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第4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8节

    “看他数清楚了,我就没数。”
    谭振兴露出恍然之色,“那你不被骗谁被骗啊,银货两讫,无论钱多钱少,必须当面数清楚,多了咱就当对方赏的,少的该问他要就得问他要。”
    谭振学:“......”所以那日铜板里多出两个碎谭振兴是看到了故意不吭声的?
    夜色已深,窗外尽是虫鸣蛙声,分外安静,谭振兴拍拍谭振学的肩,“明早我们去集市转转,没准能看到人,骗谁也不能骗到咱们头上,得让他把钱补上。”
    谭振学略有迟疑,“他死不认账怎么办?”
    “也该让其他人知道他品行,咱们上当就算了,不能让更多人上当。”谭振兴义正言辞,“别怕,有大哥呢。”
    专心抄书的谭振业抬眸,目不转睛盯着谭振兴看,后者挺了挺胸脯,“怎么了?”
    “大哥怕不是皮又痒了。”
    不说这事人家认不认,这集市小,没准人们清楚那人品行呢,强龙都不够地头蛇,谭振业不认为得罪人是好事,四文钱说多不多,往后注意点便是,谭振业分析给他们听,谭振学附和,“是这么个理,人生地不熟的,咱们还是算了吧。”
    尽管心里堵得慌,但总好过闹出点事连累家人。
    因为受过骗,翌日再去山里砍柴卖,谭振学尤为小心谨慎,哪晓得冤家路窄,换了集市也能遇到熟人,那人在街口向樵夫买柴,樵夫要五文钱,他只给四文,樵夫说家里有急事,四文钱就卖给他了,数钱时,那人摊在手掌数给樵夫看,樵夫没有多想,接过手就往怀里放,谭振学扬手,“请等等。”
    那人看到谭振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过铜板,“我不买了。”
    拿着钱掉头就跑。
    樵夫看到手的银子飞了,脸色铁青地瞪着谭振学,又看他挑着柴,认定谭振学来和他抢生意的,秋日柴多,卖不起价,他卖的这捆柴要比其他人的多很多,要不是急着回家,四文钱他是不卖的,如今买主走了,他就怪在谭振学身上,要谭振学给他钱。
    不多不少,四文钱一捆,他这共有三捆柴,十二文银钱。
    谭振学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极为惊慌,耐着性子解释许久,人家听不进去,就要他买柴。
    最后,谭振学别无他法,只得掏钱买柴。
    他身上有20文,是父亲留给他傍身用的,不成想花在这种地方。
    莫名奇妙得了三捆柴,加上他和谭生隐挑着的就共五捆柴,负责吆喝叫卖的谭振兴不在,两人又走不开,只能站在柴捆前,大眼瞪小眼。
    不多时,有人来买柴,看他们是外地人,每捆柴只肯给两文钱,谭振学不乐意,不说两文钱少,他花四文买的,两文卖就亏了,然而随着太阳落山,天越来越晚,手边的柴却无人问津了。
    久久等不到两人回去,谭盛礼他们只能进城找人,远远的就看到两人靠柴捆站着,双眼四处张望,谭振业回眸唤谭盛礼,“父亲,看到二哥他们了。”
    两个人,五捆柴,到现在都没卖出去,谭振学隐隐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垂着脑袋不说话,谭生隐把事情的经过说了说,谭盛礼看了眼天色,“找间客栈住下再说吧。”
    至于柴,也拖到了客栈。
    这已经属于绵州地界了,再往北走四五天就是绵州,客栈老板看他们衣着普通,又挑着柴,兴致不太高,大概猜到所谓何事,近日街上出现了无赖,专门占人便宜,低价买东西,转手高价就卖出去,周围几个集市都是他的活动范围,看谭盛礼他们是外地人人,约莫撞到那人,给的价格低舍不得卖吧。
    掌柜叹气,遇到那种人,除了自认倒霉还能怎么办。
    好在他开客栈的,四文钱把柴全买了。
    如此,谭振学更过意不去,他要是不多言没准就不会发生这种事,还耽误了全家人赶路。
    他心情不好,晚上写功课也心不在焉的,谭振兴不懂他情绪为何低落,“柴不是卖出去了吗,你还垮着脸作甚。”而且,谭盛礼不曾苛责他,更不曾打他,换作他高兴还来不及,谭振学怎么还忧上了?
    谭盛礼在隔壁教小乞丐认字,自从小乞丐随他们上路,谭盛礼就特别认真的教他,不是教学问,只教认字,小乞丐这两日都会写自己名字了,到现在谭振兴都不明白谭盛礼为何收留小乞丐,文章毫无逻辑可言,字也丑,哪怕同情心泛滥想收学生也该找个天资聪慧点的,就小乞丐这样,谭振兴觉得他日不会有什么大建树。
    然而他不敢和谭盛礼说,害怕挨打。
    扯远了,他拍拍谭振学的肩,“别想太多了,先把功课完成再说吧。”
    谭振学低头写了几个字,随即放下笔,起身走了出去,谭振兴正觉纳闷,但听隔壁有人说话,是谭振学的声音,“父亲,儿子有错,请责罚。”
    谭振兴:“......”
    自叹不如啊。
    见过这么多人,就没见过主动求挨打的,谭振兴细细想了想,他们几兄弟,谭振学和谭生隐挨打的次数是最少的,谭生隐还好说,毕竟年纪小做事从来不出头,再挨打都打不到他头上,谭振学不同,谭振学偶尔也会犯错,但谭盛礼甚少责罚他,在谭振兴记忆里,谭振学上回挨打还是受他买宅子的事牵连......
    有的人哪,不吃点苦总觉得生活没味!
    屋里,谭盛礼指着书上的字给小乞丐认,听了谭振学的话,他转身,面朝着谭振学,“你何错之有。”
    “识人不清被人蒙蔽是错,多管闲事耽误行程是错...”
    谭盛礼叹气,“被人蒙蔽非你所愿,至于多管闲事就更说不上...”
    “此事是你疏忽了而已,错误算不上。”谭盛礼弯腰扶起他,“人心复杂,能遇到好人也难免遇到心思叵测之人,吃一堑长一智,往后注意便是,何须严重至此。”
    今日这件小事都能搅得他心神不宁,将来遇到挫折,恐难以爬起来,谭振学错不在其他,而是内心过于懦弱,禁不住风浪,院试屡考不过也是因承受不了落榜太过紧张所致,他问谭振学,“若有下次,你还会插手此事吗?”
    好心被误会,好意被曲解。
    谭振学没有回答,谭盛礼无奈,“回屋好好想想吧,若想不明白,去后院柴房看看......”
    谭振学不明白父亲的意思,走出房门他就去了柴房,柴房里堆满了柴,满满当当的,明年也烧不完,他心刺痛了下,突然就明白父亲的意思了,这世道,终究是好人多的。
    如果再让他遇到,他仍然会出声制止。
    离开客栈时,谭振学偷偷放了几个铜板在桌上,昨日有人两文钱问他买,他没卖,若是掌柜,他愿意卖给他。
    他把这件事和谭盛礼说,谭盛礼没有说对,也没说不对,只道,“做事如同写文章,遇到解不开的疑惑就跳出问题看看周围,光沉迷于做学问是不够的,为人处事也很重要。”
    谭振学做学问没问题,做事过于墨守成规认死理,这种人,信念容易被击垮而颓废不振,相较而言谭振业,更有越挫越勇逆流而上的本事。
    谭盛礼将谭振业叫到跟前,要他再好好教教谭振学。
    接下来,谭振业带谭振学去卖柴,他不出面,让谭振学和他们打交道,谭振学卖柴的价格不稳定,有时高,有时低,也会碰到故意找茬的,调.xi谭振学的,他会脸红,会气恼,唯独不会放心里,再去找谭盛礼认错。
    几兄弟天天砍柴欢乐多,小乞丐也想跟着他们去砍柴,请示谭盛礼后,谭盛礼让谭生隐带着他。
    谭振业性子不着调,谭振学太老实,谭振业太滑头,跟着谭生隐,性格不会偏,更像个正常人。
    殊不知他想多了,人到他们手里就谭振兴说了算,进山后,谭振兴就问小乞丐,“你会砍柴吗?”
    小乞丐摇头,砍柴他不会,但他能捡柴,说着,他弯腰捡起地上的枯枝,谭振兴看得直甩头,朝他招手,“来来来,振兴哥教你,像你捡的柴,弯弯曲曲的,卖不了钱...”他指着不远处竖着的枯木,腿在地上蹭了蹭,“振兴哥给你露一手。”
    谭振学正要提醒他后背的伤,然而晚了,谭振兴尖叫着冲过去,抬脚毫不犹豫的踹向枯木根部,啪的声,枯木断了,还伴着声嗷嗷嗷的哭声,“哎哟,我的背啊...”
    谭振学:“......”
    小乞丐看得脸色煞白,回到马车里,再也不提进山砍柴的事情了。
    谭振兴这次伤得不轻,到了绵州都不见好。
    可能看他有伤在身,谭盛礼难得对他和颜悦色了些,谭振兴心里又不得劲了,总怀疑谭盛礼在暗示什么,背地里问谭振学,谭振学道,“你的功课长进大,父亲心里欢喜。”
    从郡城到绵州,谭振兴功课进步是最大的,胸襟开阔,眼界长远,尤其那篇关于太平盛世何以兴邦的文章,除了赋税徭役,谭振兴提到了教化百姓,施以仁德的观点,即使他阐述得不够明白,但看父亲反应是极为满意的。
    “我有长进吗?”谭振兴表示怀疑,他的文章还是如以前差不多啊,倒是谭振学的文章更合他心意,要知道,他做梦都想写出谭振学这样文采斐然文笔流畅的文章,可他不行,想得很容易落笔就歪了。
    “你说我乡试能过吗?”问出口,谭振兴就惊觉问错了人,忙摆手,“罢了,问你作甚,要问也是问父亲。”
    在这方面,没有比父亲更有眼力的了。
    于是,得了谭盛礼好脸色的谭振兴又发出考前一问了,“父亲,你说乡试我有希望吗?”
    “不知。”谭盛礼惜字如金地回了两个字。
    谭振兴:“......”连父亲都不知,他要问谁?
    谭振兴迷茫了,不死心地凑过去还要问问,却看谭盛礼在翻往年的乡试试题,路上他们就看过了,文章如行云流水,令人叹为观止,他们几兄弟,就谭振学和他不分伯仲,由此来看,谭振学是没什么问题的,他想了想,问谭盛礼,“父亲,能不能买些举人老爷的文章回来看啊。”
    排名前几的举人老爷他是比不过的,只能比倒数几名的没准还有点希望。
    看他眼珠子动谭盛礼就知道他想什么,扶额,“回屋看书去。”
    他稍微沉脸,谭振兴就不敢再问了,规规矩矩作揖退下。
    绵州物价更高,人多住宿费贵,因此,仍然是谭佩玉她们住房间,谭盛礼带着几个孩子睡柴房,进城后,谭盛礼就让他们打听城里在卖的宅子,最先打听到消息的是谭振兴,他显得尤为激动,因为他在城里遇到熟人了,就是在郡城给人写信的秀才。
    他来绵州也是参加乡试的,他介绍了两处宅子,临街,地段不错,价格便宜,念在郡城的事办得不好,这次他打听到的价格很便宜。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的话谭振兴还是很信服的。
    “再看看吧。”谭盛礼不着急评价,叫上大丫头和小乞丐,逛书铺去了。
    绵州乃西南最繁华的州城,车水马龙,行人如织,谭盛礼左手牵着大丫头,右手牵着小乞丐,不远的距离,因着拥挤走了许久,到书铺门外,里边更是人头攒动。
    “祖父,好多人。”
    “是啊。”越繁华的地方,读书人越多,读书人多的地方,书铺生意自然更好,绵州便是此盛景,京城可想而知,谭盛礼弯腰冲大丫头道,“牵着祖父的手别放,买了书,祖父给你买糖葫芦。”
    大丫头点头,紧紧握着谭盛礼手,“好。”
    进门后,谭盛礼注意到人们手里几乎都拿着本绿色封皮的书,他去到书架时,最后本书刚好被人拿走,谭盛礼又去看其他,整面墙,整排书架的书,种类繁多,不供外地人借阅,如果是本地秀才身份,能借阅,但不能离店。
    逛了圈,谭盛礼什么都没有买。
    走出书铺时,大丫头略有困惑,“祖父,不买吗?”
    明明说了买书的。
    “不买。”谭盛礼牵着她往卖糖葫芦的走,“给大丫头买糖葫芦吧。”
    难得谭盛礼逛书铺是两手空空而回的,谭振兴在门口等几个弟弟,看到谭盛礼顿觉困惑,“父亲回来了?”
    “振学他们还没回来?”
    “是。”谭振学小心瞄着谭盛礼神色,看不出他是悲是喜,狐疑道,“父亲没买书?”
    “再看看吧。”云尖书铺为绵州最有名的书铺,据说很受读书人喜爱,但规矩太多他不太喜欢,见谭振兴站在门口不动,他问,“今日功课不用写了?”
    谭振兴:“......”
    “这就回屋写。”谭振兴揉了揉发疼的后背,不情不愿上楼去了。
    没过多久,谭生隐回来,宅子贵,听他是外地口音要添钱,谭振学和谭振业回来都这么说,谭振兴又沾沾自喜起来,“还记得我在郡城认识的秀才不,他来绵州了,在街上摆了张桌子给人写信,他说有两处宅子不错,地段好,价格便宜,大小和郡城住的宅子差不多,要不要明早过去看看?”
    谭盛礼扫他眼,“振业明天随你大哥去看看吧。”
    绵州物价高,宅子的卖家比郡城翻了倍,谭振业随谭振兴去找那位秀才,宅子没看谭振业就回了。
    那个秀才,摆明了是个骗子,他的话不可信。
    他没和谭盛礼说,否则谭振兴又得挨打,被人蒙蔽尚不自知且深信不疑帮其说服人,他们如果上当,赔进去的就是所有家当,如果别人上当,谭振兴就有帮凶之嫌,谭振业替他瞒下这事,背地提醒谭振兴不得和那个秀才深交,否则迟早会惹祸上身。
    他话说得严重,谭振兴被吓得睡不着。
    他睡不着,谭盛礼却是好眠。
    几人在柴房打地铺,谭振兴鼾声如雷,谭盛礼常常要很晚才能睡,难得今晚安静,他沾枕头就睡着了。
    却又被谭振兴唤醒。
    “父亲,我害怕。”谭振兴睡在谭盛礼旁边,翻了个身,面朝着谭盛礼,“那个秀才是骗子,他会不会骗了别人嫁祸到我身上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