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我和先帝相爱相杀日常 > 第10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节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引用一句话,这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于是自认为有些见识的赵原就上钩了,在他看来,戚慈出身燕家,在苑城燕家已经是很了不得的贵族了。人这一生呢,总是能遇见一些贵人,说不得戚慈啊,就是他赵原的贵人。
    倘若没有戚慈来提醒他梅花菇的事情,他就算看见了那背着山货的胡民,也不一定能想起这件事来。
    赵原三步并两步走了出去,不顾仪态喊道:“汝等停下!”
    丰部落这一行人总共五人,带头的正是曾经不想再下山的猴子,听见了赵原的声音,猴子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然后微微一笑。待他转身过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一个弯着脊背的老实巴交的山民了。
    “这……这位大人可是在唤我们……”他的眼中流露出微微的瑟缩,脸上扬起奉承的笑意,弯着的脊背,有些凌乱的发髻,穿着洗的满是褶皱的麻衣。
    赵原一看,心道,这麻衣材质有些眼熟嘛,可惜之前穿着的那位是个出身高贵的,现在穿着的却是再低下不过了,可见这人啊,会不会投胎真是很重要。
    他突然就叹了口气,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语气温和了不少,说道:“正是在唤你们,你们背上的是山货吗?”他突然变温和的态度,反而让猴子有些警惕,猴子的心中闪过万千思绪,然后赔笑道:“是的,大人,我们背着的正是山货。”
    “跟我进店来。”赵原招手,将猴子他们带进店内来,然后又问道,“你们可有梅花菇。”
    大家都没有说话,静静看着猴子,猴子小心翼翼回答道:“有是有的,可是大人,最近梅花菇不知为何少了许多,已经没有过去那般好采摘了,又为了保证新鲜,是故我们也没有多少。”这话,是戚慈和猴子商量许久才敲定的。
    按戚慈的话来说,就是物以稀为贵。有的东西,明明味道就没有那么美味,甚至可以说得上很是奇怪,可是价值就是高,这是为什么?还不就是因为两个字--稀少。贵人之间的攀比比的是什么,就是这两个字,谁家拥有的稀少的宝贝儿多,显然谁家就要有面子一些。
    这个事情,在现代,有个最成功也最有名的营销成功案例。那是一场被称呼为二十世纪全球最大的营销骗局的案例,只要是学习过现代营销史的人就绝对会知道,这场案例是现代营销史上教科书般的经典案例。
    这就是钻石骗局。戚慈曾经出于好奇专门去了解了这一段历史,钻石一开始是极为稀缺的,于是它成了贵族和皇家炫耀的工具。可是好景不长,南非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钻石矿,这个时候,倘若这些钻石进入了市场,钻石的价值绝对会大打折扣。而一个叫罗茨的人改变了原本会发生的惨剧,他买下了整个钻石矿,然后开始极力控制钻石的出量,并且开始铺天盖地的将爱情与钻石联系起来。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成功的营销,而这个例子留给戚慈的印象也极为深刻。
    而显然,现在的梅花菇就是钻石。
    梅花菇味道鲜美,却位于深山,极难采摘,现在又有燕家需要,那么很好,梅花菇的价值已经出来了。
    于是戚慈告诉猴子,一定要点出,梅花菇的稀少和难采摘。
    听了猴子的话,赵原的心一跳,连忙就问道:“一共有多少?”他不关系其余的什么山货,他就关心梅花菇有多少。
    看见他急迫的神情,猴子就知道,神女大人说的话,一句不假。猴子心中闪过一丝敬佩,坚定了跟着她走的想法了。
    “你说出梅花菇稀少之后,他一定会很慌张,你千万不要慌,用最少的东西换取最大的价值以及良好的合作机会,懂吗?”她的目光之中是满满的鼓励,也蕴含着沉静,好像她做的事情不是一场算计,而是一件最平常的事情。
    他绝对不会慌张,不会给神女大人和部落丢脸,他也相信,梅花菇原本就有着极高的价值。
    “大人,一共就只有这一背篓。为了采摘这篓子梅花菇,我们耗费了许多的人力。”他还是弓着腰,可嘴里的话却已经没有那么客气了。
    赵原想了想,一背篓暂且也是够了的,于是笑着说:“这样,每斤梅花菇我给你们算二十个大钱可好?其余的山货我每斤十个大钱一起收了。”他脸上的笑容是和煦的,仿佛给了他们极大的照顾了。猴子算是看出来了,这赵原本质也还是个商人,并不因为他要客气几分,就比周二好许多。
    神女大人说得对,商人就是商人,绝不会是做慈善的,慈善是什么意思,猴子不太懂,却不妨碍他理解戚慈的意思。
    这都是一群黑心肝的蚂蟥啊。
    “大人,倘若是这个价格,那也不必再说什么了,我们走吧,还不若去苑城街上叫卖来得好呢。”他没有和赵原多说,直接就招呼人要离开了,这一下弄得赵原有些措手不及,他原本想着也许会有讨价还价,万万没想到猴子什么也不多说就要离开。
    这也实在是太不按常理出牌了。
    “大人,梅花菇不好摘,摘一个菇,需要一个人起码找上一刻钟。这一背篓,我们部落的人不眠不休摘了一天一夜。”这话说得就有些不地道了,这梅花菇分明山里到处都是,可是这是戚慈吩咐的话,猴子自然没有不遵守的。
    他说完就要带着人走。
    赵原这才回过神来,立马就有些慌了,他其实不算一个纯粹的商人,一见猴子他们竟是当真要走,立马就上前拦住,说道:“这……这般麻烦的话,那这梅花菇的确难得,这样,一斤四十个大钱可好?”这一下子就翻了倍了,猴子顿时知道这还不是赵原的底线。
    他依旧佝偻着身形,看上去形容有些猥琐,却非常坚定地摇摇头:“我知道,您是将这梅花菇卖给城里的贵人们,梅花菇的价值远远不止四十个大钱。”倘若四十个大钱就将这梅花菇卖了,岂不是显得他猴子无用极了。
    赵原瞪大了眼睛,他没有想到这个看上去极不起眼的山民,竟是还知道这梅花菇的去向。他又想到了戚慈,心里思绪万千,因为戚慈,他敢肯定,这燕家想必是真的,真的非常喜欢梅花菇。
    现在的他不知道,未来这梅花菇的价格会涨到他赵原不敢想象的地步,也会风靡整个吴国。
    他开口问了一句事后想起来都觉得魔怔了的话:“你觉得应该多少钱才恰当呢?”这哪里像是个做生意的?其实他是被猴子一串一串的话给唬住了,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一百个大钱一斤,独家。”说这句话的时候,猴子站直了脊背,以一种先前没有的沉静说出口。他身上的猥琐和怯弱一扫而空,打从眼里透着精明。
    “一百个大钱!!!”赵原失声叫道。
    在吴国,一百个大钱可以买些什么,可以买的东西太多了。戚慈和阿溪从铺子出来之后,就逛起街来。戚慈身上没有银钱,她逛街也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了解现在的物价。
    接近一个朝代,融入一个时代,首先就要知道物价,知道了物价之后,你才知道这个朝代安稳与否。一个国家的粮价过高,那必然就是要乱了,一个国家的人偏好什么,其实都是可以在买卖之中看出来的。
    就像戚慈虽然知道吴国人好美食美人美物,可是那也只是纸上谈兵,美誉亲眼见过,到了这镇上,她来回走了几遍,倒是深刻的感觉到了。
    好些个姑娘上前来,硬是要往她头上簪花。这风俗,比之华国历史上的魏晋也不遑多让。
    而主食菽一斤也不过五个大钱,倒是比较平稳。盐一竹筒二十个大钱。麻布一匹有些贵,要五十个大钱,而棉布就贵出天价来了,已经不是几枚吴钱可以解决的了,须得要银子了。
    一百个大钱可以买什么,能买的东西太多了。对于现在的部落来说,几乎等于是救命钱了。
    部落缺衣少盐,这些情况,戚慈心里都一清二楚。她牢牢记着吴国的物价,然后决定豆腐这种吃食,不能贱卖,要卖,逼格就要提上来。
    吴国人,除了那些爱美之外,还崇敬什么,那就是隐士了。
    第16章 十六 隐士
    何谓隐士?
    在古代,隐士是“士”这个阶层的成员之一,至于真正具有才德学识的不愿入仕的大德之人,才配称得上一声“隐士”。
    隐士,首先就是有大才之人。
    其实七国皆敬佩有大才之人,可是有才华的人也分为很多两等,有想尽办法入仕的,也有想尽办法出仕的。而在吴国,因为民风的缘故,显然人们更喜欢也更崇敬出仕的人了。
    按戚慈的想法来,那就是先立一个隐士的牌匾在前面挡着,想个什么名号呢……这里是胡山,部落在胡山之上,不若就叫胡山先生吧。
    戚慈的面上毫无波澜,就在云淡风轻之下就定下了这个名号。她没有想过这个名号或许有一天会名震天下,这就是历史,历史原本就是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和不经意。
    万水镇,是个中等镇子,却也是有几家不错的店铺的,例如赵原掌管的杂货铺,例如买布的布店,也有卖首饰的,这些店铺都不怎么大,因为店内卖的东西都不是常人能买得起的。
    就在戚慈尚且逛着街的同时,赵原终于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开始懊恼怎么能将买卖的主动权交给一个山民,这下好了,对方狮子大开口,他倒是成了被动的一方了。
    他想拒绝猴子这可笑的价格,可话到嘴边却成了:“什么叫做独家?”他自认见识还算广阔,虽然和城里的贵人不能比,却远远超过这些个山民,可是现在,他竟是听不懂这山民说的话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赵原咳嗽两声,以袖子掩面,来掩盖自己微微的尴尬。
    猴子一下子却像是变了一个人,他站直身子说道:“独家的意思就是从此以后梅花菇我们就卖给你,不会再卖给其他人了。”这个词他解释得格外的顺溜,他牢脑子灵活,将戚慈说的话一句不落的全部记在脑子里呢。
    这话一说完,赵原没有立马接话,他神情有些严肃,心里思绪万千,正在思索这笔买卖划算不划算。
    怎么看,都是划算的,尽管是一百个大钱一斤,那利润空间也是极大的。
    赵原还有最后一点好奇的,他仔细看了一眼猴子,仿佛现在才看清楚猴子一般,原来这个山民年纪尚且还不大,他轻轻一笑,问道:“这个词是谁教你的呢?”
    猴子到底还是经历得少了一些,听闻这话,便瞪大了眼睛,一切就不言而喻了,他想了想,又挠挠头,还是回答了:“是先生所教导的。”
    这就是猴子机灵的地方了,他知道这种词汇不可能是他能说出来的,待到有人问的时候,他也不提神女大人的名讳,只说是一位“先生”教导的,听到先生这个称呼,赵原自然就知道不要深问了。
    能称呼为先生的,都是有才之人。
    于是误打误撞的,这竟是胡山先生的名头第一次在世俗之间出现。
    “如果按照你这般说,能独家提供给我们,那一百个大钱也是值得的。”他原本想的就是用梅花菇和燕家人打好关系,在这一目的之下,价格和利润反倒是显得没有那般重要了。
    最后,猴子他们带下山的这许多的山货换得了三百八十个大钱,能买得许多的盐,也能买几匹麻布了。
    猴子和戚慈约定在镇子外的第三棵槐树下等,猴子来的时候,戚慈和阿溪已经站在那树下了。戚慈站在那里,仿佛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她衣着简陋,可越是简陋的衣裳,越能显出她整个人和别人的不同。猴子突然觉得,他们的神女大人应该住在宫殿之中,应该生活得很好才是。
    戚慈根本不知道猴子得想法,雨早就停了,她在等猴子的时候有些百无聊赖,于是扯了好些花儿给阿溪编了一个花环戴在头上。阿溪没有想到那个花环是给她自己做的,一时间高兴傻了。
    她拍拍她的脑袋,笑着说:“我们阿溪真是漂亮。”这个才十岁的小姑娘一时间激动得脸蛋都涨红了。
    她看着戚慈的眼神竟像是会发光一般。
    阿溪这短短的一生之中,还没有遇见比戚慈更好的人。她曾经心中是有些怨恨戚慈的,这个从天而降的神女,明明救了那么多人,怎么就偏偏救不了她阿兄呢。
    她跪下去头磕头,不过就是为了让她救人。她看上去太精致也太美丽了,和他们口中的山外面的贵族太像了,她也害怕她和那些贵族的心肠一样。
    可是很快,她就知道不是的。黑夜的山林,是那么的可怕,而她却选择了进山。阿溪不知道戚慈进山要去寻找什么,可是她知道,那一定是为了救人。
    她救了阿兄,还教导她识字明理。她温柔又漂亮,是阿溪见过的脾气性子最好的人,纵然是明明知道她在算计人,阿溪还是觉得全天下就没有谁能比得过她的神女大人了。
    后来很多年了,阿溪自己都名满天下了,她还是对戚慈保留着一颗最恭敬的心,那个时候,很多人都唤戚慈为“先生”,唯独她,一直唤着神女大人。
    当然,可想而知,对于一直试图拐带阿溪的神女大人的有风,阿溪是一种怎样的愤怒,这都是后话了。
    现在的阿溪还是个身量不足的小丫头,她摸着头上的花环,抿嘴笑得可开心了。
    这一幕就让猴子有些嫉妒了,可他也不好和个小丫头计较,堂堂男子汉也不能要个花环不是。于是他连忙走过去,邀功道:“都卖出去了,那人也收了,梅花菇整整一百大钱一斤了,我们又买了好些盐和麻布,这次能卖这么多钱,多亏了神女大人您了。”
    听闻这个价格,戚慈在心中换算了一下购买力,心中知道在梅花菇的身价没有起来之前,这个价格已经很理想了。毕竟对现在的贵族来说,或者说燕家来说,梅花菇只是一种美味的山珍而已。而戚慈想的是,赋予这种山珍最美好的寓意,就和豆腐一样。
    而这一切,都会打着“胡山先生”的名号。
    当戚慈知道猴子告诉赵原独家这个词汇的由来的时候,更好的主意上了心头。
    “胡山先生”的人设,是一个睿智的、学识了得的隐居在胡山之中的隐士,依戚慈的了解,隐士喜欢的东西,很容易得到吴国大众的追捧。
    倘若部落的背后站着这种人物,那么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我们先回去。”戚慈没有再说什么。回部落的路很陡很险,这也是为何他们没办法大量运货物出来的原因,这个路就导致了他们是不能得到什么太大的发展的。
    其实也没关系,戚慈看着山边的雾气突然笑了,原本大家想的就是安居乐业就好,不是吗?
    能安居乐业也挺好的。
    从胡山底走到部落要一个多时辰呢个,其实还不算太远,打从山顶往山里面走路就好走多了。吴国和越国其实都没有高山,大多都是一些绵延的小山,山连着山,看上去也不比那些雄伟的山少几分气势,甚至还多了几分神秘。
    戚慈立“胡山先生”这个名头,得到了大巫的肯定。打从猴子他们回来之后,大巫的笑就没有停止过,和过往比起来,能卖到这般多的银钱已经让他喜笑颜开了。
    “来来来,开会了开会了,大家都集合啊,开会了啊。”猴子带着几个小跟班在部落里窜来窜去,一些人还弄不明白啥叫开会,就傻乎乎也跟着人群走到部落口的大树下等着了。
    “什么是开会啊……”有人就好奇地问道。
    也有机灵一点的,就说道:“是不是就像神女大人在这儿跟他们讲的那什么故事一样啊?”
    “可能是吧……”有人开始附和。
    “大概是的……”
    开会讲什么,自然是告诉他们梅花菇的事情,也是为了合理的将盐分下去,前面还好,等到戚慈说一斤梅花菇的价格卖到一百个大钱的时候,下面就开始吸气了。
    “神女大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每天都去采摘,岂不是很快就能富裕起来了吗?”问这话的是一个约莫三四十岁的婶子了,她的肤色很深,脸上有些愁容,看得出来日子许是过得不太好。
    戚慈没有怪罪她,也不觉得这是一种贪心,这只是来自于生活的压力,而她为什么要将所有人召集来公开说梅花菇的问题,就是因为她不希望这种生活的压力有一天变成了贪婪。
    “梅花菇能卖到这个价格,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有贵族需要,并且稀少,一旦泛滥了,也便不值钱了。”她说完,还笑着打了个比方,“就比如说咱们现在可以将菽磨成粉、磨成豆汁,吃豆饭的人也就少了许多,豆饭就显得没有那么珍贵了,对不对?”她前面说的没有人懂,可是后面这样一比喻,似乎的确是这样的。
    于是大家都懂了,这梅花菇的价格虽然高,却不能一直一直卖的。不过族人们还是很开心,毕竟有了盐,还有那么多的麻布呢,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好东西呢。
    “这麻布,分不均与,我觉得就给部落中的孩子们做几身衣裳,大家瞧瞧可否行?”这几匹麻布根本分不均,戚慈也心疼这些在部落中放养的孩子,于是索性就想给他们做点好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