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包租婆你家房子塌啦 > 文章伪造

底色 字色 字号

文章伪造

    见到叶湑的时候,野梨的表情先是疑惑,再是转而为惊喜,最后甚至带了点难以置信:“原来你就是叶师姐?”
    叶湑惊讶:“怎么,难不成你还认识我?”
    野梨一拍大腿,岂止是认识!对于叶湑这名字,她简直是如雷贯耳好么。早前在重庆的时候,她怎么也没把叶湑往自家师姐那个方向想。
    她哪知道会这么巧啊。
    “杨教授经常提起你,让我们都向你学。”
    自开了口,野梨夸她的话就没停过,说得叶湑都不好意思了。
    高冈把书搬下车,从后面绕出来:“就你一个人来么?书有点多,三个人恐怕是不够,照这样得搬两道。”
    野梨一时愣在原地,这俩人怎么走到一块儿了?她记得在重庆的时候,高冈不是说,他女朋友在那边上大学么?
    见她这表情,估计是误会了,叶湑赶紧解释:“他来我书店打工的,给我跑跑腿。”
    原来是这样。
    反应过来后,野梨才回他说:“我叫了志朋过来帮忙,他就在路上,马上就到。”
    “志朋?”叶湑问了一句,“他也是咱们院的?”
    “那倒不是,他学金融的,只是我和他熟,常叫他帮我做些事。”
    正说着话,志朋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第一眼就看见高冈,志朋双腿一软,连滚带爬地扑向他:“我的哥!缘分呐!”
    高冈稍稍侧开身子,躲过了志朋的拥抱。
    -
    叶湑与野梨一人提着四扎书走在前面,高冈和志朋多两扎,跟在她俩后面。
    一边走,一边聊天。聊的内容什么都有,只是高冈对和叶湑有关的东西感兴趣些,志朋讲她便也讲得更多。
    “说起叶师姐啊,在他们那个学院可是神一般的人物。”
    “为什么这么说?”
    “你知道他们杨教授不?那是出了名的严厉。可不止是在社会学专业,就是放眼咱整个a大,他那种程度的也都不常见。结果啊就杨教授那样的,对叶师姐那是赞不绝口哇,顶顶厉害!”志朋比了个大拇指。
    “考神,考神你知道吧,叶师姐就是。拿了整整三年的国奖,每回期末,他们院的学生就要拜一拜这个考神。就说野梨,上学期期末,我就看见她在自己桌上贴叶师姐的名字,祈望考神保佑。”
    高冈有些想笑,那种画面,他实在想象不出来。
    志朋话锋一转:“不过,叶师姐苦也是真苦过。”
    高冈步伐顿时放慢,瞟了瞟前面的叶湑,低声问他:“这又是为什么?”
    志朋十分默契地与高冈一同放慢了脚步:“这事还得从一个帖子说起。”
    “咱学校论坛八卦多,说叶师姐家里好像出了什么变故,失去了经济来源,虽然学校有优惠政策,可以免除一些费用,但还是不够她日常生活。所以呢,她就半工半读,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努力读书。”
    高冈点点头,这他倒是比这些学生清楚。
    “但是叶师姐这人神秘,从不参加学生活动,除了赚钱就是学习,总之很少有人了解她。这样一来,学校里就传出一些流言,好的坏的都有......”
    高冈接茬:“这流言不管好的坏的,传久了就成真的了吧?”
    “没错!”志朋肯定道,“到叶师姐快毕业那年,她室友终于忍不住,到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标题是——‘说一说我眼中的真实的叶湑’。这帖子现在还有,你到咱学校论坛里去看,都还在精品区呢,而且是为数不多的高楼帖子之一。”
    “帖子内容是什么?”
    “也没什么,就是一些日常。我印象比较深的,举个例子,就说之前在重庆,你还记得叶师姐那会老是穿短裤吧,而且不见她多冷。这个事我必须要说一说,叶师姐她确实是不怕冷的。”
    高冈被他勾起兴趣了。
    “说来让人心酸,”志朋讲,“刚进大学那年,叶师姐没多余的钱买衣服,以前的衣服小了穿不了,这又是大冬天的。叶师姐啊,她就天天去外头锻炼,强身健体,好叫身体不怕冷、也不怕冻。”
    辛酸是真辛酸,佩服也是真佩服。
    “自那以后,咱学校好多学生都想要活成叶师姐那样的人。”
    高冈嘴唇阖动,想说点什么,被志朋打断:“尤其......”
    尤其什么?高冈竖起耳朵。
    “尤其是叶师姐毕业那年,凭空多了三套房产,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躺家里也能有钱赚。这谁听了,不说一句想要活成叶师姐啊,换我,我也乐意的。”
    高冈闭上嘴,把想要说的话原封不动地咽回肚子里去。
    -
    几分钟的工夫,他们已经走到杨教授办公室楼下。志朋累得满头是汗,喘着气说以后再不来了。
    嘴巴上是这么说,但还是老老实实帮野梨把书往杨教授办公室搬。
    一个半百老头儿正坐在电脑面前工作,见到叶湑进来,忙招呼她:“来得正好,小叶。我这里有个课题要申报基金,要用电脑填,你来帮我弄一弄。”
    就跟几年前她还在这里读书一样,使唤起她来,一点不带客气的。
    叶湑却很乐意。
    “你这孩子,几年不见,是又长高了不少。”
    “哪有!”叶湑反驳他。
    “那看来是我老了,变矮了,所以才会觉得说你高了。”
    杨教授高兴,心情好,与叶湑多说了几句玩笑话。
    在她填报课题的空当儿,杨教授这才想到沙发上还坐着几个人,于是起身去给他们倒水。
    野梨自不用说,这是他的学生;志朋他也认识,野梨的朋友,常常被野梨叫来帮忙打个下手。
    但这第三个人......杨教授仔细观察他,那人穿了一件黑色t恤,肌肉紧绷着,眼神很亮,不说话的时候,神情甚至还与叶湑有几分相似。
    杨教授给高冈递水过去,对他颇有兴趣:“这位是......小叶的朋友?”
    高冈双手接过,礼貌性点一点头:“是,帮忙开车送书。”
    小伙子周身气度十分特别,看起来不简单啊。杨教授对他笑一笑,别的什么话也没说。
    “老师最近在忙什么呢?除了申报课题,平时没少闲着吧?”叶湑守在电脑面前,一边对照着申报流程填账号,一边与杨教授寒暄。
    现在各种工作都搞现代化,以前申报课题都用手写的,这几年不接触,居然全都变成了电子填报。
    “确实没闲着,前些时候刚去了各地农村做调研,看看怎么搞这个城乡一体化的事儿。”
    “难怪呢,之前有一回来学校,想看看您都没见着人影。”叶湑把电脑移到杨教授面前,“您在这边输一下身份证号,还有密码。”
    杨教授说了声好,一边填写,一边继续他的话题:“可不得急吗,这世道现在变化那样快,咱农民有想要致富的渴望,还不得赶紧跟上各种现代化,求一个新出路么!就说整个中国十四亿人口,城镇化率现在快百分之六十了,那算下来也还有5.6亿农民,这5.6亿人民的渴望,我们不能够忽视。留守的小孩要读书,留守的妇女,也要关注她们的心理健康,甚至性别相关的问题,那也是任重道远......”
    杨教授一提到最近研究的课题,便滔滔不绝。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叶湑总结。
    “对啊,国家要强盛,得让农民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农村它不是供城市中产阶级旅游的桃花源,农村是农民的家园,要了解他们的渴望,要振兴乡村,给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留出回旋的空间。”
    高冈听得入神,他做刑警这些年,抓过那么多罪犯,犯罪的动机无非就三个,要么为权、要么为色、要么为钱。当中有许多人,没受过好的教育,小时候父母不常在身边,有些道理没人讲,有些诱惑他抵挡不住。
    杨教授说的没错,谁都想过好日子。许多人,不说所有,这要是家庭和睦、生活富裕,谁会想不明白去走一条不归路呢。
    叶湑把电脑接过,照着杨教授给的课题申报内容,一一填上去,最后让他确认一遍,无误后点了提交。
    “今天又麻烦你了,”杨教授笑说,他扭头看向野梨和志朋,指了指桌上的那堆书:“你们回去给同学们说一声,书都到了,要看的话明天过来拿,不用跟我招呼。”
    这是该离开了。他俩起身往外走,高冈和叶湑也打算动身。
    “你俩先留下,”杨教授叫住叶湑,“这些书还需要清点一遍。”
    “刚上来的时候已经......”叶湑刚一说话,杨教授打断她:“我这文章还有一处要改,没时间点书,你们留下帮我看看。”
    叶湑心头一跳,这不对劲。
    前脚刚提交上去的文章,不到两分钟,就要修改?
    她看向杨教授,想从他脸上看出点内容,可杨教授仍旧是一副笑吟吟的样子,看不出异常。
    她给高冈使了个眼色,他也明白了,重新坐回沙发上,端起水杯喝了口水。
    -
    等到野梨和志朋一走,杨教授快走几步,将门从里面反锁。
    转过身又走到窗边,把窗户关严,并将那窗帘也给拉上,让整个房间完全封闭起来。
    一切收拾停妥后,杨教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报纸,在沙发旁坐下来:“外面那些学生,我现在对他们一个都不能信,所以才把你们留下,这事我也只敢对你们说......”
    他忽然看了看高冈。
    “他信得过。”叶湑发声,要打消杨教授的顾虑。
    杨教授点点头,语气肯定:“这我知道。”
    “那这是怎么了?”叶湑有些不明就里。
    “你看看这张报纸上的内容,”杨教授把报纸摊在桌上,“这是从一份重要报刊上剪下来的,是一篇与社会学相关的学术性文章。”
    叶湑看了看这份报纸,是个权威刊物,以严谨、客观、公正著称。
    “作者署名不是真名,我与这个报社社长有些来往,打电话一问,知道这作者来自我们学院,是个学生。”
    叶湑不解:“这是好事啊。”
    杨教授捏紧拳头,重重打在桌上:“可是这篇文章,通篇歪理,引用的数据全是伪造!”
    叶湑第一次从杨教授脸上看到这样的表情,愤怒、无奈,略显慌乱,还有些不知所措。
    ※※※※※※※※※※※※※※※※※※※※
    恢复日更,中午12点放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