了围裙,跟叶羽眉出了厨房,刚走到回廊处,就见纯哥儿急匆匆的迎面走了过来。
    叶羽眉见有男人,忙侧身回避,贞娘也吓了一跳,这个时辰,纯哥儿该在学堂里啊。
    忙问:“纯哥儿,你怎么回来了?”
    纯哥儿见了姐姐,忙停下道:“先生的母亲昨日突发急症,大夫说要人参救命,偏巧药铺里的参没有老的,净是新的,不能用,我记着母亲那里有几只老参,赶着回来求母亲给我拿了救命呢”
    贞娘点头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是先生的母亲,快去吧,母亲若没有,我那还有,回头让人给你送去!”
    纯哥儿点点头,匆匆忙忙的走了。
    贞娘回身有些歉意的看了看叶羽眉:“实在对不住,我弟弟原是在学堂里的,今儿突发这事,却让你受惊了!”
    闺阁女子等闲不能见外男,若是传了出去,对叶小姐的名声有碍。可这是突发情况,谁也不知道会这样。
    叶羽眉倒十分大方,道:“没事,许少爷也是着急老师的事,姐姐不必多虑!”
    晚间回去,梅氏问起对许家母女印象如何,叶羽眉羞涩的道:“女儿觉得许太太人很宽和,许家的姐姐人也很好,尤其厨艺精湛,进了国公府却依然能亲自下厨伺候相公,可见是个不得意忘形的贤惠女子,”梅氏点点头,看来女儿是十分满意了,笑着嘱咐了几句,回屋给丈夫送信去了。
    叶羽眉坐在榻上,神思恍惚的想起今日见到那个行色匆匆的青衣少年,眉目俊美,身姿挺拔,气质朗然。她本来想着许家公子哪怕是平凡模样,可人品学问好,自个就知足了,不成想,那少年竟如此俊美,虽然只是匆匆一见,却动了少女春思,不免辗转反侧了半夜,一时甜蜜,一时忧伤杜氏问起女儿的印象,贞娘笑道:“愿意亲自下厨做饭,没有世家女孩那股清高自诩的傲气,人很踏实,相貌也好,娘的眼光果然是好的”
    杜氏得了女儿的肯定,就赶着跟丈夫商量了,请了媒人去跟叶家提亲,两家合了八字,过了庚帖,定了亲事。
    许家给了白银一万两下聘,叶家吓了一跳,这个时候,一般官宦人家下聘不过是一千两白银,就算是高门大户,也不过二千两而已,用万两白银下聘,一是足见许家诚意,一是表示人家十分看重叶家小姐。(殊不知,这是杜大壮开了个好头,当年他给贞娘下聘也是一样出了一万两银子)
    梅氏喜的眼泪都下来了,搂着女儿道:“不意我女儿竟有这样的好命,许家如此看重你,你过门后定要好好侍奉公婆,伺候相公”
    永嘉二十六年春,杜氏生下次子许颂宁,宁哥儿满月后,贞娘终于带着儿子和相公回到了嘉定碧溪园。
    总管陈洪带着下人们迎了出来,蔷薇素景等第一次进碧溪园,但见竹幂深阴,当天忽霁,龙吟细细,凤尾森森,往里走,是清溪泻雪,石蹬穿云,佳木葱茏,奇花闪灼,更有无边碧叶,连天蔽日,红蕖灼灼,千娇照水不禁暗叹,都道江南富庶,不想杜家一介商贾,居然豪奢至此,难怪少奶奶一派大家风范贞娘见碧溪园景致依旧,草木也未见荒疏,十分满意,笑道:“我们走了两年,不想此处依然风景如旧,实在是总管的功劳!”
    陈洪忙躬身道:“不敢,小的们盼着少爷少奶奶归来,因此不敢懈怠!”
    自此,温栎恒和贞娘夫妻带着炻哥在这里住下,半年后,贞娘有了身孕,温绍卿夫妇带着茜雪来到碧溪园。
    温绍卿每日在荷塘垂钓,或与杜大壮切磋武艺,或与前来探望的致仕同僚闲谈赏景,或带着妻子在湖州、苏杭一带游览,每日逍遥自在,过的十分惬意。
    黎氏因贞娘有孕,接管了炻哥儿,每日含饴弄孙,或教导女儿,或跟着丈夫在江南各地游览景致,乐不思蜀,每每回想在京城的半生都要感慨,觉得这半辈子只有在江南的这段日子过的最是轻松自在。
    京城,太常寺卿卢府,卢家大少爷卢之渊恭敬的站在父亲面前,道:“父亲,往江南岳父家的年礼已经备好,真的要孩儿亲自送去吗?”
    卢大人蹙眉看着儿子,这是他的嫡长子,年方十九岁,生的健壮魁梧,面目方正,看着有几分武将的架势,可腹有锦绣,文章写的极好,被圣上钦点为今年的头甲第三名,探花及第。
    对这个长子,卢大人寄予厚望,也正因如此,不免有求全之毁。
    “当然要你亲自送去,此去江南,不止是送礼,还有催嫁之意,温家二小姐已经过了及笄之年,可以出嫁了。”
    卢之渊有些不情愿:“镇国公奉旨在江南养病,可兵权被夺,圣宠大减,在燕京养病不过是走个过场,谁不知道那里是等着致仕的闲人罢了。现在朝廷中,元王和锦王斗的愈发激烈,太子的位置岌岌可危,父亲却惦着镇国公,难道父亲的意思是镇国公定然可以重新赢得圣上的宠信?可孩儿看着恐怕很难,镇国公不属于元王和锦王的任何一个派系,跟太子和六皇子也没有什么来往,这些人不会在圣上跟前说镇国公什么好话的”
    卢大人脸涨的通红,喘了几口粗气,才道:‘“你以后少跟那几个狂妄无知的同学议论朝廷的事情,尽是些书生之见,浅薄无知!”
    卢之渊见父亲生气,忙跪下请罪,心里毕竟还是有些不服气,却不敢还嘴。
    卢大人见儿子的眼神就知道他心里必定是不服气的,恨铁不成钢的看了他一眼,叹了口气,道:“你们这些书生懂什么?圣上是什么人?是你们这些人能揣度的了的吗?镇国公是从龙之臣,自兵卒而上,二十几年就成了武将的最高职位,圣上待他有知遇之恩,镇国公当然不会跟随任何一个皇子,他只会忠于皇上。镇国公自西北大捷归来,立刻就将军权上交,足可见他对圣上的忠心,就是因为他这份忠心,圣上才允许他去江南养病,为的是保护他!圣上是什么人?戎马一生,深知军权的重要性,镇国公不仅是大金武将中难得的帅才,还曾经主持过两届武举,目前军中将领有一半是他的学生,得称他一声恩师。只要镇国公一日不站在任何一个皇子方面,这些皇子挣破了头,也不敢有造反逼宫的心,圣上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让镇国公去江南休养,避开这些是非,为的是给下一任皇帝保留一个有用的重臣!”
    卢之渊恍然大悟,频频点头。
    卢大人知道自己这个儿子还是聪明的,捻须微笑:“爹让你去江南探望催嫁,一是希望你能得你岳父的欢心和指点,二是希望温家明白,咱们卢家不以成败论英雄,越是所有人都以为温家不得圣宠,远着他们的时候,咱们越要表现的咱们雪中送炭,不负恩义,咱们不仅要娶,还要表现的非常有诚意,懂吗?”
    “孩儿明白了!”卢之渊心悦诚服,心道不怪自己的爹不过四十就成了正三品的太常寺卿,果然胸有丘壑,揣度圣心这般精明,温家的二小姐自己是必须要娶的,只是不知道那位二小姐长的可好,性格可温顺永嘉二十七年,贞娘生下次子温佑熙。
    熙哥满月,温绍卿接到密报,神情凝重起来,黎氏起疑:“老爷,怎么了?”
    温绍卿看着京城方向的夜空静默良久,才道:“皇后病危!”
    ☆、279第一百三十章
    温绍卿初见程皇后,还是在军中,那时他还仅仅是个游击将军,为了拖住阎更平,程皇后率领一万人马驻守济南,他就是驻军中的一名将领。
    彼时,程皇后不过二十多岁,瘦弱纤丽,披着灰蓝色的披风,眉宇间坚毅肃然,眸子中有着睿智清明的光亮。被困的三个月中,城中粮草殆尽,甚至弓箭滚石都用完了,程皇后亲自上城楼督战,遇见受伤的士兵,还亲切的慰问,甚至将供给自己吃的米饭赠给了饿得头晕眼花的战士。
    正是因为她这种礼贤下士的亲善,极大的鼓舞了战士的士气,饿着肚子也坚持守在城楼上的士兵们,已经完全忘记了他们战斗的初衷,是为了去京城帮助烈王夺取皇位,夺取一场富贵,这个时候,他们完全是为了他们的主母而战的。
    当城中的马和粮草都已经吃净,甚至树皮都被剥的一干二净,已经有人提议要吃女人和老人了,程皇后决然的站出来,指挥士兵用水浇在城头,那年的冬天特别的冷,水浇到城墙上形成了冰,整个济南城成了一座冰城,阎更平的士兵多是南方人,衣衫单薄,很多人抗不过寒冷死去,进攻的士兵根本无法攀援在布满冰的城墙上,驻兵不费力气就可以抵抗阎更平士兵的进攻。甚至在半夜还可以出去偷袭劫营,弄回许多粮草来。
    战斗的最后时刻,阎更平部和赶来援助的援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那是一场极为残酷的战斗,以援军和阎更平部队共死伤七万人告终,在城头观战的程皇后被一只流矢所伤,是站在她身边的温绍卿及时的拉了她一把,程皇后伤了手臂,温绍卿伤了肩膀。
    很多年之后,温绍卿依然记得,那个站在城墙上面容冷肃,长身玉立,衣袂纷飞的女子,血色苍茫的夕阳和斑驳古老的城墙形成暗沉磅礴的巨大背影,那个女子站在那里,宛如一弯秀丽清瘦的月,不合时宜的美好。
    他不知道是,此刻,那新月一般美好的女子,正奄奄一息的躺在朝阳宫堆锦围翠的榻上,她的身边跪着二十二岁的太子。
    大概是因为回光返照或者什么的,已经昏迷了四五日的程皇后此刻倒显得有了些精神,她吃力的从榻上坐起来,吩咐跟了她一辈子的婢女喜姑为自己梳妆打扮。
    太子迟疑的劝阻:“母后,您的身子”
    “左不过是这样了,母后想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走”程皇后换上的不是皇后的明黄色龙凤云纹大衫,居然是寻常百姓夫人常穿的孔雀蓝西番莲花纹通袖小袄,下面一条珍珠白百褶裙,头发也梳成牡丹髻,只簪了几只精致的簪子,一朵珍珠攒成的莲花,连皇后的九凤七龙冠都没戴。
    太子有些迷惘,程皇后却自在的坐在椅子上,拉着他的手笑道:“好孩子,母后就要走了,有两件事要拜托你。”
    太子茫然而悲痛的的看着程皇后。
    他自幼在程皇后膝下长大,皇后对他视如己出,在这森冷充满鬼蜮的皇宫内,这个瘦弱的女子为他撑起了一片天空,她教导他,爱护他,疼爱他,她为他做了一个母亲所能做到的全部,甚至当他十一岁知道自己并非母后亲生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能相信,母后怎么能不是他的亲生母亲?
    程皇后摸着他的头,目光中充满这慈爱和不舍:“第一件事,你要记着,母后想葬在茂陵。”
    太子大惊,茂陵是历代宫妃安葬的地方,当今的昊玄帝已经为自己修好了陵寝——昊陵,程皇后是昊玄帝的嫡妻,理应与昊玄帝同葬。
    “母后?为什么?”他惶恐的看着母亲。
    程皇后淡淡的道:“我说过,与他死生不复相见,就算是死了,我也不想再见到他了。我已经写好了遗折,等我去了,你就将我的遗折交给你父皇,他愿意就罢了,若不愿意,等你登上皇位,你再将母亲迁出来,葬在茂陵就好。”
    太子无声的哭了,半晌才点点头:“母后,儿子听您的。”他知道母后恨父皇,为了舅舅的死,母后已经整整五年不曾见父皇了,没想到,到今日,居然不想跟父皇葬在同一个陵寝,宁愿自降身份,葬在茂陵。
    他抬头看着眼前的女人,长期的病痛已经耗尽了她所有的体力和精力,她看上去苍白憔悴,仿佛秋日里最后一朵芍药,谢尽芳菲。可几百年如此,她的风姿仍然是雍容华贵的,那是上位者俯视众生的强大自信,即便在最后的时刻,仍然安静从容,坦荡平和,没有一丝面对死亡的恐惧和慌乱。
    “第二件事,母后去了,你拿着这支步摇去清心庵找你的生母林贤妃,告诉她,我没有辜负她,我尽力了!”
    太子一惊,他从未见过他的生母,在他的生命中,林贤妃几乎是一个隐晦的不可提及的词汇,虽然他知道那个生下他的女子,是镇江林家长房嫡女,据说风华绝代,国色无双。可他从未见过她,他身边的人也从来不敢提及她。
    大约是知道他的迷惑,程皇后微笑着道:“你的生母,不仅美丽,而且聪明绝顶,是后宫中不可多得的女子,按理说我们应该是敌人,她高贵的出身,美丽的姿容,是我最大的敌人,可很奇怪,我很喜欢她,甚至是欣赏她的。她入宫后我们常常在一起手谈,她的棋下的极好,人也聪明,我们很谈得来。她怀了你以后,朝中就有大臣跟皇上提起,我身为皇后可无子,而林氏出身高贵,素有贤名,若能诞下皇子,请立她为皇后。你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十分忧虑不安,来找我,说她从无僭越之意,我没有怪她,没有她,还有别人,我不过是个武将之女,出身不高,也没有子嗣,在这深宫之中,亦不过孤苦一生而已,皇后之位又能怎样?我坐在这个位置上得到的除了虚名就剩下无尽的寒冷和寂寞,我一点也不觉得好,我说没关系,她要想要,我立刻就让给她,我去皇家寺院出家去,可你生母太聪明了,她说她要是坐上皇后的位置,而诞下龙子,皇帝必然要疑虑,那么要么你被你父皇疑心,要么林家败落,这两者她都不想,所以她生下你之后,就向皇上请求去清心庵修行,为国祈福,将你抱给我抚养。她请求我抚育你长大,不求你真的能登上皇位,只求你平平安安的长大就好。”
    程皇后喘了一会,接着道:“我和你母亲约定,有事情就拿着这支步摇去见她,这二十二年来,我从没让人去过,现在,将这步摇交给你,去看看她吧,我知道你心里一直怪她,可你知道吗,你生母以韶华之年,常伴青灯隐忍孤单,也全是为了你。”
    太子眼泪滚滚而下,心里说不出的疼,自己的生母和养母,一个为了他,常伴古佛,一个为了他殚尽竭虑,油尽灯枯,他的平安成长之路,原来是踏着两个女子一生的心血。
    皇后怜爱的看着他,摸了摸他的头发,轻声道:“痴儿,痴儿,别哭,我感激你母亲,若没有你,这深宫漫长的日子,我如何熬的过来呢?只可惜,不能再见她了”
    程皇后喘息了半晌,转过头吩咐:“扶我起来,让我再看看外面。”她扶着喜姑的胳膊站了起来,大概因为太久没有走路了,她的步伐看上去有些乱。
    窗外是一轮皓洁光亮的圆月,清辉千里,皇宫中所有的屋舍飞檐都在这月光里泛着莹莹的清辉,巨大的暗影中伫立着森然静默的守卫,和狰狞的石像。那便是皇宫的两面吧,光艳华贵之后,是冷酷森寒。
    程皇后贪婪的看着这一切,此生最后一次,之后便是生死两茫茫吧?
    忽然转过头说:“喜姑,还记不记得年轻时咱们最爱唱的歌,你再唱一遍,给我听”她的身子太弱,终于站不住了,却仍然舍不得那窗外的月光,就让人扶着靠在贵妃榻上。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喜姑的嗓音清丽婉转,这首《南乡子》唱的清幽动人,那歌声悠然的穿过几道宫门,惊动了站在朝阳宫外的昊玄帝。
    本来准备进去的昊玄帝忽然停住了脚步,脸上露出了茫然忧伤的神色来,身后伺候的大太监粟辰躬身向后退了一步。
    这支曲子,在很多年前,他曾经听过。那时他还仅仅是个不得志的烈王,封地贫瘠,母亲身份低微,不得圣宠,他的婚事还是在他十九岁的时候皇帝才想起有这么个儿子,赐婚的对象是个三品武将之女,容貌才情都不出众。
    可那一日,他心烦意乱的回到王府,无意中听见这支曲子,唱歌的女子嗓子清亮甜美,有一种欲说还休的韵味,他好奇起来,循着歌声找过去,看见他新娶的王妃和丫鬟坐在临床大炕上一边绣针线一边唱着小曲,不端庄,不高贵,散漫的如同普通的贫家小女子或是江南荷花池边采莲的女子,可那小女子不染尘埃的天真烂漫让他一下怦然心动。
    那之后的很多年里,他们恩爱不疑,岁月静好从什么时候起,这份恩爱变了味道?
    “宫中千门复万户,君恩反覆谁能数,君心与妾既不同,徒向君前作歌舞”
    深宫二十几年,她从那个神采飞扬坚忍不拔的女子,逐渐成为憔悴冷肃的妇人不是不知道她的哀怨,不是不知道她的绝望,可他不仅仅是她的夫君,也是这个国家的主宰,他需要平衡前朝的势力,就需要充实后宫,需要家世高贵不凡的女子,开始他对她还有些愧疚,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心冷硬了起来,他不再常常想起他的妻子,不再想起自己曾经暗暗发誓要对她好,甚至在诸多鲜艳明媚的目光中,那抹惨淡的笑容已经成为身后模糊的影子那日,他的妻子站在御书房,冷笑着看他,手中捧着一个托盘,里面是一副染着鲜血的盔甲。
    “这是我兄长的盔甲,我兄长五人,四人在嘉文之乱中为陛下战死,只有大哥活了下来,如今也死了,陛下,程家子侄一辈,再也没有出众的孩子了,我程氏一门终于没落了,你可放心了吗?”那女子的笑容、话语,仿佛淬了毒的冰刀,一片片的向他袭来:“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你我夫妻从此恩断义绝,我和你死生不复相见!”
    他恼羞成怒,几乎咆哮着要废了她,可那女子决然而去,再不回头。
    再不回头,永不回头。
    今夜,接到内侍禀报的昊玄帝心里一沉,程皇后醒了,可他却没有丝毫高兴,他有一种预感,他的妻子怕是回光返照了,急匆匆的带着侍从赶来,却在宫门外徘徊犹豫,她,说过,死生不复相见,此刻,她怕是也不会见他的,那个女子,外表纤丽,骨子里却激烈决然。
    朝阳宫内,程皇后在喜姑的歌声中从容的微笑,拉着太子的手轻声的叮嘱:“记住母后的话,不要在你父皇面前显露你的才干,他是个疑心最重的人,你只管做个平庸纯孝的儿子,让你两个哥哥斗去吧,哪怕翻了天,也与你无关,你作壁上观就是了,知道吗?”
    “儿子谨记母后教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