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咬定卿卿不放松 > 第4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8节

    陆时卿有苦说不出, 忍耐道:“县主切莫灰心,这里头兴许有什么误会。听您言辞,滇南王似乎并不十分赞同您与陆侍郎的婚事, 既然如此,话里话外难保不掺离间之意。”
    元赐娴这下倒觉有理,被他的话鼓舞了些:“先生所言不错,我不该听信阿爹片面之词,而得当面与陆侍郎问清楚才行。”说完自我宽慰道,“哪怕他当真不肯娶我,我再加把劲就是了……”
    陆时卿本想将她往真相慢慢引导过去,一听这句“加把劲”却改了主意。也就是说,倘使他装作不想娶她的模样,或许还能得她色诱几次?
    他便继续不动声色地鼓动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县主能这样想就对了。”
    元赐娴深想一番,叹口气:“话虽如此,我却已无所不用其极,如今确实有点黔驴技穷了。”她撑着脑袋,沉默半晌问,“先生想必极擅揣摩人心,可有妙招支我,叫我再下一剂猛药?”
    陆时卿似乎笑了一下:“世间得人心之法,皆是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究底,不过‘投其所好’四字而已。”
    投其所好?元赐娴把这四个字在心里过了一遍。她好像还真没从这处入手过。
    陆时卿一看自己把话说生涩了,怕她听不懂,提点道:“县主不妨想想,陆侍郎可曾在您跟前暴露过他的喜好。实则世间儿郎……”他说到这里似乎有点难以启齿,但仍旧尴尬地说了下去,“十之八九都有同一样喜好。”
    元赐娴一听,结合他语气回想思考一番,忽然灵光一现。
    哦,陆时卿的帐篷……
    她有点不好意思地问:“难道先生是指……那个?”
    对,那个那个,就是那个。
    见她宛若醍醐灌顶,陆时卿松了口气,与此同时却也因毁坏了老师刚正的形象而感到心虚愧疚,不敢直视元赐娴,便撇过了头,随意把目光落在她屋里的书架子上,底气不足地道:“正是。”
    元赐娴见状却是一愣。徐善瞅她的书架子做什么?
    她随他目光望去,看他注目着一卷诗文,顿时羞臊起来。原来他口中所谓的“喜好”是诗文,她竟误会去了天南海北远,想到那样没羞没臊的事。
    元赐娴心虚地垂下了脑袋。
    陆时卿回头见她活活烧成了一只虾,面具后的脸突然变得有点亢奋。
    她亲他的时候都不脸红的,现在却是这副模样,想来是预备走往更高的境界。
    他别过眼看了看窗外萧条的寒冬腊月。春天恐怕要提早来临了。
    陆时卿克制着快要飞起的脚步,与元赐娴告辞,一刻都不想再多演徐善,到了永兴坊私宅,正欲从密道回府,却见曹暗神情凝重地来了,看见他松了口气,道:“郎君,圣人急召您入宫,您再不来,小人就要去胜业坊找您了。”
    他收敛了喜色,摘下面具问:“什么事?”
    曹暗摇头:“小人不知,但不止是您,朝中重臣都被宣入了宫中。”
    陆时卿略一蹙眉:“在滇南王之后?”
    曹暗略一颔首:“您的意思是?”
    “滇南出事了。”他说完便疾步往密道走去,走到一半回头叮嘱,“你回府候着,如果元赐娴来了,别说我被急召入宫,只交代我外出即可。”
    “是,郎君。”
    陆时卿赶到宣政殿时,里头已乌压压聚集了一片人,正中张治先与几名朝臣争得唾沫飞溅,面红耳赤,元易直站在前头默然不语,再往上,徽宁帝显然消磨干净了耐性,一见他来,像是把着了主心骨,也来不及询问他何故来迟,赶紧招手示意他上前,然后叫宦侍将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军报拿给他看。
    一群朝臣纷纷回头。元易直微一侧身,也看了他一眼。
    陆时卿疾步上前,接过军报,一目十行默读完,神色平静地将它呈了回去。
    军报上说,两天前,南诏、吐蕃合兵十五万,分三路攻剑南,一路破西境,一路破南境,一路巧避姚州北上,兵锋直指益州。
    徽宁帝知他约莫在思量对策,便未先问他,而看向张治先:“张仆射等人可曾商议出对策?”
    张治先拱手上前:“陛下,臣等有一疑虑。”他看了眼元易直,“臣想请问滇南王,先且不提边关守备达数万之众,姚州更是滇南军事重地,历来易守不易攻,何以竟会被区区一路急行军‘巧妙’避绕而过?”
    元易直看他一眼,沉默不答。徽宁帝的脸色却先难看起来,呵斥道:“张仆射,朕方才问的似乎是对策吧?”
    张治先惶恐颔首,不敢再说。
    陆时卿淡淡眨了眨眼。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徽宁帝出于对元易直的忌惮,曾暗中派了几员心腹将领去往姚州与他一道镇守滇南,明面上为辅佐,实际上是监视。而现在,元易直照制进京,离开了姚州,那几员留守将领见敌人来犯,自然抢着指手画脚,结果呢,几个蠢货就把敌人给指画进了剑南腹地。
    张治先自以为这是元易直布置疏漏的错处,却不知反而踩着了圣人的痛脚。
    他赶紧赔罪道:“陛下息怒,臣等方才已商议出一二对策。臣以为,滇南王北上奔波劳碌,筋骨疲乏,此行不宜南下迎战,陛下或可另行指派朝中皇子或将员,联合当地守军阻敌。至于人选,方才兵部陈尚书推选了二皇子,臣则举荐魏都督。”
    底下很快争论开来。
    “臣赞成由二皇子领军出征。二皇子素来骁勇善战,早年便曾联合回鹘大败突厥,如今虽被幽禁在府半年,却何不令其将功折罪?”
    “臣赞成魏都督南下迎战。”
    “臣以为,对战南诏,无人可比滇南王更合适。”
    徽宁帝听得脑仁疼,打了个手势止住他们,然后道:“陆侍郎。”示意他讲。
    陆时卿上前一步,拱了拱手,面向朝臣问:“诸位何故非得迎战?大周今夕前有天灾,后有人祸,明日便是除夕佳节,值此时机兴战,兵戈扰攘之下,易致民心动荡,群情喧噪。到时,外有强敌入侵,内有忧患频生,诸位打算派几个二皇子,几个魏都督前往镇压?”
    张治先被他说得一噎,随即冷哼一声:“看来陆侍郎的意思是,预备将整个剑南拱手让人了。”
    陆时卿扯扯嘴角,看向徽宁帝:“臣的意思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计。”
    整个宣政殿都是一静,随即有人哄笑:“南诏吐蕃合兵,谁也不是好说话的主,陆侍郎莫不是在与咱们说笑?”
    陆时卿淡淡一笑:“南诏不好说话,吐蕃也不好说话,但南诏与吐蕃合兵,就好说话了。”
    众人一惊之下似有所悟,徽宁帝也直直盯住了他道:“你有妙计?”
    陆时卿一掀袍角屈膝跪下:“臣自请南下应敌,誓与南诏吐蕃达成和谈之议。”
    徽宁帝一指他:“几成把握?”
    他稍稍仰首,薄唇微弯:“十成。”
    陆时卿回府已是日暮时分,尚未知会宣氏翌日去往滇南的事,先问仆役元赐娴是否来过,一听没有,说不上轻松失落,便疾步回了院子,不料甫一跨进院门,就见曹暗和赵述在一棵枯树下拼命往上蹦,似是想摘挂在树上的一只纸鸢。
    陆时卿登时一噎。这俩人何时这般童心未泯了?天寒地冻的,拿西北风放纸鸢?
    他远远瞧见曹暗踩着赵述的肩取下了那只湛蓝色的纸鸢,仔细看了一晌后惊喜道:“这好像是澜沧县主的字迹啊。”
    陆时卿一愣,人未到声先至:“拿来。”
    曹暗回头一看,慌忙上前将纸鸢递给他,解释道:“郎君,不知哪里飞来的纸鸢,好巧不巧挂您树上了,小人瞧着,似乎是澜沧县主的字迹。”
    陆时卿低头一看,果见是元赐娴的手笔,在这纸鸢上拟了一首打油诗:咬定卿卿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他霎时窒住,心间像被什么巨物猛然一撞,撞在一块非常柔软的地方。
    他突然抬头问赵述:“上回在府门前,滇南王妃叫她什么?”
    赵述回想一番答:“小人听着似乎是个乳名,叫‘窈窈’的。”
    陆时卿重新低头,盯着那句“咬定卿卿不放松”勾唇一笑:“哦,咬咬。”
    第58章 058
    陆时卿揣了纸鸢回房去, 活像揣了个宝, 嘴边笑意怎么也止不住。
    不远处, 不明究竟的陆霜妤目瞪口呆地瞧着这一幕,心情不免有些复杂。过了明天, 阿兄就该二十三岁了,这怕不是传说中的返老还童吧。
    陆时卿在晚膳时与宣氏说明了公差的事, 省去了具体去向与缘由。一来, 徽宁帝交代,为免民心动荡, 暂且在京畿范围内隐瞒战事, 凡今日在宣政殿内议事的朝臣一律禁止对外声张。
    二来,所谓和谈, 本该在敌我双方皆有息战之意的情况下进行,而如今却是大周单方面意欲退敌,陆时卿便无异于是在往刀口上撞,及早暴露目的与行踪,很可能惹来杀身之祸, 故而知道此事的人越少越好。
    宣氏和陆霜妤晓得太多并无好处。
    只是俩人也不傻, 圣人素来爱重陆时卿,若无必要,哪会赶在年关命他出公差, 如此情状,恐怕唯有一种可能,便是军情紧急。但究竟是哪里起了战火, 她们身在后宅,却真无从得知。
    陆时卿用过晚膳就回了书房,挑灯整理完军报后研究了此行南下的路线,近二更才沐浴歇下,临睡记起元赐娴,忍不住把她的纸鸢重新拿出来看。这一看之下,却突然觉得不太对劲。
    等等。虽说这情诗算得上豪迈奔放,但如此迂回之法似乎不像元赐娴的行事作风。何况他记得,他今天已经把话暗示得非常明显,而她也分明领会了其中奥义,既然都来了陆府,怎会挂个纸鸢便甘心离去了?
    陆时卿起先一面心系滇南,一面又被这诗中某几个字眼惹得血脉偾张,这下才后知后觉地想到,好像哪一步出了差错。
    他的脸色慢慢变得难看起来,待想通前因后果,不由一怒之下掀了被褥。
    他这双多事的眼睛,不如自戳双目得了!
    陆时卿心里头生生淤了口血,想吐又吐不出,躁得穿着中衣在床前来回踱步。此去滇南归期未定,倘使叫元赐娴这样误会下去,等他回到长安,岂不得收上厚厚一本诗集?
    不行。
    他看了眼漆黑的窗子,恨恨披衣而出。
    陆时卿大费周章避开宵禁巡卫已近三更,到了元府,挣扎半晌,终于下定决心仿照风月话本所述,做做夜探香闺的活计,却是刚一靠近外墙,就被一名提了灯笼,匆匆步出偏门的仆役唤住:“来人可是陆侍郎?”对方在一片乌漆墨黑里朝他探头探脑张望,“滇南王交代,若您来了,请到中堂等他。”
    “……”话本里都是骗人的。
    头一次夜探香闺就被守株待兔的陆时卿霎时黑了脸,想掉头就走,却因清楚一旦放弃今夜的机会,再见元赐娴或将遥遥无期,只好硬着头皮,悻悻跟随仆役到了中堂。
    元易直似乎根本没睡,很快就来了,见他便冷斥一声:“看来陆侍郎是不记得与我的承诺了。”
    偏门到中堂一路,陆时卿已然恢复了惯常的姿态,全然不见窘迫之色,含笑道:“陆某的确不是君子,对我来说,承诺之重,重不过生死。如我明日便要赴死,也就无心将承诺守过今夜了。”
    元易直眉梢一挑:“我记得,陆侍郎口口声声与圣人说,你有十成把握。”
    陆时卿淡淡一笑:“我若不说十成,圣人岂会答应我这番请求?您比我更清楚滇南的形势,知道这事绝不可能有十成的把握,所以今夜才给我留了门,愿意许我见她一面,做个道别。”
    元易直不说话似是默认,半晌盯住了他道:“小子,我知你非暴虎冯河之辈,必能说服南诏吐蕃退兵,但前提是,你得有命开口。”
    陆时卿点点头。诚然,此去滇南,说服二字中“服”易而“说”难。
    元易直从宽袖中掏出一块月牙形的纯色帝黄玉来,递给他道:“拿着,该怎么用就不必我教你了。”
    陆时卿垂眼一瞧,微微一滞。
    在此之前,他始终不能确信元易直是否在滇南暗中培养了唯他独尊的私军,当初助郑濯拉拢元钰时也曾几番迂回打探,却都未果。不料眼下,答案竟自己送上了门。
    这块帝黄玉,想来便是足可号令那支私军的信物。
    元易直将这样东西交给他,无疑是叫元家的命脉都捏在了他手里。倘使他有心,回头就能将它交给圣人,置元家于死地。
    陆时卿不能不说有些意外。
    他默了默,伸手推拒道:“您应该知道,退敌之法不止一种,陆某非要躬身南下,就是为免南诏此战陷元家于不利,叫圣人愈发忌惮您。倘使我为保命使了这块玉,所有的努力便等同于白费,甚至可能叫事态变得更糟糕。如此,我何不干脆放弃此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