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国色生香 > 234

底色 字色 字号

234

    解决了侧妃这一忧患, 宋嘉宁就安心养胎了, 养尊处优, 成为太子妃唯一的不足, 就是离娘家远了, 不能随时回国公府, 弟弟茂哥儿也不能常常来看姐姐外甥外甥女们。好不容易到了中秋, 国公府女眷终于有理由进宫了。
    太夫人领着一家女眷先去中宫拜见李皇后,再转到东宫。
    “娘……”宋嘉宁虚扶着小腹,殷切地望着许久未见的母亲。昭昭早领着祐哥儿跑过去跟长辈们撒娇了。
    林氏怀里搂着祐哥儿, 眼睛却难以置信地盯着女儿的肚子,不是刚怀五个月吗,怎么这么鼓了?她怀女儿时就挺胖的, 果然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女儿, 但也没有女儿这么……
    “安安这胎,估计有俩。”太夫人年纪大, 见得多, 一眼就猜到了双胎的可能, 不提别人府里, 自家二儿媳当初怀的就是双胎, 一口气给她生了俩孙子。
    宋嘉宁看看肚子,虽然孩子是她的, 可到底揣了几个,她也没谱儿, 赵恒早叫太医来看过了, 太医说得等怀胎七月能感觉胎动了,才能断定是否双胎。
    “娘,家中一切可好?”进屋落座,宋嘉宁关心地问道。
    林氏眼里闪过一丝愁绪。家里挺好的,郭家本就是权贵,如今出了个太子妃,就连曾经瞧不起她的望族贵妇们,现在都存了几分巴结奉承。但那些都是身外之物,林氏并不在乎,她在意的,是朝夕相处的丈夫。
    不知为何,这两年郭伯言一下子显老了,曾经意气风发气势十足,如今眼中再没有逼人的锐利,身体依然魁梧,容貌依然出众,可林氏能感觉到,丈夫有心事。夜深人静,她几番柔声询问,郭伯言都不肯说,然后他表现地越来越正常,只有偶尔,林氏才能捕捉到他眼底的落寞,恍惚夹杂着怀念悲痛。
    是在想继子郭骁吧?
    如果是这样,林氏什么都做不了,身为人母,亦能体会他人丧子之苦。
    幸好茂哥儿渐渐懂事,郭伯言教儿子练武时,便会恢复些从前的风采。
    “都好,不用你惦记。”林氏笑着对女儿道,报喜不报忧。
    宋嘉宁就放心了。
    ~
    郭伯言并不是唯一思念长子的人,宣德帝同样想他的长子,而且早在郭骁“死讯”传进京之前,楚王就已经被幽禁南宫了,算起来,宣德帝已有三四年没见过他最偏爱的长子,没见过他的两个胖孙子。
    一直都想,睿王出事前,宣德帝靠失望心寒压制着为父之心,睿王出事后,得知真相的宣德帝,靠的是希望老三顺利登基、大周江山稳固的为君之心。
    可他想儿子啊,身体每况日下,宣德帝几乎能感觉到自己的大限之日要到了,越是这样,他越想,想得在漆黑夜里辗转难眠,想得梦中都是长子爷仨,想得梦呓出声。而这时,陪在老迈帝王身边的,是李皇后。
    这晚宣德帝突然被一阵低低的哭声惊醒,睁开眼睛,就着昏黄的烛光,看到李皇后背对他躺着,肩膀轻轻颤动。他老了,李皇后才三十出头,身姿曼妙。宣德帝半条腿都快踏进棺材了,当然没那种心思,只怜爱地靠过去,慢慢将他后半辈子最宠爱的女人转过来:“怎么哭了?”
    李皇后哽咽:“皇上,您刚刚又说梦话了,一直在喊元崇……”
    元崇是楚王的字。
    宣德帝僵在了那儿。
    “皇上,您这又是何苦,大殿下是您的儿子,您叫他过来见上一面便是,何必苦着自己。”趴到宣德帝怀中,李皇后心疼地劝道。
    宣德帝什么都没说,其中的苦涩,只有帝王能懂。
    “皇上,您不方便见大殿下,我代您去看看吧,好歹让大殿下知道,您没忘了他,没忘了升哥儿成哥儿。”知道宣德帝的顾忌,李皇后哭了片刻,抹着眼泪道,“我带过升哥儿一阵,正逢中秋,我只说去看升哥儿,不会有人多想的。”
    宣德帝隐隐觉得不妥,但,他真的想让长子知道他这个父皇的苦。
    “那你,这几天去一趟吧。”抱住最会体贴他的小妻子,宣德帝叹息着道。
    有了帝王允许,中秋前一日,李皇后微服去了南宫。
    南宫是禁宫,里面的冷清可想而知,但冷清是相对皇宫,禁宫同样是高墙大院,楚王一家的衣食住行虽然差了些,却比普通的农家百姓强。没有锦衣玉食,也没有愧于心,人在南宫,楚王过得十分顺心,春日带着两个儿子犁地播种,夏日拔草浇水,秋季收获谷物,冬天一家四口围着暖炉共享天伦。
    赵恒册封太子后,南宫宫人越发不敢怠慢楚王一家,唯恐将来赵恒登基,惩罚他们为兄长出气。
    得知弟弟成了太子,楚王高兴地不得了。他是冲动,但他不傻,当年清醒后就猜到自家王府那把火是有人存心害他了。一共三个弟弟,亲弟弟不可能,老四不是那种人,就只剩老二个混账,现在亲弟弟将老二赶了下去,楚王十分骄傲。
    “大殿下,皇后来瞧您与两位小公子了。”宫人细着嗓子禀报道。
    楚王正在教导升哥儿、成哥儿练武,冯筝坐在廊檐下,一边给爷仨做鞋一边看。听到宫人的话,已经长成半大少年的升哥儿下意识往父王身边走了两步,犹记得李皇后曾经抢过他,冯筝更是心有余悸,一着急,纳鞋底的大针就扎进了指腹。
    她疼得丢了鞋底。
    “娘!”成哥儿看见了,第一个跑过去照顾娘亲,升哥儿紧随其后。手被两个儿子拉过去止血,冯筝白着脸望向丈夫。幽禁这么久,嫡亲小叔太子都没找到机会来瞧他们,李皇后是什么人,没事绝不会发善心。
    冯筝眼中带着恐惧,希望得到丈夫的庇佑。
    媳妇怕成这样,楚王气不打一处来,虎眸圆瞪,猛地朝传话宫人喝道:“滚!皇上命我们一家四口闭门思过,没有皇上旨意,老子谁也不见!”
    他声音洪亮,打雷似的,宫人吓得屁滚尿流,仓皇逃跑,无奈地去回李皇后。
    楚王声音那么大,李皇后隔得老远都听见了,听见了,一颗心也凉透了。
    她不想赵恒登基,活着的三个皇子,赵恒心机最深,坐上龙椅后,最不会将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太后放在眼中。剩下两个,皇上不可能改口将皇位传给断臂的恭王,唯有最被偏爱的楚王,尚有翻身之机。
    李皇后由衷想帮楚王。楚王心胸宽阔,有勇无谋,容易哄点,而且,如果楚王想翻身,那他就需要她的帮忙,事后自然也会感激她。抱着这个念头,李皇后寻了机会来南宫与楚王商量,可她没想到,楚王连见她都不愿。
    “带路。”这是她最后的希望,李皇后不想轻易放弃。
    宫人犹豫片刻,转身带路。
    然而楚王还是不想见她,好男不跟女人动手,楚王直接领着妻儿进去,大门一关,让李皇后自己在院子里凉快,随便凉快多久。事情到了这个份上,李皇后彻底心寒,苦笑几声,失魂落魄地领着丫鬟们离去。
    就在李皇后回宫不久,李皇后在南宫的遭遇,也悄悄被人禀报给了东宫太子。
    赵恒微微发冷的身体,终于恢复了平时的温度,负手走到窗前,眺望远方。
    秋高气爽,天空湛蓝。
    这么多年,有的人变了,有的人,还是记忆中的样子。
    同是一母同胞,父皇与皇叔至死都没有和解,他比皇叔幸运,有个待他如一的好兄长。
    ~
    宋嘉宁怀胎七月的时候,赵恒再次宣来两个太医,先后摸过太子妃的胎动,两个太医都信誓旦旦地保证,太子妃怀的是双胎。
    宋嘉宁很高兴。
    赵恒仍记得她当初生女儿时的惊险,最先询问太医双胎是否会有危险。太医哪敢吓唬太子夫妻,只解释双生大多都会早产,精心照料母子自会平安无虞。这种虚词并没能安慰到赵恒,自此越发紧张起来。
    宣德帝也紧张,老三媳妇有福气,一口气给他怀了俩孙子,老来就这么一件喜事,已经靠人扶着才能上朝的宣德帝,很想等到那一日。
    宋嘉宁从来都是孝顺的好儿媳,皇帝公公这么盼望,宋嘉宁特别争气。腊月初,经过一番有惊无险的折腾,宋嘉宁平安生下一对儿双生子。小哥俩生的瘦小,瞧着可怜巴巴,但整个太医院都跪地保证,两位小主子都健康着呢。
    上至宣德帝,下到亲舅舅茂哥儿,都松了口气。
    寒冬腊月,宋嘉宁躲在热乎乎的炕上坐月子,小哥俩吃着乳母的奶,一天一个样,满月时候,都长得白白胖胖了,根本看不出来是早生子。孙子们越来越多,宣德帝命宫中大办满月礼,着实热闹了一番。
    然热闹过后,宣德帝病倒了,其实早就病了,但这次,勤于政事的宣德帝,已经病到卧床不起,无法再批阅奏折。不必太医诊断,宣德帝身边的所有人都知道,他怕是要挺不过这一关了。
    李皇后等妃嫔轮流在龙榻前伺候,赵恒、恭王同样扎在崇政殿,心情沉重地陪伴父皇。
    宣德帝舍不得走,舍不得妻妾儿孙,一日日熬着,熬到三月春暖花开,这日一觉醒来,宣德帝望着头顶富丽堂皇的房梁,冥冥之中,仿佛感应到了什么。
    “你们都退下,朕有话与太子说。”宣德帝缓缓地看向他的老三。
    对上帝王弥留的目光,赵恒呼吸艰难,走到床前,他慢慢跪下,握住了父皇放在一侧的手。
    宣德帝看到了儿子的泪,他最隐忍的老三,为他哭了。
    宣德帝却笑了,笑着笑着,想到了他这一生。
    年少时候,许下诸多心愿,有的实现了,有的,始终都是一场梦。
    对得起谁,对不起谁?
    一个接一个的影子浮现脑海,渐渐的,眼里只有那些人。
    “父皇,父皇……”
    有人在耳边焦急地喊,宣德帝努力睁大眼睛,想要看清是谁,可不管他怎么努力,都看不见了。宣德帝嘴唇颤抖,苍老的手紧紧抓着儿子,用尽最后力气嘱咐儿子:“朕,朕对不起你大哥,朕死后,你,你要善待……”
    最后的话,宣德帝终究没能说出来。
    大周的第二位帝王,去了。
    赵恒伏到床上,面容被遮掩,只有露在外面的双手,攥得太紧,青筋暴.露。
    许久,宣德帝耳边,传来新帝压抑悲恸的承诺:“儿臣,遵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