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玄幻魔法 > 九阴真经 > 第1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6节

    第二卷(本卷章目调寄“青门饮”) 第十四章 唇枪舌剑,引经作对,今日寸步必争(3)
    更新时间:2012-1-9 16:21:37 本章字数:2243
    一路上,刺达俱说辽国之暴戾。刺达对黄裳道:“女真部落盛产珍珠,在女真人建国之前,契丹狗贼每年都前来掠夺珍珠,契丹人来后,每晚都要让妇人“荐枕”,不问其有夫没夫,不管其门阀高下。”黄裳虽不能完全听懂刺达言语,但也能猜中八九分,想想自己国家每年都向辽国提供数十万的岁币,而燕云十六州一直被辽国占领,不禁有种同命相怜的感觉。刺达道:“现在女真人建立了国家,部族团结了,契丹狗贼不敢再欺负了。现在辽东都是金国的土地,可是前些天竟然发现还有契丹人,真是令人气愤。不过也好,正好试了试刀。”黄裳想起在路上看到的那个辽人村落,村里村民全部被杀害,刺达如此说,那便是女真人所为了。刺达继续道:“我们还要杀到中京,杀死辽国皇帝,杀光所有契丹狗贼,杀光所有契丹狗贼!”刺达说得兴起,拔出长刀向辽国俘虏猛砍,几刀下去,有的俘虏被削去臂膀,有的俘虏被砍掉半块脸颊,一些俘虏想要反抗,立即被女真人击毙。黄裳初时对女真人还有一种怜悯之情,现在却感觉女真人如果强大起来,将比契丹人更为残暴。黄裳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众人走了两日,一路上人烟稀少,到第三日,人烟逐渐多了起来。又行了半日,前方出现一个城郭,刺达道:“这是黄龙府,以前是辽贼的城池,我大金把辽贼赶了出去,我朝皇帝就从会宁搬到了这里。”刺达将人马驻扎在城外,带了几名将士,和黄裳三人进城而去。刺达带黄裳来到一座大殿前,让黄裳在殿外等候,自己进殿通报。
    刺达进得殿中,大殿前方有一把虎皮大椅,椅子上坐着一名高大汉子,身披红袍,脚踏虎靴,此人便是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阿骨打两旁分坐着十余名汉子,皆是女真各部首领,阿骨打正与各部首领议事。刺达行礼完毕,先述说自己猛安队击败辽兵之事,刺达道:“我来之时,碰巧遇到一支契丹军队,有两千多名契丹狗贼,我的猛安队奋勇拼杀,歼敌一千多人,俘虏一百多人,缴获马匹枪械无数。”阿骨打道:“你的猛安队伤了多少?”刺达道:“三十二名将士阵亡。”阿骨打大笑道:“好,我女真将士一人能敌契丹狗贼十人,一万人能敌他十万,纵然辽国有军队百万,我女真也能将他灭掉。刺达猛安,所缴获物品均归你部所有,俘虏分给各部,供各部使唤。”刺达高声道谢,然后道:“陛下,我遇到一个汉人,名叫黄裳,他想要面见陛下。”
    座间一人起身道:“陛下,这个黄裳乃宋国重臣,深得宋国皇帝宠幸。”说话者乃是曷鲁,曷鲁出使宋国,早已归来。阿骨打道:“曷鲁,你出使宋国,宋国状况如何?”曷鲁道:“宋国黄金遍地,钱粮如山,锦缎似海,美女如云,中原地区确实富庶。”阿骨打微闭双眼,低沉道:“宋国兵将如何?”曷鲁道:“宋国军队众多,但我看来,还不如辽军,更非我大金国对手。宋国皇帝胸无大志,优柔寡断,宋国官员皆贪,此次出访,随身所带的百株人参和百颗珍珠都被宋官所收,收者皆同意共同伐辽。”曷鲁右侧一人道:“陛下,有无赵宋,我大金都能踏平辽国,陛下为何还要联盟宋国?”阿骨达视之,乃是大将完颜宗翰,阿骨达笑道:“将军有所不知,我早就听说宋国富饶,胜辽十倍,此次派曷鲁出使宋国,便是打探宋国实情。”完颜宗翰道:“陛下却是何意?”阿骨打道:“我大金不但要灭掉辽国,而且要灭掉赵宋,中外一统,到那时,我大金子孙后代将衣食无忧!”女真众将听罢哈哈大笑。阿骨打停了一下,继续道:“现在我们与赵宋联合,并不是让赵宋帮助我们攻打辽国,而是防备赵宋与辽贼相互勾结。”金国群臣纷纷点头称是。
    曷鲁道:“陛下,宋王和宋官皆不可俱,然宋庭之中有一人必须提防。”阿骨打道:“是谁?”曷鲁道:“便是这个叫黄裳的人,此人前些年为宋王修著道经,一直未在朝中露面,故我大金无所知之。此人文武双全,不但武功高强至极,无人能比,而且心思缜密,机智沉稳。在下以为,宋廷中唯此一人能与我大金抗衡。”
    座下一人站起,道:“老僧久居藏南,论行军打仗,老僧不太在行,但说起拳脚功夫,老僧还会一些。黄裳有何道行,值得曷鲁将军如此夸口?”说话人身穿真红袈裟,头带法冠,此人名叫摩尔宗,是藏南一位高僧,阿骨打将他请来,受封为金国国师。曷鲁道:“中原武功高深莫测,国师不可轻视汉人。”摩尔宗冷言道:“老僧自认武功低微,但还未曾遇到过敌手,他人武功怎样,老僧从不在乎,也谈不上什么轻视不轻视。”然后转身对阿骨打道:“陛下,老僧今日想会会这个黄裳,领教一下汉人的高深武功。”阿骨打曾亲自看到摩尔宗徒手轻易毙杀两头猛虎,此等猛力,阿骨打从未见过,阿骨打道:“国师武功高强,世间无人能及,汉人徒有虚名之辈多矣,国师不必在意。不过也好,国师略显神通,让汉人知道我大金的利害,这样汉人想要帮助辽贼,也需三思了。”金国众臣一阵大笑。
    座下又一人起身道:“陛下,汉人有言叫‘先礼后兵’,老朽对汉人诗书经集略知一二,宋使来后,老朽先以文会客,看看宋使是否真有才学。”阿骨打转头看去,乃是国相完颜希尹,那完颜希尹精通汉、契丹文字,诗词歌赋无所不能,完颜希尹还依照汉、契丹文字创制了女真文字。阿骨打点点头,朗声道:“我大金国有国师、国相这样的奇才,有众位将军、猛安勇猛作战,这天下何愁不是我大金之天下!”金国群臣纷纷站起,哈哈大笑,阿骨打摆摆手,群臣安静下来,阿骨打高声道:“让宋使黄裳进来。
    第二卷(本卷章目调寄“青门饮”) 第十四章 唇枪舌剑,引经作对,今日寸步必争(4)
    更新时间:2012-1-9 16:21:37 本章字数:2492
    黄裳、阿虎、王一叶走进大殿,黄裳上前俯身道:“宋使黄裳拜见陛下。”金国众文武一齐向黄裳看去,但见此人体形文弱,面色清秀,似一介书生,却不似习武之人,众文武不禁睥睨而视。阿骨打打量黄裳,也瞧不出黄裳有何高深武功,阿骨打道:“你已见识了刺达猛安与辽军作战,你以为我大金军队若何?”黄裳道:“金国军队勇猛威武,金国将士个个都是英雄好汉。”
    黄裳说完,金国群臣中有人笑道:“宋人倒也有些眼力。”金国群臣跟着大笑起来。阿骨打亦笑道:“我大金将士若此,辽贼何愁不灭。一统天下,有何难哉!”
    黄裳与金国君臣所言,都由曷鲁互作通译。黄裳见金国君臣对自己傲慢无礼,阿骨打此言更有鲸吞天下之意,黄裳暗道:“当今天下,尤其以辽、西夏、回鹖、吐蕃诸部为首,都以为我宋国羸弱可欺,今日作为大宋使臣,若让金国小看了自己,那么日后我大宋必遭金国欺凌,今日需以理据争,寸步不让。”
    黄裳亦大笑道:“金国若此,为何要联和我大宋共抗大辽?”阿骨打道:“辽主无道,致使民不聊生,怨气冲天,我大金伐辽,乃是替天行道,拯救万民。联宋伐辽,是想与宋国共建善业,亦帮助宋国夺回失地。”黄裳哈哈笑道:“金军所到之处,契丹人被残杀殆尽,甚至连妇乳老幼都不放过,如此残忍卑劣,也叫替天行道,拯救万民吗?”黄裳此言一出,阿骨打脸色一沉,随即恢复平静,阿骨打道:“有这等事?我知道后定要严惩。”黄裳道:“陛下英明神武,每次作战必身先士卒……”黄裳停了一下,话锋一转,道:“陛下一定对辽军了如指掌,在下也找到了辽军的致命弱点,不知陛下能否苟同?”
    阿骨打听到“每次作战必身先士卒”之时,还道黄裳要说“难道陛下还不知道金军的这些行径吗?”,若如此说,却是不好答付,阿骨打正想着如何应付,没想到黄裳却将话题转移。对于辽军弱点,阿骨打怎不关心,阿骨打跟着道:“你说说看?”黄裳道:“金军英勇善战,若是一对一较量,辽军绝非对手。我看金军将士稀少,若辽军依仗其兵将众多,用步兵布阵守坚,以弓箭、长弩远击,以车盾、枪矛近防,抵住金军进攻后,再用骑兵从两翼对金军进行包围,我想辽军很难被击败。辽军的致命弱点是将部队分散开,然后被对手逐一击破。不知陛下是否认同?”
    黄裳此言一出,阿骨打不禁打了一个冷战,阿骨打暗道:“此人名为揭露辽军弱点,实为为辽军出谋划策,此人几句话,便给辽军指出了作战策略,若辽军以此法作战,我大金焉能取胜?”阿骨打所担心者,一是己方兵将太少,二是敌方坚守不出。阿骨打经过宁江州、出河店两次作战大败辽军后,兵将才达到一万人,这几年阿骨打努力扩充军队,无奈女真人丁稀少,到现在金军也不过十余万人;而金军战胜辽军,都是将辽军分散开来,如果辽军坚守不出,那金军取胜绝非易事。
    阿骨打沉声道:“辽军有此弱点,还请宋使大人指出击破辽军之策。”
    黄裳道:“分散辽军,各个击破,此法或许能够奏效,但几仗之后必被辽军识破。我大宋兵多将广,国富民强,兵将十倍于辽军,战马、弓箭、车盾、枪械更是百倍于辽军,若与我大宋共同征讨辽贼,可轻易击破辽军,此乃击破辽军之上上之策,不过我还要奏明我主万岁,恳请我主恩准。”
    黄裳这一番话,竟是未留半点情面。金国大将完颜宗翰兀地站起,高声怒道:“宋使无礼太甚,兵多又有何用,我女真将士威猛,以一敌百,出河店之战,我主陛下率三千七百名女真甲士,大败辽贼十万人。来时你也亲眼见到,刺达一个猛安队,不过三百余人,轻易就能打败辽贼两千人。宋人不服,也见识见识我女真将士的威猛!”
    阿骨打斥道:“完颜宗翰不得胡言!”完颜宗翰气冲冲坐回原位。
    黄裳顺声看去,说话者身材魁梧,体态骠悍,知是一位武将,黄裳哈哈笑道:“将军鲁莽之人,说此鲁莽之话,倒也情有可原。想当初吴王孙权兵马不足三万,且多为老弱病残之卒,而魏武帝曹操有雄兵百万,且训练有素,久经沙场。但在赤壁之战,孙权大败曹操。三万弱卒对百万雄兵,与三千七百名女真铁甲对十万辽国疲卒,将军虽是莽夫,也能分清孰优孰劣吧!但这又有何用,孙权虽胜,吴国最终还是被魏晋所灭。至于将军所说的三百金兵打败两千辽兵,更是不屑以谈,蜀国张飞一人击退曹兵数十万;秦国草民陈胜、吴广率数百名民夫,几乎打进秦都咸阳,击败的秦军有数十万之多。一时之胜,何足挂齿?这样的事例多不胜数,将军想听,我会慢慢给将军讲来。”
    黄裳这番话语,直气得完颜宗翰满面通红,完颜宗翰再次站起,手握刀柄,狠狠道:“自从我主陛下领兵抗辽,还从未败过,你可知道?”黄裳微微笑道:“将军只是一介武夫,最多只有匹夫之勇。当年刘邦与项羽征战五年,楚王项羽历经七十多次战斗,从来没打过一次败仗,而刘邦只在垓下一战中获胜,便取得了最终胜利。汉初时候,匈奴也是屡败汉军,到最后还不是被汉军赶出漠北,落得连栖身之地都没有。为将者应以史为鉴,我看辽军屡战屡败,却并非坏事,屡战屡胜,也并非好事。”
    完颜宗翰双眼圆睁,面皮紧绷,张了张口,却不知说什么,黄裳道:“与将军谈话只能徒费口舌,将军还是坐下歇息吧,不要再多言了。”完颜宗翰猛地拔刀而出,向黄裳走去。阿虎、王一叶忙上前一步,挡在黄裳前面。阿骨达怒道:“退下!”完颜宗翰停住脚步,狠狠将刀收回鞘中,退了回去。
    阿骨达对黄裳道:“臣下无理,黄将军莫要见怪。”黄裳道:“陛下不必客气,区区小事,不足为意。”那阿骨达是个极爱才之人,见黄裳满腹经纶,机智过人,不禁心生爱意,阿骨达高声道:“赐座!”侍从搬过一把椅子,放在黄裳面前,黄裳道:“谢陛下。”安然坐在椅上。阿虎、王一叶分站两侧。
    第二卷(本卷章目调寄“青门饮”) 第十四章 唇枪舌剑,引经作对,今日寸步必争(5)
    更新时间:2012-1-9 16:21:37 本章字数:2111
    此时金国众臣满脸愤怒,双眼紧盯黄裳。只听一人用汉话缓声说道:“宋使一派强词夺理之言,汉人《道德经》曰:大国者下流。辽国如此,宋国亦如此!”众人一看,乃是国相完颜希尹。
    黄裳听此人汉话说得字正腔圆,心中暗生惊异,看看此人,位于金国皇帝右侧首位,知道此人是金国一等重臣,黄裳问道:“敢问大人是何官职?”完颜希尹道:“我朝国相之职。”黄裳道:“国相所言‘大国者下流。辽国如此,宋国亦如此’,却是何意?”完颜希尹冷冷道:“辽贼素来卑劣无耻,今日看来,宋国与辽贼何其相似。”黄裳听罢,不禁哑然失笑,黄裳道:“国相大人读我汉书,却不明我汉理。国相大人知道‘大国者下流’,是否知道‘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牧。牧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何谓‘大国者下流’?我来教你:最低下的地方,才是众川汇归的地方,大国善处下游,它就像天下柔静的雌牝一样。大国谦下,天下自然归附,大国对小国谦下,就可取得小国的信赖;小国对大国谦下,才能取得大国的信任。”黄裳说完,淡淡一笑道:“大人身为金国国相,竟说出此等无知话语,实在让世人笑话。”
    完颜希尹脸色通红,争辩道:“宋使不要太嚣张,你所说又有何依据?”黄裳道:“世人皆知的道理,还要什么依据?”完颜希尹道:“老夫不予你争论,老夫钻研汉书二十年,偶得几幅对子,这对子的下联,还望你能再教我!”黄裳淡笑道:“敬请尊便!”完颜希尹斜视黄裳,高声道:“造化生五行,金木水火土,金为首,女真为王。”
    黄裳心道:“这上联也算工整,但五行相生相克,本无首未轻重之分,金人却如此断章取义,却令人可脑可笑。”黄裳看金国大臣头顶上插着雉翎,随即对道:“天地育百畜,雉犬羊牛豕,雉是头,鸡顶是官。”
    完颜希尹见黄裳如此快速对出,不禁暗吃一惊,但黄裳将“金”对为“雉”,将“女真”对为“鸡头”,明显侮辱金国,不禁又气愤万分。完颜希尹高声道:“星河灿烂黄龙府。”黄裳脱口道:“日冠辉耀汴京城。”完颜希尹又道:“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秋业。”黄裳对道:“光阴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完颜希尹接着道:“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唱,然后肩头剑佩,山间纵马,岭际放歌,林中猎狼。”黄裳思索片刻,对道:“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之余柳荫歇凉,河边赏柳,洲前踏草,江上观潮。”
    完颜希尹见黄裳每次脱口而出,毫无困难之意,暗生佩服之余,不禁又心生慌张,几联完毕,汗珠已从额头浸出。完颜希尹深吸一口气,沉声道:“黄大人不愧为宋朝重臣,老朽还有几个对子,黄大人听好了。”黄裳微微笑道:“国相大人请!”完颜希尹朗声道:“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完颜希尹此对一出,黄裳暗道:“这位金国国相已经黔驴技穷了。”完颜希尹的这副对子,乃是宋朝前宰相王安石给苏东坡出的对子。有一天,苏东坡去谒见王安石,看见书桌上有半首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一看,不由得笑王安石的诗胡说八道:“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既便下了霜雪,仍会峭立枝头,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于是就在后面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看到了这两句诗,只笑了一下,但王安石想教训一下苏东坡的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赴任之时,王安石亲自送苏东坡上路,并出了三个句子让苏东坡对。
    第一句是:“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因为那年恰好闰了个八月,而且正月和腊月两次立春,所以是“两度春秋”。
    第二句是:“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苏州金阊门外至虎丘这一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中间有个叫半塘的地方。苏东坡不久前曾路过此地,故王安石出此上联。
    第三句是:“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铁瓮城城西,有金山、银山、玉山三座山,山上有佛殿僧房,当时苏东坡也恰好刚游览过,王安石便出了这一题。
    东坡虽是奇才,但一时也对不出来。王安石笑着说:“现在不必急着对答,等你从黄州回来后再对。”
    苏东坡在黄州,重阳节时,一连刮了几天的风。天晴后,苏东坡到后园赏菊,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这里的菊花跟别处的不一样,花瓣落了一地,枝上一朵也没有。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也明白了王安石让他来黄州的用意。而王安石出的三个对子,苏东坡还是没能对出。
    王安石三难苏东坡,在当时妇孺皆知,许多文人雅士绞尽脑汁,对其下联,但过去多年,始终没人能够对出。
    第二卷(本卷章目调寄“青门饮”) 第十四章 唇枪舌剑,引经作对,今日寸步必争(6)
    更新时间:2012-1-9 16:21:37 本章字数:1501
    黄裳少年时便听父亲说过这件事情,也试着对过,但当时年少学浅,没能对上。后来黄裳忙于学业,也就忘了这件事。黄裳十八岁考中进士后,去拜见丞相蔡京,黄裳进入丞相府后,先后经过了三个院、四座门才见到蔡京。在丞相府内,黄裳突然想起王安石出的“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这个对子,顺势对出了下联:“丞相府内,前中后院四重门。”后来黄裳来到苏东坡在汴京城的旧居,看到苏东坡宅舍简单,仅有西房、北房、南房三间房屋,北房、西房是主房,每间房屋有两扇窗户,南房是杂物房,只有一扇小窗子,黄裳不禁又想出一联:“东坡宅中,北西南屋五扇窗。”黄裳曾想:“以苏轼之才学,应该能够对出。但当时王安石贵为宰相,或是苏轼有意谦让。”后又想或许不是这个原因。黄裳却未想到,自己也是一个绝顶聪明之人。
    黄裳又找到王安石所出的其它两个对子,也依次将其对上,但黄裳感觉还欠修整,黄裳又不是爱炫耀之人,所以一直未向外透露。而王安石所出的对子,在人们看来仍是绝对。
    此时见完颜希尹出了这个对子,黄裳心道:“此人说钻研汉书二十年,倒也不是虚言,但以此绝对来难我,恐怕又让他失算了。”
    完颜希尹见黄裳沉思良久,心中暗喜,完颜希尹道:“能否对出,还请宋使大人开口说话?”黄裳淡淡一笑,对道:“丞相府内,前中后院四重门。”
    完颜希尹大吃一惊,此对不仅工整,而且简单明了。想到自己许多年来苦苦思索却始终不能对出,认为这一定是千古绝对,现在此人却如此轻易对出!完颜希尹心中震惊不已。完颜希尹震惊之余,却也有些终于见到下联的欣喜,而更多的是倍感羞怒。完颜希尹定定神,又道:“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黄裳对道:“一部《春秋》,看至中秋半部中。”黄裳看到此上联时,感觉此联巧妙之极,“山塘”、“半塘”均是实名,“七里”与“三里半”不仅相互对仗,又与“半塘”相互对应。黄裳便想到了“春秋”与“中秋”,虽非同物,却也均是实名,由此得出对子下联。
    完颜希尹声音已有些颤抖,脸色已由红变白,又由白变紫,完颜希尹颤声道:“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黄裳道:“三教九流再百家,世上几多流派。”
    黄裳说完,完颜希尹一声长叹,久久不语。
    黄裳等了一会,道:“国相大人,请再出上联?”见完颜希尹仍不言语,黄裳道:“那在下给大人出幅对子,大人见笑了。”黄裳朗声道:“春风拂春水,粼波泛,涟漪现,春色惹人羡。”黄裳等待许久,完颜希尹依然不语,黄裳道:“那在下再出一联,请国相大人指教。”只听黄裳道:“美景良辰、自古难并,不遇多才,岂能欢聚!”完颜希尹面无表情,不再发一言。
    完颜希尹与黄裳所谈,皆为汉话,曷鲁开始还能给阿骨达和金国众臣通译,但到后来,尤其是完颜希尹给黄裳出对子之后,曷鲁不懂其意思,也就不能通译了。金君众臣见黄裳对答如流,谈笑风声,轻松自如;而完颜希尹却神情紧张,额头冒汗,一会气愤,一会惊讶,一会羞怒,脸色有时红,有时白,有时紫,而到最后竟闭口不语了。金国君臣虽很迷惑,但也能看出完颜希尹处于下风,问曷鲁,曷鲁道:“国相开始给宋使出对子,现在是宋使给国相出对子,国相好像不能对出。”金国群臣一阵骚动,只听一个声音高声道:“国相,你跟他费什么口舌,让老僧来教训他!”众人一看,原来是国师摩尔宗。
    第二卷(本卷章目调寄“青门饮”) 第十五章 沙石伴狂风。定亲事,夜半灯火通明(1)
    更新时间:2012-1-9 16:21:37 本章字数:2402
    完颜希尹给黄裳出对子,到最后竟被黄裳对得哑口无言,久久不语。这时,金国国师摩尔宗插口解围,摩尔宗道:“黄大人,老僧听说你武功高强,无人能比,老僧想要讨教两招。”黄裳见此人声如洪钟,身穿真红袈裟,头带法冠,与金国其它将臣却不一样,黄裳道:“还请问这位大师尊名?”金国群臣中一人高声道:“此乃我大金国国师。”摩尔宗哼笑一声,道:“老僧法号摩尔宗,藏边一小僧也。”
    黄裳对僧人向来很是尊敬,但看到摩尔等盛气凌人,神情高傲,心中不禁有些反感,黄裳暗道:“今日需彻底击溃金人的傲慢气焰,不能留情半分。”黄裳淡淡笑道:“大师既为僧向佛,不静心修炼,跑到这凡尘俗世却是为何?大师若无向佛之心,还是脱掉这袈裟吧,以免玷污佛祖。”
    那摩尔宗并非口齿木纳之人,就要开口争辩,但想到方才完颜希尹还未辩过此人,心想凭这嘴上功夫,自己绝非此人对手,还是直接过招便是。摩尔宗厉声道:“废话少说,宋使接招!”说着脚步前移,抬起双掌,向黄裳击去。
    阿虎、王一叶忙上前,一人阻住摩尔宗一掌。摩尔宗嘿嘿一笑,手掌忽地一转,但见阿虎、王一叶向后飞出一丈多远,就要摔倒在地,突然,一个身影赶到,两只胳膊分别驾住两人,将两人扶立在地。阿虎、王一叶一看,正是黄裳大哥,阿虎、王一叶欢喜不已,黄裳道:“你们不要随意出手。”阿虎、王一叶点头答是。黄裳轻轻一跃,重新回到椅子上。
    这一回合,令大殿众人惊异不已,众人只见黄裳从椅子跃起,继而又回到椅子上,简直快如飞箭;而摩尔宗两掌轻轻一推,就将两个人摔出一丈多远,也是非同了得。金国众臣虽都是久经沙场的大将,但这样的拳脚功夫却很少见到,众人均屏住气息,凝神观看。
    摩尔宗见黄裳身法如此快捷,却也不敢轻敌。摩尔宗双掌收于胸前,双眼紧盯黄裳,慢慢地,摩尔宗右掌变拳,向黄裳击去。黄裳只感觉一股巨力向自己袭来,这股力力道庞大,浑实厚重,却是世间少有。黄裳施出“阴德天报掌”招式,卸掉袭来巨力,跟着脚尖点地,连着座下那把椅子,移到摩尔宗身后。
    摩尔宗突然收住招式,对黄裳道:“我看你也有些本事,这地方太小,咱们去外面比试。”黄裳笑道:“黄某随地奉陪。”摩尔宗转身对阿骨打道:“陛下,这大殿太小,我要与这位宋使大人到外面比试。”阿骨打道:“就依国师,国师要小心!”摩尔宗道:“谢陛下!”然后与黄裳一同走出殿外。阿虎、王一叶以及金国皇帝阿骨打、金国众大臣也一同跟了出来。
    摩尔宗与黄裳在殿外站定,两人相距十步距离。摩尔宗道:“黄大人,老僧出招了。”黄裳道:“请!”摩尔宗左腿横跨半步,双掌伸开,在身前划了一个圆圈,然后收于胸前,只听摩尔宗一声低吼,跟着双掌推了出去。随着摩尔宗双掌推出,只见一阵疾风,夹杂着地上沙尘土屑,向黄裳急袭而去,瞬间,沙尘将黄裳淹没。沙尘中,只听见“喀嚓”一声,似暴了一个惊雷,片刻过后,又听得“轰”的一声巨响,巨响过后,尘土更甚,在尘土之内,却是什么也不能看清。
    阿虎、王一叶大叫一声:“黄大哥!”急步冲向尘土。许久,尘土消散,阿虎、王一叶终于看到黄裳,黄裳站在原地,神态轻松,身上竟未落一丝灰尘,而阿虎、王一叶此时已是尘土满身。阿虎,王一叶欢喜不已,重新退至一旁,安心观看。
    众人这才发现,在黄裳身后,一颗井口粗细的古松拦腰折断,方才那“喀嚓”声原来是古松折断声音,而“轰隆”响声便是古松倒地的巨响。在古松后两丈多远,几名金国兵士毙倒在地,七窍鲜血直流,和着满面尘土,只感觉无比惨淡。这几名兵士乃是大殿护卫,摩尔宗与黄裳比武之时,这几名护卫离黄裳不远,却不幸落在了摩尔宗的掌力范围之内。其他护卫赶忙将尸体抬起,向后退去。金国众臣一片震惊。
    摩尔宗道:“好手段,确实有些功夫。”黄裳道:“大师招式劲猛,在下从未见过,还请问大师所用武功是何名称?”摩尔宗淡淡道:“龙象般若功。”然后高声道:“黄大人接招了!”说着,摩尔宗运足力气,向黄裳连推三掌。黄裳身后那颗折断的古松径直向后飞去,地上尘土沙石早已被吹散,地表实土又被疾风卷走。
    那“龙象般若功”乃是密宗中至高无上的护法神功,“龙象般若功”共分十三层,第一层功夫十分浅易,名曰“象”,纵是下愚之人,只要得到传授,一二年中即能练成。第二层名曰“龙”,比第一层加深一倍,需时三四年。第三层名曰“龙象”,又比第二层加深一倍,需时七八年。如此成倍递增,越是往后,越难进展。那第四层名曰“龙象布施”;第五层曰“龙象持戒”,待到第五层以后,欲再练深一层,往往便须三十年以上苦功。第六层至第十层分别名曰“龙象忍辱”、“龙象精进”、“龙象禅定”、“龙象般若”、“龙象般若波罗蜜”;密宗一门,高僧奇士历代辈出,但这一十三层“龙象般若功”却从未有一人练到十层以上。而那第十一层“龙象般若萨埵”,第十二层“龙象般若菩提”,第十三层“龙象般若无量”,其威力之巨大,已经超出人之所想。
    摩尔宗是个练武的奇才,幼时便在藏边苦修“龙象般若功”,四十岁时竟冲破第九层难关!但自那以后十余年内,却再无进展,近一二年来,摩尔宗绞尽脑汁,竭尽全力,终于达到第十层的境界,发现那第十层功力胜第九层一倍之多,摩尔宗欣喜万分。但摩尔宗在施展这第十层武功之时,常常感到经脉混乱,不能随心所欲。而那第九层功力已是极为巨大,随意一掌击出,便有五龙五象之大力。凭借第九层功力,摩尔宗还从未遇到过对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