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我和先帝相爱相杀日常 > 第7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2节

    很快,陈国公子博益密谋残忍杀害越国重臣们的消息就不胫而走了。上至官员朝臣,下至贩夫走卒,就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人人皆感叹人心不古啊,那传闻中的公子博益实在也太坏了。
    公子博益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更可怕的是,三人成虎,一件事情,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真的了。更恐怖的是,越国的百姓们,还绘声绘色编造出了具体的过程,编造出了公子博益的目的。
    等到这事情传到公子博益的耳朵里面的时候,越国的大军都快要压界了。公子博益自己都差点以为这传闻的是真的了。
    说得那叫一个有鼻子有眼,但是但凡有点脑子的人一推敲就会发现这事儿根本就说不通。他好端端的,找外援都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在这么关键的时候去得罪公子风,还残忍虐杀了越国那么多的朝廷重臣,他又不是失心疯了。
    简直荒谬至极,可是偏偏这消息,连他自己的手下都信了。
    在所有人看来,公子博益真的是能做出这种伤心病狂的事情来的人。他真的会有可能为了出自己的一口气,去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公子博益被越国的事情弄得烦躁不已。
    越国大军压境,显然是要讨一个说法,陈国现在就是内忧外患,似乎立马就要分崩瓦解了一般。在外力作用下,公子敏和公子义立马合伙,强逼公子博益去给有风道歉,不要拖累了整个陈国。
    别说这事他没有做过,就是真的做过了,有凭什么他去道歉,然后将陈国拱手让给这两人。与其这样,还不如同归于尽,干脆谁也不要想得到陈国。这种时候,他已经忘记那个龟缩在郑城的公子渠了。
    公子渠生怕自己不小心就中招死了,这些日子担惊受怕得人都清瘦了许多,但是还好,现在他那三个好弟弟斗了起来,都忘记了他。
    不过这事情的发展有点扑所迷离啊。公子渠完全理不清有风和公子博益之间的爱恨情仇,于是索性他就不去理会了,横竖不是他能想明白的。
    分明他真的请了外援啊,外援也的确就是越国国君有风啊。
    越国大军压境之时,戚慈到达了郑城,有风收到消息之后,恨不得抛下这群被他吓成了鹌鹑的大臣们,自己跑去郑城见戚慈一面。但是他心里清楚,戚慈不会太喜欢这样的儿女情长。
    那便再等一等吧,再等一等。
    等着他的慈慈,她总有一天会长大的。
    作者有话要说:  嘴是真的可以杀死人的啊,希望小可爱们以后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啊,其实一直不喜欢传流言的人,就是因为三人成虎,有时候真假难辨。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唉
    第118章 一百一十八 混乱
    戚慈来郑城的目的非常明确直接, 陈国她注定要分走一半,最低的限度是三分之一到一半。郑城是她肯定会划分进来的一块国土。郑城,是她留给公子渠的东西。
    她来这里, 就是为了能及时掌控陈国的局势。陈国现在太混乱了,很多国家已经看出来陈国不对劲, 像是陷入了什么魔咒之中一般,可是却没有人敢轻举妄动, 甚至连分一杯羹的打算都没有。
    因为所有人都在等,在等着看这是越国的一场趁火打劫还是人为的计谋。若是趁火打劫,那么便都可以来分一杯羹, 若是早已谋划好的,便不要随意掺和。
    有风的铁血,很多人都心知肚明,他才不会顾及那么多。
    戚慈来到陈国, 真是因为这乱象。
    她住得地方很是隐蔽,根本没有人知道戚慈来了郑城。毕竟上林郡之中的胡山书院现在正在招纳先生, 也没有多余的人知道戚慈和陈国之间的恩恩怨怨, 只当戚慈还在上林郡。
    其实她早已经离开了。
    戚慈来到郑城的第一件事就是见“天池道人”,这也是“天池道人”第一次真正见到戚慈, 戚慈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姑娘, 除了那张脸生得太过漂亮,竟是没有什么上位者的傲然。
    “天池道人”心道,他这个主子看上去像是个和善人。可是没有想到接下来戚慈问的每一个问题都恰好问到了关键点上面,待到“天池道人”出来的时候, 只觉得自己的整个后背都已经湿透了。
    戚慈年纪不大,威慑力却十足。她在暗示他,应该衷心于谁。也是在暗示他,公子渠若是失去了他赖以为生的身份,又没有新的高贵的身份的话,很有可能就会被人欺辱。
    “天池道人”叹气,他自然清楚自己应该效忠于谁。到了现在,已经骑虎难下了,纵然是他说不想要什么荣华富贵也不想要权势滔天,他也下不来戚慈这条船了,戚慈也不可能允许他下来。
    甚至他还需要继续稳住公子渠。
    公子渠这人吧,心也大,他丝毫没有察觉“天池道人”的变化,也丝毫没有察觉局势的变化。还躲着藏着,生怕有人会害他。看着这样的公子渠,“天池道人”无话可说,他的眼前只剩下了一条路。
    跟着戚慈一条路走到黑。
    十月末,公子博益终于忍不住公子敏和公子义的逼迫,假意邀请两人一叙,并点明这是最后一叙了。公子敏和公子义沾沾自喜,认为他们两人合作之后,公子博益终于顶不住这压力了。公子博益这人吧,除了占了个嫡子的好名头以为,真的是一点本事都没有。
    在公子博益同他们争王位开始,他们才仿佛想起有这么一个弟弟。
    其实谁也没有真的将公子博益放在眼中,他们早就料到他顶不住这么大的压力。若是他当真想留下千古骂名,便顶着就是了,横竖越国大军入境,找的第一个人也是公子博益。
    于是两人赴宴赴得一点没有心理负担。
    若是陈国的老国君知晓这一幕,估计死了都能被这三个不肖子孙给气活过来。公子博益是条心机阴沉的毒蛇,公子敏和公子义就像是两个蠢而不自知的猪,说他们俩是猪都侮辱了猪。
    果然,这就是一场鸿门宴。两人虽然带了足够的人马,又没有食用公子博益提供的酒水食物,却依旧在带了不过一盏茶的时间,就觉得手脚发晕,这两人立马就察觉不对。
    可是事已至此,说什么都晚了。
    公子博益这一步棋走得好,若是背后没有黄雀在后,那就更妙了。他早些时候约这两人,这两人势必不会同时赴宴,根本不可能一同解决他们。而只要有一个死在了他的手中,另一人必然心生忌惮,将他当做眼中钉肉中刺。
    他培养这么多年的姑娘又不是白培养的,好几个在公子敏和公子义的后院都颇为受宠。这年月枕头风是最容易吹进人的心里面的。
    谋定而后动,公子博益其实很适合当一个王国的继承人,可惜老国君当年最宠爱的是公子韬。陈国的败象从何时开始的,正是从公子韬上位之时。公子韬为人刚愎自用,听不进他人的劝说,凡事都相当自我。姜微曾经时常抓住这一点,来利用公子韬满足她的愿望。
    若是老国君选的继承人是公子博益,陈国也不会这么快败落。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公子博益一剑穿心,不过眨眼间就杀死了他的两个亲兄长。杀死之后,他反而镇定了许多,既然这两人都不在了,公子渠龟缩在郑城,看那样子也来不及同他争夺王位了。
    日夜渴求多年的王位,眼看着就在自己的眼前了。
    那种从灵魂深处涌上的快乐,从心脏蔓延到四肢的快感,让他沉醉不已。很快很快,这偌大的陈国就会成为他的了。
    然而变故发生得极快,公子博益还没有来得及处理好公子敏和公子义的尸体,他手刃亲兄的事情就瞒不住了。
    如同纸包不住火一般,这事情蔓延得飞快,立马所有人的陈国百姓都知道了,若说背后没有推手那是不可能的。可是是谁会这么了解公子博益?事情爆出得太及时了,完全没有给公子博益一点准备的机会,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
    那个了解公子博益的人就是姜微。姜微跟了公子博益十三年,这十三年,她时常能见到公子博益,公子博益将她当成一个极好的商品,每次一见面就会不停重复他救了她的事情,让她心存感激。
    这些肮脏的手段,姜微见得多了。
    可以这样说,姜微原本就是个极其擅长分析人心的姑娘,再加上公子博益那并不怎么走心的演技,十三年,足够让姜微清楚公子博益是个怎么样的人了。
    事前,她就曾斩钉截铁告诉戚慈道:“公子博益一定会杀了公子敏和公子义!”她说得是那么确定,仿佛远在百里之外,她都能洞悉公子博益的心思,多么恐怖的姜微。
    戚慈却并不觉得她恐怖。
    那鸿门宴的事情一出,戚慈也清楚得很了,公子义和公子敏不可能生还了。公子博益,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必定是要命的,就比如公子韬。他在他心里完全扭曲之后才派出了文姬,这一步棋就走得极秒。
    早了,公子韬身边有素素,他哪里能看见旁的什么人;晚了,便有人能观察出公子韬喜好的变化,文姬也不可能成为第一人了。
    时机很重要。
    公子敏和公子义的死,在陈国掀起了新一波的浪潮,。百姓们能躲走的都躲走了,不能躲走的也挖好了地窖,力求最大限度让自己存活下来。
    越国的事情加上手刃亲兄的事情,再没有人觉得公子博益是一个合格的国君了,也没有人觉得这样疯狂的人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国君。
    他太疯狂了,陈国若是真的放在他的手里,最后也逃不掉一个毁灭。
    宗老的目光放在了远在郑城的公子渠的身上。公子渠是老国君的长子,论身份也不算低下,关键是这公子渠傻不拉几的,非常好掌控,这才是最适合的国君人选。
    在利益和国家存亡之间,宗老们毫不犹豫选择了利益。
    公子博益已然觉得自己的国君之位已然妥当了。越国大军压境,却也没有当真要进攻的意思,公子博益思来想去,都觉得这或许只是有风的一个威慑,他并不会真的掀起战争。
    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这片土地已经沉寂太久了,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大多都是一些小打小闹,有风若是当真进攻了陈国,弄不好他就会成为掀起战争的第一人,会留下千古骂名。
    可是公子博益不知道,在史书上,最后记录掀起这场战争的人是陈国公子博益。他才是那个留下骂名的人。
    后世人大多认为公子博益是个两面三刀的小人,在史书上,若说谁坏得流油,那么肯定有公子博益的一个位置。
    公子博益尚且还在做即位的美梦,越国那原本一点动静都没有的大军竟然当真开始了进攻。连一直沉寂的公子渠也突然冒出来说是要为两位弟弟报仇。
    报什么仇,自然是杀身之仇,向谁报仇,自然是公子博益。实际上,什么乱七八糟的报仇,公子渠躲在戚慈为他构建的象牙塔中,根本什么都不知道,这场复仇的主要领头人,是姜微。
    而姜家,早已经在局势不对的时候就锁紧家门不见外人了,这倒是个聪明的做法。
    姜微说过,她要让公子博益不得好死。最后,她也的确做到了,抓住公子博益的时候,他正在疯狂屠杀抓来的宗老们,他知道自己气数已尽,可是却还是要拖人下水。
    看见姜微的那一刻,公子博益的瞳孔微微放大,他失声喊出:“文姬!”眼前出现的人,带着军队杀进他府邸的人,竟然是那个远走高飞的文姬。
    他丢下手中的尸体,咬牙切齿道:“我便知,我便知晓当初不该放你离开。文姬,你狠,你果然狠,世人诚不欺我,最毒妇人心啊,最毒妇人心啊……”他的一双眼睛,仿佛淬了毒一般,死死盯着姜微。
    姜微却再也不害怕他,幼年的时候,她害怕他不要她,害怕他将她卖去茶院,可是现在,她什么也不怕,甚至她走到了公子博益的眼前,不屑地笑了笑。
    “启禀姜大人,许大三已经寻到。”一个军人打扮的人将许大三丢弃在地上。
    姜微用脚踢了踢显然已经吓破胆子的许大三,突然笑了。仇人如此不堪躺在自己面前,这已经是最好的报复了。她姜微,今天才是真的浴血重生了。
    “你大可问问他,我是谁?”姜微说完这句话,再没有多看两人一眼,转身就出去了。
    公子博益知晓姜微真正的身份的时候,恨得咬牙切齿,恨得几欲掐死许大三。
    文姬,竟然是姜家那遍寻不见的小女儿,姜微!
    一把大火,烧了一天一夜,将公子博益的府邸烧成了一把灰烬。这个死法,和传闻中殉情的文姬一模一样。
    十一月,陈国正式一分为二,以朔城为界限,朔城以北划分至越国。朔城以南依旧还是陈国,只是王都由宁城变为了郑城。
    公子渠正式即位,成为新的陈国君,不过这个陈国君的背后,是戚慈。上林郡加上半个陈国,戚慈的实际掌控地区,已经不比吴国少了。
    那么,吴国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作者有话要说:  多的字数算是送给之前买了这章的宝宝们~安安啦~~~ o(* ̄▽ ̄*)ブ
    第119章 一百一十九 见面
    事实证明, 吴国还是有存在的意义的。它存在的意义就是给戚慈和有风一个完美的见面机会。
    陈国的轩然大波过后, 国力倒退, 由原本处于中间的排位直接落到了下面, 除了原本就在夹缝之中生存的卫国之外,就数陈国实力最弱小了。要知道, 陈国原本也是个老牌大国的。
    这一番变故让人忍不住唏嘘, 可是同时也开始警惕起有风来。越国位置偏远, 原本就地广,霸占了陈国一半国土之后更是了不得了, 直接一跃成最大国。
    关键是在陈国这场变故之后,最大的获利者就是有风,让人忍不住会想是不是他在背后捣鬼。
    一时间, 各国之间的氛围都有些紧张。
    有风才懒得理会这些人,说来也是安逸太久了,一些小打小闹的摩擦根本没有被这些国君们放在心中, 他们大多或是醉生梦死, 或是宽厚仁慈。远离战争太久了, 就会遗忘战争。
    可是怎么可能,没有战争。这个世界最不缺乏野心家,就算是没有戚慈, 该发生的也一定会发生。
    胡山书院修葺好了之后, 戚慈又将山间的路修葺了一遍。路修好了,去胡山镇的时间就大大缩短了,使得来往胡山也方便多了。山路依旧有些陡峭, 戚慈没有过多修葺,她招的是来读书的,不是来享福的贵族子弟。
    胡山书院招生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自己亲自爬上胡山,除非身体不便。
    这书院着实是费了戚慈不少的心思。上林郡不乏有着好手艺的手艺人,更缺乏的是真正有知识的读书人。上林郡的百姓们自然是非常乐意自己能成为胡山书院的教书先生,手艺那边就没有缺教师这种说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