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凤枭(作者:九月轻歌) > 第5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2节

    没有他这个对皇权最有力的威胁,她虽不至于举步维艰,却一定会经受诸多波折和委屈。
    她得让他打心底冷静下来,而且,还要在不为难不算计萧仲麟的前提之下。
    瞥一眼自鸣钟,她抚了抚心口。还好,时间完全来得及。
    她唤翟洪文即刻把沈轻扬请到宫里。
    沈轻扬来得很快,许持盈遣了宫人,言简意赅地道:“接下来本宫要问你的事,你都要据实回答,如果你希望沈令言安然无恙的话。”
    沈轻扬的犹豫只有片刻,随即恭声道:“微臣晓得,皇后娘娘询问的事,只要微臣知情,便会如实禀明。”
    许持盈略略松了一口气,压低声音,询问最关键的几件事。
    这期间,在殿门外守着的翟洪文轻声问木香:“皇后娘娘是不是还没消气?不会让影卫——”想问的是不会让影卫放在宫外的人监视许夫人吧?但真是没胆子明说。
    木香失笑,“您想哪儿去了?不会的。”
    “那就好。”翟洪文挠了挠头,“这几天耸人听闻的事情出的多,我难免异想天开。”
    木香但笑不语,心说许夫人自有丞相约束着,才不需皇后费心。
    沈轻扬离开之后,许持盈脚步匆匆地去了书房,扬声唤人快些磨墨,随后提笔写了一封简短的信,又唤翟洪文进去,正色吩咐:“去宫门口等着,摄政王进宫的时候交给他,让他务必即刻过目。事关重大,你一定要办妥当。”万一萧仲麟恰好手边无事,郗骁与沈令言不需先来坤宁宫,她这封信送去,便与和他们相见无异。
    翟洪文神色一凛,分外郑重地道:“奴才明白,皇后娘娘放心。”
    ·
    辰正,郗骁与沈令言相形进宫。
    两个人面色都不大好——整夜未眠,争论到现在,他们的想法还是不能达成一致。
    他先是竭力反对她要陪着他认罪,随后又气她早在去年就把关乎彼此和萧宝明、赵家那些事的密信交给了许之焕——这很可能就是又多了一个知晓她被人要挟的原因的人。
    许之焕,那是持盈的父亲,他伤谁都不能伤许家人,就算许家说出损害她名誉的那些事情,他也只能受着。
    眼下他能祈求的,只能是许持盈的通透练达磊落,都是许之焕的功劳。
    翟洪文快步跑过来,把许持盈的亲笔书信递给郗骁,又照实说了许持盈的意思。
    郗骁颔首,取出信纸看过,先是拧眉,随即无奈地笑了。拿着信纸犹豫片刻,放回到信封之中,交还给翟洪文,很不情愿地道:“告诉皇后娘娘,臣明白,遵命就是。”
    翟洪文虽然不明就里,还是喜笑颜开,“奴才这就去复命。”
    郗骁侧头看一眼捧着一大堆东西的沈令言,没好气地道:“依你们,见到皇上之后照实说。”
    沈令言眼里立时有了笑意,“那就好。”
    ·
    巳时,御书房。
    郗骁与沈令言跪在地上。他们以罪臣自居,请皇帝看完所有供证之后定罪。
    萧仲麟也就由着他们,自己凝神阅读沈令言交上来的一应口供——包括她自己的。
    兵部、五军都督府、赵家、萧宝明、陆乾……这么多人,这么多人曾犯过欺上瞒下祸国殃民的罪行。
    克扣军需粮饷、买卖空缺的武职,甚至郗骁在外征战获封摄政王的那次风波,亦是太后与赵家父子推波助澜导致。那一次,的确是从重发落了兵部几个人,但那分明只是太后等人推出去的替罪羊,作为幕后元凶的人,到现在都逍遥法外。那些因为他们埋骨沙场的将士,到现在都还没得到真正的公平、公道。
    罪恶与自己毫不相关的时候,只有因为事不关己的不置信、惊讶和或多或少的愤怒。
    但当罪恶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时候,心头便会被憎恶、怒火充斥。
    萧仲麟用了小半个时辰才看完手边一切,又沉思多时,才出声道:“沈指挥使,你先去偏殿用些茶点。”
    沈令言称是,起身告退。
    萧仲麟望着郗骁,“摄政王,平身。”
    郗骁恭声称是,起身静待下文。
    萧仲麟目光悠远地望着郗骁。是在看当朝摄政王,亦是在看朝堂格局。
    如果说活过来是至为幸运亦艰辛的事,那么到此刻,眼前事应该是他此生至关重要的一件事。若是处置不当,往后不得安宁。
    在萧仲麟眼中,许之焕是极为出色的政客,该忍时忍,该狠时狠;郗骁是极为出色的军事人才,在这之余才是一个政客,但也正如先帝所言,是十足十的性情中人。
    许之焕今日给他的建议,是将郗骁作为短期的利刃,利用摄政王的威名惩戒罪臣,随后洗牌,最后再发落郗骁,拿走他的兵权,给他一个说得过去的但再无实权的位置。
    ——郗骁不会反对,许之焕如是说。
    的确,郗骁不会反对。此刻认罪的姿态、行为都能让萧仲麟确定这一点。
    但是,那是一个政客的远见,不是他这坐在龙椅上的人看法。
    萧仲麟喝了一口茶,打破殿内的宁静:“有些话,朕要与你摆到桌面上,说透才好。”
    第042章(更新)
    042
    郗骁躬身行礼, “罪臣谢皇上。”
    “罪臣。”萧仲麟玩味地笑了笑, “你的确有罪, 私自关押朝廷命官家眷, 对朝廷命官、当朝驸马动用私刑。今日, 先斩后奏, 交给朕这些必能引发朝纲震动的证供。”
    郗骁默认。先帝在位时都不敢发力彻查的大案, 对于还未坐稳龙椅的新帝来说,是为难之至, 一次行差踏错,便会陷入长久的被动之中。他, 的确是给新帝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原以为皇帝会为他引发的这一切暴跳如雷, 但是没有, 皇帝仍然如常平静, 眼神分外通透、睿智。
    “你已做到这地步, 便再无将风波压下去的可能。”萧仲麟语声徐徐,“朕要问你一句话, 日后你是否愿意听从朕的安排, 抛开个人恩怨,秉公行事?”
    郗骁略一迟疑,恭声道:“罪臣今日进宫, 便是甘愿听从皇上安排,听凭皇上发落。恳请皇上成全的,是体谅影卫指挥使的不得已之处,权衡她的过错与功劳。皇上若能予她功过相抵, 罪臣万死不辞。只因她的过错,皆因罪臣而起,是该追究,但该担负她罪责的是罪臣。”
    至于明月,那是不需提及的,明月不曾参与任何事,他从没给过妹妹这种机会。
    萧仲麟深深地凝视着郗骁,唇角缓缓上扬,牵出的笑容很愉悦。
    他对郗骁,一直都很欣赏钦佩。而那份欣赏钦佩之情,在此刻尤为清晰浓烈。
    沙场上运筹帷幄,身先士卒,不顾自身安危生死。
    朝堂上城府深藏老谋深算,年纪轻轻,却能与丞相为首的文官势均力敌。
    而在情场上,情深至此,数年不改心迹,掀起朝堂腥风血雨固然不完全是为了深爱的女子,而到最终,他甘愿为那女子付出手中一切。
    郗骁绝对是最出色的将帅、权臣,但绝不是合格的政客。
    不,郗骁甚至根本就不是政客。政客绝对不会因为儿女情长放下权势,性命就更不要提了。
    是真的。这是一个甘愿死于沙场、官场或情场的人,至情至性。
    任何一种选择,不过取决于时间、际遇。
    郗骁有绝对的优势,也有绝对的弱点。
    而这样的人,恰恰是萧仲麟甚至任何一位帝王最需要的左膀右臂。
    “走出这御书房的时候,你仍是朕的摄政王,绝非罪臣。”萧仲麟取出一道密旨,起身走向郗骁,递给他,“你关押贺家人等,对赵家父子动刑,都是朕授意为之。谁人问起,用这道密旨答对。”
    郗骁接过密旨的时候,难以掩饰眼中的惊讶之色。
    “此外,沈令言仍是影卫指挥使,朕还要她继续查证那桩悬案。”萧仲麟笑微微的,“至于你,日后要按照朕的意思,按部就班行事。短期内,有人会赞你大义灭亲;但到最后,你少不得落个六亲不认的名声。摄政王,受得住这些么?”
    郗骁不由自嘲一笑,“罪臣自然明白,不论是最先想到的下场,还是皇上此刻安排的出路,都少不得落个六亲不认的名声。”
    萧仲麟转身回到龙书案后方,“六亲不认无妨,对得起这些年追随你的将士就好,那些因兵部罪行埋骨沙场的人,朕与你,都欠他们一个交代。他们已死,无可挽回,但是他们的至亲,该得到朝廷应有的抚恤、更好的处境。”
    郗骁想到自己亲身经历的惨重伤亡、无辜丧命的将士,心中酸楚至极。
    的确,那些无辜丧命的将士,甚至没得到朝廷应有的抚恤——彼时国库空虚,户部能拨出的银两有限——这是就算天下将士齐心造反都不能改变的事实。他与裴显铮等人尽量帮衬那些已故的战友,但是,能帮的终究有限。
    萧仲麟手撑着龙书案,凝视着郗骁,“那件事,朕有七分过错,余下三分,是你郗王府之过。”
    郗骁黯然点头,“皇上言重了,归根结底,那件事是郗王府之过。”在昨晚之前,他一直认为那是皇帝、太后的罪责,看到贺戎、赵鹤的口供之后,才知道先帝、父亲、太后才是罪魁祸首。是他们,助长了兵部那些人的贪婪与野心。
    “摄政王。”
    “是,臣在。”
    萧仲麟缓声道:“朕愿意相信你能秉公处事,按照朕的意思处理后续事宜,逐步铲除朝堂祸根;朕愿意看到你余生手握兵权留在朝堂,为天下将士谋得该有的益处,不委屈亦不纵容保国安民的热血儿郎。
    “只是,这期间也需得你掌握分寸,凡事先与朕商议,不得先斩后奏,更要出于百姓、将士的处境深思熟虑。做到这些,朕会为你平息流言蜚语,让你地位依旧,甚至,心愿得偿。”
    停一停,他语气沉沉却分外诚挚,“这是朕对你的期许,亦是朕此生最为正确或是大错特错的一个决定。不论对错,朕都甘愿承担后果。君子一诺,重于千金——郗骁,我方才所说一切,你能否答应?”
    郗骁没有即刻回话,因为心头的情绪如浪潮一般翻涌。
    有一段日子了,他留意到皇上堪称惊人的转变,从与持盈缓和关系开始,到此刻与他推心置腹为止。
    这些一度都是他从来不敢也不能奢望的。百姓、将士,需要一个明君,但是在皇上登基之日起,到他称病之前,都是一个昏君胚子。
    他郗骁的抱负,不过是在沙场对得起把命交给自己的将士,在朝堂为昔日麾下将士谋得该有的处境,在儿女情长方面给自己讨一个说法,得一个交代。
    没有了。除了这些,没别的。
    偶尔一两次,他是想把新帝推下龙椅,因为恨新帝的迟钝,恨新帝看不穿他与太后一党表面暗中都存在的分歧被太后利用,又恨新帝有意无意间对持盈、令言的怠慢、嫌弃甚至放弃。
    但是,新帝终究只是懵懂无知,终究是没做过天怒人怨的事。只要念及先帝对自己的赏识、扶持和信任,那份愤怒便会渐次消减,让自己把因怒意而生的野心搁置一旁。
    因为他知道,自己绝对不是理智冷静的人,就算有朝一日顺应万民之意篡权夺位成功,也是不定哪一日就会成为暴君。
    他一向都很有自知之明,亦不能、不肯成为令言与自己都厌弃的那种人——他们最厌弃最憎恶的,不过是暴君、昏君、后宫女子和权臣罪臣误国——那些人所犯下的滔天恶行,总是让人一看史书就想把他们从棺材里揪出来鞭尸、挫骨扬灰。
    最好的时光之中,他们谈及史书中的前例,总会义愤填膺。他不能触犯自己和她的底限,不能让自己成为彼此引以为耻的人。
    上次面圣时,便自心底察觉并认可了可喜的变化,此刻则是让他分外意外并钦佩。
    皇上这份胆色、魄力,先帝都难以企及。
    到这一刻,他必须得承认,皇上已将他看得清清楚楚,全然了解。如此眼力,需得绝对的理智与冷静,要摒弃一切会影响判断的因素。
    皇上固然有自己想要得到的至为长远的益处,但是,他也与皇上一样,是得益最多的人。
    思及此,郗骁拱手行礼,“臣答应,日后一切听凭皇上吩咐。稍后,臣会亲笔书写过往足以凌迟鞭尸的罪行,交由皇上作为不时之需。”
    得到郗骁这样的回复、甘愿给出的足以致死的把柄,萧仲麟笑意更浓,心知不论先帝还是自己,都没看错郗骁。自然,郗骁不曾犯过那些罪孽,只是要以真心换真心,给他一份足够说服任何人的凭据。
    君子行径。
    萧仲麟抬手示意郗骁平身,随后道:“至于沈令言,朕方才已说过,会让她如常在影卫行走,继续查证与朕相关的悬案。与你无关,这是她自身修为、郎朗胸怀该得的处境。只要她不辞官,朕与皇后便会一直重用她。”他知道,郗骁所做这一切的最重要的原由是什么。
    郗骁心头一松,知道萧仲麟所言皆为实情,没有言语,只是深施一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