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红楼春纤 > 第30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0节

    黛玉的手指微微一颤,而后却又淡淡道:“又是浑说,到底是主仆有别,如何能做一样的事。”虽这么说,她心底却也赞同:先前外祖母之意,她是深知的,总有意避开。既没了自己,薛姑娘千般好,偏外祖母从不喜欢这样的女孩儿,或者,她看中了云儿,竟透了信与史家?
    若真是如此,怎么二舅母倒是能拿得住,如今都不发一声,待湘云依旧如故?且对着自己,也不似往日那般面上热切,倒有几分真心实意的意思了。
    心内这么想着,黛玉也不做声——这样的话,很不该她提及的。春纤在旁瞧着,心内更觉笃定,她与黛玉不同,自是晓得本来这么一个时候,史湘云已是定亲了的。如今却是一点儿风声也没有,可见里头的古怪。史湘云的婚事,原是史家做主的,那卫若兰又是才貌仙郎,旁人也轻易比不得,这事儿原不该有变。偏如今却是一点波澜都没有。算来算去,也只有贾母这里了。
    贾母还真是不喜欢宝钗啊!没了黛玉,便寻了湘云。若湘云也没了,只怕后头还有旁的女孩儿。
    这一点,黛玉自然深知的,而越是如此,她越要仔细,不能牵扯进去。回去后,她便道:“云丫头只怕心底对我生了芥蒂,我也不好过去与她争持,这两日,你们代我过去探问吧。”春纤与紫鹃也应了下来,方将此事压下不提。
    然则,说是如此,黛玉毕竟是还有几分挂心,翌日不免往怡红院那处看了一阵,见着那里人来人往,又有贾母、王夫人等前去。她才是一叹,又回到自己屋子里,心内暗暗有些伤感:果然有父母总是好的。
    她这么想着,湘云也有一丝这样的感慨,只是所思所想,原因却不相同。
    说来湘云她虽是天真娇憨,心里却并非无知无觉,细细体察两日,倒也瞧得分明:在这儿,二哥哥最看重林姐姐,太太最看重宝姐姐,老太太虽待自己好,到底不如二哥哥并林姐姐。既是如此,便她还念着这一门婚事,且不说是否能如意,便当真成了,到底也没意思。只叹这样的话,若有父母做主,自然千好万好,偏如今自己只得叔婶做主,也不好张口说这些……
    不想,史鼐夫人她们早有所盼,及等将湘云接回来,便打发了湘英过去说话。湘云见着她来了,心里倒是松了一口气,因笑着道:“如今暑热,怎么这会儿过来了?”说着,又令倒茶。
    “我想着姐姐的好事儿,有心贺一贺哩!”湘英见她这么问来,心头微微一紧,却还只是含笑道:“不是我不怕臊,说起这些来,着实心里羡慕。倒不是为了旁的,这头一样,长辈俱是认得的,自来宽宏。再者,自小儿就认识,又有情分,又素知彼此性情的。等闲的人家,又如何比得过!”
    这些话,都是她母亲一一教导过的,然则真是说起来,却还是让她脸红。湘云瞧着她这样子,倒是多信了她三分,又是触动愁肠,不免叹息一声,道:“你只看得这些,如何晓得内里!”
    湘英看得她这么一个模样,心下欢喜,却还做出讶异的神色,因道:“这话又是从何说来?姐姐竟是不喜欢?”湘云便略略提了提贾母之心,王夫人之意,至于宝玉,她却不愿多说,只道:“依着我看来,这般局面,终无意趣!只是从来这样的事,都是长辈做主,我也只能听着,如何能说什么!”
    “若是如此,倒也罢了。姐姐也不必担心,若不是真心求娶,这婚事自然也要作罢的。”湘云探问得这些,心中一松,暗想:总归了结这一桩犯难,贾家也真是,婆媳打擂台,倒是将好好的女孩儿牵扯进去。有了这样的名声,日后若是不能成婚,且要受多少牵累!偏这样的人家,大姐倒是每每过去,家里虽拘束着她,难道自己并湘瑜就不是如此?只一味想着松散顽闹,日后且要受苦呢。
    有了这样的思量,事儿又能告一段落,湘英便略坐了坐,就起身告辞。湘云也不十分款留,只低声道:“方才那事到底有些干系在,竟不好说与外人的。你虽听了,好歹别说到外头去!”其实从心里,她是盼着湘英说与婶子的。
    湘英自然心领神会,口中漫应了一声,回头便将这事说与母亲。史鼐夫人方才放下心来,又与妯娌商议一回,便拿定早早了结此事的心,使人送了信与贾母。这里头虽未明言,内里意思却是分明:真是有心结亲,便早日定下,若是不能,她们却只得与卫家结姻了。
    贾母先头不过心头偶尔一动,方有这样的考量。若从真心而言,她还是想着黛玉为上。此时王夫人和缓,宝玉有心,她私心想来这事儿未必不能成的,如何愿意早早定下婚事,只得隐晦相拒。
    且不说史鼐夫人接了信后,心内大喜,史鼎夫人先开口道:“既有了这样的话,你我也能放下心来,从从容容完结了此事。可惜先前只怕哪里出了差池,竟与卫家说道了此事。要日后为此存了心,反倒不美。”
    “一家有女百家求。”史鼐夫人并不怕这个,毕竟先前未曾作准,后头略作弥补,想来也就好了:“况且我们早有结亲的意思,不过先前有些为难的地方,略透了个信儿罢了——这也是有心,才是如此。今儿我便下帖子,明儿一准说定了,也省得再有反复。”
    由此定下章程来。
    卫家有心求娶,自然不很不计较这些。两家商议已定,不一时,这信儿便传扬开来。旁人犹可,只郑家的主母唐氏听得这信,翌日便寻到了卫家,问了卫家主母,自己的妹妹小唐氏,道:“先前不是说这事儿难成,怎么如今又是变了?外甥的大事,可得仔细才好。”
    “这原是我们老爷做的主,我也不好分说什么。”小唐氏自是晓得姐姐的意思。她是卫若兰的亲娘,原就不喜湘云身世,何况如今史家几番含糊,如今又是匆忙定下来,面上着实有些不好。只是自家老爷如今不过三品武官,又不是掌控机要,虚爵罢了。史家一门两侯,又是姻亲遍地,为着儿子前程,方认了这一门亲。此时亲姐姐来了,她不免要说道两句:“原是想着前程两字,求个得力的姻亲罢了。不成想,他们自家却还闹得不分明!我恼了几日,偏又一句话说不得!”
    第八十三章 闻流言郑家终提亲
    “前头我问你,你也只是含含糊糊,竟不曾分说明白,只说尚未作准了的事。如今婚事已定下,总不会改了去。你倒是说与我听听。”唐氏听得妹妹这话里大有些深意,不免皱眉:“当初我便说命数刑克极紧要,你却说八字相合,卜卦也不错的,倒不必十分理会。你们不在意这个,却也罢了。如今又说有旁的缘故,娶妻当娶贤,便为了外甥前途,若是姑娘不好,也是万万不能的。”
    “刑克命数这些,我家老爷偏不信,八字又合得上,我心里有些膈应,也只合作罢。但,但是,唉!这话我也只得与姐姐说了。那史大姑娘我也见过几回,略说了几句话,倒是生得娇憨可人,身量略高些,性情爽朗言语有致,也做得一手好针线,又读书识字,能诗会词的。细细讲究起来,并也不曾委屈了若兰。”小唐氏听得这话,也是将事儿说道出来:“只是那史家前头传信,说着荣国府贾家史太君,有意为他家二房的嫡孙提亲,她们虽还意属若兰,到底不好十分推辞,便与我道个不是,先将这事拖一拖。”
    听得贾家两字,唐氏眉头皱得更紧,停了半晌,心下不喜,面上却还是道:“一家有女百家求,倒也是常有的事。且她家已是与你通气,可见也算有心,若是从此处说起来,倒也不必十分苛责。”小唐氏便叹息一声,神色有些不安,因道:“那会儿我也这么想着的。若兰是个好孩子,这一处不合式,自然有另一处好的,虽可惜了些,也不放在心上。谁知过不得两日,史家就送信与我说道,事儿已是推了,早早定亲为好。我不免有些多想,问了两三句,才知道那史太君如此糊涂!史家大姑娘偏又常去她跟前,若也学着来,岂不是误了若兰日后的前程!”
    原听得贾家并史太君,唐氏便心中一顿,到了这里,她心内越发着紧,暗想:那林家女儿可不是在贾家寄养,又是与史太君教养的!果真我想的不错!存了这一桩事,她越加着紧,便问道:“都说老姜弥辣,史太君年老,到底是世情上面经历过的,如何竟糊涂了?”
    “可不是糊涂!”小唐氏凑近了一些,悄声道:“虽史家说着含糊,到底也是成了姻亲,大约是不想我想岔了,便略略提了提。我再细细想了一阵,倒也猜出几分来——史太君原来中意外孙女林家大姑娘,偏不知道什么缘故,竟不得成,便退而求其次,有心求娶史大姑娘。只是后头似有峰回路转之意,方又舍了史大姑娘。大约是史太君与儿媳妇在这上头不和,借着那史大姑娘作筏子,以退为进!似这般拿着自小养在跟前的姑娘名声做儿戏,可不是糊涂!”
    唐氏细细听了一阵,心中大约也是有几分拿准,不免一阵惊,复又一阵喜,暗想:这史太君太糊涂,婚姻大事,岂可儿戏!若有心做亲事,自是三媒六聘使人办起来!哪里能这般暗中做了手段,方拿着面皮糊弄成一段婚事的!只是这样倒是成全了自家。她既有那样的心,先前自己何须与家里吵嚷!只管提亲去,自然有那史太君回驳了来。岂不是两下里便宜!
    由此,她倒是愣愣出了一阵神,才被小唐氏连声叫唤惊醒,忙也说了几句糊涂等话。不过这样的欢喜紧要之事,她也不愿再耽搁了,略与妹妹劝慰一阵,再说了几句既是成了,想来姻缘天注定,日后必定万事如意等话,便是告辞。那小唐氏原是头一回做婆婆,又是长子之媳,心中只盼着万事皆好,偏又遇到这样的,不免苦闷,与姐姐如此这般说道了一阵,也觉心中畅快了几分,倒要亲自起身相送。
    唐氏忙拦下了她,又道:“你忙了这几日,好生歇着才是。过两日,我再与你说一件紧要的事。”由此而去。及等她回到家中,略坐了一阵,且将心中盘算重头到尾再理顺了,才唤来女儿嘉成,细细问了近来夫婿并长子之情。听得依旧如故,她心里发酸,因叹息道:“今儿去瞧了你姨母,为着你表兄的前程,却与他配了那史家女。那女孩儿如何且不说,竟是襁褓之中便没了父母,可见命硬。偏她说只消八字相合,倒也不是不能。我听她这么一说,再想一想,你们都说那林家女儿好,除却这一样,我也挑不出旁的来。不若取了她八字,两相里合一合,再卜卦一回,若是都使得,我也不做那恶人了!”
    嘉成在想不得母亲僵持十数日,一日竟忽而回转,不由欢喜不尽,因笑着道:“阿娘既有这样的心,如何不与阿爹细说?”
    “我与他吵嚷了几日,却舍不下那脸面来!你且取来那八字,他自去卜卦相合,我也自去卜卦相合,他那边儿如何说,我不理会,我这里必定要好的。若是不然,休怪我不松口!”唐氏此时想得分明,也是说得爽利:“自然,他也不必担心,到时候我带着你,去那请那太平观的洪清道长来卜卦相合。只观天意,再不理旁的。”
    这话一说,嘉成便放心了十分,因含笑道:“阿娘素来一言九鼎,家里谁个不知?又如何不信!”由此,她又说了半日的奉承话,哄得唐氏欢喜起来,又劝慰再三,有意弥合父母兄长的间隙。唐氏本就有此心,却还拿着架子,因道:“待此事做定,再说其他。”心里早已洋洋得意起来。
    及等到了晚间,郑煦落衙回来,自入了书房,忽而闻得女儿前来相告,说是如此,不免大为高兴:“你母亲总算回转过来。想来是想通了。至于八字卜卦之事,先合一合,若是不合式,自也有相破的法门。只消她退一步,日后虽有吵嚷,到底事儿也能成的。却不必十分担心。”
    他本是不信这些僧道的,自不将这个放在心上。若是能合得好,自然好,若是不能合得好,总也有法可设。他如今已经拿定了主意,那林家女儿既是为人品性,容貌才情俱是一等,便再无挑剔之理。当年若非如海活命之恩,阖家再无今日光景。只为这一条,若非着实心疼长子,后又有老妻十分为难,生怕纵定下来,阖家也要不宁,他早要定下此事的。如今诸般顺当,自是欢喜。
    嘉成亦如此,连声笑着道:“那我现在就说与阿兄去!他这些时日也是难熬,总早些说与他,使他放下心来才好。”郑煦点了点头,道:“去吧。只是不要说的太晚,明日里还得和你阿娘去那太平观,早将此事做定,省得再生事端。”嘉成应了一声,便去了长兄郑文成之处,细细将这一番话说道明白。文成果真欢喜,又密密嘱咐了妹妹几句,才是两下里分开,各自回各自的屋子。
    是夜再无旁事,及等翌日,唐氏果听了郑煦之言,早早使人送了帖子,待得回信后便领着女儿前去。那太平观原也是京中极紧要的一处道观,观主洪清道长善周易,又极通先天神数,本是未必能一去就成的。偏近来暑热,不免清净些,闻说这一番事,他思量一阵,也应承下来。此时见面略说了一阵话,便取了八字,细细演绎一番,方才一叹:“这八字却是极好,想来必定都是灵慧之辈。论说福泽,虽那女孩儿父母缘分浅薄了些,倒也在中平,旁的上面又好,倒也相配。唯有一样,这婚配上面,竟是两厢里都有些磋磨,只怕若要成婚,却得好事多磨。”
    嘉成眨了眨眼,没有言语,只看向唐氏。
    唐氏听不得一个不好的,在儿女上面只想着十完十美。然则她先头已经有那般准备,并未将黛玉看做儿媳,自然也松泛些,听得这话,倒也不十分显露喜恶,只问道:“那道长以为,这婚事可成?”
    “若是能成,十分里便有九分好。”洪清道长心里已是点头,口中却不愿说得太过圆满,因道:“世间事从不得十全十美,既有这般,贫道私心以为,倒也合宜了。”
    “既如此,道长可否与我请一卦?”唐氏心里如何听得进这话,面上却还做足了,并不露痕迹。那洪清道长原在世情上面老道,见着她这样,心中已是有些思量,却不反驳,也特特卜卦一回,却是正应了美中不足这四个字。虽也是上吉,却非上上,上平,竟是上下。
    唐氏心中越发笃定,面上却不显出来,及等回去后说与郑煦,道:“我心中犹有不足,然则那洪清道长既说只在成婚之前有些磋磨,且也无甚刑克,我也不能当真求得十全十美,竟遂了你们的愿,省得一气儿都怪罪我。”
    这话一说,满堂皆是欢喜。那郑煦当即拿定主意,因道:“既如此,我先使人送名刺过去,再两日正是休沐日,正好与贾家说定此事。后头景成与嘉成两个,也好早早准备起来!”
    第八十四章 因负义黛玉断相拒
    却说那郑家欢喜无尽,早早使人送了名刺到贾府。贾赦从不理会这些俗事,只一味高乐,贾政见着后,却是暗暗吃惊,又想:虽说我素日敬重读书人,然则与郑家平日里从无往来,不过因着同朝为官,略见过几回面,点头之交而已,如何他就送了名刺过来?
    虽有这般思量,但想着郑家本是书香门第,如今子弟进益,家族繁茂,他也乐意结交一二,便也应允下来。及等休沐日,那郑煦携子前来,略说了两句话,便郑重其事,代其子提了求娶黛玉之事。
    贾政才自恍悟,忙笑着道:“原是为此而来!”
    说罢,他又细看郑文成,见着他穿着石青团花儒衫,头戴四方巾,本就生得白皙俊秀,颇有神采,如今添上一番书卷气,更显出斯文做派。贾政不觉点了点头,略问了两句读书的事,且不说郑文成谈吐雅致,温煦诚恳,更为难得已是进学成了举人。京畿之所,进学越加艰难,他不过十八,便能如此。
    贾政想着妹婿原是科举进学,又是探花出身,黛玉自来雅好诗文,家学渊源,也非寻常女子,倒好泼茶赌书等雅事。他心内越加满意,便笑着道:“依着我看来,两厢却也匹配。只是此事须得禀报母亲,总要细细商议一回,方能作准。”
    郑煦一派谦和文士之态,见着贾政如此,倒也心中点头,又笑着道:“这是自然之理。听闻林姑娘教养,俱是老太君一手操持,可见一片慈心。只是尚有一件事,我也须得提一声。当初林兄尚在之日,因旧年情分,又有恩义,倒是吐露了托付之意。然则此事尚未作准,他便撒手而去。林姑娘也须得守孝,竟不得见。此事便耽搁下来。”说罢,他又从袖中取出旧年书信,递给贾政:“却也并非旁意,只是想着到底是林兄亲笔所书,又是慈父之意,不若与林姑娘收好,也能稍减追忆之情。”
    听得着婚事原有妹婿林如海的心意,贾政心中越发看重,忙接了那书信,略看两眼,见着果真是如海所书,不免与郑煦道:“贵府果真书香门第,重信然诺,更胜旁处十倍。”口中这么说着,他看向郑文成的目光也比方才减去七分打量斟酌之意,平添三分满意。
    “不敢当,不敢当。”郑煦也是心知肚明,所谓重信然诺,他家却未必能算十分。不免又自感慨——这贾政果然如如海所言,并非轻薄膏粱之辈,也喜读书之辈,只是不免古板迂腐了些,世情上面颇有不足。由此,他也不再多言,不过与贾政略说了几句话,再令郑文成行礼,便道:“今番虽已早一日投帖,然则匆匆登门,说得又是如此大事,我实未心存立时便成之志,只是坦诚心意而已。贵府如有意,不拘何时,只管说与我家,两厢里再行议定,却也不迟。总要郑重其事,方能事事相协。”说罢,再说了几句话,他们父子便要告辞
    贾政本也是存了这样的心,听得此话,自是点头,因含笑说了几句话,特特将他们父子送出门外,才会回转过来,在书房里想了半日,起身往贾母之所而去。
    贾母正与宝玉等小辈说笑,见着他来,不免有些诧异,因笑着道:“方才用过早饭,你便又来了,可有什么事不成?”贾政便往宝玉等人身上看去,又道:“却有一件紧要事,须得回禀母亲。”宝钗便站起身来,又见宝玉唬得脸色发白,竟有些不知所措,便推了他一下,方随众而去。宝玉见着,忙要携黛玉一道退下,偏贾政咳嗽一声,忽而道:“玉儿,你且留下。”
    听得这一声,黛玉也是吃惊,却还是应了一声,站在低下没有言语。
    贾母在世情上面何等老辣,听得这一声,便察觉不对,当即动了动眼,便道:“究竟是什么事,倒是让玉儿也留下来?”那贾政见周遭再无旁人,便将郑家提亲一事说道出来,又添上两句话:“似这般人家,却也不多了。且那孩子我也细细看过,生得一表人才,又是读书上进,如今十八岁,已是进士,端得前途似锦,比宝玉强出十倍,恰与外甥女相配。况且旧年妹婿已是属意于他。若此事得成,岂不是正合父母之命?倒是两厢妥当。”
    听得这话,贾母面色微变,却不言语,而是先看向黛玉。
    黛玉站在底下,面庞已是垂下,心中却是复杂莫名——原来父亲当年所说,却是这郑家,怪道先前那郑姑娘十分亲近,想来缘故就在于此。然则若从此说来,那唐夫人却总淡淡的……由此停了半晌,她才是低声道:“舅舅,父亲的书信,他家果真都带了来?”
    贾政便将那书信取出递与黛玉,又道:“便都在此处,着实保存极用心,并无半点折损。”黛玉小心接过来,果真如此,心中更生了几分犹疑,想了半晌,才是道:“若说此事,当初父亲临终之前也特特说过。他虽与郑大人有恩,也看中郑公子,说是颇有文才,心性也沉稳。然则,若他家在我入京之后再无半点影讯,便权当再无此事。旧日因着如此,我便没有再提一句。”
    “到底有守孝……”贾政正要劝说,贾母已然断然道:“此事必有蹊跷之处。若说守孝,也断然没有再不见一面的道理。如今忽而登门相求,只怕有些蹊跷。且姑爷当日这么说,本就是看准此处,总是依着他的话而行,才是尊重。”
    说到这里,贾政也有几分词穷,然则又觉郑家极好,不免多说两句话:“许是他家谨慎些,又是看重规矩,方才如此。论说其心,未必便如妹婿所想。”贾母便道:“何须与他家寻由头?你原是外头做事的,哪里知道内宅妇人所想?真心或是敷衍,一眼可知。若他家真心看重,又是长子媳妇,如何能轻忽?自然要早早相看作准,日后也知彼此性情,方才是好。如今却是三年无信,忽而过来,却须得十分打探清楚才是。”
    黛玉原对此默默无语,唯有听得早早想看作准这六个字,心中微微一顿,才是低声道:“旧日曾在江家宴席之上相见,却并无言语及与此,郑姑娘有心攀谈,唐夫人并不与我言语。”
    有此一言,贾母心中大为松快,因对贾政道:“如何?若他家果真有意,彼时玉儿已是出孝,如何比立时前来提亲?虽说未必没有旁样缘故,然则真心有几分,却是分分明明。”贾政听得此话,也只得一叹,又道:“然则那郑家公子十分人才,兼着门风也是极好,若是一时错过,倒也可惜。”
    贾母也知他性情,便顺着道:“先打探清楚,若是使得,我便使人过去请她们母女过来说话。到时候再议,也是不迟。”贾政方点了点头,道:“母亲所虑极周全,他家亦知不能强求立时便成的,倒也不曾催促。如此两厢里说及,也是各有进退。”
    此番议定,黛玉心内却颇有波澜,偏贾母只恐她想着父母之命,心内便是愿意,着实留她下来密密劝说了半日,又是嘱咐许多,见她对此并无十分的心,方才放下。黛玉一回去,便是忧心忡忡,且将此间事一五一十说与紫鹃并春纤,且叹道:“我心中着实不信那郑家。旧日父亲也曾与我提过,于他家却是活命之恩。我虽无挟恩图报之意,然则从心说起,却瞧不起这般应诺而敷衍的做派。我自来不愿委屈,父亲想来也是如此。然则,他家摆出如此架势,若一时推拒了,旁人岂有不嫌我多疑挑剔的?”
    “若只为旁人言语,姑娘便要葬送了终身不成?既他家不好,那便舍了去。”紫鹃在旁听的这话,冷笑一声,却生出几分义愤来:“连这等信义也不顾的人家,姑娘若嫁了去,他家原就不愿,未必能十分善待姑娘呢。”
    黛玉犹自迟疑。
    春纤便低声相劝,因道:“姑娘若觉大人旧日所择的人家,必定不会如此不堪。但是世间人等大多还是趋炎附势,当年大人尚在,郑家自然不会生出那样的心,又如何勘破?且若非心存犹疑,大人也不会与姑娘那般说。这样的贪权好利的心,常还挂着一个好听的说头。什么心疼儿女,什么命数刑克等,不一而足。若他家存着,虽是活命大恩,然则他们夫妇愿意全身相代,却舍不得儿女婚事上头欠缺这般的心。此时忍痛割爱,后头见着姑娘,岂能不嫌弃?那时候姑娘又该如何?”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黛玉沉默许久,才是低声道:“我原也命不好,倒也不能耽搁了人家。”说到这里,她已是拿定了主意,停了半晌,就又幽幽一叹,道:“再者,我瞧着外祖母也不中意他家。如何能为此与她争持?”
    春纤抿了抿唇,心想:贾母在婚事上头坑了黛玉许多,如今总算能稍作弥补,可得做的高妙些,也省得黛玉为难。贾母却不负两人所想,不两日,便特特唤了黛玉过去。
    第八十五章 伤衰亡黛玉道心声
    贾母自端坐上房,面上且有几分激动,两颊又生出些红光,一双眼睛却是透着几分关切,几分斟酌。见黛玉过来,她伸手招了招,拉着她紧靠着自己坐下,又挥退了一众婆子丫鬟,方是轻叹一声,低声道:“今番唤你过来,却有一件事须得与你分说——那郑家果真有些不对。”
    虽说心内早有打算,有心相拒,黛玉也知贾母素日所想,闻说如此,并没有言语,只一味垂头不语:虽说如今都有相拒郑家之意,然则此时松口,日后贾母若要与自己并宝玉做主,也以长辈之言相道,那时候自己竟也难以相拒了。
    看她这么一个模样,贾母不免生出几分焦躁,因细细道:“好孩子,我知道你素日是个好的,晓得非礼勿听的道理。只是如今这一桩事,却与干系父母旧日之约,便是我觉得不好,也总得与你分说一番,不好立时推拒了的。从来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原这事儿成了一半,我也不该多说什么。然则你父亲原是男子,只瞧着外头上进,便以为好了,如何晓得内宅之事!你是我嫡亲的外孙女,我如何能不时时在意?自是细细打探。只盼着真是好的,那也是一段良缘。若是不好,也是及早打算。谁知这一过去,竟打探出些蛛丝马迹来!”
    黛玉本就深知贾母之心,听得这话倒也不甚奇怪,垂着眼低声道:“这等事,原没有我说话的道理,然则爹娘故去,一心只念着我一个,断不敢使他们泉下牵挂担忧。若这事儿不妥当,还请外祖母与我做主一回才是。”
    这话一说,贾母心中反倒一提,暗想:这般思量,虽于此事十分好,然则后面自己一番筹划,怕也艰难。只是事未临头,她这般念想一闪而过,倒也暂且压下,因叹道:“你这般想,也是情理之中。好孩子,总还有我呢。”说罢,略微顿了顿,她就接着道:“你道那郑家果是真心?真心如此,万不能拖延至今日,他家旁人犹可,未必没有恩义两字,唯有那当家的主母唐氏,因你父母亡故,十分计较命数。只是阖家念着旧日恩义,那郑大姑娘又见着你十分出挑,□□齐全,方才齐力相求。唐氏僵了数月,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竟去了那太平观求取洪清道长筹算八字并卜卦。”
    黛玉心中一沉,不免复又伤感:若有父母在侧,如何能有今番嫌弃!
    贾母见她神色,心中大定,因又叹道:“按说这等卜卦之事,原也是常理。我虽是愤愤,倒也按下不提。只是细细盘问了他家情境,知道唐氏犹自不平,便是郑家父子,也不过想着恩义两字,倒未必十分看重你。从来女孩儿出阁发嫁,到了那家里,若得婆婆喜欢,夫婿爱重,尚且有许多为难之事,何况只为恩义之故,自觉低就了的?我想到这里,心中更觉煎熬。又想那洪清道长旧年也算有些交情,原是老人,且他眼光独到,原是一等可信的。由此,我又托了一位旧交求问那卜卦。不想就问到了根底——那八字也好,卜卦也罢,只说你与那郑家大爷成婚之前都有些波折,后头再无不妥的。然则那唐氏犹自不喜,一心只盼着十全十美!”
    “世间事,焉得十全十美?便是好事多磨四个字,便也算好的了。”黛玉听到这里,再一想先前父亲所言,终究开口说了这么两句话。贾母精密老练,立时听出她话里意思,心中一阵欢喜,因道:“你说得很是。若不知道这样的道理,便是千好万好的女孩儿,到了她跟前,也不会好。”
    黛玉默然不语,半晌才道:“此事全由外祖母做主便是。”心中不免犹自叹息。
    “你这模样,着实让我心疼。罢了,到底是当初你父亲择的人家,总要探问一二的。明日里我邀唐氏过来说话,若她果真无意,于此时总会露出痕迹来。”贾母老于世故,知道这牛心左性四个字,最难更改,自己略作意动,她必会显露。且黛玉名声要紧,那郑家以父母之命相求,若是执意相拒,反倒不美,却不如有个由头,也好推托了去。
    黛玉心中微微一松,低声应下。
    贾母方又细细说了些衷肠话,才使她回去歇息。
    这又如何歇息得住,黛玉想着唐氏之意,心中便觉伤感,一路犹自强忍着,谁知到了院中,忽而听到杜鹃吱呀相唤,声声道着不如归去,心中一恸,泪下沾襟,因泣道:“幼失父母,寄人篱下,受人白眼,竟无立锥之地!”
    春纤原搀扶着她,听到她一字一句,犹如泣血,便知郑家之事必不能成,且勾得她十分愁苦,不免心中咬牙,暗想:那郑家究竟做了什么?先前与黛玉细说内里缘故,她虽是感慨,但也没有十分悲叹,却是坦坦荡荡的。如今却是这样悲痛。一面想,她一面劝说,又唤了小丫鬟一道儿将黛玉搀扶进了屋子里。
    紫鹃早已迎了上来,见着这般景象,也是惊急交加,忙上来问道:“姑娘这是怎么了?”说着,她又看向春纤,春纤叹了一口气,让旁的小丫鬟都退下,独独留下一个雪雁,因低声道:“老太太只与姑娘说了半晌话,姑娘路上便不自在,到了院门口,着实伤感。”又将黛玉的话说了一遍。
    黛玉听得着短短一句话,心里更觉悲伤,便将贾母之言细细道来,又道:“郑家相求,不过为着旧日恩义,并非真心如此。便是这恩义两字,只怕也多半落在名声上头。真是想着恩义,先前如何半点动静也无,不过瞧着我尚可,又想着名声两字,方无可无不可地求亲。然则,那唐夫人却十分不许,道我父母缘分浅薄,念着刑克两字,再不愿委屈了郑家大爷!若我父母尚在,何须与他们嫌弃!”
    紫鹃与春纤对视一眼,心中略有所觉。黛玉今番悲痛,不止为着郑家,为着悲痛父母亡故,更有念着日后,方才如此!是啊,郑家尚有恩义一说,还会斤斤计较命数,何况旁人家!
    “姑娘,那家原是坏了良心的,如何能十分计较!”紫鹃想了半晌,才是低声道:“史大姑娘不也定下婚事了?前儿传了些信儿过来,说那卫家大爷容貌性情都是好的,便这品行才干也是一等。就是宝二爷知道,也说那卫家大爷极好的。虽二爷不甚牢靠,然则人品两字,日久炼人心。二爷说了这样一句,却也有六七分准数的。可见就是好人家,也有人计较这些,也有人不计较这些。为着那些不值当的人家伤心,只怕姑娘这一辈子也伤心不过来呢。”
    春纤心知黛玉之意,非只郑家,且有贾家。然则这样的话,却不能提的,她沉默片刻,也是低声相劝,因道:“紫鹃姐姐说的是,姑娘这般人才,自有更好的。况且洪清道长也是说了,姑娘于婚事上面有些波折,但却是有后福的。俗语道好事多磨,可见这会儿郑家不过是个槛儿,及等这几个槛儿过去了,日后自然齐全!”
    又有雪雁也是娇声相劝,彼此一番说动,黛玉方略略减去五分悲愁,只是一腔伤感犹自缠绵不去,独坐在那里半日,才是命取来笔墨。自己沉吟片刻,就自提笔挥墨草就一首词,却是钗头凤。春纤上前望了两眼,满纸心酸,唯有最后一句,略略有些企盼之意,她心中方松了一口气,继而将这词收好,因又说了些旁的闲事来,见着黛玉神色和缓了些,她才是温声道:“却不知道晴雯如今又是怎么打算了。”
    听得晴雯两字,黛玉心中微微一顿,暗想:晴雯与自己虽有主仆之分,然则父母俱无,独独一个表哥,情状何其相似!何况她且没有旁的至亲为她打算,竟是更薄命了!由此,她不免生出几分戚戚之心,因叹道:“也只能盼她好好儿的了。横竖我这里也没事,下晌的时候,你过去瞧一瞧她,若有什么可以帮衬的,也说与我听。”
    春纤正是做了这般思量,闻说这话,当即就应承下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