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红楼春纤 > 第7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2节

    第二百零八章 薛夏和离宝钗定心
    “是。”那小厮垂头低眉,肃着手回道:“也是闲来絮叨,说因为这个郡王很是恼怒,偏无处发作,这些时日仆役丫鬟皆十分小心,不然,轻则打骂重则撵出去……”宝钗听到这些话,不觉抿了抿唇,方还只是淡淡道:“但你这几日记得最深的,还是上头那一句,是也不是?”
    小厮忙点头道:“是,姑娘。小的也奇了,但凡说上几句话,那个郡王家的长随便要提一提,倒似提点什么似的。”宝钗听到此处,面色已经微微有些发白。垂头不语半日,她方点一点头:“我知道了。”便打发了这个小厮,自家静坐一侧,好半日不曾一动。
    莺儿等人原只说她担忧兄长薛蟠,不曾想这小半个时辰过去,宝钗依旧默然不言,混不似她往日模样。莺儿方上来悄声唤了两句:“姑娘,姑娘。”见她回转,莺儿忙关切道:“姑娘这是怎么了?半日竟不言不语,也不吃茶,也不做针线,倒似睁着眼儿睡了一般。”
    “没什么,不过想了半晌事儿,竟就有些出神。”宝钗微微一笑,双眉之中却似笼着淡淡的愁云,被薄暮的日色一照,竟有几分幽微神妙的异样之感:“你去沏一碗茶来,用前儿凤姐姐那里送来的茶叶儿。”
    莺儿不觉一怔:那茶叶味道淡,素日不合姑娘的脾胃,今儿怎么想起它来了?只瞧着宝钗神色,她终究没有多问,只低低应了一声,回身去沏茶了。只到了外头,她思量片刻,到底与旁边的小丫鬟道:“今儿姑娘不大舒坦,你去吩咐厨下,少弄些油腻的,倒是清清爽爽的好些儿。下晌再备些儿茶点,都要不腻口的。”
    那小丫鬟答应一声,转身往厨下不提。莺儿则烹了一壶茶,端了一盏送到宝钗跟前,见她垂头细品,似有所想,又有所虑,一发不敢言语,只悄悄立在一侧。倒是宝钗回过神来,见她这么个模样,便微微一笑:“好好儿站在这儿作甚么?倒是往厨下吩咐两句,哥哥吃不下饭,让他们用上等的料做精细清爽的来。特特是点心,务要精细好放两日的。这不在家里,那边饮食无人照应,若一时饿了,他也好寻这些垫一垫。”
    莺儿忙答应下来,又瞧着宝钗神态一如往日,只说方才种种是为了薛蟠之故,便也放下心来,劝道:“姑娘放心,左右还有太太并各家亲眷呢。大爷也是无心害人,不过一时恼了,那嬷嬷又年老体弱,两头凑到一处方闹到这地步。好好打点了,总还能回转的。”
    “若都似你说得那般就好了。”宝钗合眼微微一叹,心中柔肠百转皆是愁意:若真如自己所想,那东平郡王执意捏着哥哥,好叫自己代替那县主和亲,那该如何是好?他家已是存了这样的心,岂能轻易放手?姨母家虽也富贵,又有娘娘在内里,到底是姻亲。舅家又已失势,一发不必提。而东平郡王非同旁的,原是一等有权有势,现今又占了理……只消传两句话,自己若不从,他家治死了哥哥,竟也无处寻把柄。
    这、这究竟该如何是好!
    想到此处,饶是宝钗素日稳重,也不由心生焦灼。此时外头却忽而又是吵嚷起来,她不由眉头微皱,唤来莺儿:“去瞧瞧外头怎么了?”话音方落,那边帘子一掀就闯进一个人来。
    不是旁人,恰是夏金桂。
    她本是个柳眉杏眼的美人儿,此时散着头发,竖着眉头冲进来,生将八分秀色,化作十分厉色:“姑娘,我嫁你薛家也有一二年了,竟还是外人不成?”说着,也不等宝钗言语,她自家便先撒泼起来,一口一声死鬼囚徒,又言自己要做寡妇云云,十分不成体统。
    宝钗见她如此,心里也不由动气,却还稳得住。心下思量半晌,她也不理撒泼不听人言的夏金桂,转头吩咐道:“大奶奶气糊涂了,还不快些儿送她回屋子里去。再将外头的好大夫请过来,也告诉亲家太太两句,请她过来。”
    听到前面的,夏金桂犹自哭天喊地的,但听到要请夏母来,她心里一震,竟生生噎住了哭闹,半日方道:“果真请我母亲过来?”宝钗立在一侧,目光淡淡,言语一如往日:“嫂嫂这话从何说来?难道我们家竟还拦着亲家太太不成?”
    夏金桂一时说不的话来。她原要闹腾,不过是怕薛蟠当真断送性命,她竟要做寡妇。不说到时候婆家辖制,就是改嫁也要被人指点,倒不如现今和离了来得干净。因这番私心,唯恐薛家压制,方要闹一场好让亲娘过来相助,总脱了这一处方好。
    不曾想,她不过吵嚷几句,就能称心如意了。
    看着宝钗仿佛能能明察秋毫的眼睛,夏金桂微微偏过头,心里却忽而生出个念想来:这薛宝钗说不定也是愿意自己和离的。许是在她看来,一家和睦齐心合力比旁的更强……
    虽然不忿宝钗轻视自己,但想到现在的情势,夏金桂还是压下心里怒火。只用帕子擦了擦眼角,她用帕子捂住嘴,一双眼却紧紧盯着宝钗,口里道:“姑娘这话可是当真?”
    “嫂嫂,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么?”宝钗微微一笑,眉眼却依旧如故,只淡淡冷冷的,又透出一丝凌冽来:“有什么话儿,只管请亲家太太来说明道清了。我家原也不是不知礼的人家。”
    夏金桂见她说得明白,自家竟有些惭愧起来,又瞧着周边离着的丫鬟婆子,不由得两颊有些发烧起来,垂着眉想了片刻,方低声道:“既这么说,我承姑娘的情面。”说罢,她倒微微福了福身,转身就辞了去。
    宝钗见她这般行止,大异往日,也微微怔了片刻,方幽幽叹了一口气,暗想:果然天理人心还有些公道。她自家也晓得这会儿想着和离,本是落井下石没理儿的事。也罢,冤家宜解不宜结,原就是一对怨侣,若是太平日子磨个三年五载竟也罢了。现今家里忽来横祸,正是艰难的时候,夏家这里再要闹起来,素日里千防万防内贼难防,哥哥那边越发要艰难了。倒不如遂了她们的心,自家也能得个好儿,若能平添一丝儿助力,求个一家团聚,竟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有了此番心思,待得薛姨妈回来,她便将此间事一五一十说明白,又道:“妈且细想,嫂嫂已是存了这一番心思,那夏太太又止有这一个女儿,自然是万事都紧着她的。她家虽不算十分富贵,到底也是官商,也是有些人情世交的,又富贵。哥哥这里本已是艰难,夏家再要闹起来,舍了银钱脸面,也是平添许多麻烦。何况,哥哥嫂子往日十分不睦,现今哥哥这一遭,也是这里积下火来的。到了现在便留着人,终无意趣。”
    薛姨妈本自愤愤难平,但听到后头,也不得不点头,因含泪搂着宝钗,哭道:“我的儿,我们家这是遭了什么罪啊!你哥哥如今在牢中,这里又闹到要和离,外头听见了……”由此大哭了一场。
    宝钗原考量了半日,本想将自己所猜之事道明,可见薛姨妈已是有些支撑不住了。她不由心里一阵酸软,动了动唇,到底将到了舌尖的话咽了回去:也罢了,总将这一件事说明白了。到时再说也不迟。
    然而,她却料不到,夏金桂和离一件事,薛姨妈往亲戚人家走动一回,又与夏母细说明白,不过三五日竟就了结。而东平王府却已是迫不及待,眼见着薛家没有动静,他们把心一横,督促着衙门动手,又寻了法子将薛蟠折腾了一日。虽不曾动粗,却着实叫薛蟠坐卧不宁,吃喝皆无。
    那薛蟠原是不中用的,哪里熬得住这些苦楚,不出半日就求饶不已。
    薛姨妈闻说,哪里还坐得住,当即打发人去,却也只带回穆家一句话:“这儿女双全固然是好,可到了眼眉前都要保住可就难了。”这话大有深意,薛姨妈听得心里发憷,忙寻了宝钗来,抖着唇说了一回,又道:“你说,这穆家究竟是什么意思?”
    宝钗沉默片刻,好半晌方道:“妈也知道的他家的事。现今这么个说法,大约头前太妃见过我,哥哥又当头撞上,说不得就是起了心思,想着我代替他家女儿和亲去的。”
    薛姨妈迷迷瞪瞪想到了这一出,却怎么也不愿细想。待听到女儿这么说,她不由痛哭出声,嚎啕道:“他家怎么能、怎么能!他舍不得自家女儿,旁人家的女儿,竟就要舍得了不成!”宝钗见了,心里一阵痛楚,也不由落了两行泪,靠到薛姨妈身上,呜咽道:“妈,当真如此,就、就……”
    她话还没说完,薛姨妈忽而哭声一顿,猛然道:“不、再也不能!许是、许是我们想岔了呢……不行,我去寻你舅舅、姨母去。宁可折了我的命,也不能让你们兄妹受罪!”说着,她也不管旁的,拿帕子胡乱擦了两把,又前言不搭后语地嘱咐宝钗两句,必要她留在家里:“你好好儿在家里,我方能放心。”
    第二百零九章 泪眼执手相别天涯
    宝钗满心愁绪说不出,又不忍违抗母亲的意思,只得坐在一隅,只手捧颊遥遥望着窗外天光。
    莺儿等人早在外头听到了声响,心知必有些事故,一发蹑手蹑脚不敢言语。人声既无,一屋子便只剩下萧索清冷之意。宝钗回头见着如此光景,虽是最明白不过的人,这会儿也不觉触动心肠,偏过脸去轻轻叹息一声。这叹息声似清风又似悲鸣,徐徐消散,仿佛从来都没有过一般。
    王夫人这里却正自沸沸扬扬。
    那薛姨妈寻过去,不等丫鬟婆子下去,她便已是红了眼圈儿,带着哭音道:“姐姐,如今我这儿竟不知如何是好了!”王夫人原不知道今日情势,只说还是往日那般,便劝道:“这又有什么法子,只慢慢回转便是。想那东平郡王也不过一时之气,哪儿就能为个奶妈,竟就结下深仇大恨的?”
    话音未落,薛姨妈已是哽咽难止,哭道:“甚么一时之气?原是他穆家存心算计,定要宝丫头代他家女儿和亲,好将儿子换回来!”她这两句话,唬得王夫人差点儿砸了茶盏,霍然起身道:“甚么!竟有这样的事!”
    薛姨妈便将各种内情一一道来。
    “这、这可如何是好?”王夫人听着首尾相连,竟都是在情在理,不觉面上一阵青白交加,又重重跌坐回去:“若真是如此,怕这事绝难善了。不行,这事儿必要说与哥哥、老爷。他穆家虽是郡王府上,我们也绝不能听凭欺负了去!”
    然而,王子腾、贾政等人闻说,却也无法可设。
    毕竟薛蟠性命已是握在穆家手上,便是鱼死网破,原也是得不偿失的事。又有穆家现今已是逼到跟前来,一日两日的折腾薛蟠。再要拖延下来,唯恐他就是保住性命出狱,也损了筋骨寿数。可真要忍了,众人又实在心气难平。又有王夫人、薛姨妈,素日里爱宝钗如珍宝,如何舍得?
    旁的不提,王夫人且还往宫中走了一回,满心盼着元春已是好转,许是她从中说和,到底让那穆家有些忌讳。然而一入宫中见了元春,她自家先慌乱起来:“娘娘怎么越发瘦了?”
    元春满面病容,气息奄奄,却还有些精神,不消抱琴言语,自家摆了摆手道:“原我头前伤心过度,略好了一点,偏又染了时气,竟又有些烧起来。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哪儿就能立时好了的?母亲只管放心,现今我已是慢慢好转了的。”
    王夫人见她如此,原到了嘴边的话也不由咽下,只一心好好儿劝慰不提。待回去说与薛姨妈,姐妹两人商议了半日,皆无法再设。
    倒是宝钗最是明白灵透,虽是事关一生之荣辱悲喜,她却依旧能痛下决断。不等旁人言语,她自个儿先去王夫人处哭求,请她劝慰母亲,又与穆家商议,好使自己代为和亲后,哥哥薛蟠再无半点后顾之患:“到底是落了案底的。若是旁人再要生事,彼时又要被辖制了去。”
    王夫人见她如此懂事,不由也搂着她痛哭一场。最终却也在她劝说之下,又一道说与薛姨妈。后头众人如何悲痛伤心,暂且不提。倒是东平郡王穆家那里,听说薛家果然肯了,便使了十分气力,先把大夫送去牢狱诊治,好生照料薛蟠,后头又应允带宝钗上书之后,必将此事完结。
    宝钗虽知如此被人辖制已是难免,到底心中难平,必得了那奶妈之子的卖身契,方松口与穆家做了义女,又上书求为和亲。穆家则将县主旧日所攒下的嫁妆并金银等物皆细细备下,一准将宝钗发嫁。朝中虽有所觉,然而穆家却是使了十分气力,不说联络各处说情,又与圣上放了些军权,又应诺一应嫁妆等物皆有自家出,终究将此事办成。
    圣上应诺之后,穆家立时打发人往衙门处置,不出一日光景,便将薛蟠放出。
    那薛蟠闻说前因后果,原是牢狱里受了许多苦楚,这会儿也凭空生出一股气力,抓起个劳什子便往外头奔去:“那穆家欺人太甚!我必要讨个说法!”薛姨妈这几日已是双目哭得红肿,嗓子嘶哑,见他这样,慌得忙说不出话来,自个儿扑上去哭道:“你这孽障还要生多少事?”
    宝钗心里酸痛不已,却也忙拉着薛蟠,含泪道:“哥哥真若想我过得好,日后万事多思量少生事,安生孝敬母亲才是。不然,纵我去了,后头也要时时记挂。”
    被这母女两人一把拉住,那薛蟠一则不敢推搡,二来也实在受苦不浅,不过凭着一口气,并无十分气力,当即也被拉住了。他瞧着母亲妹妹满面悲苦,双目红肿,心里难受至极,却偏没个法子,恨恨跺了跺脚方撒了手里拿着的物件儿:“我原动了手,要打要罚要杀要剐听凭他们做去,何苦将妹妹拖进来填坑?”
    然而他再要闹腾,那边圣上旨意已下,又能如何?竟也只能打点起来。倒是那穆家也知道自家行事霸道偏狭,一应东西都挑了顶尖儿的来,连着打发过来的人也十分殷切,又有婆子丫鬟日夜守在门口,唯恐有个三长两短的。
    宝钗皆看在眼中,却一句不曾言语。倒是薛姨妈、薛蟠心中恼恨,着实发作了几个。然而穆家却立时遣人过来,重换了人:“只消姑娘舒心,便是一日换两回,也是使得的。”
    薛家便再无法子,又有薛蟠自小到大皆是娇生惯养,并不曾受苦。待得回来,又生生气恼了几日,不免勾起头前,两处交加并又病了。
    那薛姨妈一面打点女儿,一面又照料儿子,十分辛苦,又心中难受,不过三两日光景,便瘦得衣裳宽了两寸。宝钗看在眼里,心里也是酸涩难言,忙帮着做事儿。薛姨妈百般推拒,她却并不应允:“妈固然是想我能安安静静享几日太平日子。可我也想着多瞧瞧妈并哥哥——这往后,还不知能不能见着了。”
    薛姨妈听得这话,不免又是搂着她痛哭一场,却也不再拦阻,只夜里翻来覆去,着实煎熬。而此时,黛玉、湘云等人也是知道薛家之事,因头前唯恐登门添乱,不敢惊动了。待听说已是渐渐安静了些,几人方约好往薛家下了帖子。恰此时,甄英莲闻说内里事情,亦是托黛玉从中转圜,一道前去:“姑娘素日待我极好,如今她遭难,我总也要尽一点子心。”
    黛玉使人送了消息,见宝钗应允,方将英莲一道带去。
    彼时姐妹重聚,若是往日里早已是一片嬉笑顽恼,这会儿却都安安静静,一声儿也无。临了临了,也不知谁忽而抽噎一声,大家便都泪如滚珠,呜咽起来。宝钗见她们如此,又想着日后远嫁异域,如昭君出塞,再无归来之日,也不觉红了眼圈儿,双泪滾将下来,却还十分端庄地劝道:“原这也是我的命数罢了。何必难过?”
    英莲与她朝夕相处过一阵,又深知生离死别之情,听得这话不由触动心肠,哭道:“姑娘,姑娘这般和善,我便不信这是你的命!”哭了这一句,她瞧着宝钗泪流两颊,又呜咽起来:“真要似昭君那般,甚个时候还能见一面?”
    有了这两句话,众人再忍不得,皆是泪如雨下。
    好半日过去,方彼此略略好了些儿。此时探春远在边塞,倒是黛玉精细,虽说心中缠绵难尽,竟还能开口问一句:“当真再无转圜之理了?那穆家使你代为和亲,圣上、朝臣竟无一人言语?就是那穆家,也无人抵触?”
    宝钗听她这般问来,微微一怔,方幽幽道:“那穆家原在军中颇有权势,现今已是释了五分,又将一应东西皆出自家,只将我做个李代桃僵,那北狄不知就里,自然无话可说。至如朝中,得了这么些益处,难道这一条竟也不肯应允?现今圣旨已下,再无转圜了!”
    屋子里顿时一静。
    好半日过去,湘云、迎春、惜春、黛玉并英莲等方又陪着哭了一场,方才散了。后头众人却少不得时时打发人送些东西,又询问宝钗有何需要,复与她寻来。如此种种,暂且不提。倒是宝玉听说姐妹皆来了,忙又赶来,只见着屋中再无旁人,宝钗形容憔悴。他自家又说不得什么话,竟也不过如众女一般陪着哭了一场。
    宝钗见他如此,心中又酸又痛,反劝道:“宝兄弟,如今你可是知道了。这世道便是如此,一家子没个依仗,不过听凭欺负了去。旧日我劝你留心经济仕途,原也是这般心思。”宝玉听说,抬头望了过去,见她双目虽是红肿,却依旧往日端庄娴雅模样儿,一丝儿格儿也不曾错了。
    双目对视之时,两人心中皆有所想,却都不知如何言语,竟只能静静对视而已。
    然而,再多舍不得,再多心心念念,那穆家唯恐日久生变,不过十余日便将一应打点妥当。宝钗便也要启程远嫁。当日,众人皆来相送,她一身大红洒金,对着众人遥遥一拜,便自出门去。
    只余下身后一片呜咽哭声。
    第二百一十章 世炎凉少年意赤忱
    待她一去,薛姨妈自不必说,当即就哭死过去。就是送行的王夫人、李纨、凤姐儿、迎春、黛玉、惜春、苏妙、湘云等上下一众女儿家,哪个不呜咽不止?只东平郡王府上几个女眷,略略拿帕子擦擦眼角,竟也罢了。
    这落在贾府女眷姻亲眼中,谁个不是心中恼恨。
    旁人不说,只黛玉回去便寻了顾茜叹息:“再没料到她竟是这么个结果!”顾茜也不由沉沉一叹,心中颇为叹惋。虽说头前看宝钗有些儿不好,然而天底下谁个又是完美无瑕?她自也是一块美玉,略有瑕疵,原是人之常情。自己头前也想过,既然薄命十二钗的命数破了大半,或许薛宝钗也能有个好结果。
    不曾想,她竟是要代人和亲,远嫁北狄,从此天各一方,断绝家乡。更何况,现在的北狄可不是现代的少数民族,饮食衣着,医药卫生等等哪个都不是能轻易熬过去的。
    想到这里,顾茜竟也不知怎么说,只陪在黛玉身边与她一道伤感。及等到了晚上,顾茂归来,见着妻妹两人皆是恹恹的,他略略一想,便道:“今日送那薛家大姑娘,可有什么事不曾?”
    “若能生出一件事,抹了这个,那倒还好呢。偏都顺风顺水,我们也只能眼见着她去了。”黛玉眉间微蹙,起身与顾茂道:“这事儿也太急,我们才听到消息,道是那薛大爷因打死了人而入狱。后头没两天,忽而薛姑娘便要代人和亲,远嫁北狄去了。”
    顾茂点一点头,看着顾茜也是转头看来,便将旁的丫鬟婆子皆挥退,令人守着门,自己则与妻妹两人细说内里缘故。听得说宝钗和亲,乃是被辖制不得已而为之。黛玉不由滚下几滴泪珠儿,因叹道:“我原就觉得此事不对,果然有些缘故。”
    顾茜却在旁冷笑道:“东平郡王府好大的威风!自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与和,这样的大事,他一个郡王竟能为了儿子生生摆平了朝野上下。”顾茂便点头赞道:“正是妹妹所说,国家大事岂能儿戏!现今东平郡王看似心想事成,保全了一双儿女,可穆家在圣上、在朝中、在京城已是亏了名声,又失了权势,日后能得个安闲度日,也是艰难!”
    “到底如今他们家如愿以偿了。”黛玉原就有几分郁郁,听说细故之后,越发生出几分缠绵愁绪,因道:“而薛家姐姐从今而后,却再不能一见父母家乡,只能饱尝风霜之苦了。”
    顾茂沉默片刻,方道:“舅家宫中且有贵妃,外则多有姻亲世交,若是合力为一。现今那薛姑娘尚未出塞,而薛公子又已是出狱,未必不能翻盘。”顾茜听了,忙问道:“当真?”一面问,她一面看向黛玉。
    不想黛玉眸光微微闪动后,却忽而轻叹一声,垂眸慢慢道:“只怕舅舅家未必能齐心合力,更何况这么些姻亲世交的情面,怎会愿意为了薛姑娘,尽数抛洒出去——毕竟,如今情势已成,脸面已失,真个翻到过来,未必是好的。”
    正如黛玉所想,贾府安安静静,并不曾有什么消息,倒似还是往日那般,竟没个薛宝钗被和亲远嫁了。独有王夫人等女眷撒几滴泪珠,喟叹几声,一切就消散在空气之中。
    黛玉看在眼中,不免越加失望。
    一日,她正与顾茜言语,有心做些什么的时候。外头忽而送了帖子,却是湘云下的,有意于黛玉这儿姐妹聚一聚。黛玉略有些吃惊,皱眉细想片刻,竟也许了。顾茜在旁看着,便问道:“这是怎么了?”论说礼数,再没有自己下帖子邀约,倒将地方定在旁人家的道理。
    “必是为了薛姑娘的缘故。”黛玉淡淡两句话,点破其中缘故:“到底我这儿清净些儿,不同她们那里总还有长辈辖制。”顾茜沉默片刻,也点了点头:“是这么个理儿。”说到这里,她轻轻嘘出一口气,道:“到底年轻心热呢,姐妹似得相处这许多年,总也有些情谊的。怎能不为薛姑娘抱个不平?”
    正如顾茜所说,翌日湘云等人过来,果也是为了宝钗。迎春平和,惜春孤僻,苏妙本是道姑一发不知世故,便只有湘云,自来便喜宝钗,又是能言善道的,她便头一个将自己所知道明。只她原在深宅大院,虽知道些事,却还不如先前顾茂所言明白。
    可她本是史家姑娘,如今又嫁入武勋人家,却实能窥探出一些事情脉络:“我瞧着婶娘并婆母等人言语,竟要将宝姐姐这事儿匆匆完结,只当没出过一般。我便不信,那东平郡王府竟还能一手遮天!依着我看,倒似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有了她这几句话,众女皆是沉默。
    只有惜春忽而道:“旁的我不好说出口,只听说太太几日不曾理事,凤姐姐也使人不能议论宝姐姐的事。”迎春虽是性子温柔,到底经了些事体,还能含泪说出两句话:“我们爷暗中也问过我两句,道是这样的事,我们虽远了些,怎么也没个消息。”
    苏妙听出里头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八个字,再看着满屋子的女儿家,不由叹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一句话落地,众女皆是一静。
    顾茜原立在一旁不言不语,听到这一句,心中也有些酸涩起来,脑中忽而闪过纳兰容若的词: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可不是当时只道是寻常,谁能想到日后光景呢?
    只是这样的话,顾茜却并不曾脱口而出,只转头看向黛玉。
    黛玉慢慢搁下茶盏,轻轻将先前顾茂所言一一道明。到了这一会儿,屋中越发寂静冰冷,犹如雪洞一般。而此时,顾茜忽而添了一句话:“若是齐心合力,未必不能将局势翻转过来。”
    “一声言语也无,又谈什么齐心合力。”迎春听到此处,已是双泪滚滚而下,哽咽着道:“我原说,怎么忽而就、就、就这样了。原来也就是如此罢了。”湘云却仰起头来,双目灼灼:“他们不管,我们尽力便是!就算那穆家权势熏天,也没有一手遮天的能耐。我们寻些法子,总也要让他们难受难受!”说着,她自家便出了几个主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