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如意缘 > 第104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4节

    太医开的方子都是保胎的,赵如意在心中暗暗摇头。
    到了外头正厅里,她这才对直郡王道:“王妃这症候,我那一日已经回过和安公主了,我今日诊了脉,也是一样的,王妃这一胎实在保不住,再拖下去,只怕连王妃也要伤的厉害了。郡王要早做决断才是。”
    直郡王皱眉道:“太医说只是动了胎气。”
    “那一日是只动了胎气。”赵如意道:“但究其缘故,王妃实是血於少腹而使胎位不正,又动了胎气才发作起来的,便是那一日不发作,再过些日子也是要发作的,这本就是保不住的。”
    赵如意又犹豫了一下才劝道:“王妃到底还年轻,这一次小产后,好生保养,今后多注意些饮食起居才是。”
    赵如意这话说的症候是胎位不正,可回头却又说要注意饮食起居,这意思其实就很明显了,直郡王也是聪明人,当然听得出来,便问:“这症候是起于饮食上的?”
    这药的用法,师父教过她,还是要吃下去才有效,赵如意左右看了一下,直郡王便屏退了下人,这里只有护国长公主、直郡王和赵如意三人,赵如意才说:“这原本不该我说,不过皇上吩咐了,我也就直说了吧,王妃这不算真的中毒,这药物不会致死,只是通过致王妃血於而小产,说实话,脉象上异常极小,寻常也就认为是王妃胎位不正罢了。”
    赵如意这样解释,是觉得怪不得御医,不过直郡王却是若有所思的看了赵如意一眼,赵如意伶俐便多解释了一句:“这药物我见过,所以才知道。而且这药物积在王妃体内,若是不调理好了,今后只怕也难了。”
    直郡王立刻抓住了重点:“那王妃这还能不能有孕?”
    赵如意迟疑了一下:“这要先调养了,再看情形,这会儿我也不好说。”
    赵如意留下了两个方子,一个是用于小产的,一个是小产后调养的:“能不能用,还请郡王爷斟酌。”
    该说的她也说过了,也就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皇帝想要查的蛛丝马迹,当然并不是让赵如意,她有什么本事在直郡王府看个病就能查出问题来?皇帝的意思不过是暗示赵如意让直郡王知道实情,直郡王自然就会查。
    赵如意理解的很透彻,说的也很清楚,直郡王完全听明白了。
    父皇这样看重,这样信任这么一个小姑娘大夫,直郡王有点意外,但是心中对赵如意又看高了一层了,并不仅仅是未来的安郡王妃。
    直郡王又亲自送护国长公主和赵如意出门,眼见得马车走了,直郡王才自言自语的道:“长寿真是有福气。”
    过了几日,直郡王妃小产了的消息,就各处都知道了。
    赵如意没有把握直郡王妃会恢复成什么样子,那位郡王妃身体较为柔弱,而且秉性柔弱的人多少都有些心胸不开阔,常有郁结,想的多,又做不了什么,很难发泄出来,这就更不利了。
    不过这件事赵如意就只是这样想,自不会多说。她有自己的事要忙,朝廷派人来宣旨,奉了慈谕,以皇后义女例,封赵如意为嘉宁县主。
    这个宁是,是取赵如意能让人安宁之意。
    赐婚的旨意没有慈谕,而封县主却加了奉慈谕之语,差不多都能看出如今大势上的此长彼消了,太后毫无疑问退了一步,赵如意由赵二夫人带着循例入宫谢恩,宫里的宫女太监等,都客气殷勤了不少。
    太后的寿康宫是惯例的热闹,嫔妃们花枝招展的站了半间屋,在这里,只有皇后和几位主位娘娘有座儿,太后慈和的赏赵二夫人和赵如意也坐了个瓷墩儿。
    太后娘娘这里,表面上是看不出来什么的,嫔妃们每日依然来请安奉承,谁也不敢怠慢,毕竟就连皇上,那也是都要来请安的。
    听着莺莺燕燕们的说笑,赵如意一径只是抿着嘴笑,一句话也不说,赵二夫人在心里念佛,指望这一趟入宫再不要出一点儿事才好。
    赵如意的那脾气,经常让她心惊胆战,幸好运气好,每次都平安过关。其实赵如意自己也不想惹是生非,她又不爱出风头,长的也不凶相,真不明白为什么偏她事多。
    这会儿她没说话,太后也要问她:“前儿直郡王妃的症候,是嘉宁去诊治的吧?”
    太后倒是从善如流,旨意下来,就改口称她嘉宁了。
    赵如意欠身答道:“不算是臣女诊治的,直郡王妃一直有太医院的老爷们请脉诊治,只是因着那一回直郡王妃不自在的时候,臣女刚好碰到,前儿直郡王才招了臣女问一问当日情景。”
    太后慈和的笑道:“听说用的你的方子嘛。”
    她也就这样说了一句,就对身边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夫人笑道:“嘉宁脉息极好的,前儿皇后病的那样儿,御医用了十几日药都没效应,还是嘉宁看了才好的,有她给婉儿诊治,你只管放心就是了。”
    赵如意倒是认得这些人了,这一位就是嘉柔大长公主的儿媳妇,直郡王妃的母亲薛氏,旁边还有她的小一点儿的女儿。
    薛氏便笑道:“既是有嘉宁县主在,自然是放心的。”
    赵如意连忙客气,心里嘀咕,谁看病能包医百病呢,又不是神仙,直郡王妃好得了好不了,还真是很不好说的。
    要是放在奉国寺发病那个时候,赵如意还有八成的把握,这会儿可实在难说的很了。
    看她们坐的那么近,形容亲近,赵如意才突然想起来,这位薛氏,母亲也是姓蒋,与太后正是姐妹。
    皇长子妃的外祖母姓蒋,她又想起三皇子妃的母亲也是姓蒋,是南郑侯蒋欣荣的亲姐姐,赵如意回过味儿来,太后势大,除了朝臣,联姻是很重要的一环,安郡王也差点就要娶有蒋家血脉的姑娘了。
    想来如果不是蒋家男丁少,蒋欣荣的两个女儿都还没长大,这皇子妃大概直接就姓蒋了。
    蒋家尊荣,也就生生不息了。
    不过这蒋家女儿,也真不少,幸好这女儿嫁出去,总还是以夫家为主的,赵如意乱七八糟的想着,眼见得坐了有一阵子了,就想告退,没想到皇上来了,后面还跟着安郡王。
    安郡王大约是又有什么差事出京去了,赵如意也有十来日没见到他了,没想到他今日回来,居然在宫里碰了个巧。
    太后还笑道:“长寿来的巧了。”
    语气轻松,带一点儿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取笑,简直就是一副毫无芥蒂的样子,赵如意实在佩服的很,这样的城府,她是做不出来的。
    安郡王看了赵如意一眼,笑道:“是么?老祖宗这里是有新鲜点心留着给我么?正好我赶着进城,早饭没得好生吃,正饿了呢,皇上那里又什么也没有。”
    太后笑道:“牛乳玫瑰糕,御膳房新做的花样儿,我尝着倒香软,给安郡王送一碟来,再装一盒赏护国长公主。”
    果然是一副慈祥外祖母的样子,安郡王随意一坐,就坐到了赵如意旁边,赵如意很嫌弃他这样打眼的举动,抬头一看,果然好些人都掩着嘴笑一笑。
    太后就问皇帝:“选秀的孩子们皇帝都看过了,可有看好的?”
    这个话题一起来,嫔妃们全都竖起了耳朵。
    皇帝道:“此事再议罢。倒是先说说长寿的事,先前礼部把吉日呈了上来,给母后看一看,定个日子才好。”
    礼部一共送上来三个吉日,分别是明年的二月十六,五月初八和七月十二,此事已成定局,太后犯不着沾手,便道:“皇帝觉得哪个日子好,便是哪个日子。”
    安郡王刚吃下一块糕,这会儿听了便说:“我瞧着二月那个好,五月和七月都热起来了,那喜服里三层外三层,得多热啊。”
    赵如意这样的人都脸上发起烧来,忍不住就踢了安郡王一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